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奸臣 - 第3章 相逢不相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穿著得体的儒袍,头髮梳成大人的模样,袖里揣著一张千贯银票,赵勛离开大宅前往了县城。
    阳光有些刺目,赵勛从袖中抽出了银票,微微皱眉。
    “少爷,您为何愁眉不展?”
    跟在身后的祁山既是家丁也是赵勛的跟班,平日赵勛出入都是由他伴著。
    赵勛弹了弹银票:“但愿这位知州大人是一个纯粹的官员,只认钱,不重人品与才学。”
    “少爷,一千贯够吗,要不要去钱庄再取一些。”
    祁山是个话多的性子,年岁与赵勛相仿,喋喋不休。
    赵勛也不太確定,他觉得是够了,换算一下购买力,一贯相当於两千左右,一千贯就是二百万,二百万认个乾爹,大差不差。
    “阿山你老家不是莒县的吗,离州府很近吧,这位白知州官声怎么样?”
    “誒呦,那可是人人知晓,坊间百姓提起来,哪个不是竖起大拇指夸讚一声这狗日的是个清官儿。”
    “清官?”赵勛犯愁了:“那他能收我钱吗。”
    “怎地不能,一定能。”
    “为什么,百姓不都说他是清官吗?”
    “哎呀,狗日的清官,前面不还有狗日的吗,百姓皆说,这狗日的明面上如此清廉,背地里不知贪了多少钱財,不贪赃枉法他装什么清官儿。”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无懈可击。”赵勛一拍双掌:“出院!”
    祁山傻笑著,没听懂,最近自家少爷总是说些怪话,他习惯了。
    二人遛遛达达走向城外,赵勛越想越是觉得心里没底。
    “不对啊。”赵勛挠著额头:“如果他是贪官的话,怎么会高升呢,还是入京去吏部担任左侍郎?”
    “哎呀少爷,这般简单的道理您还不懂吗,这官员就好比是癩蛤蟆下蟾蜍,一窝更比一窝毒,哪有一个好鸟,那姓白的定然也是暗中使了钱財高升。”
    “好吧,不过就算见到了他,他肯定还要考校一番,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的文臣,本少爷要怎么应对?”
    祁山:“没壳的王八垫桌脚,死撑,您好歹试一试。”
    “不是。”赵勛好奇极了:“你这一套一套,都和谁学的。”
    “跟您学的啊。”
    “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和你似的生孩子嗑瓜子,逼嘴閒不住。”
    祁山双眼一亮,又学了一句,迅速记在了心里。
    路程不远,溜溜达达不到半个时辰,赵勛一边走,一边思索著,自己好歹也读了那么多穿越文,想要一鸣惊人应该不难。
    越是想著,赵勛反倒是觉得难以抉择了。
    穿越三件套,作诗、土豆、搞火药,投其所好,见人下菜碟。
    如果对方注重文采,自己就作诗,来一首有气势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开后百杀…
    如果对方喜欢舞枪弄棒,自己就弄个火药,点燃之后扔知州府里让他见识见识威力…
    如果对方注重民生,是个实干的官员,自己就弄个土豆…
    想到这,赵勛摇了摇头,不行,土豆的原產地好像是南美洲,隔著大海呢,时间来不及是一方面,再一个是他也不会游泳。
    “选择性还是多一些比较好。”赵勛若有所思:“山山吶,如果,我是说如果的话,如果我混不进官场的话,本少爷还能有什么出路?”
