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 第55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2章
    橙天嘉禾和星美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资金问题。
    影视项目的投资不成功让他们的盈利模式单一,院线没有自己的地产物业,电影院大多属于是租赁场地,让他们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毕竟现如今还是2016年,虽然国内的房地产在这几年也略有波折,但整体上还是处于上升阶段。
    房价在上涨,这商业地产的房租自然也是逐年递增,即便可以一次签订好几年的合同,也不可能一直是过去的租金价格。
    所以这两家面临现金流紧张的困境,都属于是很正常的事情。
    按照星河集团这边收集到的情报信息,两家如今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背负巨额债务的风险。
    其中星美的寒冬似乎来得比橙天嘉禾更早一些。
    从今年开始,星美影院就被爆出因为拖欠分账款而无法上映新片,一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影城也陆续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
    可以预料的是,未来星美还会面临拖欠物业费、水电费、员工工资、欠薪欠租,甚至是拖欠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票款,导致星美绝大多数影城的秘钥被停止发放,无法播放新上映影片。
    而若是没有其他公司接手,只怕星美娱乐最终的下场就是影城大面积暂停营业,星美控股停牌和被恒生指数剔除。
    嗯,按照王皓前世的记忆,似乎星美比橙天嘉禾还要更惨一点。
    所以这次星河集团上门,星美对其也是极为热情。
    因为以星美院线如今的情况,国内可以当接盘侠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家。
    万达和大地自不必说,他们的现金流还算是充裕,然后是阿里、腾讯、百度这三家互联网企业,剩下的便只有星河集团了。
    对此星河集团也是心知肚明,所提出的收购方案远比针对橙天嘉禾的更加苛刻,收购价格压得极低。
    不过星河集团也表示可以以债转股方式承接星美院线的部分债务,包括tvb的8300万美元,这让星美和他们的债主倒是很心动。
    因为是个人都能看出,星河集团若是接手这些院线,无疑会比星美更加靠谱。
    而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星河集团方面就一直在忙碌着和橙天嘉禾以及星美娱乐的收购洽谈,几方就各自的利益问题相互拉扯,几乎到了分毫必争的地步。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是星河集团这边在谈判上更占据优势。
    毕竟在当今的大环境下,星河集团在院线收购上还有着极大的选择余地,而橙天嘉禾和星美娱乐可拖不起。
    另外除了院线以外,星河集团也在与其他娱乐产业的公司接触中。
    像是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4年,以电影营销策划、发行为一体的公司,是由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大地时代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横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四家合资建立的,拥有国产与进口影片发行权的,主营全球院线电影发行业务大型公司。
    光是看这个介绍,是不是特牛?
    但2016年五洲发行的营业收入却是同比腰斩,从12.61亿元降至6.5亿元,其核心问题和橙天、星美一样,就是造血问题,好电影太少了。
    基本上目前华夏国内的高票房电影记录,都是由星河集团打破的。
    而且可以预料到的是,未来星河集团的【星河电影宇宙】还将会持续发力,作品将继续创造辉煌。
    但问题是星河集团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并且实力也不弱,甚至能将自家的电影发行到韩国、日本、东南亚以及欧美。
    而且五洲虽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但真正的好莱坞大片,首选的依旧还是华影集团的发行公司。
    所以别看五洲背靠几大头部院线,但他们也只能捡点不怎么样的作品。
    至于说利用几大院线来垄断性竞争,不让五洲发行电影就降排片?
    开玩笑,院线也是要赚钱的好吧,这是不同部门,而且这还是个合资公司,四家院线也有竞争,怎么可能同心协力垄断市场。
    所以当星河集团联系上万达影业之后,表示出参股五洲的意图后,这些院线公司那也是举双手欢迎,甚至于对星河集团准备收购橙天嘉禾和星美,试图涉足院线领域,也没有那么排斥了。
    而这,同样也是星河集团计划中的一环。
    毕竟星河集团的创作和造血能力虽然是国内顶尖,世界一流,但它同样不可能垄断整个影视娱乐行业,这是不被允许的。
    所以在这混乱的娱乐战国时代,自身发展的同时,合纵连横也是应有之义。
    像是这些地产院线资本,就远比互联网资本更适合星河集团去合作。
    一方面是这些地产院线资本处于整个影视产业链的最下游,而星河集团却是位于影视产业链的上游,两者中间还有一定的缓冲余地,利益冲突不会那么剧烈。
    二是王皓有着后世的见识,知道这地产院线资本未来的日子也不会那么好过,这对于星河集团来说威胁就不会那么大,不必担心对方有一天会反客为主。
    甚至于像是万达集团这样的,星河集团在未来还有一定的机会能捡漏和抄底。
    所以相比于收购院线,入股五洲发行这个事情,无疑就要简单了许多。
    星河集团看中了他们家和四大院线的关系以及所拥有的全国80%院线的排片数据,这不仅可以帮助星河影业的电影精准宣发,同时也能和淘票网达成深度合作。
    五洲发行也看中了星河集团强大的创作能力和未来的优质电影。
    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
    因为从今年,也就是2016年年中开始,监管政策转向,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相继推出,并购重组进入严监管周期。
    所以星河集团并没有执行战略型股权置换方案,准备再等等,而是先选择了财务型入股方案,以2亿元现金认购五洲发行20%的股权。
    因为是财务型入股,星河集团原则上只派驻1名观察员董事进入五洲发行,不参与该公司的日常经营,但可获取财务报表及战略规划信息。
    同时星河集团获得五洲发行的优先认购权,后续融资时可按比例跟投,确保股权不被稀释。
