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 第25章 (三合一)爹爹快看,我们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知县手一抖,滚热的茶水顺着胡须洒了一身,抖着手上的热水站起身,双目圆瞪:“你说什么?”
    “尸体,呃……严格来说是尸骨、尸骸、死人骨头。”老仆道。
    孙知县倒吸一口凉气,看向陈琰。
    真正出了大事,陈琰反倒坐稳了,反正天塌下来也不是他顶着。
    “孩子们怎么样?”孙知县生怕吓坏了他们。
    “都挺兴奋的。”老仆道。
    “……”
    孙知县道:“头前带路。”
    陈琰跟着孙知县出了县衙仪门,仪门外是吏廨,往东有一道角门,角门旁有座小瓦房,瓦房的背后是一小片庄田。原先几个书吏的家眷喜欢在这里种菜,后来小瓦房改做了陈尸的殓房,没人愿意靠近,庄田也就荒了,杂草丛生,有大半人高。
    二人从角门而出,杂役们砍掉杂草,开辟出一条小路,远处果然被他们挖了个大坑,七个身穿各色衣裳彩虹一样的男孩子围成一圈儿蹲在坑边,正皱眉凝神盯着坑内。
    见孙知县到来,忙起身行礼:“父亲,叔父,陈叔叔。”
    孙知县见他们衣着古怪,忍不住发问:“你们头上为什么绑个葫芦?”
    大娃道:“平安给的。”
    孙知县这才发觉少了平安:“平安呢?”
    二娃一指大坑:“在坑里。”
    陈琰找了过去,登时震惊,八个孩子的破坏力果然不容小觑,这大坑足有一人多高。
    “你们怎么把他独自留在坑里?”孙知县责怪道。
    三娃道:“他本来一直在上头的,我们都上来了,他却跳下去了。”
    平安此时正聚精会神地蹲在坑底,拿着个小刷子,轻轻刷开白骨表面的土。
    陈琰深吸一口气,他没看错,他儿子在玩尸体。
    “陈平安。”陈琰蹙眉喊了一声。
    “哇!”平安冷不防吓了一跳,摔了个屁股蹲。
    一个身量高大的杂役跳下去,将他扛在肩上,扶着坑壁慢慢起身,把他送出大坑。
    陈琰像拎小鸡崽似的将他拎了出来。
    平安果然很兴奋:“爹爹快看,我们发现了一个死人!”
    陈琰看眼前的小娃灰头土脸,还挂着一脸“快夸夸我”的得意笑容,气得牙根痒,帮他拍灰都用了很大力气。
    太脏了,这孩子不能要了。
    平安被拍的东倒西歪,还笑得很可爱。
    算了,洗洗还能要。
    孙知县神色凝重的站在坑边,看着杂役们将尸骨收集起来,在地上铺好一方粗布,颅骨、脊椎、四肢……拼出了一具完整的尸骨,是一具男尸。
    顶着惨白的日头,孙知县负手围着尸骨转了几圈——真是离谱他娘给离谱开门,居然有人敢在县衙角门外埋尸,他不要面子的吗?
    他立刻下令:“传仵作来验尸。”
    尸骨光天化日的摆在荒田之中,平安还想凑上去看,被陈琰一把拽了回来:“当心夜里做噩梦。”
    平安小小声对陈琰道:“爹爹,这个人脑袋有伤,手腕还绑着一根红绳,上面串着一颗大桃核。”
    只听仵作赵大武禀报:“男尸一具,身长五尺三寸,后枕骨被钝器击裂,无随身财物,腕部有一绳结……”
    陈琰错愕地看着儿子。
    平安得意道:“我没说错吧?”
