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贼刘备 - 第393章 一封信而已(5K)
第393章 一封信而已(5k)
眼见吴景把信件藏入怀里,纪灵有些警惕:“吴兄为何如此?何人来信?曹豹吗?”
“……是曹豹辱骂我失约来迟,下邳已入卫將军之手,纪兄,撤军吧。”
吴景顺著回答。
其实吴景不知道曹豹噶了,也不知道刘备已经清理了下邳,但他知道,既然有这样的信出现,那至少意味著法度落到了刘备手里。
他知道这封信不是法度自己的意愿,法度没这么傻。
吴景是孙坚的小舅子,一直在丹阳,他是熟悉法度的。
他知道是孙坚挑拨袁术和刘备相爭,他从丹阳过来就是为了联络曹豹这个丹阳人。
但纪灵確实不知道內情。
纪灵看著吴景那不自然的神情,伸出了手:“吴兄,信件从淮北过来,总该让我看看吧?”
吴景现在很不好处理……
正常情况下法度不会写这样的信,至少不会在这时候送过江。
这封信故意在交战期间送到大营里,这其实是很难保密的——两军交战时,双方的信函往来通常不可能瞒著主將。
袁术派出来的这支军队,纪灵才是主將。
纪灵是袁术亲信,也是袁术军中除了袁术本人之外唯一有朝廷正式军职的——招標令杀闕宣后,被刘备以天子詔书封为了破虏校尉。
袁术是破虏將军,纪灵领的是袁术的本部。
吴景是孙坚的部曲,不是袁术直属,要受纪灵节制的。
吴景知道这封信是假的,大概率是刘备授意的。
但问题在於,这信的內容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袁术知道。
如果这信的內容被袁术得知,那无论如何,袁术都会立刻理解孙坚的动机。
给袁术出主意夺下邳的是孙坚,在下邳广传浮屠教的法度是孙坚的人,负责联络曹豹的吴景也是孙坚的人……
信上说『曹刘必爭於徐,天子打算封孙坚为破虏將军』,这不是阴谋,这是个阳谋。
无论这封信是谁授意,无论是不是刘备抓了法度强迫写信,信的来源和过程如何全都不重要,关键在於这封信把孙坚的意图挑明了,还额外加了条“天子另授破虏”。
——袁术就是破虏將军,是刘备上表请封的,说天子有意授『公』为破虏,啥意思?
就是孙坚要取而代之唄!
法度是孙坚门客,称孙坚为公。
而孙坚给袁术出的主意,也確实是为了让袁术本部和刘备在徐州把仗打大,孙坚自己可以在荆州积蓄实力。
袁术损失越大,就会越依赖孙坚,如果袁术噶了……那更好,確实可以取而代之。
本来袁术是没有意识到这情况的,但只要这封信出现,袁术就会立刻醒悟过来——孙坚无论如何都没法解释。
家家都是有內忧的,刘备有,董卓有,曹操有,袁术也有。
名义上,袁术控制著长沙、江夏南部、庐江(含弋阳)、九江,並且正在丹阳伸手。
丟失了南阳之后,袁术为了取粮,整体转移向东,核心控制区域在淮南,目前驻於九江郡寿春县。
袁术的整体军力確实很强,占据江淮之间的地盘,手里控制的兵头宗帅特別多。
——袁术所有部下全都是兵头或地方宗帅,本部兵马確实多,足有两三万,但其本部没有形成体系,实际控制力有限。
要不然他也不会老是缺粮。
