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从长影厂开始 - 第174章 深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 深意
    中国正在改变。
    方方面面都在改变。
    电影行业肯定也不能例外。
    虽然现在一切向好,看起来很不错,但头脑清醒的人都明白,中国电影迟早要迎来改变的那一天。
    究竟是事到临头的刮骨疗毒好,还是未雨绸繆更好呢?
    相信谁都会选择。
    唯一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都一道难题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改?
    往哪个方向改?
    毕竟这东西不是照搬外面的制度就行的。
    毕竟国家与国家是不一样的,国情也大为不同。
    更不要说电影行业內部,百万劳工之所系,一个弄不好就是天大的风波。
    还要考虑电影行业肩负的意识形態责任。
    林林总总的问题加在一起,不得不慎重考量。
    借著香港电影同行想要引进《伐木人》的想法,李子成觉得,这是一个打样的好机会。
    藉此给大家看看,市场情况下的电影该怎么玩。
    “李子成同志,你的意思是———执行分成制度?”
    廖一源到底是在香港负责电影整个行业的,迅速明白了李子成的意图。
    “为什么不可以呢?”
    可看著李子成笑吟吟的脸,廖一源等人却觉得这件事不好办。
    “目前没有合適的条件,而且香港那边的公司也没有相关制度啊。”
    朱枫提出了客观的阻碍。
    “没有制度,可以修改制度嘛。新形势下,当然要走新路。”
    可他说的轻鬆,廖一源等人却眉头紧锁。
    “你可能不太了解,近些年来我们左派电影的境况大不如前,只能算是勉励维持。內地如果能够提供帮助,当然是好的。可如果內地抽血太严重的话——“
    剩下的话,廖一源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谁都明白。
    李子成的目的是找到办法,不是逼人进入绝境。
    “廖经理,朱女土,你们看这样如何。关於《伐木人》的引进,我们可以签署一份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
    香港眾人有些不解。
    在之前交谈的时候,夏梦一直在旁边看著。
    她是演员,对於电影公司的经营不能说不懂,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此时见李子成一个新样接著一个新样,不免对他好奇起来。
    其实她这一次回到內地,除了参加文代会之外,也是来跟廖老等人进行协商的。
    早在今年一月份,夏梦就跟廖老等人谈过一次。
    大家都对她退出影坛十分可惜,鼓励她重操旧业,再现风华。
    夏梦已然有所意动,目前正在筹划阶段。
    重新出山做演员,那是不可能的了。毕竟她的年龄不小了,精力有限。
    这一次,她打算开办电影公司。
    可要开电影公司,就得需要资金。找钱,是她当下的第一要务。
    最近这段时间,她就一直在跟香港亲近內地的富商们往来,希望能够化缘到足够的资金。
    其中霍老已经明確表示会赞助了,其余的则模稜两可。
    想到李子成的二姨,如果这个关係拉近的话,说不定可以从他二姨那里得到帮助。
    而除了资金之外,开办公司还需要人才。
    夏梦对自己的经营能力可不是那么的自信,眼下正在想办法寻找当初左派的旧人来帮忙。
    但和內地一样。
    左派电影在香港衰落的厉害,即使將那些人才找回来,电影公司就能发展的好吗?
    新时期,就得需要新式人才啊。
    原本夏梦的目光一直在港澳和海外寻找的,没想到在內地居然遇到了一个出类拔萃的。
    “什么叫对赌协议?”
    她替大家问了出来。
    “我们可以这样签订分成协议李子成感激地看了夏梦一眼,暂时想不明白这位前辈为何对自己那么好。
    “我们可以根据票房来確定分成的规则。如果票房不足五百方港元,那我们长影分文不取。如果票房超过了五百方,则我们长影收取百分之五的分成。超过一千万港元,则为百分之十。超过两千万,则为百分之二十。各位,意下如何?”
    听他这么一说,眾人全都懂了。
    这明显是一个浮动条款,而且是根据票房来计算的。
    这个条款对引进电影的各家香港公司来说,十分有利。
    起码得等他们赚钱了之后,才需要分给长影。
    就像李子成讲述的那样,如果票房不超过五百万,他们是一分钱都不需要支付给长影的。
    可他们满意了,长影这边都慌了。
    苏耘、庞学琴全都大急,想要开口阻止,结果收到他的眼神示意,这才暂时按捺下来。
    对香港公司十分有利的条款,廖一源等人没道理不接受。
    就在司徒惠敏和陈波的见证下,长影和长城公司签订了电影发行协议。
    等到香港眾人走了,苏耘再也忍耐不住,一把住了李子成。
    “臭小子,你到底是咋想的?还票房不到五百方就不要钱,有你这么败家的吗?”
    庞学琴虽然没说话,但是擼胳膊、挽袖子的动作,显然已经到了动手的边缘。
    司徒惠敏和陈波站在一旁,笑呵呵地看著,显然也不明白李子成的意图。
    哪有人把好处往外送的?
    李子成倒是一点都不慌。
    “大爷,这个协议是不是让您几位很紧张?”
    李庚拍了他脑袋一下,哼道:“很可能一分钱都收不到,能不紧张吗?”
    “我就是要你们记住这种感觉,因为將来的电影市场就是这样的。”
    一言落地,现场鸦雀无声。
    李子成不知道这个对赌协议,长影很吃亏吗?
    他当然知道。
    《伐木人》在香港能票房大爆吗?
    他也不敢保证。
    虽然电影的质量很好,但文化不同,意识不同,香港的观眾未必能够接受。
    也就是说,按照他给出的协议,长影確实很可能一分钱都收不到。
    但他的目的,压根就不是收入。
    他站的高度毕竟不同。
    他要考虑的,是中国电影的將来。
    一旦中国电影进入改革阶段,像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甚至这种情况还是好的呢,更有亏到姥姥家的。
    很多人说起改革,都是从制度啊、未来啊、方式啊、想法啊等很多角度去考虑,但几乎没人从生存的危机出发。
    包括那些同样写穿越文里涉及到电影改革的,都是如此。
    而李子成要做的,就是提前给这些电影人打好预防针。
    告诉他们,电影改革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是真的能够关係到生死的。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怀著紧迫的心情去对待改革这件事。
    也只有在这种危机心理之下,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被这些人接受並执行。
    等到將来真到了需要改革的那一天,阻力也会减小许多。
    毕竟生存的紧迫感下,人就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