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 - 第57章 秋意浓粤州行—视察、指导、南行
九月二十八日,长安。
一架银灰色的国產c909客机平稳地降落在长安机场。
舱门打开,身著便装但身姿挺拔的肖镇率先走下舷梯,身后跟著精干的助理团队和神情警惕的警卫人员。
初秋的关中平原,天高云淡,空气中带著一丝凉意和收穫的气息。
此行的第一站,是位於长安郊外的商飞大型飞机研发製造基地。
这里,承载著华夏大飞机腾飞的梦想,也是肖镇心中极其掛念的战略项目,至於魔都厂嘛,核心研究团队y10项目组早就打包到长安基地了。
魔都基地更像扔给国际玩家们的一根可有可无的肉骨头而已。
基地负责人早已率领核心团队在总装厂房门口迎候。
没有过多的寒暄,肖镇戴上安全帽,直接走进了宏大的总装车间。
眼前豁然开朗,巨大的厂房內,灯火通明,数条现代化的脉动生產线正在有序运转。
工人们穿著整洁的工装,在各自的工位上专注操作。最引人注目的,是车间深处,两架接近完工的c929大型宽体客机的机体。
银白色的蒙皮在灯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泽,巨大的机翼如同垂天之云,流线型的机身充满了力量感与科技感。
“报告首长!c929项目目前进展顺利!”
基地总工程师声音洪亮,带著难以抑制的激动,“01號样机已完成全部试飞科目,性能数据完全达到甚至部分超出设计预期!
02號机正在进行最后的系统联调,03、04號机的部段对接也已开始。
按照计划,年底前02號机即可首飞!
国际適航认证方面,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初审反馈良好,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审查官下周就到,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
肖镇边走边听,不时驻足,仔细查看机身细节、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处、起落架的收放机构。
他伸手抚摸光滑的机身蒙皮,感受著那冰冷的金属质感下蕴含的炽热雄心。“复合材料应用比例达到多少了?”他问道。
“报告首长,在垂尾、平尾、部分机翼整流罩和舱內地板上,我们大规模採用了自主研製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整体减重效果显著,目前占比达到23%,下一步我们目標是在中央翼盒等主承力结构上取得突破,爭取提升到35%以上!”材料分部的负责人立刻回答。
“好!材料是工业的筋骨,减重一公斤,对飞机都是巨大的效益。
长安厂这边配套的新材料攻关要加快。”
肖镇点头,目光转向巨大的机头部位,“航电系统,尤其是飞控计算机的国產化验证怎么样了?”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权的三余度飞控计算机已在01號机上累计飞行超过500小时,表现稳定可靠!
导航、通信、机电管理系统的国產化率也超过了85%!”负责航电的副总师信心满满。
肖镇的脸上终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一架正在进行內部舾装的机体旁,看著工人们一丝不苟地安装著客舱座椅、行李架和內衬板。
“细节决定成败,也关乎乘客的舒適度和航空公司的口碑。內饰的质感、人体工学的设计,都要精益求精。
我们的目標,不仅是能飞,更要飞得安全、舒適、有尊严!”他叮嘱道。
在总装车间停留了近两个小时,肖镇又马不停蹄地视察了鈑金成型车间、复合材料加工中心、先进的数控加工厂房以及静力试验大厅。
看到巨大的机翼在试验台上承受著远超极限的载荷而巍然不动时,他用力地鼓起了掌。
整个视察过程,他问得专业,听得认真,对关键技术的突破不吝讚赏,对存在的困难现场指示协调解决。
隨行的基地领导和工程师们,既感压力,更觉振奋。
西北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院。
结束了长安飞机製造基地紧凑高效的视察,肖镇一行又驱车赶往位於青海湖边的西北理工大学。
这里是国內顶尖的材料科学研究重镇,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尖端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商飞长安基地有著紧密的合作关係。
研究院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专注。白髮苍苍的老院士、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以及许多眼神中充满求知慾的年轻研究员济济一堂。
肖镇没有坐在主位,而是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了长桌的侧面,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討会。
研究院院长首先匯报了近年来在航空材料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高强度鈦合金的精密铸造技术、耐高温镍基单晶合金叶片的製备工艺、新一代阻燃隔热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化,以及最核心的——用於c929主承力结构的国產t800级碳纤维及其高性能树脂基体的研製与应用情况。