如果以兵力论,袁术是目前整个天下兵力最多的势力,整个势力所有人马加起来恐怕得有十万大军。
但综合实力不是看兵员数量的。
这种依赖豪族兵头和宗帅的黑社会管理体系几乎谈不上治理地方,粮草基本靠抢掠和收保护费,实际资源大都在各个地方宗帅手里。
再加上所有地盘也都是强取豪夺而来,袁术又没有正经的朝廷名分,组织结构很鬆散,谈不上统治,连经营都谈不上。
这其实不是个政治体,而是一大群草头军阀组合形成的绿林联盟。
黑道绿林是追捧战斗力的,谁能打,大伙就服谁。
袁术本身也算能打,但联盟里最能打的还是孙坚。
而且,袁术也一直以孙坚为主力攻取四方,从荆襄到南阳,再从庐江到丹阳,只要遇到强敌,必调孙坚或孙坚的部曲平事儿。
这就导致孙坚在各地的隱性控制区域,已经把袁术直辖的区域包围了。
目前孙坚正在奉袁盟主之令攻取荆州,驻於武昌。
长沙和江夏东部在孙坚手里,夏口以西被刘表拉拢的黄祖控制,孙坚缺粮没有打仗,正在勾搭江夏的各路宗贼水匪。
刘表拉拢荆州郡望名门杀了很多宗帅,孙坚则拉拢各宗帅与地方武装与刘表对著干——战爭其实一直在进行,但並不是摆明车马的战阵。
各路黑社会宗帅本就因刘表搞鸿门宴大杀宗帅而担忧害怕,有了袁术和孙坚这样的靠山,也就大多成了孙坚的盟友。
刘表控制了襄阳、南郡、江夏北等荆州北部地区,但进不了荆州东南。
零陵人黄盖投奔了孙坚,荆东南的山越大多已被黄盖慑服。
程普控制了庐江六安,庐江郡望周氏也与孙坚交好。
周家是支持袁术的,董卓与袁术在南阳开打时,周尚险些被杀,被孙坚救下了。
之后周尚被袁术私下任命为丹阳太守,以求谋取扬州。
雷绪、陈兰、梅乾等庐江宗帅本就是墙头草,如果袁术噶了,周家和各路宗帅全都会改投孙坚。
吴景和孙賁都在丹阳,他俩也是在奉袁术之令夺取扬州,孙坚还把长女嫁给了丹阳名士弘咨。
长沙、江夏、庐江、丹阳……袁术原本是把孙坚的部曲布置在淮南外围作为屏障。
但这使得孙坚的实际势力在各郡都能与袁术分庭抗礼,豪门望族依附袁术,但地方宗帅和黑社会更服孙坚这种特別能打的兵头。
如果袁术和刘备相爭,那孙坚就显得更重要了。
袁术能控制孙坚的绳子,是孙策这个人质。
孙坚为了儿子,当然不会直接造袁术的反——但如果袁术被刘备弄死了,这可赖不上孙坚……
直面徐州的,是与下邳毗邻的淮南,是袁术的本部老窝,孙坚是在后方的。
如果刘备攻入淮南,只要孙坚不支援袁术,或者暗中让人反戈一击……
只要是袁术阵营的人,见了这信件后都能想到,一旦袁术嗝屁,孙坚会成为这个绿林联盟中获利最大的人。
如果操作得好,孙坚甚至可以全盘接收袁术的遗產。
……
“下邳已不可去……吴某欲回丹阳,擒曹豹亲族以迫其降,纪兄以为如何?”
吴景瞟了纪灵一眼,试图岔开话题。
“……吴兄到底何意?那信上所言何事,为何瞒我?拿来我看!”
纪灵皱眉拔剑:“莫不是与敌有勾结?!”
话题没岔得动,纪灵不是憨大,吴景也没有贾文和的水平……
纪灵已生了疑,剑已半出鞘,纪灵的武艺可比吴景强多了,而且这是纪灵的大帐,没法跑。
吴景犹豫了一会,无奈的摸出简牘。
“纪兄,此乃刘备之阴谋!”
