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47章 我要找传国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 我要找传国璽
    洪武五年在大朝仪之中开始了,身穿朝服的马寻跟著那些文武重臣们一起上朝。
    为朝廷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新一年的挑战而准备著。
    正月初五,大明正式公布第二次北伐的詔书。
    中路以徐达为征虏大將军出雁门关;东路是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將军出居庸关;西路以郑国公常遇春为副將军出金兰攻打甘肃一带。
    三路兵马各五万人,以中路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奇正並用,三路合击,
    目的就是直接攻打北元的首都和林。
    大明精锐尽出,无数战功显赫的將帅都要投入到这一场战爭之中。
    包括马寻这个徐国公,他也將隨军出征,他的官职是右副將军。
    这也是明朝官职和以往一些朝代的区別,所谓的重號將军等在大明没有那么严格,基本上就是在主將出征的时候加一个任务头衔。
    就比如说徐达是征虏大將军,而常遇春则是征虏副將军。
    马秀英一脸的不高兴,“就显得你能耐,朝廷將帅如云,用得著你跟著去北伐?”
    马寻毫不在意这些埋怨,只是催促说道,“给我准备些甲冑、披风,我还要最好的战马。姐,给我准备几身重甲,可千万別是能轻易射穿的。”
    听到马寻的话,马秀英更加来气,“你也知道战场凶险?哪个大將出征如同你这般,甲冑、战马还要別人准备?”
    马寻的俏皮话脱口而出,“也不是別人,您是我姐啊,这不得让您来准备?
    我保命的东西,只有您才最用心,其他人我也信不过!再者说了,我出门打仗,
    驴儿可就是您来照顾。”
    这话让马秀英比较受用,谁让她是姐姐呢,那就应该为这个不成器的弟弟多承担一些事情。
    再说了,朝廷虽然不缺將师,可是有些事情也只能说马寻出面合適一些。
    马秀英一边准备,一边抱怨,“这么些年我就没几次能睡个踏实觉,你姐夫早年在外征战,我心里就担心。他不出征了,文正、文忠、文英又要出去打仗,
    现在还有个你!”
    抱怨归抱怨,可是马秀英也知道这些事情无法避免。
    因为这就是国事,有些仗是必须要打的。
    既然是这样,那该担心的时候肯定会担心,但是该准备的时候就好好准备。
    马秀英继续吩咐说道,“刀枪无眼,不会因为你是国舅就躲著你。不要瞎逼能,自个儿小心点。”
    马寻实话实说,“姐,说句丧气的话,就是想要让我出风头都难,更別说逼能了。”
    这一下马秀英无言以对,实话就是如此。
    马寻的胆子小、谨慎的厉害,指望他逞能確实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不过坐在一边的朱標忽然说道,“我虽然不通军事,只是我也曾经听军中人提起过。真要是杀红了眼、血气上头,那时候可就是不管不顾了。”
    马秀英立刻反应过来,险些就是给马寻给了。
    这小子要是真的没点血性也不至於活到现在,他要是真的胆子小就不会想著去出征了。
    事实就是这小子极擅长偽装,谨慎和胆小、谦逊,只是他为了求个安稳的保护色罢了。
    马寻就立刻说道,“姐,我这人说好听点有自知之明。我跟著大军的原委大家都清楚,再者是跟著徐大哥出去,那还能有我的事情?”
    这一下马秀英自然也信了,她相信马寻的为人,也相信徐达的能力。
    所以担心过多,那还真的就是在自寻烦恼了。
    朝中上下对於这一战还是非常乐观的,不少人甚至觉得这就是飞龙骑脸怎么可能输?
    明军本来就是“所向披靡』,再加上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样从未有大的败绩的將军领军。
    还有冯胜、傅友德等一大批出色的將领,这些人都是在战爭中廝杀出来的,
    他们的军事能力根本不需要怀疑。
    而北元那边呢,王保保也好、乃儿不也罢,或者是伯顏帖木儿、贺宗哲等人,这曾经都是明军的手下败將。
    乐观是肯定的,甚至就算是马寻也有一些乐观。
    歷史早就有了一些改变,现在多了一个常遇春。
    而原本该给徐达打先锋的蓝玉,自然还是要在常遇春的帐下效力。
    如今的蓝玉就是都督事,勉强迈入了高级將领的门槛。
    原本该辅佐冯胜的傅友德,现在却给李文忠打下手了。
    中路军这边的变化不只是少了蓝玉这个先锋,也多了广德侯华高、镇国將军沐英。
    就算是兵马人数也有变化,因为马寻魔下的两大京卫原本是不算在中路军,
    这就算得上是有生力量了。
    朱元璋大步而来,说道,“功劳用不著你去爭,该你的都会给你。在战场上万万小心,绝不可离开中军。”
    马寻发出灵魂一问,“姐夫,你觉得徐大哥敢让我独自领军迎敌吗?”
