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 - 第42章:春雷动地 万盛模式破土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日子,肖承功和刘文祥成了肖镇的全职嚮导。
    车轮碾过煤化工基地初显崢嶸的厂区道路,轰鸣的循环水电工地泥泞不堪,水泥厂巨大的球磨机沉闷作响,粉尘瀰漫。
    在黑山谷和石林景区,规划图铺在临时板房桌上,新清理的空地上堆放著栈道木材,曾经裸露的黄泥山体已被掏空,工人们正在嶙峋怪石间架设游览步道。
    肖镇看得仔细,问得更细。在石林景区边缘的荒芜空地,他驻足,对身旁的承功和刘錚道:“游客来了,总要吃饭住宿。这里,还有黑山谷入口附近,提前规划好。
    按同时容纳十万人的標准预留空间,分期建。政府先把水电、道路、排污基础搞好,修好標准化餐饮住宿小楼。头三年,免租金!”
    刘书记眼睛一亮:“免租?这力度……”
    “对,免租!”肖镇语气斩钉截铁,“让利给经营者。但名额,优先给困难的军烈属!其次是本地普通群眾。
    区里牵头,儘快出台《旅游餐饮服务管理细则》,从食品安全、价格、卫生到服务標准,一条条列清楚管起来!別让一颗老鼠屎坏了刚煮起来的汤!”
    “明白!立刻组织落实!”刘文祥掏出笔记本飞快记录。
    看罢热火朝天的工地和景区蓝图,復兴车一头扎进更广袤深沉的农村腹地。
    车轮在顛簸的机耕道上扬起长龙般的尘土。他们走访偏远乡镇的典型农户。
    低矮的土坯房,昏暗的光线,老人粗糙开裂的手掌,孩子懵懂的眼神,还有堂屋墙上因欠缴提留款而刺眼的通知单……
    在一户老两口守著几亩薄田的院子里,肖镇坐在小马扎上,捏起一小撮灰黄色的土壤,仔细捻开。土质乾涩、粗糲,砂石感明显。
    “这地……”肖镇抬头看向沉默观察的儿子,“口外镇药材套种的法子,能挪过来?”
    肖承功蹲下身,也抓起一把土,用力握了握,眉头紧锁:“爸,比口外那边还差。单靠万盛一个区,难成气候。土地零散,土质太薄了。”
    “那就把网撒大点!”肖镇的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以万盛商贸或新成立万盛製药公司的名义,去跟金陵製药谈合资!到时候我会引荐你们自己去谈。
    把中药材种植订单,覆盖到綦江、南川、桐梓这些挨著的、同样有山地、土质相近的区县去!
    万盛作为中心,负责种苗培育、技术指导、品质把控和最终的深加工、销售!
    让周边区县的土地、劳力,都成为我们的『原料车间』!搭上金陵製药这条大船,还愁东西卖不出去?”
    肖承功眼中精光爆闪!跳出万盛一隅,整合整个渝南甚至黔北、鄂西的资源!
    万盛掌控核心技术和渠道!这才是“公司+农户”的升级版——区域协同,產业联盟!
    “爸,您这是……高瞻远瞩!”肖承功声音带著兴奋。
    “叫什么不重要。”肖镇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关键是把事办成,让老百姓的地里能刨出实实在在的票子,腰杆子硬起来。这才是根本。”
    肖镇离开万盛,是二月底一个清冷的早晨。区政府大院门口,肖镇走到悍马旁,转身,目光沉静地落在儿子脸上。
    他伸出手,重重拍了拍肖承功厚实的肩膀,那手掌宽厚温热,带著千钧的分量和无声的期许。
    “承功,”肖镇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路,指给你了。怎么走踏实,怎么让万盛这方水土真正活泛起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看你的了。”
    “爸,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肖承功挺直脊樑,眼神坚定如磐石。
    车门关上,引擎发动。目送父亲的车匯入车流消失,肖承功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眼神已锐利如鹰。
    “老刘,”他声音沉稳有力,“通知农委、財政局、扶贫办、工商局一把手,万盛商贸公司负责人,下午两点,区委常委会议室,紧急会议!”
    “是!肖区长!”刘錚立刻应道。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一场战役就此打响。肖承功化身高速旋转的陀螺。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被他的决心和蓝图打动,加入了这支“拓荒”队伍。
    吉普车的轮胎碾遍了万盛所有乡镇的田间地头和贫瘠山坡。土壤样本被標记收集,气候数据反覆比对,金陵製药的药材目录成为筛选金標准。
    “就这里!向阳坡种金银!底下平地套种板蓝根!技术手册要简单直白!每个村,技术员必须吃住在村!贴身指导!这是死命令!”
    肖承功挽著裤腿,站在山坡上,对著专家和农技员,也对著围拢过来、带著期盼的黝黑面孔下达指令。
    与此同时,由区財政担保、陈雪茹基金会联合注入的两千万美元专项扶贫资金,如同强劲的引擎燃料到位。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向每一个等待改变的角落。
    三月初的全区乡镇干部扩大会议上,气氛肃穆而热烈。
    肖承功站在主席台前,背后是布满彩色图钉的万盛区地图。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並报市委市政府原则同意,自一九九四年起,连续五年!”他停顿,目光扫过台下骤然睁大的无数双眼睛,加重语气:“万盛区农村的各项提留款,由区財政统一承担!区財政上交!”