若这不是竹简而是纸张,吴景肯定会把这信直接吞了……
但竹简最大的好处就在於很难快速销毁。
吞不进,嚼不碎,掰断能合起来,扔水里不会沉,就算扔火里也不是瞬间燃尽的……
“阴谋?吴景,此言去和主君解释吧……”
纪灵也是看了一眼简牘就脸色大变,拔剑抵在了吴景脖子上。
其实纪灵也能看出来这可能確实是刘备的计策。
但信的內容使纪灵立刻想清楚了这次出兵的后果……
“纪兄,吴某方才便在劝纪兄退兵,纪兄知道吴某並无叛意,应该也能看出来这是离间计……”
吴景倒还算冷静,仍然试图挽回:“吴某也不瞒纪兄,袁將军令我联络曹豹取下邳,我等损兵折將受阻於此,无论如何袁將军本就会论我之罪……如今又有刘备使此离间计,袁將军若见此信,必怀疑我兄孙文台,你我皆明白。”
“袁將军和吾兄文台是怎样的人,纪兄你也清楚……纪兄,此事只会导致我等內乱互斗,吾兄孙文台不会束手,即便吾甥孙策被害,吾兄亦有次子可嗣……內斗若起,袁將军未必是吾兄对手……”
吴景倒也是个人物,虽然有些絮叨,但这种情况下能把话说明白的人真不多。
“……你想让我装作没看见?”
纪灵脸上也有些犹豫,看了一看左手的简牘,但並没有放下右手的剑。
“我想请纪兄给个机会……纪兄手里捏著此信,吾兄心有顾忌,而且为留忠义之名,便不会再做对袁將军不利之事。但若纪兄將此信交给袁將军,袁將军必害吾兄,吾兄无奈便只能反……”
吴景解释道:“纪兄,我等是否会自相残杀,皆看纪兄心意……纪兄亦可杀我,但只要我出了事,我兄孙文台也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尽起大军……”
有些事確实是这样,引而不发对大家都好。
手里捏著的把柄才是有用的,如果全都亮出来,那就只能开干了。
孙坚玩阴的,出餿主意,是不想孙策出事,也不想落个不忠不义的背主名声,不是因为干不过袁术。
这下子,难题落到了纪灵头上。
纪灵和孙坚当然没什么交情……但是,卖了孙坚对纪灵有好处么?
就算袁术能弄死孙坚,也不会把孙坚的地盘和部曲给纪灵。
纪灵凭什么要树孙坚这样的敌人呢?
纪灵知道,如果真打起来,袁术未必搞得定孙坚。
纪灵自己当然更搞不定。
“传令!退兵!”
纪灵深深的看了吴景一眼,收起了剑:“吴府君,你回丹阳吧,给孙文台去信,他欠我个人情……”
“多谢纪兄!与人为善必有善报!”
吴景长出了一口气,深深一揖。
出了大帐被冷风一吹,浑身的汗反而立刻冒了出来。
……
次日,纪灵从淮陵退兵,撤往淮南。
吴景则另走一路,撤向扬州。
那封信落到了纪灵手里,但纪灵能保密多久,什么时候会透露给袁术,吴景並不確定。
而且,难保刘备不会再用其它方式离间袁术和孙坚。
因此吴景派了人用最快的速度去往江夏,將此事告知孙坚。
纪灵回到寿春后,袁术得知下邳已不可得,倒也没太过纠结,只是飞快的向刘备派了使者解释此事。
这使者又是杨弘。
但这次,刘备压根没见杨弘,也不听解释,而且没让杨弘回淮南,直接把人扣下关进了监狱。
隨后派了公使给袁术传詔,詔令擼掉袁术的破虏將军,擼掉纪灵的破虏校尉。
同时,措辞极其严厉的要求袁术交出张闓、纪灵二人,並让袁术自己去临淄请罪,否则便將袁术彻底视为叛逆。
这是必然要有的態度,纪灵领军进犯徐州,虽然连淮河都没过得去,但至少是进了徐州地界,这就是妥妥的谋反行为。
同时这也是试探。
刘备並不打算出兵打仗,因为马上就要春耕了,忙著迁徙屯户,没那閒工夫打烂仗。
但这詔令下了之后,袁术和纪灵都炸毛了。