    这一下朱元璋也不用多想了,以徐达的性格来说,確实不可能让马寻独自领军。
    除了身份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对马寻的军事能力根本没有信心。让他独自领军,无外乎就是让他去送死。
    那样只会葬送將士们的性命,他徐达回京后也没办法交差。
    真的没必要担心太多,有些事情確实是发生了改变。而有些事情,大概率是不会出现。
    马秀英再次叮嘱说道,“你虽说习惯了四处走动,想来也不会太多不適。不过还是小心一点,军中艰苦,该让人去做的就让人去做。”
    马寻“野外求生』的能力让人比较放心,他的適应力在大家看来也非常出色按理来说是不需要担心水土不服,不过该小心的时候肯定还是小心。
    马寻也明白这些道理,“姐,你放心就好。我委屈谁都不会委屈自己,再者我也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我倒是不觉得就该和將士同甘共苦,能打贏仗才是根本。”
    马秀英不无无奈的说道,“道理你是明白,只是你到时候说不定又要心软。
    ”
    朱元璋也认可的点头,很多道理马寻都明白,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可是真的要做起来的话,就时常不是此前说的那些样子了。
    对此马寻也没办法,大道理谁都会说。
    可是真的要做起来,未必就那么容易了。
    朱元璋也认真叮嘱说道,“天德用兵我是放心,他用兵也稳。只是这一趟你务必要盯紧著,中路军得慢!”
    马寻心里有数,因为此前说了很多次,这也就是战略。
    明面上的中路军號称要急攻和林,但实际上却缓慢进军,诱使北元军南下作战以便歼灭。
    在牵扯到元军主力的时候,也是为东路军创造奇袭的条件。真要是中路军狂突进,那就要陷入蒙古人的包围圈了。
    据说歷史上的岭北之战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徐达轻敌冒进,缺少了和其他两路大军的联繫。
    三路大军一旦各自为战,那自然就难逃败局了。
    看到马寻明白这些,朱元璋再次叮嘱,“再者真的要攻进去了和林,你不能让天德和伯仁先进去。得你和保儿其中一人进去,要不然他俩也为难。”
    徐达是开国第一功臣,常遇春现在还有太子妃父亲的身份。
    这两人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真的要是打进了和林,俘虏元帝的功劳只能是其他人来领。
    朱元璋显然不想再封一个国公,那么这件事情就是马寻或者李文忠来做了。
    看到马寻点头,朱元璋严肃叮嘱说道,“去了和林之后,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务必仔细寻找,你就是將人给屠了都成,一定要给我找到玉璽!”
    歷史上的朱元璋有一大憾事,那就是没能找到传国玉璽。
    而传国玉璽的下落也是眾说纷绘,正经的说法是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楼,传国玉璽就此失踪。
    只是在宋朝的时候也传出传国玉璽现世的消息,隨后就是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璽被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跡。
    再次出现传国璽消息的时候就是忽必烈时期,传国璽出现在大都,隨后被权相伯顏取走。他將蒙元收缴各国之歷代印璽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马寻连连点头说道,“真的要是打进了和林,这件事情用不著您说。找不到九鼎、十二铜人倒也罢了,但凡有半点传国璽的消息,我肯定不会错过。”
    真的要是找到了,那可就是天大的功劳了,在史书上也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只要想一想都会觉得无比激动。
    马秀英就没有说话,哪怕朱元璋现在也有皇帝宝璽,不过那是自己制的。传国璽的意义不同,其中的象徵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虽说以朱元璋的地位和成就无需一块玉璽的认证,但是谁不希望更加的『天命所归”呢。
    尤其是在经歷了分裂、动乱之后,一块传国璽真的起到一部分收拢民心的作用。
    创造歷史的机遇就摆在眼前了,肯定也非常难淡定。
    马寻倒不至於担心功大难封的尷尬,因为他的一些功劳看似很大,可是也就是那么回事。
    尤其是单纯以军功来说,不要说公侯了,就算是蓝玉这样没有爵位的,功劳也远大於他。
    杞人忧天的事情就没必要担心,现在还是考虑怎么样去打好眼前的仗更重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