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 - 第52章 双城记:初到京城的肖铭翰公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5年9月3日清晨,一辆黑色宝马750il缓缓驶入国防理工大学西门。车窗降下,肖铭翰向执勤哨兵出示通行证时,腕间的百达翡丽在晨光中闪过一道低调的光芒。
    “肖同学,今天停a区。“警卫认出了这个特殊的走读生,压低声音道:“张教授说实验室新到的实验装置今天要试运行。“
    铭翰点头致谢,方向盘一转驶向核物理实验楼。后视镜里,几个骑自行车的研究生正对著他的车指指点点。
    “看那车牌!京a·77606,还是黑牌,这得是什么来头?“
    “听说是港城来的交换生,家里有矿的那种。“
    “切,富二代来我们这儿镀金的吧?“
    这些议论声飘进半开的车窗,铭翰只是轻轻摇头,將车稳稳停在了a区专用车位。
    这辆掛著京a黑牌的宝马,是父亲肖承梁特意从港城运来的十八岁生日礼物——神龙集团生產的全球豪华汽车爆款车型。
    刚锁好车,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哟,肖公子今天又换表了?“
    铭翰转身,看见同学王志刚推著那辆除了铃鐺不响哪儿都响的永久牌自行车走过来。
    “上周是劳力士,这周是百达翡丽?“王志刚眯著眼睛打量他的手腕,“我说你们港城人都这么高调吗?“
    铭翰赶紧拉了拉衬衫袖口:“王哥別取笑我了,这是我家里人送的生日礼物,家人太多送的也多。“
    “得,赶紧走吧。“王志刚锁好自行车,“张教授最討厌迟到,上周老李晚到两分钟,被罚抄了一整本《核安全手册》。“
    核物理实验楼前,张教授正抱著一摞资料来回踱步。看见铭翰和王志刚,他抬手看了看腕上的上海牌手錶:“还算准时。“
    “教授,这是新设备的操作手册吗?“铭翰接过那叠还带著油墨香的资料。
    “嗯,仔细看第三页的保密条款。“张教授推了推眼镜,“特別是关於数据外传的部分。你们港城人...“他突然顿住。
    铭翰会意地点头:“我明白,虽然我是港城籍,但保密纪律我懂。“他翻开手册,突然眼前一亮:“这是新一代的实验装置?参数比上一代提升了30%!“
    王志刚凑过来:“乖乖,这磁场强度...“
    “別光顾著兴奋。“张教授严肃地说,“下午三点前把初步分析报告交到我办公室。记住,只准用內网计算机,u盘一律不准用。“
    走进实验室,铭翰立刻被那台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吸引住了。他正要上前细看,却被王志刚一把拉住:“先签保密协议。“
    下午三点整,铭翰的宝马准时出现在人民大学东门。他特意把车停在了最角落的车位,取下腕錶放进储物盒。
    明德楼前的布告栏上,“迎接港城回归倒计时688天“的红色標语格外醒目。
    “肖同学!等等!“
    铭翰回头,看见同班的李敏抱著一摞书追上来,马尾辫在脑后一跳一跳的。
    “陈教授让我提醒你,“李敏气喘吁吁地说,“那个《特区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的初稿下周一要交。“
    她好奇地打量著铭翰,“听说你是港城人?能分享一下那边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吗?“
    铭翰看了看日程表:“没问题,我正好有些一手资料。“他想了想,“要不这样,明天下午在图书馆,我请你喝咖啡,咱们详细聊?“
    李敏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对了...“她压低声音,“听说你爷爷是肖镇?就是那个...“
    铭翰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在学校,我只是个普通学生。“
    铭翰从咖啡馆出来回头看了看站在路边摇手的这位女同学。,心里有些腻歪这丫头,心里决定把这太过热心的女同学划入黑名单。