    作者君小时候在渝州农村长大,亲身经歷过的当然自然条件要比万盛好得多,老家也是传统桑蚕养殖基地,也是技术员贴身指导,统一收购可比地里种小麦玉米和红薯挣得多多了。
    还有就是那时候很多乡镇的主要財政收入各位能想像吗?是计划生育超生罚款,人越穷越生,记得黄宏和宋长英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真实写照,有的地因为超生罚款总之搞得乌烟瘴气的,问题相当突出。
    承功的万盛还属於民族地区没有超生这条线还好。
    会场瞬间死寂,隨即爆发出压抑著巨大激动的嗡嗡声!免除提留款?五年?破天荒!
    “肖区长,这…財政压力会不会太大了?”分管財政的副区长忧心忡忡。
    “压力?”肖承功声音陡然拔高,带著破釜沉舟的锐气,“压力就是用来打破的!財政没钱,我们勒紧裤腰带!如果不行那就要精简一些公用部门的在编人数了。
    但乡亲们的负担,必须减下来!这是给他们鬆绑,让他们把力气心思都用在搞药材种植、脱贫致富上!
    这五年,就是缓衝期,就是给『公司+农户』新苗成长的时间!
    五年后,產业起来了,乡亲们腰包鼓了,还怕没有税源?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他猛地一挥手,“就这么定了!文件正式下发!”
    “同时!”他继续道,声音鏗鏘,“万盛製药公司(筹)与金陵製药合资事宜加紧推进!
    『公司+农户』保底收购合同范本,农委牵头,司法局配合,一周內拿出来!要让乡亲们看得明白、签得放心!种子、技术,我们包了!种出来,公司按合同价,敞开收!”
    “哗——!”台下再也抑制不住,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
    乡镇干部们激动得满脸通红,用力鼓掌。减负!希望!实实在在的盼头!
    小肖区长这声惊雷,炸响在万盛沉闷的早春,也迅速通过乡村小路,传遍渝南大地。
    “小肖区长,硬气!”
    “跟著肖区长干!有奔头!”
    “五年!五年不用愁那要命的提留款了!我家那几亩坡地,全种药材!”
    沸腾的情绪不仅在万盛蔓延,更辐射到周边的綦江、南川、桐梓、利川。
    万盛製药(筹)的联络员和农大技术小组,开始频繁出现在这些邻县。
    “公司+农户”、“保底收购”、“技术包教包会”、“万盛模式”……成了最热门的词汇。
    “看人家万盛的小肖区长!”成了渝南及黔北、鄂西毗邻地区农民口中,最常提起、带著敬意的称呼。
    三月底的京城,春意盎然。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弦乐悠扬,水晶灯洒下柔和光辉。新郎肖承志与新娘秦颂歌的婚礼,雅致而不失底蕴。
    肖镇一身挺括中山装,站在廊柱旁,端著香檳,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峭,对身旁同样正装的肖承功低语:“瞧瞧,九桌。钓鱼台。你老秦叔还口口声声『低调』……这低调,可真够『朴素』的。”
    肖承功莞尔,抿了口酒。水晶灯的光芒落在他眼底,映照著衣香鬢影、觥筹交错。七哥承志挽著美丽新娘,接受祝福,光彩照人。这是家族的荣耀时刻。
    然而,他的手指却无意识地隔著西裤布料,触碰到口袋里一个硬硬的小东西——一个拇指大小的玻璃瓶,里面装著离开万盛时,从一个试点村山坡上取下的、一小撮灰黄色的土壤样本。指尖传来的微凉粗糙感,瞬间將他从浮华的云端拉回现实。
    耳畔似乎迴荡著田间地头带著浓重乡音的质朴问询:
    “肖区长,免五年提留款?您说话算话?”
    “小肖区长,这柴胡苗子,真能种活?真能卖钱?”
    “肖区长,我们跟你干!你说咋整就咋整!”
    还有父亲那沉甸甸的拍肩:“看你的了。”
    他捏紧了口袋里的玻璃瓶。繁华的京城,辉煌的钓鱼台,如同一个巨大耀眼的標杆。
    承功的目光越过人群,投向窗外广阔的天空。
    总有一天,他要让万盛石头缝里刨食的山里人,让那些签下合同、眼中重燃希望的乡亲们,也能真正过上衣食无忧、脸上有光、心里有盼头的好日子。那才是他肖承功该立下的功业。
    他仰头,將杯中拉特女神香檳一饮而尽。微涩的酒液滑过喉咙,点燃了胸腔里更炽热的火焰。
    京城很好,但万盛,才是他的战场。他转身,脸上掛起得体的微笑,向新人迎去。口袋里的那瓶土壤,沉甸甸的,贴著他的心口,像一枚无声的勋章,一份时刻提醒的契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