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妖吞孽,北极驱邪! - 第360章 书生意气,莫过与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学子分居各处,我希望你能將诸学子归乡路线整理一番。”
    “此去山高路远,结伴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书生的话,让在场学子全都愣在当场,临阵脱逃,无异於是一种背叛。
    可这夫子,竟然还在担心学子返程安危,祝胜安闻言更是当场跪地,声音略带颤抖的说道:
    “祝胜安代诸位学兄,谢过夫子,夫子慈悲!”
    一声慈悲,让有心避难的眾人纷纷躬身,齐声道:
    “夫子慈悲!”
    齐呼声中,书生面色平静,双目之中未见有任何波动,陈年在其中只看到了真诚。
    书生想要藉机整顿书院是真,想要一眾学子平安归去亦是真,两者並不衝突。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
    很快一个负责登记归乡学子的小队便已成型。
    在朝廷大军威胁之下,一眾学子的效率极高。
    很快整个广场之上,就按照归乡的方向,分成了数个的队伍。
    而在广场中间,则是慢慢匯集了一些不愿意下山的学子,倔强的站在原地。
    高台之上,西明看著留下学子,心中稍稍有了些许安慰。
    他如何不知书院此时的处境,只是在他看来,诸多学子在山上,各有背景。
    眾目睽睽之下,那大军投鼠忌器,定然会有所收敛,不至於敢擅自动手。
    若是山上学子尽数离去,剩下寥寥数人,没了顾忌,对於书院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
    陈年同样是站在原地,看著诸多学子的动作,在他身旁除了道胎显化的朱衣景精,还有一道身影鬼鬼祟祟的摸了过来。
    江雪崖看著面前那张熟悉的面庞,抬起手又放下,想要张嘴,又不知从何说起,整个人急的抓耳挠腮,一张脸胀的通红。
    他现在终於知晓,为何当时陈年频频望向留方山方向了,想来是早就发现了问题。
    想起两人一路同行而来,自己的表现,他更是尷尬的差点在地上抠出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来。
    感应到那目光,陈年转头看了他一眼,笑著道:
    “怎么?苍江剑吟江少侠,才分別不过数日,便不认识了?”
    他不说还好,张口一提,江雪崖顿时像是一个鸵鸟一般,掩面奔逃。
    对於一个中二少年来说,没有比发病时候被人当场抓住,更让人难以面对的事情了。
    陈年望著江雪崖的背影,笑著摇了摇头。
    他倒是想像江雪崖这般肆意,只是这般少年心性,对他来说,却是愈发遥远了。
    陈年抬头望向高空之上那与紫炁融合到一起的金色气息,面上泛起了一丝莫名的波动。
    “本以为此次应劫之人,会是一个人,没想到却是一座山、一座书院。”
    紫炁带金,那劫气起自周子让,落於留方山。
    虽然未入任何人之体,却时刻在影响著留方书院诸人运势。
    “前路坎坷,不过若是能度过这一遭...”
    劫运、劫运,大劫即是劫,亦是运。
    浩然正气镇压群邪,大儒坐镇有正心清念之效。
    虽然奈何不得那劫气,却也能限制灾眚降生。
    若是留方山能诚心正己,上下一心,教化眾生,导人向善,待大劫弭平之时,说不得要出上几个正神。
    想到这里,陈年微微摇头,將脑海中的想法甩飞出去。
    以书院目前的状况,要想在短期之內派上用场,怕是有些困难。
    “不过一年,也是够了。”
    陈年看著那正准备下山的诸多学子,心中一动,將手中桃杖一拋。
    那桃杖迎风飘山门之前,落地生根,数息之间,便长成一棵巨大的桃树。
    他身旁的朱衣少年见状一愣,不由开口道:
    “陈师兄,唐师兄的桃杖怎么在你这里?”
    陈年眨了眨眼,开口道:
    “来时路上碰到了长吉师兄,从他手中借来的。”
    少年闻言抿了抿嘴,看著桃树喉头滚动:
    “那桃...”
    陈年见状摇了摇头,看著桃树撇嘴道:
    “他这人太过抠门,满树蟠桃,就给了我三个。”
    “方才用去了两个,还有一个我另有他用,不能给你。”
    朱衣少年脸上一垮,儘是失望之色。
    陈年也不理他,径直对著下山的学子说道:
    “这棵桃树乃是我师兄之物,其上多有神异,你们可以折枝为杖,路上若是碰到妖邪也有个趁手的东西。”
    “若是回到家中,亦可以將之种下,多有辟邪之效。”
    那正在下山的一眾学子闻言,顿时欣喜不已。
    留方山上的变故之中,陈年虽然未曾出手,但那朱衣少年的称呼和一十二位神將的態度,却是做不了假。
    这等人物开口,定然不会有假。
    此行山高路远,路上多生妖邪,若得此物相助,也是有个依仗,於是纷纷转过方向,躬身道谢。
    说来也是神异,那桃树枝干触手即落,细细的一根枝椏,入手却变成了一根极为趁手的手杖。
    那手杖入手温润,表皮之上极为细腻,若是仔细看去,其上斑斑点点,別具神韵。
    即便是在这冰天雪地之中赤手握持,亦是没有任何不適之感。
    高台之上,书生看著那离去的背影,亦缓缓开口道:
    “当年孙师与周师二人携手同行一万八里,虽是理念不同,却也各有领悟。”
    “诸位此行返乡,近则千里,远则有数万里之遥。”
    “来时途,去时路,只望你们沿途莫要忘了初心。”
    “夫子之位,从来並非为谁而设,来年若是书院尚存,山门开启之时。”
    “我在此等待诸位坐而论道,各展胸中之学。”
    言罢,他郑重的重整了一下那破烂的衣衫,向著眾人躬身一礼。
    “诸位,珍重。”
    一声珍重,至真至诚,引得浩气长河震动,满天紫炁翻涌不休。
    陈年看著上方那再次暴涨的紫炁,抚掌而笑。
    不得不说,他確实看走眼了。
    即便是选择下山,书生也从未想过放弃这些学子。
    不忘初心,坐而论道,静待诸位各展胸中之学。
    孙裕之做得,周子让做得,连一个被遗弃的家生子,都能拖著残废之躯做得。
    这满山学子,如何做不得!?
    文人相轻,书生意气。
    莫过於此。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