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48章 仗还没打,我先立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8章 仗还没打,我先立功!
    马寻不是第一次出征了,所以还是有些经验。
    唯独不同的是上一次出征的时候还是“孤家寡人”,这一回就是有了妻妾不说,还有个胖儿子。
    刘姝寧满是担忧,“甲胃这些用不著我来准备,换洗的衣物给你准备好了。
    秋冬、春夏的衣裳都有,你又那么爱乾净,穿脏了、穿破了就扔掉算了。”
    这就是家底子厚带来的底气,以前一块烂布还要小心的收著,想著什么时候打补丁还能派上用场。
    现在就不用了,马寻基本上是没有穿过破衣服了。
    看到马寻点头,刘姝寧就说道,“多想想我和驴儿,在外头务必多加小心马寻还是点头,有人关心的感觉確实很棒。他不觉得这是锁,真要是走到哪都无牵无掛的,那才是灾难。
    坐在一边的刘伯温开口说道,“朝廷此次出军,想必是要彻底灭了元廷。”
    马寻非常认可,“此前蒙古人败退,只是未伤根基。这一战若是功成,说不定真能得百年安寧。”
    別看马寻的话似乎有些夸张,不过这也是实情。
    丟了北平、开平,被大明从中原赶了出去,这对於蒙古人来说確实是灾难。
    只是实事求是的来说,现在的蒙古人还有一战之力。他们现在还没有退化到游牧部落,他们还有一定的实力去威胁到大明的北境。
    甚至就算是现在,河西走廊也不是被明朝完全控制,蒙古人的势力依然在河西走廊存在。
    所以西路军的任务之一就是扫清河西走廊的蒙古势力,这对於大明来说有著极为重要的意义。
    燕云十六州丟了近四百年,但是自中唐时期开始,汉族政权就再也没有涉足过河西走廊了!
    重新夺回河西走廊,爭取灭掉蒙古,这就是明朝上下的心愿,这就是可以超过汉唐的功绩!
    因为汉朝没有彻底的灭掉匈奴,而唐朝也没能將突厥彻底的解决掉。
    对於中原王朝来说,外敌始终是来自於北方的游牧民族。
    刘伯温看向马寻,认真叮嘱说道,“既然你隨军了,务必要时刻注意其余两路大军的动向。朝廷若想攻破和林,至少需两路大军才能功成。”
    这一点马寻心里有数,“岳丈放心,虽说三路大军都是远隔千里,只是定下了行军、合兵之期,也会不断派出哨骑、信使。”
    没有无线电、卫星,这时代的传令基本上就是靠人力、靠马力。
    飞鸽传书之类的或许有用,但是在战场上基本上用处不大,主要是隔的实在是太远了。
    所以有时候也不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是单纯的联繫不上。
    “其余不说,魏国公用兵大可放心。”刘伯温再次叮嘱说道,“只是你既然隨军,务必辅佐好他。节制好诸將就行,你此前弹劾了永嘉侯,也不在乎多得罪其他人。”
    马寻好像理解了,“岳丈的意思是魏国公就算不会轻敌,其他將士有可能因贪功裹挟著他?”
    刘伯温说道,“我倒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出现,以魏国公一向的威望也不用过多担心这些事情。只是此前征蜀已有事端,还是小心一点的为好。”
    马寻更加严肃了,“岳丈提醒的对,我本就担心军中滋生轻敌的风气。一旦有將校轻敌冒进,肯定牵一髮动全身。”
    刘伯温觉得孺子可教,叮嘱说道,“你平时谦逊温和,只是此战太过重要。
    所以你既然去了军中,万万不可再像如今这样谦逊温和。
    1
    马寻肯定也知道这个道理,“岳父说的是,我若是只图功劳、玩乐,就不会去军中了。”
    军中是什么样的地方大家心里都有数,有些时候就是靠实力说话,身份不一定够用。
    处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显然也不合適。
    朝堂上的一些人际关係到了军中,还真不一定適用。
    和刘伯温、刘姝寧说完话,观音奴悄悄的走了过来,“您怎么就不跟著东路军?”
    马寻也有些失落的说道,“我也想要跟著东路军啊,听著就是有机会立大功的。”
    “我都白准备了!”观音奴有些懊恼的说道,“东路军出居庸关,经应昌府攻和林,这一路本是我最熟悉的,先前也找了不少人帮你问明路线。”
    观音奴是有资格这么抱怨,因为马寻此前確实让她收集整理一系列的资料。
    主要也是从应昌到和林的地理、水文,这就是担心大军在行军的过程中迷路,担心大军找不到水源。
    只不过这些资料现在都是交给李文忠了,在观音奴看来就是她辛辛苦苦的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本来是想要让马寻立功的。
    而现在便宜了李文忠,这就让她更加心塞了。
    马寻笑著安慰说道,“保儿是我外甥,那也是你外甥。都是自家人,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
    观音奴小声嘀咕著抱怨,“我可不敢,他比我们都要大十岁。再者说了,要不是他,我何至於此!”