    孩子们情绪亢奋,你一言我一语描述着发现尸骨的经过,宋师爷怕小孩子干扰办案,忙将他们领到三堂休息。
    ……
    孙知县捏着那颗串着红绳的桃核仔细端详,原来是一颗雕有钟馗头像的核雕,背后还有两行细微的文字:“诸邪退避,百无禁忌。”
    宋师爷一拍脑袋:“这个东西我见过,两年前被府台大人开革不用的刑房书吏刘贵,常年带着这么个东西,说是为了驱邪避祸的。”
    “刘贵?”刑房司吏道:“他不是去了外乡吗?还开了路引,如何会……”
    “赵仵作。”孙知县道:“看看他的腿骨。”
    赵仵作当即找来红油伞,遮尸验骨,果真看到几道细微的红色骨裂线。
    “回县尊,左腿股骨有裂痕,还未完全长好。”
    “是了是了。”孙知县低声对陈琰道:“你可还记得,郭知府呵斥他咆哮公堂,下令打了他二十杖,赶出公堂开革不用,我事后请郎中去他家为他看过,伤到了腿骨,需要静养,自此没再见过。”
    陈琰当时在场,固然印象深刻,刘贵通过多年办案的经验判断,尸体的死亡时间要晚于孟氏的失踪时间,而在场的两名仵作却说,那是因为井底的温度低于地面温度,延缓了尸变的速度,刘贵据理力争,却被郭知府下令重责。
    “此人没有家人吗?死了这么久,无人到县衙报案?”陈琰问。
    孙知县回头看向刑房司吏。
    “此人无父无母是个孤儿,没有娶妻,性情有些孤僻,邻里亲戚也不愿往来,平时住在吏廨,一年到头也不回家一趟。被开革以后,棒创养了个七七八八,就来县衙开具路引,说要去外乡投靠亲戚。”
    孙知县微叹口气,下令暂且将尸骸收殓,遣快班衙役立刻去刘贵家里查访一番,看能否找到些线索。
    回到内宅,陈琰和孙知县面色都很沉,姚氏正在训孩子,林月白脸色也不好看。
    平安两只小手背在身后,偷偷瞧向门口,与陈琰看了个对眼。
    谁知理论基础很好的孙知县一脚刚迈上门槛,又退了出去,开始在院子里转圈,陈琰也只好跟他一起杵在院子里。
    两人干等着姚氏训完了,才重新进门。
    席上没有人谈论外衙的事,孩子们也已经没那么兴奋了,只有平安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奸臣录》毕竟是野史,他曾一度质疑杨贯那老头儿的可信度,甚至经常怀疑他出于什么私怨故意抹黑老爹,毕竟相比书上冷冰冰的文字,他宁愿相信站在面前的活生生的人。
    可今天刘贵的尸体重现天日,将他心里的侥幸给浇灭了。
    书中只记载尸体埋在角门外的荒田,平安带着葫芦娃们跑出去看,果然有一丛杂草生长的特别茂盛。
    杨贯没有说谎,下面真的有尸体。
    小吏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孟婉。
    ……
    回到家里,赵氏听说平安的遭遇,骇的三魂没了七魄。
    “县衙外藏尸,何人如此丧心病狂?”赵氏问。
    陈琰道:“疑似是县衙的一名书吏,被人灭了口。”
    赵氏更加骇然:“阿弥陀佛,冤有头债有主,可千万别寻错了人。”
    言罢,命人去弄些柚子叶,煮水浸泡,把光溜溜的平安扔进去洗澡,去去晦气。
    满室雾气朦胧,伴着柚子叶的清香,平安独自在大木桶里浮上浮下,转圈儿拍水。
    他早就不许曹妈妈帮他洗澡了,最多进来帮他添点热水,老爹有时间会帮他搓背,没时间他就自己搓。
    曹妈妈出去拿浴披,陈琰拿着搓澡的丝瓜瓤走进来,屋里静悄悄的,隔着屏风听不到一点声响。
    “平安。”他喊了一声。
    无人应声。
    “平安?!”陈琰扔下手里东西,快步绕过屏风。
    只听“哗啦”一声,水底蹿出一个雪白的娃娃,溅了陈琰一身水,发出一阵恶作剧得逞的笑。
    陈琰后怕地松一口气,心脏在嗓子眼狂跳,水顺着额角下巴滴滴答答。
    天晓得白日看到一堆白骨的人,到了晚上有多不经吓。
    “皮的没边儿了。”陈琰恨不得把他捞出来揍,扯了一块手巾擦脸,又去外面取了丝瓜瓤,用水打湿帮他搓背。
    小孩子越困越累,反而越容易兴奋,平安趁老爹没防备,猛拍水花,又溅了他一身水,笑的东倒西歪。
    陈琰皱眉一躲,气恼不过,舀水朝他身上泼去。
    平安尖叫躲闪,用力拍打水面,爷俩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林月白进来时,平安裹着浴披盘腿坐在床上,刘海打着卷儿贴在额头,陈琰浑身半湿,正在换衣裳,两人闹了一地的水,曹妈妈正在打扫,阿蛮也在帮忙。
    “好大个人了,还跟儿子打水仗。”林月白手里拿着一摞账本,脸上写满怨念,眼里都没光了。
    “娘亲也要做功课吗?”平安问。
    陈琰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不想睡书房就少说话。
    曹妈妈清扫过地上的积水,怕地滑容易摔跤,又用干布仔细擦了一遍,走到林月白身边道:“大奶奶,我想过了,跟他们分家,立女户,带着阿蛮和小福芦单过。”
    林月白道:“你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曹妈妈道:“我也去打听了几句,家无男丁的寡妇,如果不打算改嫁,只有立女户一条出路,好歹我有小福芦,熬个十几年,待他成了丁,就跟其他民户一样了。”
    林月白却道:“我看阿蛮这么能干,将来也一定有出息。”
    阿蛮正跟平安一起拼拼图呢,闻言抬起头道:“是啊娘,我也可以帮你一起撑门户的。”
    曹妈妈笑着附和:“是是,阿蛮也是好孩子。”
    她并不是觉得阿蛮不好,只是这世道压根没给女人留几条出路,除非嫁个好人家——可什么样的人家才算好?真正家境殷实人品贵重的人家她们也高攀不起,嫁个自己丈夫那样又穷又横的短命鬼,她倒宁愿把阿蛮留在自己身边一辈子。
    阿蛮这段时日在陈家,吃得好睡得香,虽也常帮娘亲打打下手,却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肉眼可见的白胖了一些,她五官平平,脸皮也有些粗糙,唯独一双英挺的剑眉很有特色,显出几分英气。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