朝廷不再承认袁术的破虏將军,也就是说袁术现在算是白身了……或者叫非法武装头目。
他本来就缺少名分,现在算是彻底成土匪了。
虽然看起来没有直接损失,但如果袁术就这么一声不吭的认了,就会直接导致江淮各县官吏另起心思。
毕竟人家追隨你不仅是为了抱团取暖,也是为了有个正经前途,谁乐意当土匪啊……
如果不採取措施,手下要么暗中投效青州朝廷,要么暗中投靠曹操或刘表。
这问题不好解决啊,除非能一举干掉刘备,自己挟天子,要不然就必然会被刘备用天子詔令挟制。
刘备奉天子討不臣搞了好几场了,袁术是领教过的,黑社会绿林道愿意认袁术这个盟主,但也愿意认皇帝啊……
刘协毕竟是根正苗红的正经天子,刘备控制的朝廷也从没失去过信用,號召力还在的。
而且刘备也是黑社会出身,特擅长號召黑社会。
袁术觉得很憋屈,但又不敢真和刘备开战。
他没多少粮食,打不起大仗。
想谋求徐州三郡本来就是为了搞粮食。
没法打,那就只能认怂保平安。
但要认怂就得去临淄请罪……
袁术不敢去,也不打算把纪灵和张闓这种真正给他干过活儿的人卖了——袁术其实还是讲义气的。
可要是认了此事,成了叛逆,袁术自己都能想到,刘备肯定有一百种手段式吊打他……
袁绍是怎么上奸臣传的,袁术可还记得呢。
咋办呢?
……
而纪灵就更觉得憋屈了——出兵无功而返,损失了不少斥候,回来落了个谋逆大罪,两千石的正经校尉官职被擼掉了。
这可是大汉的官,不是私授的……
而且纪灵看得出来,袁术真的考虑过要不要把自己和张闓送到刘备那儿去论罪,只是最终袁术还是有点义气没这么干。
袁术讲义气,就显得孙坚有点不地道……
这事的根源是孙坚出的餿主意,浮屠教的番僧也是孙坚的人,但搞出了事儿之后孙坚一点表示都没有……欠了人情都没点反应的!
这可真的是越想越气啊……凭啥孙坚下的阴招却是自己受害?
但这会儿都已经把那封信隱瞒了一阵了,如果这时候再拿出来,那袁术不就知道自己之前隱瞒了此事吗?
思前想后,纪灵索性派人送信,然后与袁胤一起“截获”了那封信。
同时,纪灵还向丹阳派了人,告诫吴景,说袁术发现了此事是孙坚所为,让吴景自己保重。
也算是两头落个好。
这不能怪纪灵不讲道义,纪灵都被搞成通缉犯了,孙坚也没表示表示。
袁胤可就没那么多心思了,他毕竟是袁术的堂弟,见了信之后立刻就去找了袁术。
袁术的性子就痛快多了,直接把孙策关了禁闭,还派人抓了吴夫人和孙权,勒令孙坚在春耕前攻破刘表拿下荆襄。
隨后,袁术清理了淮南所有浮屠教寺庙,一边搞粮食,一边抓捕浮屠教人士。
並勒令吴景、孙賁等人在丹阳抓捕所有与浮屠教相关之人,隨后连同这些人打包一起向刘备传使,用那封刘备授意的信为证,表示此事是浮屠教的阴谋……
被袁术强令攻取荆州的孙坚不得不向樊城出兵。
但由於缺少兵粮,孙坚没法组织起大规模的兵力,寒冬时节各路宗帅或绿林武装也不太愿意出兵——或许也有袁术传了消息,反正荆州宗帅们大多有推諉之意。
其实这就是刘备想要的结果。
朝廷的灭佛令早就已经传到淮南了,袁术通过那封信知道了与孙坚和浮屠教有关,那就一定会灭佛,而且会灭得很彻底。
同时,孙坚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袁术也能因此得到一个台阶——那封信看起来就是孙坚和浮屠教的阴谋,刘备要种田不想打大仗,也不想逼得袁术无路可走狗急跳墙,这台阶是故意给的。
对刘备而言,只是写了封信而已。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