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158章 狐假虎威
第158章 狐假虎威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李锦文,我的好朋友,香港资深製片经理。佩吉,
这是我侄子,大陆来的导演,你可千方別小看他哟,拿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哟!”
听到赵新健又要拿金熊奖说事,赵坤连忙纠正道:“是短片单元,侥倖拿了个奖。”
说著,主动伸手道:“李製片,你好,我叫赵坤。”
“赵导,你好,久闻大名。能拿到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的金熊奖,给我们中国人爭光了,你叫我佩吉就好。”
李锦文很优雅地探过身子和赵坤握手。
对於这位李锦文,赵坤很熟悉,上辈子还曾和她合作过,是个相当厉害的小老太太。履歷相当丰富,最早是香港中国星集团的製作总监,而后又加盟索尼影业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担任亚洲区的製作总监。
之后隨著国內电影公司的崛起,她又被博纳所笼络,负责集团的製片事务。
担任过《大腕》、《功夫》、《臥虎藏龙》、《一个都不少》等电影的製片人,还监製过《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千骨》等影片。
往前推算的话,此时的她应该刚满三十,正是盛情绽放,最美丽最妖嬈的时候,而且看得出来,她和小叔叔赵新健的关係似乎很不一般。
“佩吉,是这样的,我侄子打算在香港拍电影,我呢帮著投了点钱,他在香港人生地不熟的,希望你过来帮帮忙。”
“哇,赵二少,上次我来找你拉投资,你还说没钱呢,自己人到底不一样哦!”
赵新健略显尷尬道:“这次投资不大,就是一部小成本的片子。你不是饿了嘛,先吃饭,吃完饭我们再谈。”
桌上的菜虽然都动过筷子,但李锦文並不介意,当即就开始吃起来。
只要在片场混过的都知道,管多优雅的女性,只要是在片场摸爬滚打的,
其实都很糙,没办法,环境造就人。
別看李锦文进门就饿了,其实饭量並不大,草草地吃了几口,而且还尽挑素的吃,不到十分钟就放下了筷子。
“赵导,你的电影现在有剧本吗?”
“有。”
剧本赵坤隨身带著,从包里拿出来递了过去。
李锦文接过剧本,轻声念道:“饮食男女,,该不会是三级片吧?”
这已经不是一个人这么问了,赵坤挺无语,看来现在的人大都对古文《礼记》缺乏了解,以至於看到这个片名就会產生歧义。
未等他开口解释,赵新健抢先道:“佩吉,我侄子怎么可能拍这种片子呢,
这是一部文艺片,你还是先看剧本吧。”
“文艺片啊!”
李锦文倒是眼睛一亮,她堂堂港大毕业,多少还是有点文艺情怀和艺术追求的。
翻开后,看到目录上创意大纲、故事梗概、故事大纲以及完整的剧本,不由惊讶道:“哇,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规范的剧本了。”
不得不说,当下的香港电影很多时候都没有剧本一说,甚至现场飞纸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就突出一个“快”字。
赵坤和赵新健叔侄俩也吃得差不多了,服务员將残局撤下,重新换上台布之后,又端上了一套茶盘茶具。
赵新健摆弄起了功夫茶。
三十多年后,喝茶、盘串,是油腻老男人的象徵,但就此刻而言,大概是“
一杯茶中觅世界,盘串之间悟人生。”
属於一种很风雅的事情。
好在赵新健还没有达到盘串的境界,就是喝茶,而且泡茶的手艺看起来非常熟练。
烧水、洗茶、烫杯,一番流程过后,赵新健给大家分了茶。
赵坤拿起来闻了闻,还挺香,尝尝味道,確实不错,接著便分两口喝完杯中的茶。
赵新健瞅著赵坤喝茶的样子,心里很纳闷,这个从內地来的侄子,本以为是个土包子,结果好像什么都见识过,什么都会,就连喝茶都是有模有样的,根本就用不著教。
“赵坤!”
当著外人的面,赵新健不太好称呼赵坤的小名,直呼其名道:“演员人选你是怎么想的?”
