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 第643章 太子的新规划
就在高拱看着落叶,想着起风入秋的时候,门外突然也响起了一个声音。
“阁老,张部堂求见。”
高拱的幕僚书吏在高拱的书房外,轻声禀告着。
高拱听到声音,也收回了思绪。
“让他进来。”
高拱吩咐了一声,就让张居正就来了。
张居正快步走入高拱的书房里面,而后就对着高拱行礼一拜,直接道:“阁老,我回来了。”
高拱看着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张居正,也点点头,示意他坐下,接着又吩咐书吏看茶。
“你和刚峰的动静弄的可真不小呀!江南近半的官吏和大户士绅都要被你俩拿完了。”
高拱感慨了一声,笑着说出了这句话来。
显然此刻的高拱也不怕事大了。
因为张居正给他的惊喜更大!
张居正不仅拿下了顾家,而且还劝得徐璠自首。
这对于高拱而言,简直就是美妙至极!
张居正也不敢居功,他谦逊的对着高拱又是微微欠身一拜,“全赖阁老指挥有方,又给下官与刚峰做最后的坚强支柱。要不然下官和刚峰,也断然不能这么快就将江南的案子推进到现在的地步。”
高拱听着张居正的话,也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以前的时候,张居正可不会这么说话。
可见这次之后,张居正也成熟了不少了,懂得了藏锋。
高拱问道:“徐璠你准备怎么办?”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最后眼神也刚毅了起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高拱呵呵道:“真要如此,那你岂不是要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而且以后谁又敢将后背交托给你?”
高拱说的也是现实,做官做事除了做之外,就得思考退的问题。
如果在做官做事的时候,都把事情给做绝了。
以后到了自己要退之时,可能剩下的也只有绝路了。
张居正听着高拱的话,也不由谦逊道:“阁老教训的是,是下官孟浪了,还请阁老指点迷津。”
高拱又看着张居正此刻的态度,心情更是美好。
他知道张居正之所以态度会转变的如此之快,也是因为朝中出了一件大事!
就在张居正捉拿顾家一族所有涉案人员的时候,朝廷已经明发上谕,昭告天下,要在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初九日重阳佳节为裕王举行册封大典,正式册封裕王为皇太子,以固邦本。
所以在这道旨意传到江南的时候,高拱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高拱是裕王最为信任的先生。
此番裕王被册立为太子,那么高拱自然很快也会得到一次新的质变,说不定他一跃就回了京师,成为裕王.哦不,现在应该称呼太子了。
说不定高拱一跃就可以成为太子身边的最受信任的近臣,从而一飞冲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巨擘!
因此在这时候,张居正自然也是要摆正位置,以下官自居。
高拱端起手边的温茶茶盏轻轻的喝了一口,而后道:“徐璠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我会给太子,陛下写一封奏疏,说明他的情况和问题。以太子之仁厚,想必也不会为难太多。而也不用夹在中间,里外难做。”
张居正对着高拱一拜,“阁老所言极是!”
高拱又看着外面的景色,这一刻他也无比期盼起秋天的到来了。
仿佛这即将来的秋天,才是一个真正的希望之季!
京师。
文华殿的铜鹤香炉中,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在初秋的微风已经开始吹动,使得升起的轻烟也在空气之中摇曳不定的,随着微风而动。
朱载坖坐在偏殿内的书房里面,手中正拿着一份由高拱,张居正,海瑞联名上奏的《关于江南董案始末详略奏表》。
朱载坖在看完这份厚厚的奏表之后,也不由吐出了一口浊气。
朱载坖也没想到海瑞和张居正的动作能这么快,仅用这么短的时间,就将蟠踞在江南地方的数百年的士绅宗族势力给连根拔起了,而且还没有造成大的动荡。
当真是令人意外至极!
