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贼刘备 - 第371章 搅屎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1章 搅屎棍
    七月中旬,山阳郡。
    刘备正与曹操一同在巨野一带查看地形。
    陈宫的族弟陈朔正在梁山泊当山大王,山阳名士薛兰在据守巨野城。
    梁山南脉与巨野县连接呼应,而且此地隨时能威胁东郡、山阳、济阴三郡,必须拔掉。
    但眼下想要进攻巨野很有难度。
    梁山泊的地形太复杂了,又有水网沼泽,又有崇山峻岭,还有巨野县城卡著水陆要害。
    巨野城目前已只能算个破损的要塞,城內没有別的居民,但县城的地势比周围略高一点,这使得城池周围全是沼泽。
    大军在沼泽地带难以陈列,连扎营的位置都不好找,无法围城,攻城难度极大。
    骑兵或是身披重甲的精锐在这种地方无法施展,越重越容易陷,而且沼泽带是无法分辨哪里会陷人的。
    但如果不披甲,靠木筏搭载轻装士兵,进行水陆两棲作战,又会被敌人居高临下射成刺蝟。
    陈宫奔袭青州没有带輜重,且只带了十日粮食,粮草全部存在巨野县和梁山,陈朔和薛兰一时半会也不会缺粮。
    “巨野水势未退,处处皆是噬人泥沼,稍不留意便会深陷其中……强攻必然伤亡惨重,此处一时难克。”
    曹操问刘备:“我等无法围城,不如分遣各部盯防周边,待冬季水退再行攻伐,玄德公以为呢?”
    “为了区区巨野,你我便要让大量人马分守各处,这太亏了……而且还要一直防备,巨野一带又无粮可取,后勤耗费太大。”
    刘备觉得不划算:“可有逼降薛兰之法?”
    秋收快到了,刘备要儘快回军主持官屯收粮大事,不愿让几万官屯辅兵耗在这里。
    “已经让李乾试过了,但薛兰拒不投降。”
    曹操摇头:“而且,操恐需退兵回军譙郡抢收粮食。”
    “抢收粮食?为何?不是给了你十万斛粮吗?”
    刘备转头看向曹操:“还没到收穫的时候呢,现在抢收產量很低啊。”
    “袁公路去了譙郡……向我妻族丁家索要粮食。丁冲不肯,袁公路便让部下抢收了丁家田里的粮。”
    曹操有些无奈的说道:“元让来信,说眼下袁公路又盯上我的军屯了……”
    “……那得揍他啊!”
    刘备感觉这袁术就是个搅屎棍,哪儿都有他,实在欠揍。
    “可袁公路抢收了丁家的粮食之后给钱了……”
    曹操摊了摊手:“真给钱了,按一斛千钱的价格给的,给丁家送去了上百车全新的五銖钱……丁衝要防备刘宠,也不敢与袁公路翻脸……而且袁公路只是过路,没有动刀兵,还说是要来调解你我二人爭斗……”
    刘备都愣了:“袁术?调解你我爭斗?”
