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 - 第 24 章 1975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学术交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小时零十分钟的飞行,舷窗外的云层渐渐褪去,斯德哥尔摩国际机场的轮廓在视野中清晰起来。
    c909公务机缓缓降落在这片北欧的土地上,轮胎与跑道接触的瞬间,轻微的震动传递到机舱內。
    “爸爸,这里的建筑真有趣!”承志的小脸紧紧贴著公务机舷窗,稚嫩的声音里满是新奇与兴奋。
    透过玻璃,他看到那些具有独特北欧风格的建筑,简洁的线条、淡雅的色调,与记忆中熟悉的中式建筑截然不同。
    “北欧风格嘛,就是这样的。”肖镇微笑著回应,眼神中带著温和与宠溺。
    他望著窗外,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想起上辈子与瑞典相关的种种过往。
    此时,秦明和官文珍先行去跟驻瑞典大使馆和瑞典官方接洽事务,同时还要准备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因此,肖镇、李小云以及两位幼子暂时留在飞机上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又过去了一刻钟左右,官文珍快步走进机舱,神情严肃而认真地对肖镇点了点头,说道:“肖教授,您这两天將住在皇家科学院为获奖者提供的酒店——斯德哥尔摩国际大酒店。
    一会儿还会有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
    另外,刘大使询问您是否需要住大使馆,如果选择住大使馆,现在就需要確定。
    作为安全负责人,我建议住大使馆,这样在安全保障和生活安排上会更加便利。”
    肖镇一边翻看著瑞典驻华使馆提前送来的斯德哥尔摩市地图,一边思索著。片刻后,他抬起头说道:“不给你添额外的麻烦了,住大使馆吧!”
    隨后,他又笑著对李小云解释道:“这叫提前做好旅行攻略。”李小云也微笑著点点头,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
    五分钟后,肖镇身著一套剪裁得体的西装,外搭一件长款大衣,整个人显得风度翩翩、气质不凡;李小云则穿著一件优雅的大衣和毛呢长裙,尽显温婉大方;两个孩子也被精心打扮了一番,看上去就像资本家的少爷,可爱又精致。
    简短的欢迎仪式在机场举行,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
    仪式结束后,秦明前往海关办理携带而来的两辆防弹天枢轿车、一辆大指挥官全地形越野车的相关手续。
    而肖镇则与刘大使、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接待人员站在一起,用流利的瑞典语进行交流沟通。
    他发音准確、用词恰当,对瑞典语的熟练运用让科学院的接待人员一阵惊嘆。要知道,瑞典语在国际上属於小语种,能熟练掌握的人並不多。
    肖镇心里暗自想著,难道要老实告诉他们,上辈子自己有个瑞典贵族北欧大长腿婆娘,而且註定自己和瑞典婆娘的后代会是以后的西班牙国王?当然不能,这些秘密只能藏在心底。
    在前往华夏驻瑞典大使馆驻地的路上,肖镇和刘大使坐在大使馆的天枢车里,两人有说有笑地聊著天。
    当老刘听说国民男神身体抱恙严重时,眼中止不住地流露出忧伤的神情。
    他感慨道:“国民男神为国家和人民操劳了一辈子,如今身体欠佳,真让人痛心啊。”
    肖镇也嘆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与伤感。
    他知道,儘管因为么妈王月对紫杉醇的深入研究,国民男神提前几年就用上了特效药进行治疗,但岁月不饶人,几十年的高强度工作,尤其是在特殊的“嗡嗡嗡”时期,要维持一个庞大国家的基本运转,无数劳心费神的事情压在肩上,即便有特效药,面对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不可逆的衰退,也是回天乏术。
    抵达大使馆后,眾人各自安排好住宿。刘大使热情地说道:“今晚大使馆包饺子欢迎肖教授,还有一些从欧洲各国慕名而来的留学生和欧洲的侨领也会参加,大家聚一聚,热闹热闹。”
    肖镇带著李小云和孩子们住进了一套套房,听这边的勤务人员说,这间套房国民男神也曾住过,这让肖镇心里又是一阵伤感,深刻体会到有时候人力確实有穷尽时。
    晚上,大使馆內热闹非凡,一场温馨的联谊晚宴正在举行。
    肖镇一家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留学生、侨领们欢聚一堂,大家品尝著美味的饺子,畅聊著各自的经歷和感受。
    然而,考虑到肖镇第二天还有重要的行程安排,晚宴並没有持续太久便结束了。
    隨后,大使馆的人和秦明一起开始仔细確定后续讲学的大学和机构,並规划详细的路线,为接下来的学术交流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天上午,阳光透过斯德哥尔摩的云层洒在大地上,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暖意。
    肖镇应瑞典官方的邀请,来到了斯德哥尔摩理工大学。
    校园內,眾多师生早已满怀期待地聚集在演讲大厅,大厅內座无虚席,甚至还有不少人站在过道上。
    肖镇走上演讲台,他目光坚定而自信,开始了这场备受瞩目的学术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
    肖镇的声音沉稳有力,他从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理论讲起,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实践,详细阐述了《高分子材料探索》中的核心內容。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图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台下的听眾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著,不时认真地做著笔记,还会在精彩之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隨著时间的推移,1975年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日子终於到来。
    这一天,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装饰得格外庄重而华丽,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政要以及媒体记者齐聚於此,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肖镇身著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在李小云温柔而鼓励的目光中,缓缓步入会场。
    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当主持人念到“197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华夏春城理工大学教授、学部委员肖镇,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卓越研究成果,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肖镇稳步走上领奖台,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那枚象徵著至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章和证书,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慨。
    这一刻,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研究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华夏科研实力的一种肯定。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肖镇站在麦克风前,目光坚定地望向台下的眾人,说道:“能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我感到无比荣幸。这份荣誉不仅属於我个人,更属於我的团队、我的国家。
    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道路上,我们经歷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但正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支撑著我们不断前行。
    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身於科学研究,为推动世界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愿世界和平,没有战爭!”
    他的话语真诚而有力,贏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敬佩与讚赏。
    颁奖典礼结束后,肖镇的学术声誉在国际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开启了在欧洲主要建交国家的巡迴演讲之旅。
    每到一个国家,他都会受到当地学术界的热烈欢迎。
    在英国,他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著名学府,与顶尖的化学专家们深入探討高分子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在法国,他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院校,分享了高分子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
    在德国,他在慕尼黑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高校,与德国同行们交流了高分子材料的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
    在每一场演讲中,肖镇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最新成果,同时也认真倾听各国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他积极与当地的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推动了华夏与欧洲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学术合作与技术创新。
    他的巡迴演讲,不仅传播了华夏的科研成果,也为华夏科研人员与欧洲同行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樑,促进了中欧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共同发展。
    在这段难忘的欧洲之旅中,肖镇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深知,科学无国界,不过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人类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而他,也將继续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道路上砥礪前行,为世界科学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华夏智慧和华夏力量。
    不过1976年1月18日,肖镇一个人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提供的酒店里安静的度过了一天,一家四口和隨行的工作人员眼睛红肿,他们的国民男神永远离开了爱戴他的人民。
    肖镇整整休整了3天才打起精神继续完成后面的学术交流活动,然后从南欧到东欧再到老大哥的莫斯科大学结束了为期近3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
    还是那架c909公务机带著肖镇和整个团队经歷几个小时长途飞行落地京城国际机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