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189章 一声嘆息
第189章 一声嘆息
旅途劳顿,又喝了点小酒,俩口子难得睡了个素觉,
第二天醒来,浙渐沥沥的小雨停了,初升的红日迫不及待地將阳光洒向人间,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趁著陈虹洗漱的工夫,赵坤小跑著去街边买了豆浆包子,吃过早饭,兵分两路,各自去单位报到。
一路向北,逆风,骑起来有点费劲,倒是不错的锻链方式。
到了学校门口,下车推行,这是规矩,过了校门,正当他趟著车再度上车时,却听到后面有人喊:“坤导!”
他回头一瞧,就见一个梨涡浅笑的姑娘正朝自己走来,旁边还跟著一个皮肤黑的小男孩·听,说小男孩可能不准確,毕竟人家也是一米七几的身高,只是那张脸看起很稚气,像个中学生。
“许晴,听说你出去拍戏了,拍完啦?”
赵坤瞅了瞅,这位北电校,京城大院子弟圈有名的大颯蜜看起来较上次略显丰腴。他脑海里莫名浮现出“陈大导艷福不浅”。
这年头导演和女演员传出一些边新闻再正常不过了,如今活跃在一线的所谓第五代导演都正值盛年,三十多岁四十不到的年纪,体力、精力,包括创作力各方面都相当旺盛,加上剧组又是一个封闭环境,难免会擦出火。
包括赵坤也一样,拍了《穆稜河畔》之后,很自然地就和陈虹走到了一起。
“嗯,凯歌导演的戏,刚拍完。”许晴明显带著骄傲的神情道。
虽然张一谋掌了金熊奖,但凯歌导演依旧是圈內风头正劲的大导演,其执导的《黄土地》、《大阅兵》和《孩子王》频频能够在海外电影节亮相就可见一斑。
尤其这次,陈大导刚刚从美国进修三年回归,就跟武林高手闭关三年,重出江湖一般,必定不同凡响。
其实陈大导之所以能去美国很大程度上是沾了他第一位妻子的光,这次名义上的“学成回国”,按照时间线,估计是他这第一次婚姻已经亮起了红灯。
不过不管怎么说,此时的陈大导在外界眼里依然是才华横溢,加之身材高大,说话抑扬顿挫,腔调十足,对当下一眾文艺女青年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
许晴明显也归类到这一拨人群,为自己能够上陈大导的戏感到骄傲。
说著,她指著身边那个黑小子介绍道:“坤导,这是我们表演系今年的新生黄垒,也是我们这部片子的男主角。”
赵坤其实刚刚一眼就认出了这个黑小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黄豆角”。
相比日后那个肥胖、油腻,且爹味十足的“黄豆角”,此时的他显得青涩、
纯净,还透著一股文艺范儿。
也是,张国强现在还是文艺男青年呢。
“坤—坤导—”
黄垒显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只能跟著许晴喊坤导。
只是赵坤马上打断並自我介绍道:“我叫赵坤,是导演系的老师,你叫我赵老师就行。”
黄垒明显鬆了一口气,规规矩矩地喊了一声:“赵老师!”
作为老师自然是要为人师表,赵坤露出和善且慈祥的笑容道:“黄垒同学你好,刚入学就能出演凯歌导演电影的男主角非常了不起,希望你能够好好学习,
再接再厉。
说完便朝著两人点点头,骑上自行车往办公楼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还有不少同学冲他打招呼:“赵老师!”
“赵老师,您回来啦!”
赵坤也是频频点头回应。
黄垒看到这一幕不由道:“赵坤还挺受欢迎的。”
瞧瞧,別看黄垒此时看起来一脸青涩稚嫩,这当面“赵老师”,背后却是“
赵坤”,多少有点两面三刀的意思。
许晴听了也不由皱了皱眉头道:“他能给大家实践的机会,还能带著大家去香港拍电影,当然受欢迎咯。”
黄垒明显吃了一惊:“他还能去香港拍电影?”
对於香港,大家都很嚮往,尤其是李连结在香港发展挣了大钱,紧接著张一谋和巩丽如今也去了香港发展。
许晴没有回答,只是望著那远去的背影,眼神中透著些许复杂。
她原先对那个长发遥过的赵坤印象不深,可自从去年在黄亭子路涮肉小馆正式认识,她当时就隱隱感觉这个人和周围的人不太一样。
没想到短短一年的时间,人家不但拿了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的金熊奖,还接连拍了两部电影。
而且人家的出身也不简单,她通过小道消息得知,人家在香港可是有富豪亲戚,还能帮他投资拍电影呢。
通过外资拍电影不是个例,张一谋的《代號美洲豹》,包括她这次拍的凯歌导演的《边走边唱》都是外资投拍的。
但张一谋当时是顶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得主的光环,而凯歌导演为了能够拉到国外的投资费了多少劲,她心里很清楚。
此时她难免有些后悔,如果当时自己主动一点的话,说不定就能拿下这支潜力股。
至於凯歌导演嘛,不过就是逢场作戏,露水情缘罢了。
说人家现在没离婚,就算离婚了,她也不敢或者不想再近一步。自小生活在外交大院的她太清楚凯歌导演那一位的背景了,没必要去惹这个麻烦。
不过她一向很洒脱,追求她的大院子弟不乏背景深厚的,太过上杆子的事情她从来不做,还是来日方长吧。
饶是如此,她还是不禁幽幽一声嘆息。
赵坤自然不会想到和许晴在校门口恰巧遇上会引发对方这么多的內心戏。至於那位“黄豆角”嘛,更不会放在眼里,不过就是出道即巔峰的货色。
他先去郑老师的办公室坐了坐,如今的郑老师不光是老师,更是顶头上司,
针对《饮食男女》的拍摄情况,以及这次北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等具体工作方面的內容,向系主任做了详细的匯报。
然后又以学生的身份去拜访了谢飞老师,虽然他还没有通过明年一月末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但谢老师已然將他视作是自己的弟子了,勉励了一番之后,
又给他开了一份书单。
书单上的书不光要看,还要写出心得体会。
好在这些书赵坤上辈子大部分都看过,所谓心得体会也是小菜一碟。
谢老师还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就是中影方面已经將他的那部《穆稜河畔》
正式报名参加明年年初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同时报名的还有田壮导演的《大太监李莲英》。
得,这次又得和姜闻那货打交道了。
谢飞老师少不了问起他刚刚拍完的《饮食男女》的情况。
“我想拿到这次柏林电影节上去参加展映,看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另外,
我也希望这部片子能够在国內上映。”
国內虽然只能靠卖拷贝,可那也是钱啊!
更重要的是,他拍的电影,更希望能够被国人看到。
谢飞老师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点点头道:“应该没问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