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 第173章 17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医院。
    半夜十一点, 杜得敏在值班医生跟护士的帮忙下,生下了一个男孩,瘦瘦小小的, 跟猫似的。杜得敏的情况不太好,产后大出血。
    杜奶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她双手合在一起, 闭着眼睛,念叨着菩萨保佑, 念叨着老头子保佑。
    好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抢救, 人救活了。
    只不过,以后再也不能生孩子了。
    “家属呢?”
    “在这呢。”
    “这产妇虽然救下来了, 但是人很虚弱。孩子太小了,只有四斤,吸呼也弱, 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医生说得很严肃。
    总之,这家里人要好好照顾产妇跟孩子。
    杜父眉头都结在了一起, 家里好好照顾?
    怎么照顾?
    他要上班了, 总不能为了妹妹不去上班吧。他妈七十多的人了,去年就病歪歪的, 再照顾一个病人一个瘦弱的孩子,那不得累死?
    “医生, 你放心,等孩子他爸来了, 我会跟他好好说的。”杜父道。
    医生听了一愣:“你们不是产妇的家人啊?”那不白说了。
    “我们是娘家人。”杜父道,“我妈年纪大了,七十多的人了, 照顾不了。”
    医生道:“我不管你们是娘家人还是婆家人, 这费用都是要交的, 我给你们开张单子,你下去把费用缴一下。”
    杜父道:“我这就回去拿钱。”
    医生开了单子,递给他:“最迟明天交。”要是病人家属拖着不肯交费,那就只能让病人出院了。
    杜父拿好单子,跟奶奶说了一声,便去了程家。
    半夜三点。
    杜父到了程家,敲开了程家的大门。
    “生了?”大程又惊又喜。
    杜父把医药费单子递给大程,“这是住院费,回家把钱带上,跟我走。”
    大程看到费用单,脸色发苦,“家里没这么多钱。”
    他望着杜父。
    杜父沉着脸:“有多少带多少。孩子用的尿布也要带上,再带个能帮手的人,我妈年纪大,照顾不了孩子。”
    大程回了家,过了一会,他拿上仅有的几块钱,拿上了几件破衣服,出来了。
    照顾孩子的人,没有。
    “这是尿布吗?”
    “家里没备,得敏把东西都放在了娘家。”大程低声说。
    两人只好又去了杜家,找到了尿布,麦乳精,盆子,毛巾,暖水瓶一类的东西。大程看着这些东西,心里挺高兴的,杜家还是有些好东西的,起码,比程家强。
    “大哥,这医药费……”
    “我没钱,我家的钱都在你嫂子手上,她在娘家没回来。”杜父觉得眼前这个大程实在不是如前妹夫小郭。
    “那怎么办?”大程发愁。
    不管怎么说,也得先把东西送到医院去。
    两人带着东西去了医院。
    大程去了。
    杜父想带杜奶奶回家休息,杜奶奶不愿意,她要在闺女身边看着,不然她不放心。
    “妈,我明天还要上班,那我回去了。”杜父道。
    “去吧。”杜奶奶说完又叫住了杜父,“你打电话去你媳妇家那边问问,看她什么时候能回来,这回娘家都一个多月了,日子久了些。”
    杜得敏这情况,回到婆家也是没人照顾的。
    杜父道:“回头我问问。”
    早上,杜父上班去了。
    之后借了铁路的电话,打到了大舅子工作的家具厂。
    大舅子那边接到电话,“有胜,我妈这半个月一直在医院,去年我妈生病住院你这个当女婿的就没来过。今年过年也没露脸,怎么,你这是对我们黄家有什么意见吗?”
    杜父听了脸色发白,再说不出让杜母回来的话。
    他只能说,“大哥,我妹妹昨天生孩子,她……”
    大舅子的语气更重:“噢,你这个当大哥的还要照顾妹妹坐月子?杜有胜,彩月一直说你忙要上班要养家,没功夫来。你看你闲得很嘛!”
    说完,那边挂断了电话。
    杜父握着已经没声的电话筒,半天没说话。
    大舅子这次发了这么大的火,看来丈母娘那边情况确实不好。
    他得过去看看。
    晚上,杜父下班,去了趟医院。
    杜奶奶见着杜父就问:“你问了吗,你媳妇什么时候回来?”
    杜父道:“我岳母住院了,去年她病了我都没去,过年也没上门,那边挑理了,我得过去看看。”
    这段时间媳妇肯定是不会回来的。
    杜奶奶脸色发白:“这可怎么办?”
    得敏怎么办?
    那个猫似的奶娃娃怎么办?
    杜父:“妈,这得问大程。”问他有什么用,他老丈人家也是一堆的事呢。
    杜奶奶再不好为难儿子,只好去找了大程。
    大程这几天请了假在医院照顾,不过,等杜得敏出院他就得回去上班了。不上班,哪来的钱?怎么养老婆孩子?