    “跟著老爷经商。”
    “经商好啊,我喜欢经商。”
    赵勛打了个响指,这个他可太熟了。
    穿越嘛,先写书,直接白嫖就行,四大名著,三藏溜猴、黛玉训狗、刘备求生、宋江卖友。
    转念一想,赵勛觉得还是应该接地气一点,名著的话,百姓们也看不懂,还是得通俗易懂,金鳞岂是侯龙涛、年轻先进白老师、还有租客阿斌,写出来后一定卖爆。
    当然,他也就是想一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这波不能舔到知州大人的关係,別说未来了,他们全家还能不能见著明天的太阳都说不定。
    “先去城中打探打探消息吧。”
    赵勛脸上再无嬉笑怒骂之色。
    事关全家兴亡,这把他只能贏,不能输。
    路程不远,官道连著肃县县城,胡思乱想的赵勛抬起头时,已是到了城外。
    才至申时,百姓皆在田中忙著农事,烈日下的城门大开,城门郎躲在阴凉处打著瞌睡。
    肃县是一座老城,营造建成至今六十余年,整座城就如同一个古稀老人,一辈子平平无奇毫无波澜,斑驳的城墙老旧而又整齐,没有一砖一石遭受过流矢、刀刻、火烧。
    记载了六十多年的县誌,寥寥几字足矣,平静,唯有平静。
    没出过帝王將相,也没遭过大灾大患,有的,只是平静,人们平静的活著,时间平静的流逝,仅此而已。
    天下十二道,一道一知州,知州下面是府,一府一城,城下则是县,少则七八,多则十余。
    肃县无论是在府中还是道中,既不算最穷的,也不算最富的,却一定是最平淡无奇的,最为安逸的。
    城是安逸的,城门郎也是安逸的。
    安逸的城门郎打著瞌睡,听到了脚步上,睁开眼,向前走了两步,站在了城洞中观望著。
    “誒呦,当是谁,原是赵公子,不,瞧咱这记性,得叫赵举人才是。”
    城门郎是个军汉,三十出头,圆滑的很,守备府中的小旗,辖著二十四个兵丁,平日负责城门进出盘查诸事。
    至於这城门郎姓甚名谁,赵勛也不记得,拱了拱手算是打过招呼。
    “吃了没。”
    “吃了,吃过了吃过了。”
    城门郎凑了上来,压低声音:“平日赵举人都在家中温书,今日入城定是因知州白大人,是也不是?”
    说到这,城门郎嘿嘿一笑:“白大人应是还未入城,赵举人可得赶紧,半个时辰前,郭大人那侄儿將城中的奇珍古玩、书帖字画统统买了去,欲要百般討好白大人。”
    赵勛再次拱了拱手:“多谢。”
    “赵举人客气了。”
    赵勛看了眼天色,若有所思:“既是巡查下县,会不会微服私访啊,这群大人物就愿意整这些扮猪吃饲料活,兄弟们这几天见没见著有没有什么陌生面孔入城。”
    城门郎摇了摇头,隨即又伸手指向了前方:“今日只见两个刁民百姓,说是入城寻亲访友,再未见到旁人。”
    赵勛顺著手指望去,只见两个庄稼汉打扮的男子向前走去,看背影应是一老者与一中年人,的確是寻常庄稼汉的打扮,一边走一边四处观望著。
    “行,多谢了,改日请你吃酒。”
    又客气了两句,赵勛加快脚步,带著祁山入城了。
    赵勛走的快,路过老者与那中年人时,並未多看上一眼。
    殊不知擦肩而过那一瞬间,老者见赵勛穿著儒袍,流露出颇有兴趣的模样。
    一旁壮汉低声道:“大人,看他穿著年纪,这后生应是肃县两位举人之一。”
    老者肤色古铜,高高瘦瘦,虽是庄稼汉打扮,却是满面书卷气。
    望著赵勛的背影,老者微微摇了摇头:“儒袍穿的松垮,举止轻浮,家丁护院与他並肩而行毫无家风可言,想来是那名声不佳的县令之侄。”
    壮汉笑道:“既是举子之一,不如卑下將他寻来,您好考校一二。”
    “不急。”老者摇了摇头:“先探访贵人下落,不可本末倒置。”
    壮汉嘆了口气:“当年陛下尚在王府时便为长公主多方打探,如今已是过了十余年之久,怕是…”
    “混帐话!”老者猛皱眉头,声音压的极低:“莫说十余年,便是二十年,三十年又如何,世人不知,难道你亲军营还不知晓吗,此事乃是陛下与长公主毕生夙愿…”
    说到一半,老者顿了顿:“这亲军营本就是为寻那贵人所设,寻不到人,你我皆无法交差。”
    “是,如今州府只有这肃县尚未查访,贵人若尚在人世,如今应是二十上下的年…”
    老者气急,一脚踹在壮汉腿弯:“寻死之言,活腻了不成!”
    “是,是是,卑下又失言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