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 第283章 还得始皇来把关(二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2章 还得始皇来把关(二合一)
    “造钱確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带来另一些问题,像隨意造钱使得钱幣变得更多,而大秦物资数量却没变化,这会导致物品价格上涨,会超过现在价格的一倍,乃至数倍。”
    赵高不解道:“物价上涨,可钱幣也多了,不等於物价並未上涨?”
    “哪有这般简单?”
    李念摇头:“物价上涨的同时,民眾手中的钱却未增加,他们原本能买一石粟米的钱,现在只能买到几斗。除非朝廷给民眾补发钱幣,否则他们的財產只会损失。”
    这一讲,眾人顿时懂了,但让朝廷给民眾补发钱幣,恐怕不太好办,而民眾莫名其妙遭受了亏损,必定会在心中积怨,谁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念知道,当五十万大秦幣买不到一斗米时,大秦的“落榜美术生”也就该出现了。
    赵高又问道:“公子以为该如何造发钱幣?”
    李念笑道:“造发钱幣不是隨心所欲造发,而要考虑许多方面再做决定,但最根本的还是得看民眾產出的物品,也即日常必须用到之物,如粮食、丝麻等。”
    “估计民眾能產出多少,再决定造发多少钱,造发的钱幣可以超过,但不能超过太多。”
    “若没有实际的物资支持,造发再多钱幣也没用,反倒还有害,除非钱幣本身既能吃,又能喝。”
    眾人点了点头,不管如何,人想要活著,就必须吃饭喝水,这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按这去计算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赵高和李念的问答后,一直未曾发言的淳于越发声,他问出了一个问题。
    “尚书言以存放钱幣赚取更多钱,可天下之財富有数,此多必彼少,如何能赚得?”
    李念看向淳于越,笑道:“天下財富並非有数,至少在目前並非有数,还可以增加。淳于副令认为天下財富有数,应当是觉得天下田地有数,所以財富有数?”
    见淳于越点了点头,李念也没和淳于越辩论天下財富究竟有没有定额,而是道:“然大秦现今地广而人稀,还有许多荒地可开垦为田亩,远还未到有数之时。”
    “今后,大秦人丁增加,所开垦出的田亩也会更多,所產粮食丝麻也会增多,这不是大秦的財富在增加?”
    淳于越道:“我已明白尚书之意,如今大秦尚未到財富极尽,因而还可上涨,所以可赚取,且纵使大秦財富已至极尽,还有外域之地可供大秦!”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理解也没毛病,还有利於他想让大秦走上的道路。
    李念遂未反驳,他道:“因此,为了大秦的后世子孙,我等需要向外,为他们爭取更多的田地。”
    既然天下財富有数,那肯定是让大秦爭取到更大的份额,总好过被其他民族、国家爭取到,然后大秦饿肚子!
    国与国相爭,民族与民族相爭,很少温情脉脉,大多时候都是铁与血的廝杀,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死他人好过死自己人。
    人类世界的纷爭和三体人与地球人相爭,有时也没有区別,像某亚前政府垮台后,其国內的科学家便开始被杀害,就仿佛三体人对地球文明一般。
    经过这些插曲后,话题还是回到了造幣的问题上。
    听了许久的始皇发话道:“李念,你说要以纸造幣,你认为此事可行?”
    李念明白始皇问这话的意思:后世大概是用纸来製作钱幣,但大秦不是后世,与后世相差太多,情况大有差別,在后世是好事的事放在大秦做,可能就会成为坏事。
    但提议造纸幣,並非李念一时心血来潮,突然一拍脑袋冒出的想法,而是他认为大秦这情况未必不能行。
    李念回道:“臣不敢说一定,却以为此事有一定可行性。”
    “其一、造纸的技术未开放,不为他人所知,属於大秦独有,其他人和国邦皆不可造;”
    “其二、纸在大秦子民眼里属於稀罕物,这就有了能被人们认可作为钱幣的基础,至於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接受,臣以为他们会!”