    若五洲发行2018年底前未实现ipo,则星河集团有权要求原股东以8%年息回购股份。
    可以说目前看来,这就是一次正常的商业投资行为,故而也没在圈内圈外掀起什么浪。
    同样没掀起浪的,还有星河集团与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禾硕影视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耀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
    相比于前面几家,这三家在圈内圈外就更不出名了,不说是普通老百姓,就连不少圈内人都没听说过它们的名字。
    但实际上这三家也是大有来头,其中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半导体光源技术的龙头企业。
    他们家2016年就已在投影显示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其alpd激光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放映机和高端影视制作设备。
    如今这家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想要寻求与影视制作方合作开发定制化设备的机会,拓展公司业务。
    恰好星河集团也想强化自家在高端拍摄设备和影院放映系统的技术储备,同时为后续收购完橙天嘉禾和星美院线的影城放映设备升级做准备。
    所以经过相互考察后,双方很快就开始了具体的项目合作,
    然后是沈阳禾硕影视设备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光听名字就知道做的是什么,他们家是东北地区领先的影视设备供应商,2016年已参与多项省级融媒体中心设备采购项目,主要提供灯光吊杆机、数字直通箱、滑轨支架等影视制作专业器材。
    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其在声学设计、舞美制景领域的定制化能力可补充星河集团在影视基地建设中的设备配套需求,尤其适合大型实景拍摄项目。
    还有上海耀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时间更晚,2016年1月才获得星河集团240万天使融资,如今年底又获得了星河集团的a轮追投。
    他们家主要是做移动端特效视频工具的,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其技术团队来自adobe和 autodesk,核心算法在移动端实时渲染领域具有创新性。
    简单点说就是用户可通过ai算法,在手机上生成好莱坞级特效。
    这个技术就和星河集团目前正大力发展的抖音app极为配套了。
    虽然星河集团这边也在对视频特效ai进行研究,但主要重心还是放在更商业且专业的大型影视制作方面,对于这种具体的小场景没怎么关注,入股上海耀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恰好就能对公司生态形成一定的补充。
    反正2016年是王皓都极为忙碌的一年,也是星河集团大力发展和扩张的一年。
    并且随着娱乐圈混乱状态的持续和资本竞争烈度的增长,这种公司的扩张状态未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毕竟王皓可以说是最清楚华夏影视文化产业未来数年的“影视寒冬”究竟是有多麻烦。
    在2016年以前,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资本大规模涌入影视领域,确实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
    整个影视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业内的导演、明星等各个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这种繁荣之下,却也埋藏着不少的隐患和地雷。
    不是所有的影视文化娱乐企业都能像星河集团这样,埋头发展技术,打造电影工业化体系,注重影视创作的。
    资本热钱的涌入促使“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畸形生态泛滥,像是某头部明星单部剧片酬高达1.2亿,占整个制作成本的70%以上,交的税却不过数十上百万,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还有市场的繁荣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全国影视作品产能过剩,院线数量暴涨,2016年全国银幕数直接突破4万块,但单银幕日均票房从2015年的 2.3万降到今年的1.8万。
    再加上除了星河影业以外的其他影视公司内容开始同质化,投资作品依赖明星效应引发口碑争议,题材局限于喜剧、现实、爱国主义等。
    这些都让年轻观众群体日益流失,大家对于看电影这种娱乐方式,并非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选项了。
    而且这还只是内因。
    外因方面,政策监管未来也会开始经历从混乱无需到重塑收紧。
    税收规范化、内容审查严格化、资本监管收紧化,这些都将会是未来华夏影视娱乐企业要面临的问题。
    所以从2016年往后,娱乐企业市值缩水、融资规模降低、资本热钱撤离、企业退市破产等情况都将会层出不穷。
    对此,王皓在星河集团内部的各个部门会议上,还有年代的工作任务总结汇报中,也是时常提起,反复叮嘱,不停的给公司员工和高层领导们敲响警钟,让他们一定要注意即将到来的经济下行周期,在公司运营和做决策时要慎之又慎。
    好在对于影视寒冬这个事情,星河集团有王皓这个重生者掌舵,对此也是提前做了不少准备。
    像是十年前就开始储备的大量ip版权,【星河电影宇宙】、【蜀山电影宇宙】、【封神动画宇宙】、i《黑神话》系列等高价值的重点项目,完善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从前端到后端的全产业链,充足的现金流,良好活跃的企业文化,高福利状态下上下一心的员工,以及一个英明的领导者。
    可以说星河集团未来也将会面临经济周期所带来的各种行业问题,但相比于其他同行们,它无疑能从容许多。
    这就好像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但潮水褪去才知道谁是裸泳。
    星河集团不光没裸泳,还早就已经造好了一艘比较坚固的大船,并在船上储备了足够的粮食。
    现如今他们要做的,就是趁着这个退潮的机会逆周期发展,打捞那些裸泳溺死之人(企业)身上的装备和财富,进一步扎实根基,补足短板,为后面的重新腾飞做好准备。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