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 第694章 银子的魔力
罗龙文的供词节选出现在邸报上的那一刻,整个京师都跟着沸腾了起来。
所有人怒骂罗龙文贪污枉法的同时,也在羡慕着罗龙文在朝鲜藏匿着的三百万两白银!
如此巨额的财富,对于所有的平民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毕竟此时此刻的大明人还没发展到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没有将自己的意识进化到月入三千,觉得一个小目标好像也不是多大数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大明人还是非常朴素的。
毕竟他们现在最好的一般家庭也就月入三五两不到十两的银子,他们能接触的信息和人,差不多也都是这样的水平。
现在陡然听闻一个在逃海外数年的钦犯被抓回来的时候,居然都在海外攒到了三百万两的巨富。
这样的冲击,对于这些小老百姓而言,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这个状态里,京师内外凡是看到或听到朝廷邸报内容的百姓们和官吏们,无不都在激动讨论着海外巨利的传说。
好像他们只要也有机会去到海外,就也能和罗龙文一样成功,获得这辈子,不,是十辈子都不完用不完的超级财富!
因此在这种状态的加持下,朱载坖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在完美的主导了这一场民间舆论的风向变化。
与此同时,内阁也在积极的讨论着要举荐谁去朝鲜讨要罗龙文藏匿在朝鲜的三百万两白银。
在经过了一轮轮激烈的讨论之后,兵部尚书谭纶和已经转任礼部尚书的赵文华获得此次出使朝鲜的重任。
要知道搁在平时的时候,朝廷即便是要往朝廷派遣官员告知一些事情,最多也就是派个礼部或鸿胪寺的五六品主事小官过去。
这些五六品的官员虽然在大明可能排不上号,上不了档次。
但是在他们代表大明出访藩属国的时候,那身份可是直接能暴涨到能和藩属国国王平起平坐对话的地步,甚至在代表上国说话的时候,藩属国的国王都得谦逊讨好。
当然,这一类情况也只能发生在被大明实际控制的藩属国中。
如果某个藩属国本身就是一身的反骨,动不动就想搞些小动作跟上国作对。
那么这个时候,除了浩浩荡荡的天朝大军能够让对面乖乖听话之外,光靠带一份圣旨过去耍嘴的使臣,可是完全兜不住的。
而且为了此次讨要脏银的顺利,朱载坖还特命雨化田以及在济州岛暂驻的戚继光部为副使,随时策应赵文华和谭纶的行动。
毕竟那可是三百万两的巨富,朝鲜这样蕞尔小国,收上几十年的税赋都不见得能收到这么的现银。
万一他们被这些银子勾住了心神,想将这些银子据为己有,跟大明阴奉阳违,那就麻烦了。
所以,为了解决这样的麻烦,朱载坖的态度和内阁奏请的意思,就是要以势强压,一槌定音的解决这三百万两脏银的问题。
同时,也要向朝鲜方面问罪,问他们为何包庇大明钦犯的罪过,顺带着再谈一谈济州岛的归属问题。
毕竟现在大明都知道了倭国富银的事情,那么济州岛作为一处可供大明水师中转的要地,肯定不能让朝鲜控制在手里。
大明也该好好的捋一捋这些地方的归属问题。
当然作为天朝上国,吃相肯定也不能这么难看,要不然以后的藩属国都以为大明是一个不讲道义和规矩的上邦,渐渐与大明离心离德起来,这不见得就是好事。
所以,在讨要济州岛的时候,该给朝鲜的甜枣也不能少。
否则只有大棒,以后要使唤朝鲜人去海外帮忙探险开矿的时候,他们不情不愿,不肯配合,那岂不就要为大明损失好多的劳动力来源?
而且,大明水师如果真的要一直停靠在济州岛,肯定也少不了朝鲜方向就近提供的各种物资与服务。
因此,在对待朝鲜的态度上,还是要留下一些颜面和好处。
毕竟此刻的朝鲜对大明的崇敬之情可是深入骨髓的,他们从上到下,也是真的将大明当做是爸爸来看待的。
并不像原来历史之中,几百年后那样倒反天罡的逆子模样。
但说起来好像也怪不了朝鲜多少,他们本来就是国小而卑,奉行事大主义。
既然都已经在新的世界格局里换了爹,那么在对待从前的爹时,肯定是要龇牙咧嘴以缓解心虚,并向新爹展示忠心的。
而这种心态,其实也不用放在眼里,因为像这样的小国逆子,他们的生存之道就是如此。
如果将来有一天世界格局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爹又不如从前的老爹时。
他们也会在转瞬之间摆正态度,明白谁才是他们的新主子。
因此,在对待这种没有自我立场,只图生存活命的小国,朱载坖也不会闲得蛋疼的跟他们过不去。
而且别看他们原来历史几百年后好像是混的风生水起,有着发达国家的名头。
但其实他们的发达只是建立在现有世界秩序产业链中的有利一环而已。
除去了这一环,以他们那个破地方,要矿没矿,要能耕种的地,也没有多少可以耕种的平原沃土。
还想发达起来,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不信,可以参考他们北边的兄弟。
他们北边兄弟之所以混得差,就是因为他们被现有的世界格局秩序给封锁隔绝了,没有了对外发展的机会。
而且以前依靠的老大哥也在一场大病之中猝然而崩,使得他们也失去了最关键的靠山和援助。
因此越混越差,也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封锁这种下三滥的制裁手段,确实也只有最强的规则制定者才能玩。
其余的要想突破这种规则上的封锁,要么积极强大自己,要么跪下给人当狗。
就像几百年后的台湾窝一样,被人当成傻子卖了一遍又一遍,但就因为个别既得利益者的自私自利,他们利用谎言裹挟着民粹,挣着数典忘祖的好处,简直就像是南北朝时期那帮衣冠南渡的丑陋世家一样。
各个都把控着现有的利益和好处,一点都不想着为普通百姓谋利,也不想着恢复北方大好河山。
只想着自己能够利用现有的规则,实现自己世代王孙的自私美梦。
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人神共愤!