    “要不,把文秀找回来?”大程想出了一个法子,“毕竟是得敏的亲女儿,小的这个女是她亲弟弟。”
    让文秀照顾,他也放心。
    杜奶奶一听,还真是个好主意。
    可是,“这去哪找啊?”
    文秀下乡去了,不说找着地方了,单是回来都得花不少时间啊。
    大程想了又想,最后,又想到了一个人,“妈,要不去机修厂,求一求老四,她亲姑姑住院了,她怎么也得来看两眼吧。这,等她来了,咱们再想法子看能不能让她发发善心留下来……”
    不过,
    他说,“这事得让大哥去,上次我去了,压根就见不着人。”
    杜奶奶想到老四,心里发堵。
    这过年老四面都没露,压根就没把杜家当家了,再说,得敏跟老四的关系也不怎么好,老四能同意吗?
    杜奶奶还是存了让杜父去劝劝老四的心。
    可惜。
    这天杜父走了之后就没来过,他去单位开了介绍信,请了十天假,带上行李去宁市的老丈人家了。
    至于杜奶奶,非要在医院守着,杜父帮着拿了些换洗的衣服过来,之后就没劝了。
    又过了几天。
    机修厂。
    早上十点。
    机修厂外头来了一辆三轮车,三轮车里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只见骑车的人把老太太扶下了车,来到机修厂门口保卫科。
    “同志,我们来找个人。”
    “找谁?介绍信带了吗?”
    “带了,我们找杜思苦的。”说话的正是大程,是他骑三轮车把杜奶奶拉过来的。
    没办法。
    杜得敏出院后,非要回娘家,她不肯去程家。
    杜父杜母都不在,杜奶奶瞧着闺女九死一生,也由了她,就搬到了杜家去住,大程也去了杜家。
    大程现在白天要上班,这杜家只有杜奶奶一个人照顾。
    不说做饭了,连给孩子喂奶洗尿布杜奶奶都很勉强,这才几天,杜奶奶的手上就生了冻疮,孩子喝了奶就拉,这一拉又要洗。
    杜奶奶这老腰受不住了。
    大程从街道办那边要到了文秀的地址,寄了信过去。
    但是这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只好厚着脸皮,借了三轮车拉了杜奶奶到机修厂这边了。
    这么大年纪的亲奶奶过来,杜思苦总不能不见吧。
    不见就是不孝。
    “杜同志出差了,不在厂里。”保卫科的同志说。
    这杜家人可真是……
    先前是父母,现在找了年纪更大的过来……
    又是这句话。
    大程不愿意信,“她去哪出差了?”
    保卫科道:“这是厂里内部的事,不方便跟外人说。”
    眼前这人之前来过,他有点印像。
    杜奶奶跟保卫科的同志说,“我一把年纪,活不了多久了,来这一趟也不容易。小同志,你就让我见见我亲孙女吧,她过年都没回家,我实在是想她了……”
    说着,这心里越发难受。
    保卫科的同志看杜奶奶也不容易,便说了:“老人家,杜同志确实出差了,走了好些天了,跟单位的十来个同志一起去的。买的火车票,去的外省,真不在厂里。”
    怎么会这么巧?
    杜奶奶望着机修厂里头,“她住哪,我想去看看。”
    “老人家,这不合规则。”
    海市。
    杜思苦打了三个喷嚏,奇怪,她衣服穿得很厚实,也没有感冒发烧啊,怎么还打喷嚏呢?
    她揉了揉鼻子。
    是谁又在念叨她了?
    杜思苦从轻工业局进出口总公司出来,今天这趟不算白跑,总算是把床垫出口的流程给打听清楚了。
    晚上。
    她回到招待所,跟同样跑了一天的同事们集合。
    “怎么样,大家今天有收获吗?”包副厂长的声音都比之前疲惫了。
    其他人也是一样。
    从刚来时的斗志满满,到现在的士气低落。
    杜思苦站了起来:“主任,我这边打听到了一些流程。咱们床垫属于地方轻工业的,咱们这次来急了,应该先回阳市,找地方轻工业局计划科,跟他们商量好,提交下一年度的出口生产计划……”
    “要是顺利,能通过。地方轻工业局会上报省级轻工业厅……”
    “最后,就是看国家轻工业部跟外贸部统筹是否纳入出口指标……”
    杜思苦说完了。
    其他人纷纷议论起来,要知道是这样,他们何必这么大老远的来到海市呢。
    包副厂长:“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
    “咱们地方轻工业局那边我去过,他们说这床垫不归他们管。”包副厂长沉思了一会,“小杜,这样,我们分两路,你带上几个人先回阳市。再去咱们市的轻工业局看看,要是不好办,你就回机修厂,找厂长。”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