很简单,一共才一百万的投资,別说大明星了,就连稍微有点名气的演员都可能请不起。
“三姐妹中二姐和三妹已经有人选了,其他的试镜唄,反正香港现在的演员多的很。”
其实演员这个职业並没有想像的那么高大上,能够出名成为明星的永远都是少数,大部分都是默默无闻。
偏偏这个职业又非常具有诱惑力,所以永远都不缺牛马。
別看赵新健吊儿郎当,但论学歷绝对算得上是高知人群,港大毕业,留学帝国理工,硕士学位,原本可以在科学领域做出一番贡献的,偏偏只能回港继承家业,成了饭店老板。
他也是一个电影爱好者,要不然也不会上杆子找赵坤合作,不过更多的还是从经济利益出发,毕竟现在香港的电影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在閒聊中赵坤得知赵新健之所以萌生拍电影的念头,还源自於他有个好朋友,是个美籍犹太人,在香港开电影院。
85年的时候,就在沙田开设了香港第一家美式多厅迷你戏院,如今已经在金钟、黄埔和铜锣湾发展到了四家戏院,二十多块银幕。
这位美籍犹太人的名字挺有意思,叫纪爱华,而他成立的这个院线,取名为ua院线,若千年后会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院线,
只是在赵坤穿越前,这家昔日在香港红极一时的龙头院线已经轰然倒塌,这从侧面也標誌著后疫情时代,香港电影已经彻底没落了。
李锦文看剧本的时候,时不时抬头看向正在和赵新健谈笑风生的赵坤,很难想像,这么年轻的一个人如何能写出如此情感复杂的剧本呢?
这本就是一个女性向的故事,李锦文越看越爽,虽然这只是一部文艺片,但非常符合香港、湾湾,以及东南亚华人地区的口味,如果运作的好,说不定还能得奖呢。
剧本很快就看完,李锦文沉吟看道:“我想请问一下,这电影一共有多少投资?”
赵新健看了看赵坤,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赵坤道:“一百万港幣!”
“一百万?唔开玩笑吧?”
李锦文一下子瞪大了眼晴,开什么玩笑,现在香港的人工很贵的,一个剧组二十多人是最低配置,一个月光人工费就要超过二十万,这还不算胶片、设备、
演员片酬等大头,还有林林总总吃饭、茶水、交通等费用。
“佩吉姐,是这样的——”
赵坤將胶片自已有,另外他还打算从內地招一批人来的想法说了一遍。
自然免不了解释一番胶片的来源,包括从內地招人也是打著来港学习的招牌,绝对不会承认就是为了省钱。
当听到赵坤说起他的老舅只身闯荡老毛子,给他搞回来一大批胶片的时侯,
赵新健居然特別感兴趣。
“哇,没想到你这个舅舅居然这么猛,有机会一定要介绍一下认识。”
听到这话,赵坤心里倒是一动。
郭晓鹏现在就是国际倒爷,不久的將来隨著红色巨熊的倒塌,还有休克疗法啥的,这个行当最起码还能做五六年。
香港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贸易港,最不缺的就是各类轻工业產品,恰恰又是老毛子急需的商品。
自己或许能够帮助老舅將国际倒爷的事业做大做强。
关键香港还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在倒腾物资的同时,说不定还能倒腾点外匯,在未来这场百年难遇的资本盛宴中,也能分得一杯囊。
还別说,经过这两天的接触,他发现自己的这位小堂叔也是性情中人,想必肯定能和郭晓鹏兴趣相投,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
“没问题,我老舅其实也早就想来香港开开眼界,回头我打个电话给他,他要是有空的话,我这边就发个邀请函过去。”
“好,到时候我一定盛情款待。”
说白了,赵新健也是閒著无聊,加之香港这个地方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很严重,对北方毛熊有种天然的畏惧和好奇,自然非常想见识一下郭小鹏这种只身闯荡北方毛熊的猛人。