    曹操也苦笑:“元让是这么说的……估计袁公路確实也是这么说的……”
    之前刘备和曹操假打,这事儿连陈宫都骗过去了,袁术也確实有可能信以为真。
    但要说调解刘备和曹操的爭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来煽风点火还差不多。
    袁术確实是不缺钱的,但肯定缺粮,这傢伙从来不经营民政,满脑子山大王思维。
    抢收了丁家田里的粮,却又给了钱,而且价钱还给得不低,虽说属於强买强卖,但至少道义上站得住脚。
    只不过现在粮食比钱金贵多了。
    丁冲当然不会和袁术轻易產生矛盾,倒不是因为是熟人,主要是惹不起。
    曹操这时候也不太乐意和袁术翻脸,毕竟曹操缺粮,又要消化刚刚拿下的地盘,还要对付刘宠,不敢多线作战。
    也难怪曹操说要回去抢收粮食。
    正说到此,张飞匆匆过来:“大兄,左阿姊传了加急军报……”
    左沅的军报当然是青州引蛇出洞清理逆贼的情况,而且不是传的信,是派了张白骑亲自来传讯。
    袁遗投降后,吐露了陈宫请袁术相助的事儿。
    陈宫和袁遗奔袭青州,需要让人拖住刘备的大军,陈朔和薛兰之所以据守巨野和梁山一带不投降,也是为了限制刘备回军。
    而陈宫所说的请袁术相助,实际上就是“献地”给袁术,让袁术自取梁国。
    就是纯粹的“献”,白送,没有別的要求。
    之前袁遗在定陶,袁遗是袁术的族兄,陈宫“献梁国”对袁术而言是有信任背书的。
    这就是让袁术来做搅屎棍。
    以袁术的德性,只要去了梁国,为了“他自己的地盘和粮食”,多半得和刘备曹操发生点衝突。
    “孟德,陈宫等人献了梁国给袁术,袁术在譙郡抢收粮食,应该就是为了过路取梁国。但若他真取了梁国,必会试图吞下譙郡……”
    曹操原本避在一旁没有偷听,但刘备听张白骑详细讲述之后,思索了一番,没有瞒著曹操,將此事全盘告知。
    “……是啊。”
    曹操有些焦虑:“若袁术要生事端,刘宠必然也会见机而动,譙郡將三面受敌……”
    刘备点头:“孟德不妨设法让袁术与刘宠相爭……袁术缺粮,而眼下豫州唯有陈郡未经战火,这些年刘宠在陈郡收拢流民数十万,开垦田地无数,若是任由陈郡秋收,那就更难对付了。”
    “那巨野……”
    曹操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沼泽。
    “巨野让李乾盯著,我表李乾为山阳太守……济阴太守由张辽担任。”
    刘备直接分了赃:“你我各自回军主持秋收。”
    左沅的操作当然与刘备的本意不一样,袁术这搅屎棍要做什么也很难预料,刘备带到兗州的都不是什么正规军,自然是要赶回青州的。
    在路上,刘备便往青州传了令,让关羽张郃等人速回冀州。
    同时还给魏郡徐晃传了消息,请徐晃北上驻兵於巨鹿,防范河北生乱。
    张飞也回了青州,刘备让他赶紧出一集全新的奸臣传,把陈宫在泰山搞阴谋意图掳走天子、背叛曹操祸乱兗州、擅杀刘岱鲍信、勾结青州逆贼司马俱等人谋反等事实广发天下。
    每件事的发生都是有很多影响的,有好有坏。
    青州大部分豪族被灭,確实能让青州稳定,也能使青州更好管理,对大钱的推动也有好处。
    刘备的部下也都认同左沅和贾詡的决定——所有部下都不是豪门出身,没人希望刘备手下出现名门望族,立场决定了思维。
    荀攸现在是脱离了家族的独支,贾詡、郭嘉、张郃这些寒门士族,已经是刘备势力中出身最高的了。
    但是,当“屠杀”的消息传开后,就会导致其它各州都不稳定。
    原本勉强平定的冀州与兗州也会变得不稳定。
    很多事情,只要稍微换个说法,就会变得截然不同。
    青州各家因“反抗暴政”而被诛灭数万人,隨后各大族为了自保大多分宗,很多豪族弃土外逃,青州各郡皆有“黄巾復起”……
    若是在不明真相的人眼里,这是不是说明青州“在暴政之下民不聊生”,乃至“群起而反”?
    同时,这也会被传为“容不下豪门”或是“仇富”。
    毕竟杀的人確实特別多,而且杀的都是豪族的人。
    即便那些人是因为谋逆而被诛杀,即便左沅没有搞连坐,即便这只是依法办事,即便下手杀人的是袁遗,但各州豪门世家必然会將其解读成“屠杀”。
    这当然会引发很多新的问题。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