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25章 喜讯传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5章 喜讯传来
    2月27日,晨。
    郭丽打著哈欠,精神不振,没滋没味地喝著大碴粥。
    大碴粥是粗粮,倒不是说故意要艰苦朴素,而是冬天喝一碗热乎乎的大碴粥暖身又暖胃,感觉特別舒服。
    “这死孩子,都不打一个电话回来,这会儿颁奖典礼肯定应该结束了。晓鹏也是,也不知道跟著干嘛——”
    坐在对面正吃著年火烧的赵矿长听到妻子碟碟不休的抱怨,不由道:“陈虹也不是也去了嘛,没打电话回来说明没得奖唄。”
    “不可能,他们收到闭幕式的请柬,肯定能拿奖。”郭丽斩钉截铁道。
    不同於上次对柏林电影节一无所知,自从上回赵坤得了短片单元金熊奖之后,郭丽对所谓欧洲三大还有奥斯卡之类的奖项可谓如数家珍,而且昨天收到闭幕式请柬之后,陈虹便第一时间打电话回来报喜。
    由於时差相差了七个小时,郭丽一整晚都没有睡好,一直在等电话,结果到现在都没有等到。
    “那要不然就是得了个小奖。”
    赵矿长心態很放鬆,他觉得这次儿子的电影能入围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而且身处官场的他深谱“过犹不及”和“未秀於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一下子不能拔得太高,得循序渐进。
    “也是哦—要不然就是得了大奖,一定高兴坏了,忘了通知——”
    话说到一半,郭丽想想不靠谱,就算赵坤和郭晓鹏忘了,陈虹不可能忘,这姑娘细心著呢。
    “行了,快吃吧,时间差不多了。”
    此时已经七点半了,国企八点钟上班,不过赵矿长一般习惯提前十五分钟到办公室。
    毕竟管理著一家上万人的煤矿,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並不算夸张。
    郭丽嘆了一口气,刚刚端起碗,就听到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来。
    刚刚吃完年火烧的赵矿长正欲起身,就感觉眼前一,郭丽放下碗,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嗖”的一下就衝过去接起了电话。
    “喂,我是——“”
    “真的啊?”
    “太好了!太好了!”
    “好好好—”
    赵矿长虽然表面上不在意,但看到妻子接听电话时惊喜之色,顿时也坐不住了,赶紧走过去,贴著话筒仔细听。
    因为是国际长途的缘故,声音有些失真,但能听出这是陈虹的声音,只因沙沙声很大,听不清具体內容,大概就是正在庆祝,接受记者採访啥的。
    好不容易等到雀跃的郭丽放下电话,赵矿长赶紧问道:“得了什么奖?”
    “最佳导演!我儿子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哇!
    赵矿长张大了嘴巴真的吃惊了。
    原本以为第一次是瞎猫吃死耗子,这一次入围能够得个鼓励奖就了不起了,没想到居然是最佳导演奖,这可是个人奖项中的最高荣誉。
    嗯,是我儿子,还真有两下子!
    赵矿长很快从狂喜中冷静下来,看著高兴得直跳脚,甚至有些语无伦次的妻子道:“別忘了通知老爷子一声—呢,还有,晚上让小灶送几个菜过来,把老爷子也接过来,咱们全家好好庆祝庆祝。
    1
    “知道了。”
    郭丽连连点头,此时她恨不得化身高音喇叭,让全鸡西的人都知道她郭丽的儿子赵坤为国爭光,掌到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西便门外十號院。
    田领导自去年年初调到广电工作之后,便住在这里一套四居室的房子。因为和前面的广电大院就隔了一条真武庙路四条,田领导每天早上习惯走路去上班,顺便活动活动身体。
    秘书一早就在楼下等著,看到田领导从单元门出来,连忙快步迎上去,同时喜气洋洋道:“领导,参加这次柏林电影节的两部电影都获奖了,北影厂的《大太监》拿了特別提及,青影厂的《穆稜河畔》一举拿下了最佳导演奖。”
    一开始田领导听到《大太监》仅仅拿了一个特別提及,不由皱了皱眉头。之前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的两部电影都收到了闭幕式的请柬,他还挺高兴的。
    毕竟作为分管全国电影事业的政府最高首长,对於中国电影能够走出国门尤为关注。
    一方面是源自於这是他的工作范畴。
    但更重要的是,目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东欧巨变,北边的老大哥明显有不稳的趋势,中国显然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就更需要振奋人心,同时也需要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电影无疑就是最好的载体。
    可惜去年除了年初柏林电影节上,谢飞拿了个个人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和赵坤的短片单元金熊奖之外,再无更高的荣誉。
    原本寄予厚望的张一谋的《菊豆》在坎城电影节上仅仅获得了一个叫什么路易斯.布努埃尔的鼓励奖,根本不值一提。
    至於威尼斯电影节,儘管选片人是一向和中国电影关係密切的马可.穆勒,却没有一部国產电影能入围的。
    目前就看《大太监》和《穆稜河畔》的了。
    结果《大太监》仅仅得了个特別提及,和《菊豆》是一路货色,这让田领导难免有些失望。
    可紧接看听说《穆稜河畔》居然拿下了最佳导演奖,这让一向沉稳的由领导居然瞬间色变,一时间竟然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確定的是最佳导演奖?”
    秘书重重点头道:“確定,大使馆已经將传真发过来了,青影厂出品的电影《穆稜河畔》的导演赵坤拿下了最佳导演银熊奖。另外,滕局早上也打电话过来,通知了这个消息,另外请示向您匯报工作。”
    电影局的滕局比田领导年长八岁,演员出身,当过峨嵋厂的厂长,四年前调任电影局局长,在这一行是老资格了。
    田领导作为分管领导对於这些自己手下的头號大將,一向都很尊重。在確定了赵坤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心情大好的由领导当即笑著表示:“你让滕局上午就过来吧,一会儿我马上向部长匯报这个好消息。”
    部长那边秘书肯定会第一时间匯报这个好消息,但作为分管的副部长他必须要匯报就像滕局第一时间准备向他匯报一样,这是工作的正式流程,更是规矩。
    至於电影学院那边,郑老师早上接到赵坤打来的报喜电话之后,第一时间向沈院长匯报的同时,立即指示留守的王睿传达这个令人振奋的喜讯。
    一时间,北电门口彩旗招展,一条硕大的横幅横跨整个校门,上书“热烈祝贺本校导演系教师赵坤导演荣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