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贼刘备 - 第394章 裁掉大动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4章 裁掉大动脉
    初平五年(刘备提前改的新初平,193年)元月底。
    袁术让袁胤带着两百余浮屠教沙门,到下邳求见刘备。
    其实袁术杀掉或抓捕的浮屠教信徒非常多,由于需要把浮屠教沙门带到徐州去向刘备表态才留了他们性命。
    为了节省粮食,只留了这二百多沙门。
    法度的儿子支谨也在其中。
    灭浮屠,送沙门,当然是为了表示袁术是“尊奉朝廷灭佛令的忠臣”,是为了表明“这是浮屠教搞出来的阴谋,都是误会”。
    “番邦浮屠教阴谋祸乱大汉,笮融、曹豹、祖郎等丹阳山越皆被邪教所惑,图谋在徐扬建立浮屠之国……此事吾兄本不知情,胤与纪校尉截获浮屠教书信,才知道月氏国之阴谋。”
    袁胤在刘备面前解释:“笮融以灭诛邪见为由在下邳杀人夺财,以至纪灵亲族被害。纪灵本是为了报仇雪恨,为铲除邪教而出兵下邳,却没想到卫将军已经平定了下邳浮屠教,以至两军生了误会。”
    “至于张闿……吾兄收到朝廷诏令,才得知张闿曾在青州犯下重罪,但张闿已经逃亡,吾兄正在亲自追缉……”
    这当然是在编,但确实编得靠谱,刘备本来就是要让他们把这事栽到浮屠教头上。
    因为月氏浮屠教阴谋,是唯一能洗清袁术罪名的说辞。
    袁术必须因此灭浮屠。
    没提孙坚,是因为孙坚只是出了主意,下令夺取徐州三郡的本来就是袁术自己。
    袁术不能说是受了孙坚蒙蔽,毕竟别人再怎么出主意也是袁术下的令——这个罪袁术是不能认的,认了就只能和刘备开战了。
    袁术愿意认怂,但不能认罪,也不能交人。
    只能说是番邦浮屠教阴谋,把一切推给浮屠教。
    张闿顶多只是换个名字罢了,所谓追缉也就是发个通缉令。
    刘备也知道袁术无论如何都不会交张闿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袁术或许荒唐,蛮横,不讲道理,喜欢仗势欺人,但袁术确实是讲点义气的。
    这是绿林道老大必须有的素质。
    但袁术已经把姿态做得很足了。
    尊奉诏令灭了浮屠教,把沙门全送来了,解释也编得像模像样,纪灵向徐州出兵的事儿也说得过去——下邳有很多富户被笮融所杀,其中多半确实有纪灵的亲友。
    既然袁术认怂,那刘备当然也不会非要把袁术逼得太紧。
    “看来袁公路倒也有尊奉朝廷之心……既然不愿入大汉军学,不做大汉之将,那也就罢了。”
    刘备没再多做要求:“回去告诉公路,与浮屠教勾结者,一个都不能留,我不怪他被人所惑,让他赶紧清理门户吧。”
    这其实是在提醒袁术,这说辞刘备认了,但袁术没亲自来见刘备,那就做不成官了。
    而且,刘备提醒袁术赶紧对付孙坚……与浮屠教勾结的,首当其冲的不就是孙坚么。
    虽然袁术不是自己人,但也是能调动的……
    而且指不定会比自己人还积极些。
    既然刘备和袁术都说这是浮屠教祸乱大汉的阴谋,那浮屠教就很难存在了,连根都留不下。
    而且,最重要的是,袁术现在很清楚这是孙坚引发的事儿。
    此事的结果导致袁术没了官职名分,而且还得忍着认怂。
    绿林大哥啥时候受过这种委屈啊……
    这当然要清理门户。
    袁术甚至还得感谢刘备——感谢刘备没有趁他有内患的时候动手揍他。
    刘备并没有逼得太狠,袁术看得出来。
    现在袁术面临的最大的内患,就是孙坚。
    孙坚的部队不是袁术的部下,这支强大却不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自己的核心根据地周边围成了一圈,换成任何人都会感觉不安全。
    弄死孙坚,收编孙坚的部曲,袁术才有底气做别的事。
    刘备和袁术开战,只会让孙坚捡便宜。
    但袁术和孙坚内斗,却能让刘备捡便宜。
    袁术现在没名没分一介白身,像个没法入家门的外室小三一样,却又只能认了,毕竟他不可能真去临淄上军学。
    就算这个外室小三再有钱,家世再好,旁人看他仍然只是小三,这就很难形成统治政体。
    其部下是没有安全感的。
    刘备也不会再让袁术得到任何名分。
    袁术那些部将,如果一直跟着袁术,前途在哪?