    傍晚的国贸商圈华灯初上。铭翰的別墅坐落在创新湖畔別墅群,这套別墅是他父亲买来送给奶奶陈雪茹的。
    与周围的外企高管住宅相比,这栋灰白色的小楼並不显眼,只是车库里的宝马和书房里的b&o音响暗示著主人不凡的家世。
    “少爷回来了。“管家陈伯接过公文包,“南锣鼓巷来电话,问您这周末回不回去吃饭。“
    铭翰解开领带:“跟爷爷说我去。“他想了想,“对了,把我那套红星尔克的休閒装找出来。“
    陈伯欲言又止:“少爷,老夫人从港城寄来了几套新西装...“
    “周末去爷爷那儿穿休閒装就行。“铭翰笑道,“上次穿西装去,被他笑话是'港城小开'。“
    书房里,铭翰打开笔记本,开始整理今天的实验数据。突然,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妹妹“。
    “哥!你猜怎么著?“铭萌的声音兴奋得几乎要穿透听筒,“张导让我负责《川江號子》的灯光设计了!“
    9月28日,万盛黑山谷景区灯火通明。铭萌戴著印有“总导演助理“的工作证,正在调试价值百万的宝安影音定製灯光控制台。
    她牛仔裤上沾满泥土,与周围穿著民族服饰的演员们形成奇妙的和谐。
    “小肖,瀑布那边的led再亮30%!“张小谋导演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
    铭萌快速滑动调光杆,远处悬崖上顿时浮现出縴夫拉船的壮美投影。这场名为《川江號子》的实景演出,动用了三百名当地农民和五十台进口雷射设备。
    “3號机位准备...5、4、3、2、1,启动全息投影!“
    隨著铭萌的指令,江面上突然“出现“了数十艘古老的木船,縴夫们的號子声在山谷间迴荡。观眾席上爆发出一阵惊呼。
    “太神奇了!“
    “跟真的一样!“
    “这是怎么做到的?“
    演出结束时,掌声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承功站在vip区,听见身后有老人哽咽:“这就是我们前辈们的故事啊...“
    回到后台,铭萌被演员们高高拋起。她没注意到,央视的摄像机正记录下这个画面——十八岁的姑娘笑得灿烂,发间还沾著舞台用的金粉。
    闹闹腾腾后,铭萌一进自己的临时办公室就直接在钢丝床上秒睡。她么爸承功进来准备喊她一起坐车回区委家属院,就看到累瘫的大侄女。
    承功没有打扰侄女休息,轻手轻脚地给她盖上外套,坐在一旁等了两个小时,才轻轻摇醒铭萌:“丫头,回家再睡。“
    “哥!你绝对想不到!“10月2日清早,铭翰的卫星电话里传来铭萌兴奋的喊声,“昨晚央视新闻都报导了!妹妹怎么样,很厉害的吧?“
    铭翰把宝马调成自动驾驶模式,听著妹妹描述演出的盛况。当听到使用了全息投影技术时,他忍不住打断:“等等,你们从哪搞到的设备?“
    “爷爷帮忙协调的宝安影音的团队!“铭萌的声音混著电流杂音,“我们第一次运用了裸眼3d技术!张导说下个月要去港城考察,想用类似形式做回归庆典...“
    通话持续到铭翰停好车才结束。国防理工门口,他碰见了同学王志刚——这位西北农村考来的博士生正骑著那辆叮噹作响的永久牌自行车。
    “又跟你妹煲电话粥?“王志刚瞥了眼他耳朵上的蓝牙耳机,“周末学术沙龙来不来?討论高温超导。“
    铭翰锁车的手顿了顿:“来,正好请教你几个问题。“他犹豫了一下,“那个...能带朋友吗?“
    王志刚挑眉:“女朋友?“
    “不是!人家是男的好嘛!“铭翰连忙摆手,“就是图书馆遇到的一个同学,对超导材料很感兴趣...“
    “哦这样啊。“王志刚促狭地笑了,“行啊,多个人多份思路。周六下午两点,物理楼302。“
    周六的南锣鼓巷95號院飘著炸酱麵的香气。肖镇在葡萄架下摆弄著新到的蔡司镜头,听见宝马的引擎声头也不抬:“迟到了八分钟。“
    “长安街戒严。“铭翰拎著港城空运来的老婆饼走进院子,“叔公到了吗?“
    肖镇指了指书房:“在里面研究你爸新送来的宝马维修手册。“老人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在学校跟人討论超导?“
