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24章 庆功造势
第224章 庆功造势
柏林西部繁华的康德大街,老友记餐馆,
这是一家老牌的港式餐馆,之前《滚滚红尘》和《阿飞正传》就在这里搞过招待晚宴和小型发布会。
得知赵坤拿了最佳导演奖之后,欣喜若狂的赵二少和郭晓鹏第一时间將这里包了下来,並且又让李锦文邀请了正在电影节採访的媒体记者一起参加。给赵坤庆功的同时,顺便造造声势。
颁奖典礼结束,赵坤应付完官方的酒会和群访之后,特地还请示了一下王主任。虽说这次没有大陆的媒体,只有香港和湾湾的媒体,相对有些敏感,但心情大好的王主任还是大手一挥,全体参加。
其实到目前为止,所有香港剧组都已经打道回府了。不回去不行,连闭幕式的请柬都没收到,
留下来不是丟人嘛。
所以今天的庆功晚宴其实就是大陆电影代表团的专场,
香港媒体来了四家,湾湾有两家,二十多人分了四张长条桌。大家都不太熟,但无所谓,今晚是华语电影的盛事,值得庆贺。
大家都饿了,一上来就大快朵颐。
虽然这里的虾饺皮子太厚,干蒸的味道像是速冻的;凤爪偏咸;烧肉的皮虽然不错,但肥肉太少,瘦肉略柴,比起香港的餐厅差远了,但在异国他乡能够品尝到地道的粤菜已经相当难得了。
之前已经採访过多次,香港的媒体显得很隨意,不过吃人家的嘴软,大家很识趣地迴避了一些敏感话题。
至於湾湾的媒体,可能是现场有內地官方人士在场,多少显得有些矜持。
不过有一说一,这年头绝大部分的湾湾对大家都是中国人这个概念很认可的。其实香港也是,
想想看49年香港才六十万人,后来膨胀到七百万,说白了都是从大陆过去的。
只是后世隨著一代人逝去,第二代和第三代就越发不堪了。
刚开始的时候王主任和田壮他们也略感拘束,姜闻和庆奶除外,这对公母和赵二少早就熟络了,趁机再次加深彼此的关係,为今后的事业铺路。
当然老舅郭晓鹏没閒著,东北人天生好客、爱张罗的属性,使得他在香港、湾湾的媒体以及王主任和田壮等人中间充当润滑剂,使得大家不至於乾巴巴地大眼瞪小眼,多了几分笑声和鬆弛。
老舅的相好汉娜也来了,作为德国本地人,她太了解最佳导演的分量了,没想到自己这个东方情人的外甥居然是这么牛逼的人物,反倒变得拘束起来。
好吧,毕竟人家原本是东德的,统一才刚刚过去四个多月,半年都还没到。
这顿饭吃到了午夜,老板延迟打烊,帮忙撤盘子布置,很快便搭了一个简单的採访厅。
好岁《大太监》也得奖了,赵坤硬是拉著田壮等人一起接受採访。
其实別看田壮表面上一直乐呵呵的,但你想啊,大家一起入围,结果小师弟拿了最佳导演奖,
他就拿了个特別提及的鼓励奖,心里肯定不得劲儿。
本来他是拒绝的,可转念一想,毕竟这片子拿了香港的投资,未来还得在香港上映,眼下是个不错的宣传机会,只能硬著头皮和赵坤坐在一块儿。
和赵坤已经很熟悉的邱正海第一个提问:“赵导演,先谈谈感受吧,你对今天这个结果意外吗?”
很温和,算是拋砖引玉吧。
“感受就是高兴,也確实挺意外的,没想到评委会会给我这个新人这么大的鼓励,说实话,我还真觉得有点受之有愧。”
不过紧接著老邱就不客气:“那你对《穆稜河畔》战胜了《大太监》有什么看法?”
一听到这个问题,不光是田壮,就连姜闻、庆奶,包括在边上旁听的王主任、於大姐等人面上都难免有些不自然。
“我只能说《穆稜河畔》更符合评委会的口味吧。不过,在此我声明一点,在柏林电影节这个场合,尤其评委清一色都是欧美电影人的情况下,拿一部现实题材的《穆稜河畔》和描绘清末宫廷的人物传记,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赵坤巴拉巴拉讲了一通,无非就是老外不了解中国文化,评价一部古装电影有局限性云云,然后又对失落的大师哥田壮吹嘘一番。
不吹不黑,《大太监》这部电影至少在描绘晚清的歷史、政治、制度等宏观层面,以及从太监生理变化此类猎奇的角度,田壮还是描绘的相当深刻的。
他的回答让田壮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些,也让王主任不住地点头,这位小赵同志不骄不躁,还是很顾全大局的。
这样的同志有必要进一步的培养,他都打算回去后就这一点形成文字向上级领导匯报,可以树立一个典型。
有了老邱起头,其余香港记者也纷纷提问,他们对获奖的《穆稜河畔》兴趣不大,更多地关心《饮食男女》这部电影。
毕竟作为交易市场上最受热捧的香港电影值得大书特书。
说到底,还是因为《饮食男女》受到了欧美片商的青睞。以往香港电影的外埠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顶多蔓延到日韩,但也只局限於儒家文化圈。
尤其是程龙联手嘉禾多次闯荡好莱坞失败后,再加上殖民地思维,使得他们对《饮食男女》成功打入西方市场,更加高看一看。
赵坤还指望他们帮著宣传呢,自然特別配合地大吹特吹了一番。
田壮也捞到了几个问题。
不过这些香港媒体確实挺神通广大的,居然还问到了田壮和珍妃的扮演者徐凡的緋闻,不仅打了田壮一个措手不及,王志闻当场就脸黑了,如果不是赵坤在桌子底下死死拉著他,说不定这货就要当场爆发了。
其实赵坤觉得完全没必要,毕竟这都是老皇历了,而且王志闻现在已然和许晴打得火热。
哦,多说一句,她俩现在正在拍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皇城根儿》,导演是执导《渴望》一炮而红的赵宝刚,剧组还有一个长的特寒的副导演兼美术师冯晓刚。
至於湾湾的记者,他们一开始就是衝著林清霞和秦汉来的,虽然主角早已打道回府,但好歹来一次柏林,自然要坚持到电影节闭幕。
果然守到了一个大新闻,柏林电影节诞生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最佳导演,而且还是自己的同胞,可惜是来自大陆的,在未经许可之前,不得不降低调门。
赵坤看到他们一副犹犹豫豫的样子,也觉得很彆扭,索性主动向他们提及了《饮食男女》报名参加今年金马奖的话题。
这才缓解了尷尬,毕竟在侯孝贤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之前,湾湾电影唯一拿得出手的可能只有金马奖了。
而且现在金马奖较以往更为开放和包容,就在几个月前,上一届的金马奖不但和曾经被封杀的梁家辉达成了和解,更是將金马影帝的殊荣授予了对方。』
於是双方就金马奖的话题展开了提问,也算是为参加金马奖提前预热吧。
只是双方对《穆稜河畔》都没有提及,毕竟现在金马奖还未对大陆电影开放。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