    李文忠还真是观音奴的心理阴影,前年李文忠奇袭应昌威震天下。
    那时候抓著的可不只是元昭宗的嫡长子买的里八刺以及一些后妃、宗室,其他的一大堆北元贵族也都被俘了。
    马寻继续笑著安慰,“立场不同,怪不得他。再说了,现在他对你可是尊敬著呢。”
    牢骚之后,观音奴小声说道,“真要是打进了和林,能留我哥性命吗?”
    马寻就严肃起来了,“我也不骗你,你哥是残元栋樑,但是到了我大明就无用武之处。他若是被擒了,最多是献俘后杀了。”
    观音奴立刻说道,“陛下都能容忍元帝之子,还封为崇礼侯,为何容不下我哥?”
    没错,现在元朝皇帝的儿子就是大明的崇礼侯,待遇和明升、陈理一个样,
    谁让这是被俘虏了呢。
    所以在京城给他们赐了宅子,他们就是大明武功的最好证明了,也能体现出朱元璋的心胸。
    马寻笑了起来,“你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你哥和元帝之子能一样吗?元帝之子无非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少年,你哥这些年起起落落,一直都是我大明心腹之患。”
    隨即马寻也不客气的说道,“当初我为何不许你被立为秦王妃,想来你也知道。除了老二和邓家丫头青梅竹马,还不是因为你哥身份太特殊,他不能和老二有关係。”
    观音奴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说到底就是她的兄长是北元重臣,甚至称得上擎天柱。
    大明这边能看得起的元朝官员不多,王保保算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视的那一个。
    观音奴就问道,“把我许给你,你就不怕?”
    “有什么可怕的?”马寻笑著说道,“我没那个本事,我那姐夫比谁都清楚77
    將自己的“无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得意洋洋,看来也就是这位大明国舅了。
    看著观音奴,马寻认真说道,“虽说立场不同,但是你哥也算得上英雄,是个厉害人物。真要是抓了他,我肯定好生招待,怎么说也是我大舅子。”
    观音奴隨即问道,“招待好了,然后送他上路?这样也好,总好过送到京城3
    看到马寻不说话,观音奴心里也不免悲伤,“他若是擒了你,我想可能是提出条件换回元帝之子。你要是软骨头降了,他自然最为开心。”
    这倒是实话,如果抓了大明国公这个级別的俘虏,北元朝廷肯定会无比激动,因为这將是他们和朱元璋的势力发生战爭以来擒获的最高级別的俘虏。
    不要说国公了,就算是一些侯爵,那也是能招降就招降。这里的象徵意义极大,对北元的士气是一个振奋,对明军的士气是一个打击。
    马寻笑著开口,“我要是不降,说不定就是被砍了脑袋,让韃子提著首级传首边塞以此威我大明军马。”
    这也是常规操作,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会將马寻的脑袋当做战利品收藏,等到和大明关係缓和的时候再送回来。
    观音奴忽然说道,“真要是败了,让亲兵结果了你。你不为自已想,也要为皇后、为驴儿考虑。你战死没关係,哪怕是因你关係导致失利,凭皇后的顏面怎么也能保住驴儿。你要是降了,那就不行。”
    这还真的是有血性的女子,有些事情也看的明白。
    马寻无语吐槽说道,“放心好了,我虽然贪生怕死,只是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死。”
    沉默许久的观音奴再次问道,“真的就不能留我哥性命?他对朝廷有用。”
    看来在骨子里,观音奴也是不看好北元朝廷能挡住大明的三路大军。
    “你哥在子那有用,在我们这里没用。”马寻就有些无情的说道,“到时候我帮他体面,不会让他一世英名受损。”
    观音奴再次沉默许久,“我哥若是愿意降,我再为你立功,能不能留他性命?”
    马寻笑著反问,“你能立什么功?”
    观音奴不满说道,“从应昌到和林的地图都是我找人绘製,这不是大功?”
    这个是实话,东路军大概率不会迷路,因为在马寻的授意下,观音奴早就帮忙绘製了地图。
    看到马寻不说话,观音奴继续说道,“北平有许多元廷的探子,大明的兵马动向元廷肯定会知道。我说出来那些探子的情形,能不能换我哥一条性命?”
    马寻觉得自己要再次入宫了,没出征之前就有战功到帐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