当然现在的这些问题,暂时还未在如今的大明产生,现在的大明只需要做好分内的事情,渐渐的恢复起来的过来,恢复其民族昂扬自信的精气神。
那么剩下的问题,都可以随着实力的递增,而得到了更加完美和顺畅的解决!
就比如朱载坖未来要重视的西域诸地。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这些地方也都是自古以来。
只不过囿于现实,朱载坖现在只能连哄带骗的忽悠着鞑靼往那边扩张,然后大明腾出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更加容易获取利益,增强国力的海洋。
只要等到大明将海洋上的利益与秩序都捋顺,并且以此获取到巨额的回报之后。
那么将来收复阔别中原王朝近千年的西域诸地,也不过就是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所以对于朝鲜,朱载坖是没有任何野心的,反正朝鲜就是一处被限制在贫瘠半岛上的蕞尔小国。
到时候,大明将其关键的港口岛屿控制在手里就行了,至于那所谓的三千里锦绣江山,他们喜欢关起门来充大头,那就让他们一直装就是了。
毕竟那么穷,那么贫瘠的地方,真要是将其以武力的形式强行合并,肯定是得不偿失,极不划算的一场政治买卖。
如果真要朱载坖选择的话,朱载坖更愿意再往北一些,实控更北边的库页岛以及白令海峡。
只要将两处地方控制住了,那么将来不管是沿着东北的海岸线去美洲,还是控制进入北冰洋的关键要道,那对于大明而言,都是无比重要的。
当然,以现在的气候和科技能力,朱载坖也只能是畅想畅想了。
毕竟很快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就会迎来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小冰河时期。
到时候,天气苦寒,气象混乱。
动不动就是能冻死人的低温,动不动又是长达数年的干旱,疫病,蝗灾等等考验生死的难关。
所以,与其将目光看的过分太远,还不如趁着现在还有时间与机会,多做一些充分的准备的。
将粮食和物资储备搞起来。
这样一来,真的发生了什么天大的气象灾难和疫病蝗虫这样的令人绝望的黑色恐怖之时,也不至于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末世的降临。
所以,朱载坖接下来的执政重点,就是发展!
就是努力的发展一切生存的机会,努力发展一切能够让生存更加有质量的机会。
除此之外,其他的功业,都可以稍稍退一步再讲。
也可以给后来人留一些机会,让他们也表现表现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一个连续数代明君在位的历史佳话。
赵文华和谭纶,以及雨化田,他们三人现在作为大明出使朝鲜的天团使者。
现在也可以说是其乐融融的。
毕竟他们仨之间可没有直接的利益竞争关系,现在被安排在一个使团里出访,自然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三人了。
尤其是赵文华,他的心情更是不一般的好。
前段时间他被调任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虽然比起权力可能比担任吏部尚书时,要小了许多。
可是这个位置按照惯例,那可是距离内阁最近的位置。
如果这次讨要罗龙文藏在朝鲜的三百万脏银顺利,又为大明赚来了济州岛,釜山港等地的实控权。
那么等到他风光回京之后,再熬一段时间的资历,未尝不可再进一步,成为风光无限的内阁大学士!
谭纶作为晚辈,虽然也是和赵文华平级的兵部尚书,但是他的根基还是太浅了,资历也比不过赵文华这种历任好几部尚书的大臣。
所以,这一次的谭纶也很清楚的自己的位置,他就是负责居中联络使团与雨化田和戚继光之间的桥梁。
关键时刻他就可以利用自己兵部尚书的身份,直接现场办公完善戚继光出兵朝鲜的公文。
对朝鲜极限施压,让朝鲜上下明白,企图消极抵抗大明,贪污大明钦犯脏银的下场有多严重!
而雨化田这边的心情和自我认知就更简单了。
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刻表明出自己所代表的大明皇帝态度,让朝鲜君臣明白,此次外交并不是像平时那样宣一道旨,就不管他们内部自己的事情走过场。
让朝鲜君臣明白,大明皇帝陛下的意志不容任何慢待的旧行了。
所以,雨化田也相对轻松不少。
而且雨化田也在想着自己的好处,这次朱载坖虽然没有多么直接的赏赐给他什么,却让他挂了一个御马监太监的头像。
要知道御马监比之司礼监,也是不遑多让的重要职权内监衙门。
是全权负责皇城内外京营大军提调训练的武职太监。
有了这样的身份,这要是能在此次朝鲜之行里面再立新功,即便是不能被提拔为御马监的掌印大太监。
说不定也能被赏赐大红蟒袍!
要知道在宫里当差,排面可是最要紧的。
那些能穿大红蟒袍的大太监们,哪一个不是位高权重,比肩内阁六部的超级大太监?
他现在还这么的年轻,若是能够大红蟒袍加身,那以后的前途,肯定也是不可限量的。
说不定也能追一追,宪宗朝的西厂大太监汪直!
这可是雨化田的偶像啊!
当初他和双屿卫总兵汪直一起出海的巡察海外的时候,他就在想,这个汪直能不能给他带来些好运。
现在事实证明过了,汪直确实给他带来的好运,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更加位高权重的东洋水师监军太监。
这种身份虽然乍一听好像并不怎么厉害,可是实际上确实相当的有地位。
哪怕是戚继光这位东洋水师总兵官,也得给他面子,让他平起平坐的列席在东洋水师的重要军事会议场上。
——————
求月票~~~(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