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 第282章 第124 造一种新幣解决问题
第281章 第124 造一种新幣解决问题
王綰解释起了他的问题:“诸国若知钱幣与財富的区別,其等定会对大秦心生警惕,不便於尚书之法施行;诸国若不知,其等又会將大秦钱幣囤积起来,然何处不可囤积存放钱幣,为何偏要到大秦?”
这是个好问题,何处不能囤积存放钱幣,为啥要存你大秦?
我自己挖个密室、找个没人知道的山洞藏起来,不好?
其他人的目光落到李念身上,想知道李念会怎么解决,反正他们一时没能想出好的解决之法。
这不是他们智力不足,而是他们没考虑技术的发展,更没想过用纸幣的可能性。
李念未回答,王綰仍在继续:“除非尚书之法只用一次,但用过一次后会损害尚书所言那『国家信誉』,之后诸国將有防备,將不再好用。且『国家信誉』一失,也不利於大秦日后!”
坑第一批人是很好坑的,就算他国之人將钱幣给囤积起来也能坑到,到时大秦只要將现用的钱幣作废,改换为另一种钱幣,让持有旧幣的人限期兑换新钱。
这对大秦子民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就在国內,可以及时兑换,其他国家的人就不行了,他们在大秦之外,若无法及时兑换,囤积的钱幣会瞬间变成一堆有用处的金属。
但这个方法只好用一次,在大秦这么做过一次后,其他国家的人必然会有防备,再想做就难了。
且也无法达到控制诸国的目的,要想以此法控制诸国,必须有一定的国家信誉,还要让其他国家的人肯將钱幣存到大秦。
这也是王綰说“尚书之法不说不能成,即使能成,影响恐將不及尚书所言”之故。
王綰还在继续:“其三、大秦今时所用钱幣铸造不难,民间亦有人可铸,何况其他国邦?”
话未说完,王綰像发现了什么,对李念道:“尚书想让大秦铸造一种新钱?”
在王綰话后,其他人也隨即反应过来。
如果是铸造出一种其他国家无法铸造的新钱,且这种新钱不好囤积、不好存放於他们本国,最好是储存在大秦,那以上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可是,能製造出这种新钱吗?
遍寻脑海,还真给他们想到了一种材料,即唯有大秦才有的纸!
以纸来铸造新钱?
这位真是好大胆的想法!
李念的话也佐证了他们的猜想:“確有此想!首相所言的问题,需製造出一种新钱来解决。”
“这种新钱要只有大秦能制,他国不可制,且大秦能大量製作,製造这种新钱的材料在眾人眼中认为比较珍贵!”
“只有大秦能制,他国不可制”是解决王綰所说的他人也能铸幣的问题,“製造新钱的材料被眾人认为比较珍贵”是方便人们更容易接受新钱,“能大量製作新钱”是防止有人囤积新钱造成钱荒。
“有人可能已想到,在如今的大秦,较为適合製作这种新钱的便是纸!纸唯有大秦可造,他国皆不可,且民间皆知纸之珍贵,其等在知道新钱是用纸所制后,会更易接受。”
纸在后世常见,但现在可是珍稀物品,咸阳大考的考生允许被拿走考卷,几乎所有人都將考卷当宝贝一样珍藏。
从时代上看,大秦处在公元前两百年,多落后古老的时代,怎么能適合搞纸幣?
但若分析大秦的环境和条件,会惊奇地发现大秦反倒比后来的某些王朝適合。
这也是时代早、落后的好处,掣肘和不利因素也少,后世王朝的某些阻碍,在大秦这时並不是阻碍,甚至都不存在。
“相较於金银铜所製作的钱幣,纸幣相对而言要无惧某些人囤积,还能减少铜等金属的消耗;纸幣更便於携带……”
李念一连讲了多条关於纸幣的好处,又道:“至於让诸国愿意將钱幣存放到大秦,主要是得让他们相信大秦,能保证他们的钱幣存放在大秦很安全,也即大秦要有信誉。”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但光有信誉不够,不足以让他们所有人將钱幣存放到大秦,毕竟只是存放保管,他们找些隱蔽之所、信任之人,依旧可以存放,何必要到大秦?”
对政要富豪而言,能保证他们存放的钱安全最重要,就算收他们较高昂的保管费都没关係。
某知名银行便是以此成功,然而等其不能保彰储户们財產安全时,也会迅速崩塌。
“因此,在最初时,可以给予其等一定的利益吸引,譬如他们將钱幣存放到大秦,大秦每年会给他们利息,利息就是……”
李念想了想,举例道:“存入一千新幣,到一年结束时,这一千新幣可以变成一千一十新幣。”
这话让一些人皱眉,其等过来存钱,不给大秦交钱就算了,大秦还要给他们钱?
注意到这些人的神情,李念问道:“诸位可是以为给他们利息是大秦亏了?”
李念道:“这些钱幣是大秦所制,给他们算一点利息,对大秦谈不上亏,且其等能给大秦带来的利益已超过所出利息。”
“再者,大秦也可將存放的钱幣拿出去赚更多钱,並非像个仓库一样,將钱幣放在那不动。”
这话令眾人眼前一亮,对啊,还可以將存放的钱幣拿出去赚更多钱幣,至於赚钱的方式,眾人转念便想到了不少。
赵高问道:“可是如果將存放的钱幣拿出去赚取更多钱幣,万一有人突然想要取出,又当如何?”
问完,赵高觉得他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大秦怎么会缺钱呢?
大秦可是自己就能製作钱啊,要是存放的钱幣不够了,那再製作一批,不就行了?
李念道:“会事先预留一定的钱幣,保证不发生这种情况!”
注意到赵高神情的变化,李念道:“赵副令可是在想若大秦钱幣不足,又有人非要取,那就再製造一批钱幣?”
赵高向李念一礼,坦然承认道:“高確有此意,请公子指教!”
李念道:“非特殊情况,此事莫要去做,不可认为大秦能製造钱幣,就隨意造钱!诸位莫忘了李某先前所言,钱幣非財富!”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