    铭翰点头:“王志刚他们课题组需要些特殊材料,我想著神龙集团在港理工研究院实验室也许...“
    “吃完饭把资料给我。“肖镇敲了敲石桌,“记住,技术合作要走正规渠道。“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书房传来:“小翰来了?快让我看看长高没!“
    铭翰的叔公肖曙大步走来,身上还带著机油味——这位现任航天科工董事长的科学家刚才显然在亲手研究那辆宝马的发动机。
    午餐时,肖曙饶有兴趣地询问侄孙的双学位进展。当铭翰提到正在写《港城公务员制度比较》时,老爷子突然放下筷子。
    “你了解港城廉政公署的运作模式吗?“
    铭翰擦了擦嘴:“他们实行垂直管理,直接对总督...不对,以后应该说是对特首负责。“
    “回归后就是中央直管了。“肖曙意味深长地说,“你奶奶当年参与起草《基本法》时,在这块没少费心思。“
    肖镇接过话头:“对了,你那个同学,王志刚是吧?他父亲是不是西北核工业基地的王工?“
    铭翰惊讶地抬头:“爷爷您怎么知道?“
    “昨天看他的材料申请时发现的。“肖镇夹了一筷子黄瓜丝,“他父亲当年跟我在罗布泊共事过,是个硬骨头。“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有时间请他来家里吃顿饭。“
    下午茶时间,铭萌从万盛打来视频电话。当投影幕布上出现她黝黑的脸庞时,肖镇忍不住调侃:“我们肖家的小公主变成黑丫头了!“
    “爷爷!“铭萌在镜头前转了个圈,“看我的新工装裤,张导说比名牌礼服精神多了!“
    肖曙凑过来:“丫头,听说你的灯光设计上央视了?“
    “叔公!“铭萌兴奋地说,“我们用了最新的裸眼3d技术!还是爷爷帮的忙!“她突然压低声音,“不过有些设备是爷爷特批的军工转民用...“
    肖镇轻咳一声:“注意保密纪律。“
    视频通话结束后,肖镇带著铭翰来到书房。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长江防洪工程的最新进展,你看看。“
    铭翰仔细翻阅著那些图表和数据,眉头渐渐皱起:“98年的预测水位比模型计算的还要高?“
    “嗯。“肖镇神色凝重,“所以工程必须加快进度。下个月我要去江城视察,你跟我一起去。“
    12月24日,平安夜的雪飘落在创新湖畔。铭翰在书房里审阅两份截然不同的期末报告——国防理工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和人大的《港城回归前后行政体系对比》。
    手机震动,显示一条加密信息:“长江防洪工程一期验收通过,你爷爷明日飞江城。“
    壁炉里的火苗噼啪作响。铭翰翻开爷爷送的《基本法》精装本,扉页上有肖镇亲笔题字:“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窗外,宝马车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雪,像无声的守望者。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王志刚的电话:“王哥,明天去江城的机票我多订了一张,有兴趣去看看真正的托卡马克装置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手忙脚乱的声音,接著是王志刚压抑著兴奋的回应:“你...你说的是那个在建的cinter?“
    铭翰笑了:“嗯,我爷爷说可以带个助手。“
    掛断电话,他又给人大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发了条信息:“明天开始收集港城公务员培训资料,春节后我们去港城实地调研如何?“
    发完信息,铭翰走到窗前,望著湖面上飘落的雪。从港城到京城,从核物理到行政管理,他正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路。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