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26章 安全第一
第226章 安全第一
横幅是现成的,至於上面的字,北电最不缺的就是能写大字的人,美术系、导演系有的是书画一绝的人才。
这几个大字是王睿亲自写上去的,拉著系里个子最高的管琥加上梯子掛在了校门口。
从梯子上下来,管琥望著横幅上的大字,呵呵傻乐,作为曾经在《穆稜河畔》导演组实践的一员,他感觉自己特別光荣。
只是可惜他更深度参与的《饮食男女》没有入围正式的竞赛单元,要不然这次说不定自己也能去柏林走一遭。
同时他也暗暗下定决心,今后无论如何都要抱紧赵老师的大腿,说不定將来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横幅上。
正当他沉醉之时,就听到有人惊嘆:“,这么快就已经掛上了!”
一向高冷的谢飞老师此时居然难得满面笑容地推著自行车走过来,同样刚到的导演系韩晓磊老师不免惊讶道:“老谢,你早就知道了?”
他和谢飞老师是导演系60级的同班同学,当年毕业后同时留校,78年后,作为第四代导演的一员,和谢飞老师、郑老师等人一起艰难拓荒。
只是他的导演成绩一般,更多的是在学校教学育人,赵坤是他们共同的学生。
谢飞老师在几十年的老同学、老同事面前,颇有得色道:“一早就接到赵坤打回来的国际长途,我当时都有点不敢相信。你说这孩子头一回执导长片,竟然就拿到了柏林的最佳导演奖,真的是不可思议。”
韩晓磊听了难免有些酸溜溜的,自己好互也是老师,居然没接到电话,果然亲疏有別啊,忍不住嘲讽道:“我差点忘了,你还是小赵的研究生导师呢。可这老师取得的荣誉没有学生高,到时候该怎么教啊?”
....
谢飞老师知道他吃醋,只是在校门口当著这么多学生的面不好跟他计较,只是挥挥手道:“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似的,走吧!”
此时正值上学的时间,北电虽然是住宿的,但还是有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学生在外面租房子住。
就比如表演系87级的王安全,原本作为毕业班的他应该去实习了,但是作为一心想立志当导演的他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充实自己。
此时正和他的同居女友一起来到学校,一抬头便看见了悬掛在校门口的醒目横幅。
记得去年赵坤拿了短片单元金熊奖之后,他还酸了几句,结果被许晴嘲讽,导致两人的关係一直不睦。
但现在看到“最佳导演银熊奖”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使得他再也无力,或者说不敢嘲讽,只有深深的妒嫉。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赵坤头髮剪短之后,两人在黄亭子街边的涮肉小馆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很不喜欢这个人,同样他从对方的眼神中也看出来对方同样並不喜欢自己。
不喜欢一个人,要打击对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事业上的成就超过对方,然后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態俯视对方。
王安全不止一次在梦境中梦见自己拿了金熊奖,在面对赵坤的諂媚,自己压根就不惜得理会,而且看著对方失落的样子,特別享受。
没想到这个傢伙这么快就拿到了最佳导演奖,这可是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拿到这个奖项,还是对於一名导演最大的褒奖。
他怎么能不眼红妒嫉呢?
挽著他胳膊的蒋文丽明显感觉到男朋友情绪上出现的低气压,善解人意的她紧了紧手臂,在男朋友耳边轻声道:“我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上面的,加油!”
她知道自己的男朋友是有才华的,如今也正在潜心打磨剧本,將作为他毕业后的处女作。
至於拍摄资金啥的,出身干部家庭的赵坤能够独立投资拍电影,没道理同样出身干部家庭王安全就拉不到投资。
更重要的是王安全说了这个剧本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
蒋文丽特別感动,立马就將当时跟著许晴一起参加陈大导组织晚宴时认识的那位著名摄影师拋之脑后。
说实话,当时那位著名摄影师向她发起猛烈进攻时,她曾动摇过,闺蜜许晴也不止一次劝过她,毕竟人家那儿是有资源的。
但现在嘛,那位著名摄影师长的丑,想的倒是挺美的!
“多少?”
赵二少夹著雪茄,一脸难以置信地望著李锦文。
“到目前为止达成交易的一共一百三十二万美元,这里面美国是大头,哥伦比亚公司以四十万美元买断了《饮食男女》在北美的发行权,另外还有几个国家的片商还在谈判中,如果都能达成交易的话,最后的收益可能突破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大关。”
“哈哈哈!”
赵二少这次终於听的清清楚楚,忍不住哈哈大笑,夹著雪茄的手指著赵坤道:“坤坤,听到了没有,这次阿拉赚翻了,一百五十万美元,將近一千两百万港幣!”
李锦文也是满脸笑意,要知道她当初答应赵二少做这个製片人是签了分成协议的,按照目前的收益,她也可以进帐將近八十万港幣,足够她在黄埔园或者深水埗一带买一套七百尺的大屋了,亦或是一套位於港岛太古城海景大屋的首付。
她瞅著波澜不惊,尽显大导演气质的赵坤道:“这次要不是坤导拿了最佳导演奖,和哥伦比亚的谈判不会这么顺利,要知道一开始他们直接將价格压到二十万美元。奖项公布的第二天,他们立马就主动联繫了我,二话没说就达成了交易。说实话,我现在还有点后悔呢,跟他们好好谈谈的话,说不定还能多卖五万美元呢。”
赵二少摆摆手道:“够了够了,咱们还是不要太贪心,最好能够和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关係,將来说不定还能继续合作呢。”
说著,他將目光移向自己的堂侄,就跟看一个金娃娃似的,语气儘量温柔道:“坤坤,新电影有眉目了没有?”
按照香港电影的思路,一部电影火了,同时带动导演和演员也火了,那么就该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儘可能地將利益最大化。
这个怎么说呢?
用上海话形容大概就是“三六九,抓现钞”,不是说不好,至少挣到钱了。但坏处就是过於急功近利,难免会出现烂片,消耗口碑。
不过这种在赵坤这里是不存在的,他脑子里有的是好片子,只是他不想过於招摇,毕竟在香港电影圈他是个外来户,他打算等过了今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之后再说。
主要是想看看《饮食男女》在金像奖上的待遇如何,然后再考虑拍什么类型的片子。
说白了,就是香港电影节如果接纳他,可以考虑从商业片下手,这次是挣大钱的路子;但如果不接受,或者扭扭捏捏,那么只能继续选择刷逼格,儘量不去触犯现有框架下的各方利益。
这倒不是他面对香港电影圈硬不起来,而是记忆里李连结的经纪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就算赵家能够给他保驾护航,但他还是不想冒太大的风险。
好不容易重活一回,好日子就在眼前,一切安全第一。
所以面对赵二少殷切的目光,他只能摇摇头道:“我还没想好,而且我刚刚考上研究生,除了学习还有学校的教学任务,看看再说吧。”
“呢—你心里有数就好。”
赵二少难免有些遗憾,但他尊重赵坤的选择。
他並不缺钱,而是通过这次他发现自己终於找到了事业的方向,相比开饭店或者做家族企业的纺织、成衣生意,他更喜欢向电影事业发展。
如果现在赵坤开口投资一千万拍部大片,他肯定连眼晴都不会眨一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