    绿林盟主再牛逼,终究只是土匪,如果有更好的路,谁愿意当土匪呢?
    孙坚确实是袁术的内患,但干掉孙坚之后,袁术也会失去最强的战斗力。
    再加上没了名分,失去了凝聚力……
    那袁术的部下会怎么做?
    如果孙坚被袁术弄死了,孙坚的旧部又会投奔谁?
    反正刘备让袁胤离开后,就立刻给太史慈和刘辟传了信,并派了不少近卫部曲赶往了江夏、庐江、汝南、九江等地。
    这些近卫部曲是当初做过监税御史的那些,目前全都是大汉军事学院教官。
    众所周知,学院的老师,通常都兼职招生,有提成的。
    ……
    此时,荆州。
    孙坚已经攻取了樊城,并渡过了汉水,驻于襄阳城外。
    樊城隶属南阳,位于汉水北岸,汉水南岸便是南郡襄阳。
    汉水是南阳、南郡、江夏三郡的分界线,也是天然防御带。
    目前南阳郡大部分区域已被董卓占据,张济驻扎在宛城。
    孙坚原本已经撤出了南阳,到了江夏一带,但为了老婆孩子的性命,孙坚只能按袁术的命令进攻荆州。
    对袁术而言,如果孙坚能攻破襄阳,那能取荆州膏腴之地。
    如果孙坚死在这儿,那也能解除内部威胁,并且收编孙坚部曲。
    绿林大哥对待二五仔当然是这样的。
    孙坚进兵极快,而且还搞了一出声东击西,让程普分兵绕到了樊城北部的邓县,打出了张济旗号劫掠邓县,试图麻痹镇守樊城的黄祖。
    他自己却领军偷渡,打算诱出守军后偷取樊城。
    可没想到的是,黄祖压根没管邓县,而是一直在樊城严密布防,就像是预知了孙坚的计划一样。
    而且邓县几乎没什么可劫掠的东西,县城都空了。
    孙坚无奈只能强攻,其战斗力确实强横,一战即击破黄祖,攻取了樊城。
    可孙坚进了樊城,却发现城里也是空空如也。
    没人,没粮食。
    难怪黄祖退得这么快……
    孙坚倒也理解,张济就在宛县,而且张济部下向来喜欢打劫,汉水以北的县城确实容易遭到董卓军劫掠,把钱粮人口转移到南郡是正常的。
    但孙坚缺粮,无法就食于敌,那就只能速攻。
    孙坚向袁术传了信,希望袁术能从弋阳支援军粮,随后乘胜追击,快速渡过汉水兵进襄阳。
    但孙坚兵力不多,没法围城。
    而且襄阳城高墙厚,难以强攻,孙坚只能驻兵城外,先拔掉城外角寨,搜刮附近粮草,打造攻城器械。
    此时,襄阳城内……
    “使君只需闭城不战即可,孙坚兵少无法围城,又缺粮食,定想速攻。我等只要夜里派人出城,孙坚以为我军中有逃兵,必不会离开襄阳,也不会强攻。”
    蒯越正在向刘表献计:“袁公路不会支援孙坚……即便有支援,也可使人在夏口阻截。孙坚得不到增援,久而必败于此。”
    “孙坚悍勇,还需设谋速取其性命,否则在此久生祸乱,若是误了农时,亦是我等之败。”
    刘表看向蒯越:“异度可有谋?”