“备舆,孤要去西苑见陛下。”
朱载坖将这份奏报又收了起来,拿在了自己的手中,吩咐着孟冲准备肩舆,去西苑。
孟冲听到朱载坖的命令后,立刻就去准备。
不一会儿的一架由四人抬着的肩舆就备好在了文华殿前。
朱载坖熟练的走到肩舆前,坐在了肩舆上,而后只需微微抬一下手指,肩舆就动了。
到了西苑万寿宫精舍内,朱载坖看着正在蒲团上打坐的嘉靖皇帝,也露出了一个亲切的笑容。
“儿拜见父亲。”
朱载坖的声音也让正在打坐的嘉靖皇帝回神过来,他睁开眼睛看着朱载坖,不由呵呵笑道,“朕也是闲着无事,打坐打坐也算是消遣。”
嘉靖皇帝还跟朱载坖解释着自己打坐的事情,似乎好像也担心朱载坖会认为他有不切实际的要修仙。
朱载坖走到嘉靖皇帝身前扶着嘉靖皇帝从蒲团上起来,“父亲喜欢就行,而且打坐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修行。李太医也认为这对父亲的身体恢复有好处。”
嘉靖皇帝呵呵笑道:“还是三儿懂我!”
朱载坖扶着嘉靖皇帝到了一旁的软榻上坐下,这时嘉靖皇帝又问道:“怎么了?”
朱载坖将手中的奏报拿了出来,“江南的事情可以尘埃落定了。”
嘉靖皇帝听着这句话,也不由惊讶了起来。
“真的?”
朱载坖将奏报递给嘉靖皇帝,又说道:“张居正,海瑞两人兵分两路在高拱的默许之下,开展了对江南几大家族的突查,这一下子不仅将问题都查了出来,而且还动作迅速的将所有可能要发生的乱子,也都给压住了。可以说是完胜!”
嘉靖皇帝翻看着朱载坖递过来的奏报,他一页一页的翻看着,面色时而凝重,时而放松,最后也终于舒了一口气。
嘉靖皇帝道:“高拱他们的差事办的漂亮!朕很喜欢!”
朱载坖笑道:“是啊,高拱他们估计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的顺利。可见这帮看似根深蒂固,如庞然大物一样的江南大户豪强,也不过就是外强中干,根本经不起任何的风浪,也没有硬骨头。”
“现在能将他们连根拔起,也省的将来他们膨胀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让朝廷想动又不敢动,最后便宜了某一方反贼。”
嘉靖皇帝呵呵笑道:“说的是,这帮人就是安逸的太久了,现在有张居正和海瑞给他们上上紧箍咒,也是一件好事。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
朱载坖思考了一下,“儿准备让高先生回京,张居正原地升迁为南京内阁大学士兼南直隶总督,负责直隶上海府的筹建,海瑞职责不变加左都御史,鄢懋卿兼任海关总署署长兼上海府海关关长,负责上海府市舶司的一应事宜。”
嘉靖皇帝点点头,认同朱载坖的安排。
江南的事情虽然告了一个段落,但还不能松懈,还需要张居正,海瑞他们继续在那里固本培元,将刚刚取得的大好形势稳固下来。
而且在这次的新规划里,原本松江府被拆分组建成了新的直隶上海府。
而这个新组成的上海府之所以会加“直隶”二字,也是为表明和区分新设的上海府与一般的州府不同,它属于是朝廷直接管辖的行政单位,如现在的顺天府和应天府一样。
所以,在这一次之后,顺天府,应天府以及新设的上海府均都加了“直隶”二字,知府品级也升到和与十三省布政司一个级别,都为“正二品”!
同时,又将南直隶一分为三,以直隶应天府为中心,东边新设江苏布政使司,以苏州府为首府,拆山东徐州府补江苏省。
直隶应天府西边新设安徽布政使司,以庐州府为首府,管辖州府周边。
另外还有京师这边,也有了新的行政划分。
北直隶被拆为两份,一份是以直隶顺天府为中心,管理京师周边府县及天津卫地区。另一份为河北布政使司,首府设在了一个叫“石家庄”的小地方,并命名为常山府。
免得将来又出黑梗,常山赵子龙变石家庄赵子龙。
所以,在这次的新行政区划上,朱载坖也算是动了不少的心思。
当然除了两直隶被拆分之外,西北也设置了甘肃布政使司,将河西走廊以及河套地区纳入甘肃布政使司的管辖。
另外又在俺达所在的鞑靼漠北地区,设鞑靼自治区,名义上现在还是由俺达部代为管理,中央朝廷提供交通和产业方面的支持,帮助鞑靼地区完成定居点的建设和铁轨路的铺设建设。
对此,俺达部也是欣喜若狂,他们也觉得占了大明的大便宜,不仅能无偿得到大明的物质帮助,还能和大明保持亲密的关系,简直就是赢麻了!
