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偷看日记后,老朱坐不住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太监们被周宣的断喝嚇了一跳,纷纷將手里棍棒背到身后,举目看过来,眼神中立刻流露出不屑之色。
    “你谁呀?”
    一个小头目撇嘴问道。
    “正七品监察御史,周宣。”
    “呵,咱家当是多了不得的人物,敢来管宫里的事,原来是个区区芝麻绿豆的官,哪凉快哪待著去,没你的事!”
    小太监颇为高傲的说道。
    “本官身为监察御史,本就有监察天下之权,尔等光天化日之下殴打皇孙,你可知是灭门之罪吗?”
    “好大的官威啊,不过在宫里可不好使,咱家告诉你,不让皇孙吃饭,是太子侧妃她老人家下的令,万岁爷亲口授权,怎么,你还想抗旨吗?”
    和周宣想的一样,刚才吕氏是故意在要朱元璋的话,而后拿著鸡毛当令箭。
    “万岁传口諭时,本官也在场,万岁从未说过不让皇孙吃饭,只是让他不要太肥胖而已,你们这样做,分明是矫詔!”
    小太监说不过周宣,当起了滚刀肉:“反正咱家有太子侧妃的命令,你敢阻拦,当心惹怒东宫,想想你的前程,周大人!”
    “我的前程不需要你们考虑,如果再不放开皇孙,本官不客气了!”
    周宣没有与东宫为敌的想法,却也不能眼睁睁看著朱高炽饱受摧残,这是作为人的良知使然。
    “我看你是活腻了,孩儿们,打他!”
    几个小太监撇下朱高炽,奔著周宣而来。
    “好大的胆子,你们这些狗奴才,竟然曲解我的意思,来人呀,把他们绑了!”
    眼看周宣要挨揍,吕氏忽然走了出来,一脸阴沉的下令,那几个小太监战战兢兢跪倒在地。
    “將这几个欺辱皇孙的奴才拉出去,杖毙!”
    “啊!太子妃,您不能过河拆桥啊,当时是您说要我们......”
    被拿下的小太监极力爭辩,一句话没说完,已被掌嘴了数十下,满口鲜血淋漓,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像死狗一样被拖走,片刻后就听到一阵惨叫。
    “周大人请不要误会我,万岁的话你也听到了,是要让皇孙不能暴饮暴食,只是我手下这几个该死的奴才曲解,才让皇孙受苦,说起来是我管教不周,恕罪。”
    吕氏貌似虔诚的道歉。
    周宣暗暗皱眉,为朱高炽出头,刚好被她看到,不知会不会被她记恨,但木已成舟,也不想纠结此事了。
    “臣相信太子妃,可恶的是奴才,非您之过,此事若传到万岁耳中,恐对太子妃不利,请您多加管束这些奴才,臣告退。”
    一言不合就灭口的女人,周宣不敢与之有过多接触,立刻退走。
    在离去时,他看到朱高炽那感激的眼神。
    “要不两头下注,万一歷史走向不能改变,最起码和燕王一脉也能结下善缘......”
    回去的路上,周宣考虑起前途。
    原本不想靖难之役发生,朱標堪称歷朝太子中的出类拔萃者,或许英武不及朱元璋,却是难得的守成之主,若他能续命,战乱便不会发生,百姓远离刀兵之苦,是个圆满的结局。
    但从对吕氏的印象来看,这女人怕是要作妖的,朱標原配太子妃常氏过身,她就是未来的皇后,一个这样的皇后在,始终是个不安稳的因素。
    何况为朱高炽仗义执言,这女人必定记恨,日后少不得找麻烦。
    “要不,在日记里写点坏话,让老朱废掉这个儿媳妇?”
    念头一闪而过,周宣隨即否定,一个外臣妄议宫闈妃子,估计脑袋搬家要比吕氏被废来得快。
    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还要到御史台坐班,刚到府衙,就被叫去开会了。
    入內时发现御史台百余言官均已到场,阵仗不小,周宣暗暗担心,不会出什么大事了吧?
    “御史中丞刘基刘大人到!”
    眾御史纷纷起身行礼,周宣有点小激动,终於见到刘基了!
    刘基,字伯温,在后世名声响亮,和诸葛武侯一般的神仙人物。
    当然,许多事跡多为想像杜撰,真正的刘基也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超级军师,不过他確实足智多谋,並且为人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可以称得上一代名士。
    以周宣的品级,轻易见不到御史中丞,今日算是如愿了。
    “本官召集诸位前来,乃是一件大事要做。”
    刘基开场很直白:“据可靠消息,新晋凉国公蓝玉,私募五百假子,意图不轨,本官明日要上书弹劾,尔等为御史,有监察之责,是否愿隨本官一同上书?”
    周宣大惊失色,该来的迟早还是要来的。
    刘基与蓝玉的齷齪由来已久,蓝玉恃军功而骄,多有出格举动,刘基身为御史中丞,自然多有弹劾,数年来摩擦不断。
    不过这仅仅是表象,作为穿越者,周宣知道实际上是淮西勛贵集团和文人集团的明爭暗斗,两人不过是被推到前台而已。
    淮西勛贵早年追隨朱元璋打天下,已成骄兵悍將,如今坐稳天下,自然十分放纵,却也大大的威胁到文臣集团的利益。
    天下未定时,彼此还能共患难,如今则是互相拆台,抓到机会便要將对方置於死地。
    了解歷史走向的周宣,很清楚笑到最后的是文臣集团,一场蓝玉案,淮西勛贵几乎被斩尽杀绝,不过朱元璋深知平衡之术,接著又是一场胡惟庸案,文臣被砍得人头滚滚,不敢造次,勉强达到了朝堂上的平衡。
    但百年之后,土木堡之变將勛贵集团全部断送在塞外,此后文臣一家独大,甚至威胁到皇权,皇帝不得不重用阉人,以阉党克制,直到大明灭亡。
    周宣自然属於文臣集团,不过他也不想淮西勛贵全部变成老朱刀下的一块肉,无论日后有没有靖难之役,像蓝玉这样能打的將军,还是需要抢救一下。
    毕竟北方游牧民族伤了元气,却没有灭绝,休养生息之后就要捲土重来,朝廷若连领军的將军都没有,如何抵御?
    想到这里,周宣上前拱手道:“中丞大人,下官不赞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