    “他既缺粮,那便诱他取粮……请黄兄夜里出城聚兵,于岘山设伏,与孙坚一战,随后败退岘山……”
    蒯越说着看向了黄祖。
    刘表这边消息这么灵通,当然是有原因的。
    袁术在南阳时找刘表要粮食,刘表没给,两边关系并不好。
    但前几天,袁术的女婿黄猗来了襄阳。
    黄猗是黄祖的侄子。
    或许黄猗也想找个退路,反正刘表和黄祖得知了孙坚的几乎所有情况。
    黄祖清空樊城,不在樊城死守,只是阻挡孙坚耗其粮草,任由孙坚过了河。
    刘表在襄阳闭城不战。
    孙坚部曲精锐,但兵力太少确实无法大举围城,便再度向袁术传信,希望袁术能派船增援,至少运些粮食过来。
    趁着孙坚人手不够,又要在周边抢粮,刘表派黄祖半夜出城,去江陵调兵。
    孙坚确实以为是襄阳守军怕了,夜里出现了逃兵。
    黄祖一触即溃,孙坚拔掉襄阳周边军寨时也是势如破竹,襄阳守军在孙坚看来确实孱弱无比,逃跑是正常的。
    这种情况当然要等几天。
    于是孙坚每日鼓噪骂城,就地劫掠取粮,打算让襄阳城内士气再低一些,逃兵再多一些,也等多打造些攻城器械后一鼓而破。
    如果袁术能从水路调度粮草兵力来援,孙坚攻取襄阳是有把握的。
    可是,孙坚没等到增援,反而等来了长沙被攻破的消息。
    刘表的侄子刘磐从江陵率军攻向长沙,刘磐部将黄忠斩杀了留守长沙的孙坚部将吴夔,夺取了孙坚的老窝临湘。
    同时,蔡瑁在夏口挡住了水路——但蔡瑁完全没见到袁术派人增援孙坚。
    孙坚在襄阳城外待了十来天,得知临湘丢了,又听闻夏口水路被断,咬牙决定强攻襄阳。
    却又有斥候传报,说黄祖正带兵从江陵归来。
    孙坚再度与黄祖在襄阳城南大战一场,黄祖又一次败走,逃到岘山中。
    为了追击黄祖夺取军粮,孙坚一路追杀到了山里,倒也确实追到了黄祖的运粮队。
    但就在此时,有人从山间竹林射了暗箭。
    战斗力最差的荆州兵,射出的箭同样致命。
    黄祖连战连败,但这次设伏却一举功成。
    孙坚身中数箭,当场身亡。
    ……
    孙坚死讯传到长沙后,曾被孙坚举为孝廉的长沙人桓阶求见刘表,要回了孙坚的遗体。
    孙贲率领孙坚旧部,送其灵柩回了吴地。
    袁术听闻孙坚战死,松了口气,赶紧招揽收编孙坚部曲。
    吴景和孙贲带着黄盖程普等孙坚部曲仍然选择了袁术,这其实是无奈,因为孙策孙权和吴夫人都在袁术手里。
    但各部宗帅却并没这么选……
    作为袁术麾下头号大将,孙坚战死的影响是很大的,远远大于他活着时的作用……
    袁术手下的黑道宗帅全都了解孙坚的战斗力,也能猜到一些情况——如果袁术派了援军,哪怕是供应了粮草,结局都不会这样。
    刘表那边的人不会隐瞒这场战斗的过程,绿林道有他们的消息渠道,得知过程后大多都能猜到几分。
    一般人可不会站在袁术的立场上考虑……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绿林宗帅们可不想将来自己作战时也得不到援军,或是等不到粮草,亦或是被挟持人质强迫上阵。
    长沙的各路宗帅,包括各县官吏基本全都选择了投奔刘表。
    这是没办法的,刘磐和黄忠正在清扫长沙,不投刘表立刻就会死。
    黄祖伏击杀死孙坚声名大噪,到夏口与蔡瑁一同在江夏招揽人手,部分江夏宗帅选择了归顺刘表,大多数宗帅或黑帮游侠儿退到了庐江。