    “且不说他们或有求於大秦,或畏惧於大秦,会去接受,但说大秦是现今天下最先进强盛之国,其等也会接受。”
    “先进强大常常会对落后產生吸引,使他们向大秦看齐,模仿大秦、学习大秦,追捧大秦所拥有的一切。”
    “当看到大秦在发行纸幣,大秦子民使用纸幣时,他们会视之为一种风尚,去认可接受。”
    “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对於强盛之国和落后之国亦是如此,其等见大秦之强,必会仿效大秦,认为大秦一切都好,可能连空气都是甜的。”
    眾人知道空气是何物,却不知这位突然说“空气都是甜的”是什么意思?
    唯始皇三人明白这定然又来自后世,大概还是后世华夏之国发生的事,很可能是某个后世的华夏子民在追捧那个非华夏的后世第一强国弄出来的。
    虽然隔了两千多年的时光,但大秦也算后世华夏子民的老祖宗。
    想到后世子孙竟崇仰一外邦至此,始皇三人心里都有些不痛快。
    这种事绝不能在大秦发生,必须让其他国邦仰望大秦,让他们觉得大秦的空气是甜的!
    “其三、如今的大秦和陛下在天下间威望甚高,由陛下宣布大秦发行新幣,不会有太大阻碍;”
    这话让嬴政心里颇为舒坦,没错,朕威震天下,为前所未有之始皇,受万民敬仰。
    始皇如今的威望確实很高,尤其在老秦人中。
    每天都有老秦人跑到皇宫外叩拜,甚至还有要送东西给始皇的,种的粮食瓜果,还有养的牲畜,打到的野味。
    这要是换了本该发生的歷史,不过来吐几口唾沫,那是因为他们不敢,怕脑袋搬家,但绝对会在心里对始皇恨得要死。
    “其四、就算日后有人摸索出了造纸之法,也不必太过担忧会被人仿製,因为有臣在,能为大秦提供防偽技术,那些仿製者难以模仿。”
    李念这话说的很自信,他是穿越者,还带有金手指,更有始皇帝支持,手下还有那么多能人,要是这还翻车,那对方肯定也有掛,得抓回来看是不是“老乡”。
    “且造纸和以纸造纸幣近乎是两回事,造幣要用到的技术更多且更为复杂。”
    现代的纸幣几乎是整个国家先进技术的集合,在大秦虽不用搞得这么先进,但李念拿出的技术,也不是其他人和国能隨便破解仿製的。
    淳于越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尚书,纸日后是要普及天下,还是不普及?”
    李念听后想了想,道:“李某已知淳于副令之意,淳于副令非在问纸是否要普及天下,实在问李某若纸普及於天下,其在人们眼中便非稀罕之物,那么纸幣是否还能为人们接受?”
    淳于越摇头道:“既是在问纸是否要普及天下,也是问纸幣是否还能为民眾接受。”
    站在他的角度,淳于越希望纸能普及於天下。
    因为这样才能教化万民,人人皆识字读书,就算学的不是他们儒家经典,也没什么。
    听到淳于越的话,李念肃然起敬,这位虽在歷史上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个小丑一样的角色,但也是位志向坚定之人。
    而且,现在的淳于越变化不小啊,其为御史省副令,与赵高共掌制舆台。
    是在制舆台做事发生了什么?
    大概是接触到了来自民间的第一手消息,对他原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些衝击,然后发生了改变,虽说不可能一下完全改变,但也不会时刻琢磨著让始皇復周礼。
    如此也好,李念並不想灭了儒家,也不想对其他百家下手,更希望他们能隨时代发生变革,化为大秦或者说对华夏更有利的力量。
    那可是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史上最璀璨的一页!
    如果可以,李念希望他们能继续伴著华夏书写下去。
    心中想著这些,李念笑道:“原来如此,李某以为淳于副令不必担忧,因为在纸普及时,纸幣已为人们所习惯,成为一种共识,就好像现在的铜可铸为幣一样。”
    “且纸幣虽为纸所制,但不会有人认为纸变得不再稀罕,而认为纸幣就会贬值!”
    王賁问道:“那万一其他国邦或个人掌握了製造纸幣之法,又当如何?非是仿製大秦纸幣,而是其等发行他们所用的纸幣。”
    李念给出了一个眾人没想到的回答:“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李某也没法完全阻止,除非天下尽归大秦,大秦钱幣成为唯一指定的合法钱幣,可这並不可能!”
