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16章 电影搭台,经济唱戏
第216章 电影搭台,经济唱戏
“古典模式的多线敘事结构与视听风格,因细腻雕琢的剧本和自然的表演而显得毫不做作,商业性与艺术性两全。”
“片头一连串特写蒙太奇狂勾食慾,立时引起观眾兴趣以食喻性;丟失的味觉与厄勒克特拉情结;传统家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上届短片单元金熊奖得主带来的这部《饮食男女》无疑给本届电影节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饮食男女》表面上家庭生活碎碎念念的事,以小人物生活,反映人世间的大哲理的话题,
从祥和欢乐的家庭背后,揭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部影片名义上是在写饮食,而实际上却是在谈千百年来中国人难以启齿的“性”。”
“味觉的丟失与找回,就像每个人的隔阁,迷失,与最后能真心相对。这一桌子盛宴,百味俱全,味蕾的刺激,戏剧性的转折,要让每个人都代表一类人,有点刻意,有点腻。”
总体来说,《饮食男女》首映后所產生的媒体討论度和风评都超过之前已经上映的华语电影。
只是赵坤有点不满足,相比去年的《黑洞》的热度,好像还是差了一点,让他多少有点担心。
不过好在李锦文那里很快便传来消息,包括德国本地的电影发行公司在內,好几个国家的片商都对《饮食男女》这部片子產生了兴趣,有意引进。
说实话,今年香港贸易局是第一次来到柏林摆摊,阵势搞得挺大,但收效一般。目前除了入围青年论坛单元的《阿飞正传》尚未亮相之外,之前上映的几部香港电影反应都很一般。
就算有林清霞和秦汉主演的《红尘滚滚》也只是吸引一些华人影迷,西方人对这种囉里囉唆的爱情片根本就不care。
原本想著赔本赚吆喝,没想到此时《饮食男女》却横空出世。这部原本並不被看好的小製作文艺片一下子就成了香饶。
至於说为什么之前没有被贸易局所重视呢?
说百了还是没有关係,另外就是对赵坤的实力认识不够。
本想一个內地来的年轻导演能够泛起多大的水?
现实却狠狠地打了贸易局的脸,就是这么一个內地来的小导演却秒杀一眾所谓的大导演、大明星,上映后在柏林话题度拉满,各国片商接而至。
其实赵坤的另一部《穆稜河畔》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已经让他们意识到这位內地青年导演的不一般,可有些事情没法说,说到底还是那该死的傲慢。
直到现在他们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被他们忽视的內地导演在欧洲老爷的心目中地位要远高於他们。
这就有点挟洋自重的意思,而长期被殖民地思维所禁的那帮人偏偏就吃这一套。
於是便积极开始补救,非常配合李锦文的工作。赵坤难得去一趟交易市场,那也是一口一个“赵导演”,各种鞍前马后。
当然赵坤也领情,始终和顏悦色,並且向贸易局的同仁真诚地表达了感谢,
“乾杯!”
柏林一家高档西餐厅,赵二少意气风发,非常大方地宴请了《饮食男女》所有剧组成员,为大家庆功。
短短两天,据不完全统计《饮食男女》的版权已经卖了六个国家,总计超过了四十万美元,要知道此时电影节才刚刚过半,到结束超过一百万美元是完全可期的。
除了当年斩获金熊奖的张一谋的《红高粱》之外,还从来没有一部华语电影能够在柏林获得如此多片商的青睞。
当然比起欧美电影来,即便是一百万美元都不值得一提,但还是那句话,谁叫《饮食男女》成本低呢。如今的情况已经充分詮释了什么叫以小博大。
姜闻和庆奶俩口子也来了。
自从上回首映礼之后,赵二少居然和姜闻一见如故,也有可能是老舅骑上了大洋马,使得赵二少被冷落的缘故,姜闻趁虚而入,一时间和赵二少打得火热。
倒是赵坤仔细琢磨姜闻的用意,分明看到小堂叔的脑门上刻著“钱多人傻”四个大字。
赵坤当然不会去刻意阻拦,姜闻虽说是个坑货,但他的电影鲜有赔钱的,尤其是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后世那部被誉为经典的《让子弹飞》,真的是站著把钱挣了。
就算是那部投资高达三千万,被禁的《鬼子来了》,依靠海外收益,照样能挣钱。
所以一切都顺其自然。
这会儿姜闻正对他不无羡慕道:“坤儿,你小子可是又放了一颗卫星,壮壮都羡慕坏了!”
“一般一般。”
赵坤一脸谦虚地跟他碰了一杯。
他不傻,这时候得瑟不是摆明了遭人恨嘛,低调才是王道。至少让那些羡慕嫉妒恨的失败者心里好受点。
冷知识,《滚滚红尘》和《笑傲江湖》这两部被香港贸易局一度寄予厚望的港片除了一些华人比例高的东南亚国家引进之外,几乎就无人问津。
“那以后有机会咱俩合作一把?”姜闻又趁热打铁道。
“呢—
赵坤一时间不由语塞,只是面对姜闻期盼的小眼神,內心多少有些不忍,点头道:“行啊,能和姜哥合作是我的荣幸!”
反正酒桌上说的话一般都是不作数的,除非他要找虐,否则吃饱了撑著才会找他合作。
以上都有张一谋、谢飞老师,包括田壮斑斑血泪的教训摆在眼前,还是让他去祸害未来的陆小川吧。
姜闻其实这会儿挺鬱闷的,《大太监》这部电影本就是他起头的,找来了田壮导演,不但拉著庆奶一起主演,还通过庆奶从香港拉来了投资。
本想效仿当年在奥斯卡上狂揽九项大奖,並且在英国、义大利、法国等诸多欧洲国家斩获大奖的《末代皇帝》,期望能够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一鸣惊人。
什么电影最容易拿奖?
要么是史诗题材,要么就是人物传记。
当然若干年后还要加上lgbt和种族等所谓平权元素才会更容易获奖。
於是便出现了黑色美人鱼和有色“白雪”公主等等,令人啼笑皆非电影。
《大太监》同样是展现了清末那段屈辱的歷史,同时也著重描绘了大太监作为一个另类群体人物的传奇一生。
勉强够得上是史诗题材,同样也是人物传记,聚焦特殊群体,怎么看都是能够拿奖的元素。
可惜昨天首映,儘管场面搞的很大,捧场的人也很多,但首映后媒体却反应平平,多家场刊將头版头条都留给了和《大太监》同日首映的义大利电影《微笑之屋》以及美国电影《与狼共舞》。
《微笑之屋》赵坤没去看,但记忆中这部电影正是本届电影节金熊奖得主,至於《与狼共舞》
嘛,媒体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导演兼主演凯文.科斯特纳身上。
美国电影虽然和亚洲电影一样不受待见,但还是那句话,欧洲老爷们虽然看不起美国牛仔的铜臭和俗气,却也需要好莱坞大明星帮著撑场子,吸引全世界影迷的目光。
不光是电影,还有各大讚助品牌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么说吧,所谓欧洲三大电影节,本质上还是电影搭台,经济唱戏。表面上大家谈论的是艺术,背地里全是生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