“肖主任,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在於某些高端复合材料的长期服役性能资料库还不够完善,极端环境下的失效机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一位戴著厚厚眼镜的中年研究员提出了问题。
“还有成本!”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补充道,“自主t800纤维的性能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规模化生產的成本控制,以及与树脂浸润性、界面强度的优化,还需要工艺上的持续突破,才能真正在民机上大规模应用,和国外產品竞爭。”
肖镇认真地听著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他没有摆领导的架子,而是以一位资深技术管理者和战略推动者的身份参与討论。
“资料库的问题,需要时间积累,急不得。
可以和试飞院、航空公司合作,在现有机型上选点安装我们的材料试片,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
极端环境模擬试验要加大投入,风洞、盐雾、高低温交变、紫外老化……该做的试验一个都不能少,数据要详实可靠。”肖镇提出了解决方案思路。
“至於成本,”他看向那位年轻的研究员,眼中带著鼓励,“这是產业化的关键瓶颈。
一方面,研究院要联合化工系统的单位,在树脂配方和固化工艺上继续挖潜,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另一方面,科工委会协调商飞,在后续批產机型上,逐步提高国產高端复合材料的採购比例和应用范围,以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国家也会在產业政策上给予持续支持。
记住,我们搞自主创新,不是为了关起门来搞『贵族科研』,最终目標是要落地,要能用,要能形成有竞爭力的產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变得深沉而有力:“同志们,我们造大飞机,绝不仅仅是为了天上多飞几架国產的大傢伙。
它是一根扁担!一头挑著国家高端製造的天板,是综合国力的象徵;另一头,就重重地压在你们材料人的肩膀上!
没有你们提供的『钢筋铁骨』,再好的设计也是空中楼阁。
当年我们搞『两弹一星』,材料是卡脖子最狠的环节之一。今天搞大飞机,材料同样是核心战场!
长安基地的c929能不能真正翱翔寰宇,能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於你们在这里取得的每一次突破!
这个担子,很重,但我相信,你们挑得起!”
肖镇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位研究员的心上。
资深研究员们目光灼灼,年轻的研究员们更是握紧了拳头,脸上充满了使命感。
在这群研究员里肖镇还看到了95號四合院的邻居贾谊这傢伙。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具体的工艺难题,討论得深入而务实。
肖镇渊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技术洞察力和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深刻理解,给在场的科研人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会议结束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南粤之行:科技与金融的双线交响
时间飞逝,层林尽染的深秋被初冬的寒意取代。
1984年12月3日,一架喷涂著科工委標誌的中型公务机从长安机场腾空而起,向南飞去。
机舱內,肖镇靠在舒適的座椅上,闭目养神。
他的思绪,却如同舷窗外的云海,翻腾不息。
此次南下,任务繁重而关键,是科技前沿阵地与金融无形战场的一次双线作战。
一方面,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是位於特区宝安的华南理工大学科工委直属高新技术国家重点半导体实验基地。
这个时空的华夏,在肖镇这只“蝴蝶”二三十多年持续不懈的扇动下,半导体、电子產业和晶片製造业,已然悄然崛起,站在了全球技术金字塔的顶端。
他要去那里,亲自坐镇指导,並履行他作为顶尖学府教授和两院院士的职责——带学生,讲学,为这个关乎未来国运的產业,再添一把火。
另一方面,东京金融市场的“收割行动”已进入最紧张、最关键的收官布局阶段。
虽然人不在东京,但作为整个庞大计划的幕后总设计师和最高指挥官,他必须时刻保持对万里之外资本市场的敏锐感知和绝对掌控。
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兴业资本总部发来的加密电传和卫星电话简报,都会跨越山海,送到他的案头。
他需要在宝安基地那间配备了最高级別保密通讯设备的办公室里,审阅报告,分析数据,发出指令,確保这场精心策划了数年、关乎国家未来巨额发展资金的金融战役,能够完美收官,全身而退。
飞机穿过云层,下方的海零丁洋海面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著粼粼波光。
肖镇睁开眼,望向窗外辽阔的天地。
秋意已浓,而他肩上的担子,以及前方等待他去开拓、去守护的科技与金融的疆域,同样深广无垠。粤州之行,註定不会平静。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