这会儿,李锦文经过一番思考后,终於也决定了,她站起身来伸手和赵坤握手道:“赵导,我愿意加入。以后还请赵导多多关照。”
“相互关照,相互关照。”
能够找到了一个香港本地,且经验丰富的製片人,赵坤的心已经落下大半了。
至於陈虹嘛,名义上她也是製片人,但赵坤打算让她跟在李锦文身边多多学习,顺便管好钱就行。
赵新健看到自己的好友和侄子达成合作也很开心,特意还关照道:“佩吉,
大家都是自己人,你可心里有点数。”
不用问,香港电影在製作领域肯定有很多猫腻,不然后世也不会出现几方块钱一顶草帽,几千块一双草鞋的故事发生。
赵坤作为內地来港拍电影的新人,很容易就会被坑。
“安心啦,我心里有数。”李锦文洒脱地摆摆手道。
香港人做事节奏很快,李锦文既然已经答应加入,便开始和赵坤商谈电影筹备。
不得不说,此时的李锦文就已经相当有经验了,將赵坤提供的胶片同样作为投资折算到总投资当中,然后各种成本累加,製片成本基本上明確在一百二十万港幣左右,也就说,赵新健提供的这一百万的投资足够了。
別看,赵坤上辈子就是导演,但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在製片这个行当,李锦文要远比他经验丰富。如果按照她的算法,其实之前拍摄《穆稜河畔》的时候,
他可能都用不了二十万。
第二天上午,赵坤算好时间,將电话打到青艺的办公室,这时候正好陈虹刚到单位,且还没有开始排练。
本来租了铁二区的房子之后,他就想装部电话的。可一打听,发现这年头装门电话不但价格贵的离谱,初装费要五千,关键就算你交了钱,这一时半会还装不上。
比如北电导演系的侯克明老师,他去年就交了钱,到现在都快一年了,居然还没有装上电话。
赵坤於是就歇了装电话这个念头,等到明年还是不是住在这边的出租屋还两说呢。
电话接通后,大概等了五六分钟,就听到陈虹气喘吁吁的声音。
“哥,你在香港挺好的吧?”
听到陈虹的问候,赵坤心里顿感一阵暖流。
出门在外,被人惦记,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至於“哥”这个称呼,是两人情到浓处的结果。
他比陈虹大一岁半,最早的时候陈虹跟著別人叫他坤导或者坤哥。后来两人有了实质性关係,有一次陈虹达到顶峰之时,喊了一声“哥哥”,让他非常有感,便想把这个称呼固定下来。
但陈虹感到太过羞耻,於是乎省略了一个字,改口叫他“哥!”
於是乎,赵坤也学著盖丽,叫她一声“红儿!
“挺好的,合作已经谈成了,而且我小堂叔还给我介绍一个很有经验的製片人·...·
赵坤將这两天在香港的近况跟陈虹匯报了一遍。
听完之后,陈虹不禁幽怨道:“早知道,你在香港找好了製片人,我就应该爭取演二姐家倩,还说不要让我太辛苦,你忽悠我呢!”
“我怎么是忽悠你呢,咱们初来育到,必须要找个靠谱的本地人,而且这还是我小堂叔介绍的呢,人家是非常有经验的製片人。当然,你同样是製片人,我的意思是亥著这个机会,你跟在人家身边好好学习”
赵坤又巴拉巴拉一大通,最后才毫道:“对了,你现在排练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让你到香港来拍戏,会影响吗?”
“肯定会影响的,我们这部戏打算年底公演的。不过,之前我跟领导兰过口风,如果有机会能够出去拍戏的话,院里还是很支持的,不过前提得是大导演的戏。请毫,坤导,您是大导演吗?”
“我不是大导演,谁是大导演?你也別小瞧我,跟你们领导说,你要拍我的电影,是和香港电影公司合作的合拍片,在香港拍,看你领导答不答应!”
中英联合声你早已签署,香港回归在即。在此间国家和香港方方亚的联繫和合作日趋紧密,態度也是非常审慎,就是为了確丫未来顺利回归。
在这种大局下,赵坤多少有点狐假虎威的意思。
(重感冒,头疼!)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