但是作为此次新行政区划的设计者,朱载坖肯定不会让鞑靼自治区一直都这么游离在大明的行政体系之外,早晚也是要安排汉人官吏进入到了鞑靼自治区内负责相应的行政工作。
还有西域,在俺达努力西拓之后,朝廷也在那边恢复了洪武永乐年间设置的哈密卫,并派遣了少部分驻军在那边屯田教化适应环境,为以后的西域回归打基础。
还有辽东,辽东这些年朝廷也一直没有重点关注过,但朱载坖也不能厚此薄彼。
所以在这一轮新的行政规划之中,朱载坖将金州改为大连府,归山东布政使司管辖。
大连府以北重设奴儿干都司,负责整个辽东地区的行政和军事管理。
至于更北边的,朱载坖虽然也想拿下。
但受制于自然条件,在加上这些年北边也有越来越冷的趋势,除了朝廷强令的流放犯会被送到那边,正常的汉人,谁会跑到那种天寒地冻的鬼地方过日子。
所以,这一次为了重建奴儿干都司,为了补充辽东的人口结构,朱载坖也下令以后凡是被判流放或抄家,以及秋后处斩之人,皆要被流放到辽东之地,受奴儿干都司辖制。
到了这里之后,认真开荒超过十年,便可重新科举,过往罪过也可以一笔勾销,但就是不能迁出,否则辽东的人口结构还怎么维持?
而且为了让在辽东的人有更多的自发性,朱载坖也在有意识的让人高价收购辽东特产,比如貂皮,狐皮,野山参,东珠等等只有辽东才有的奢侈玩意。
有了这些利益的驱使,有些冒险者,他们就会愿意孤身一人,或拖家带口的闯辽东,为辽东补充足够的汉人族群。
同时,朱载坖也明诏鞑靼自治区和奴儿干都司,以及新设的甘肃布政使司等地,每一届科举可以保底得到了十名进士出身的读书人。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刺激当地的读书热情,也可以加快他们的汉化过程,使得那些地方的人,与中原的汉人更加的联系紧密,成为同宗同源的大明人!
可以说为了将来,为了这一番的改制,朱载坖所做的准备,要比之前朝多少代皇帝,做出的事情都要多。
现在这事情都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时间里完成了雏形,嘉靖皇帝的心情,当然也是无比开心舒爽的。
毕竟,这些事情要是在将来取得了大的成就,那么后世之人在读这段历史之时,他们就会牢牢的记住“嘉靖”这两个字!
嘉靖皇帝将手中的奏表放下,又看着朱载坖问道:“徐阶你准备怎么办?”
朱载坖思考了一下,又对着嘉靖皇帝说道:“儿打算先召见他,跟他当面聊一聊,先看看他的反应。”
嘉靖皇帝也想了一下,“好,这件事你看着办就行了,切记不要杀人。朕到现在都很后悔杀了夏言。倘若现在徐阶再死了,以后的朝廷不知又会恶斗到什么程度,这对将来的天下治理很是不利。”
朱载坖对着嘉靖皇帝一拜:“儿多谢父亲教诲。儿会给徐阶一个体面的收场,让他也去昌平的秦城庄园陪着严嵩作伴。”
嘉靖皇帝听到严嵩这个名字,顿时也笑了,“你弄的这个秦城庄园真是个好地方,以后这些让人不放心的致仕官员,都可以放在这里看管着。”
朱载坖呵呵一笑,“父亲圣明!儿正有此意。”
——————
求月票~~(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