    南阳人娄圭也投了刘表,并且招揽了不少流民在新野驻防。
    刘表得以控制了长沙和江夏。
    袁术得到了孙坚麾下的精锐,但却失去了两个郡——当然,长沙和江夏本来就是孙坚地盘,本来就不受袁术控制,丢了他也不怎么心疼。
    曹操也捡了点便宜。
    由于袁术没了官职,孙坚这个最强战力又战死了,这使得袁术势力内部产生了恐慌。
    原本投效袁术的一些豪门士族开始联系曹操。
    豪门并不像那些黑社会宗帅那样带人投靠,具体有哪些人联系曹操无人得知,反正庐江和九江两郡去往谯郡的车马多了很多。
    不过,刘表和曹操都不是收益最大的。
    受益最多的,是提前安排了‘招生办主任’前往各郡勾搭宗帅的刘备。
    退到庐江的宗帅,大部分在李通和陈恭的带领下选择了与汝南刘辟抱团,各宗帅都送了子侄或兄弟到临淄去上学。
    ——这并不是直接投效刘备,因为各宗帅也担心被袁术弄死……
    但他们要把孩子送到临淄去,因为他们不想被袁术用孩子逼着上战场,让孩子去读大汉军学本来也是他们这种兵头最好的出路。
    刘辟本来就是心向刘备的,是刘备的招标令使得刘辟这个出身不高的武装头目成了刺史,换成任何人都给不了他这么高的地位。
    目前豫州大部分地方被曹操控制,刘辟这个豫州刺史只能控制汝南南部安城一带,也就是汝水以南、淮河以北的区域。
    但李通与刘辟联手后,汝南与庐江弋阳、安丰等地连成了一片。
    李通本是江夏人,字文达,匪号‘万亿’,长期在庐江西部弋阳一带游侠,是离乡打拼的黑社会。
    收到孙坚死讯后,江夏、庐江、汝南南部等地宗帅大多都认为需要找条退路,但在退路方面有分歧。
    最大的黑道大哥周直打算投奔刘表。
    江夏的黑社会宗帅真的是多如牛毛,周直也是江夏人,是李通的老乡,因刘备的招标令到汝南朗陵做了监察使,手下人马很多。
    周直是实力最强的大哥,因此众人都有意投刘表。
    但李通和刘表有仇——刘表搞的那场鸿门宴干掉了李通的族父,刘磐杀的。
    李通打算投奔刘备,毕竟刘备确实是完全不看出身只论能力的。
    李通本人虽然算是小地主出身,但只是黑社会游侠儿,不可能受刘表这种名士器重,又有仇怨,斩草除根还差不多。
    而刘辟这个曾经与李通基本相当的同类,如今已经高居刺史。
    于是李通也搞了场鸿门宴,在宴会上干掉了周直,就是刘备的部曲下的手。
    随后李通收编了周直的部曲,率领各路黑道与刘辟联手。
    这算是活学活用,完全复制了刘表的路数。
    其实这不是刘备的主意,但刘备在青州做的所有事,都是在等这种效果出现。
    刘备那里是出身不高但有能力的人最好的出路,这毫无疑问。
    同时,庐江宗帅雷薄迎接太史慈入合肥,并将其子雷绪送进了大汉军事学院。
    太史慈这个督淮南的骑都尉,终于真正踏进了淮南地界。
    另外两个大宗帅梅乾和陈简控制潜山(大别山)一带,梅乾的儿子梅成也去了临淄上学,陈简改名陈兰也进了大汉军学。
    刘备得到了两淮黑帮的投靠,现在袁术相当于被刘备的人围在了寿春……
    而且袁术还不知道。
    孙坚活着对于袁术确实是威胁,但孙坚死了,对于袁术而言却是砍了大动脉。
    痛快是痛快了——痛了之后,也就快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