    几十年后,大秦能殖民全球一些地方有可能做得到,但想把整个世界都占下来,那很难,而统一不下来,那么独立的国家肯定会发行他们的钱幣。
    “大秦所要做的是减缓这种趋势,並在其他国家反应过来前,建立起钱幣霸权。”
    “大秦可以允许他们有独自的钱幣,但大秦的钱幣必须作为诸国通用的钱幣,在国与国交易时,必须让他们使用大秦钱幣进行结算。”
    其实,就算不为针对其他国家,大秦也要进行幣制改革。
    大秦虽一统了天下,可由於时间不长,没空管六国的钱幣,导致如今的天下依旧是七国钱幣混用。
    而且,现今民间流通的钱幣很容易被仿製,铸幣权怎可能流於他人之手,自然当收归於中央。
    李念提出製作新幣也有这原因,就算不製作纸幣,大秦也要製造新幣,用於將大秦混乱的钱幣统一。
    许久没说话的李斯道:“依尚书所言,存放钱幣、计量利息、以存放钱幣赚取更多钱,只怕须得另设一部?”
    听到李斯的问题,李念暗嘆一声“来了!”,他並不喜欢银行,但也知歷史的大势滚滚向前,某些可扭转,某些改变不了,就算他现在不提出银行,日后也会有钱庄、票號出现,再发展成后世的银行。
    並且因为他给大秦带来的变化,还会加速银行的出现,除非將他带来的变化全部抹去,也即他这个人死,连同他已经造成的变化一同埋葬,毁其肉体,灭其精神,消其痕跡。
    李念道:“確实要另设一部,此部当掌管天下钱幣发行、兑换、存储,以及借款……此部若是设立,十分重要!”
    李念並不想將后世银行的职能都套过来,既是他不想银行的职权过大,需做限制,也是因这时的技术跟后世没法比,想也用不了。
    “发行和存储,诸位都明白,『兑换』即是若发行新钱,民眾持有的旧钱可在此部以旧换新,总不好直接废了民眾持有的旧钱。”
    直接废了民眾持有的旧钱,能做倒能做,但后果会很严重,一朝將许多人手里的钱变得一文不值,可能会激起民变。
    “『借款』则是將存储在此部的钱借给有需要之人,並从中收取一定利息。这个在《周礼》中亦有记载,淳于副令当比李某了解!”
    淳于越点头承认道:“確有记载,『泉府,掌以市之徵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滯於民用者,以其贾买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
    贷款、利息早就有了,並非什么新鲜事,且这“泉府”为司徒属官,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滯销物资等,已算是官方放贷。
    李念继续道:“此部权责重大,因而更须对其进行限制,如想存钱者,须得达到一定数额方可存储,借贷亦如此,唯有確定情况,认为其有偿还能力,方可借钱於其。”
    这既是在限制去银行存钱和借钱的人数,减小风险,同时也是压制银行的权力。
    虽然在大秦之前的朝代没有以“银行”为名的机构,但其职能是存在的,只是被分到各个官职或部门中,要是把这些职能拎出来,组合到一起,就是银行。
    始皇道:“李念所言確有道理,听著也似可行,然老子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急切行事……”
    始皇的目光落在李念身上,他道:“此部可设,新幣也当铸,但不能立即实行於天下,可先於某地验证,倘若可行,再推及於天下。”
    这对大秦毕竟是些新鲜之物,怎可隨隨便便就推行於天下?
    即使他相信李念没有骗他,也不想祸害大秦,提出的建言是为大秦好,可李念未必能对这个时代判断得完全正確,还得他来把关。
    李念在心中感嘆始皇也变了不少,居然叫別人不要急切了,明明歷史上在大秦统一天下后,他最急,想迅速推及秦法,迅速推行郡县制,迅速將天下变成大秦的形状……
    始皇又道:“新幣不能全部採用纸幣,须以金属钱幣和纸幣共同发行。”
    李念明白始皇这么做的目的,万一纸幣行不通,还有金属新幣作为后手,不至於投入全部覆没。
    始皇道:“王綰,你和国务省与李念商议此事,议定后呈於朕!另,如何培养……”
    顿了下,始皇才继续说下去:“亲秦人才,李念也儘快拿出具体可行之法,朕已接到最新消息,匈奴已经送人过来了,你说的那些『留学生』快要到了。”
    王綰和李念行礼道:“臣遵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