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1986 - 第339章 339. 另类的订单
第339章 339. 另类的订单
大连新造船厂。
陈文淞坐在办公室,仔细阅读著船厂最新一期项目的资料。
这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请进。”
进来的是业务科的负责人,他脚步比平时快了几分。
“厂长,有港商来找我们下订单。”
陈文淞抬起头,惊喜道:“真的?人在哪?快带我去看看。”
从大连原造船厂分开后,新造船厂建立不过两年出头,目前正是缺订单的时候。
陈文淞作为厂长,肩负几百上千职工的饭碗,最近每天都在为这个事情发愁。
哪怕拖看病躯,他也坚守在岗位。
业务科负责人看到陈文淞蜡黄的脸色,忽然有些后悔这么快来给他通报,
他应该完成大部分工作后,才来给厂长匯报的。
“厂长,要不你歇著,让我们先谈?”业务科负责人试探道。
陈文淞双眼一瞪:“哪来那么多废话,快带我去。”
不得已,业务科负责人只能领著陈文淞往会议室走去。
十分钟后,陈文淞出现在郭启行面前。
业务科负责人给双方介绍过后,郭启行开口道:
“陈厂长,不瞒你说,我这次的订单,要求有点特殊,不知你们能否做到?”
陈文淞自信道:“郭先生,只要我们的技术能够做到的,你的订单我们一定按时给你完成。”
船厂上千號人待哺,有订单送上门,陈文淞怎么也要把它拿下来。
郭启行听了,没有废话,直接从自己携带的行李箱中,拿出一大叠图纸:
“陈厂长,这就是我们这一次要订的船,不如你先看看。”
“好。”
陈文淞接过图纸,认真看了起来。
不一会,他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忍不住问道:“郭先生,你確定要订这样的船?这种船很早之前就被淘汰了。”
“没错。”郭启行点头道,“我知道这个船很老了,不瞒你说,我们公司因为要拍一部电影,所以才要订做这艘船的,它製造出来是作为摄道具用的。”
“哦?”陈文淞和业务科长不动声色的对视一眼。
“郭先生,如果你不赶时间的话,麻烦你在这边稍等等,我找人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图纸,然后再给你答覆。”
“好,没问题,我可以等。”郭启行应道。
“放心,不会让郭先生等太久。”陈文淞作了个小保证。
“李科长,你在这里招待郭先生。”陈文淞看向业务科负责人。
“好的,厂长。”
“郭先生,你请便。”陈文淞又朝郭启行招呼一声。
说完,他抱起那一叠图纸往外面走去。
出了会议室,陈文淞没有去找设计室的人,而是先回来了自己的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他翻出一把钥匙,打开自己上锁的那个抽屉。
很快,陈文淞从抽屉里面翻出一个小电话本,从电话本上面找出一个號码,就拿起电话拨打过去:
“喂,刘老———”
一个半小时后,陈文淞再次和郭启行匯合。
这一次,他乾脆利索的做了回覆:
“郭先生,你们的订单我们厂接了,具体的细节,我们现在来谈一谈。”
郭启行高兴道:“好,多谢陈厂长,那我们来谈下细节。”
香江,凤凰大厦,顶层办公室。
林嘉站在办公桌旁边,指著桌面的图纸,对旁边的刘明说道:
“刘明,拍摄基地,你就按照这个样式去弄,需要什么资源,你找郭经理配合。”
“嗯嗯,我明白了,林生。”刘明爽利的应下。
林嘉又道:“你是最早跟我的老员工了,这次事情办好,你的职位我会给你动一动,刘明,你要好好加油。”
刘明双眼一亮,大声道:“林生请放心,我一定安排好。”
“行,那你把图纸带回去,先去忙吧!”林嘉竣点点头。
“好的,林生。”
打发走刘明,林嘉坐回到自己的位置。
他把旁边的计划总纲拿过来,一一仔细检查,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遗漏。
这一次的《铁达尼號》项目,比起以往任一个电影项目都复杂。
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无比的繁琐。
林嘉基本把跟隨自己最早的老班底,都派了出去,筹备各种前期工作。
这一次,林嘉不但要把《铁达尼號》的船体按照比例一比一的復刻出来。
这艘船內部的一些细节,他也要雕塑到位。
此外,除了一比一的等比例船体,林嘉还需要一个缩小版本的《铁达尼號》。
有些镜头,需要用到缩小版本的样船去拍摄。
而为了驱动缩小版本的样船,林嘉还得建一个超大的水池。
刚才他让刘明做的事情,就是建造这个巨型水池。
《铁达尼號》內部的一些餐具用具,林嘉也要按照真正的歷史资料去復刻。
幸好,这些餐具绝大部分都是陶瓷製作的,这方面国內的陶瓷工厂非常擅长。
这一块,林嘉也要专门派一到两个人去跟进。
除了这些,其它方面的细节,林林总总,加起来,至少有上千项。
所以,光是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就已经够剧组忙活的了。
截止到今天,《铁达尼號》的剧组尚未完全组建起来,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三百人。
按照这样的剧组规模,电影开机后,拍摄基地必然会有很多人进驻。
到时怎么安排这些人住宿,也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林嘉刚才还让刘明负责建一批临时的宿舍,用以给剧组员工安置。
到时候,剧组员工加上临时演员等等,整个拍摄基地,甚至会超过上千人同时作业。
可想而知,这种剧组调度有多麻烦。
跟《铁达尼號》的拍摄工作比起来,《侏罗纪公园》的拍摄,都成了小儿科。
林嘉觉得,如果他顺利完成《铁达尼號》的拍摄,以后再没有哪个电影项目能够难倒他。
这个项目,不单对林嘉是一个大挑战,对盘古天工,也是一个大挑战。
想想原本歷史时间线,原版的《铁达尼號》,超过三百人的特效工作组,连续工作超过60周,才初步完成这部电影的特效部分。
就知道这个项目对盘古天工是多么大的挑战。
盘古天工目前的核心人员,加起来也还不到三百人。
因此,这一次《铁达尼號》项目,必然要动用盘古天工的外围人员,又或者是继续增加核心人员的培养。
无论是哪一种安排,对现在的盘古天工来讲,都不是小事情。
整个六月下旬,林嘉一直为《铁达尼號》的前期准备工作忙碌。
即便有多个帮手,到月底的时候,他也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的安排布置。
林嘉这个时候终於明白,为何原版的《铁达尼號》会一再追加投资成本,差点把20世纪福克斯公司弄垮。
他有了现成的答案,还要做那么多工作。
原版《铁达尼號》,卡车司机可是从无到有,把整部片子弄出来的。
最后成本高达两亿美元,也就不出奇了。
林嘉是有现成的答案参考,所以他安排1.5亿美元的资金,应该是足够应付剧组所有开销的。
这是他拍电影的一项大优势。
以往林嘉的每部作品,如果不是要在原版基础上继续改良的话,他的投入成本还会更低一些。
二十九號,郭启行从国內打来电话告知林嘉:
《铁达尼號》的订单,已经被大连新造船厂接下。
听到这个消息,林嘉不由鬆了一口气。
这是项目最重要的前提准备工作,大连造船厂能接下,说明他们肯定是有信心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