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彊养海鱼 - 第192章 弄个鱼苗场?
第192章 弄个鱼苗场?
从麵馆回来,蔡瀚文就开始折腾起来了,都是老调重弹,顾山也没有当回事,到是顾山的爷爷奶奶挺开心的,因为他们来回给蔡瀚文打下手,顺带著也学学做面什么的。
顾山?带张嘴就是了,日子还和平常一样,无非就是早中晚的肉饭之类的,换成了各种各样的麵条。
真不难吃,这么说吧,蔡瀚文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就几乎没有难吃这一说,不光不难吃味道那真是:棒棒棒!
別说顾山了,连著吕瑞清这些一天三顿米地方出来的人,连著唆了好几顿面也没有人抱怨想吃米饭,你就能明白蔡瀚文这手艺有多棒了,也能感受到他的天赋有多逆天了。
吃麵都不是事儿,到了和贾兴波约好的时间,顾山提前十五分钟开车过去,乡里离著顾山家肯定要比县城近一些的,这不用说,要远的话那就有问题了。
只不过和往县城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往乡里去的路,正好是往顾山舅舅家方向去的路。
正好在顾山家与八方村中间一点,只不过去镇子上要在分岔口拐个道,不往西南而是往东南的道走。
小镇子也没什么好说的,普普通通的临马路一条街,倒是比去周玉顺大哥家那个小镇子略大,这边的镇子房子普遍都要新一些,大马路当中穿过,两边都是三四排的房子,比周玉顺家附近的镇子差不多多了近一半的居民。
镇子上还有邮局,书店,旅店,百货商店什么的,规模也不大,顾山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店都还没有开门呢,仅只有公共服务部门的门敬开了,比如说派出所,工商行政什么的,小院子能看到人和车子。
“顾山!”
顾山正坐在车里,张望著到底哪边是乡政府呢,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扭头一看乐了,原来是自己老校友蒙伟。
“你怎么在这里?”顾山立刻推开门下了车。
蒙伟此刻一身警装,望著顾山笑著说道:“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年前的时候我不就和你说了嘛,要调到这边乡下来?”
“哦,你看我这记性!”顾山拍了一下脑袋,他这时候才想起来蒙伟人家和自己说过这事情,自己下子给弄忘了。
“你这贵人今天怎么来这里了,办事?”蒙伟笑著问道。
顾山道:“找贾书记!”
现在贾兴波也是书记了,不过他这是乡里的书记。
“贾书记?”蒙伟一听眨巴了一下眼睛。
“原来是乔老板的秘书”顾山解释说道。
蒙伟一听笑道:“这个我知道,就是没有想到你和他这么熟络”。
“要不要一起见上一见?”顾山问道。
蒙伟道:“合適么?”
这话把顾山给问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客不带客这道理顾山哪里会不知道,他就是隨口一问,没有想到蒙伟会这么问。
“那我打个电话?”顾山询问道。
见蒙伟不说什么,顾山只得拿起了电话给贾兴波打了起来。
“蒙伟?派出所的蒙政委?叫上他一起吧”贾兴波听后笑呵呵的同意了,然后问了一句:“你怎么认识的他?”
贾兴波可真没有想到顾山能认识蒙伟,这边的乡镇派出所可不是一般派出所副科级,
虽然地方荒,管理的人少,但是却是妥妥的正科级別,原本蒙伟是教导员,但按著地方的习惯叫蒙政委也没有错,就是个称谓,但正式可是蒙教导员,而不是蒙政委,主要是政委听著比教导员要好听。
顾山解释说道:“我大学的校友,也是在这边认识的,他家住在市里那个什么院子里”
贾兴波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院子,只不过以前是他,別以前了,现在也是他仰望的地方,那边住的户主级別就没人比他低的。
“来吧!我现在就在办公室里,他该知道的”。
说罢,贾兴波那边选下了电话。
顾山於是收了电话,衝著蒙伟说道:“走吧,咱们一起去”。
听到这话,蒙伟绕过了车头,直接拉开了副驾的门钻进了车里,然后衝著顾山说了一声:“往前开,前面就到了”。
走了没几步,顾山这才发现一个並不太起眼的门口掛著乡政府的牌子。
门口也没有把门的,一个大院子,差不多和顾山家的院子一样大,大门面对著的是一栋三层的小楼,有点像是顾山小时候上学学校的教学楼,走道是在外面的,没有封起来,
站在院子里可以看到走道上走来走去的人。
停好车子上了楼,让顾山没有想到的是,贾兴波的办公室並没有在三层,而是就设置在二层,也没有他想的那么奢华,就是四多平的地方,摆了一张办公桌,一圈老沙发,中间带著老茶几的那种。
“你早到了?”
站在院子里的时候,顾山还琢磨冯向珊这娘们不会这一趟又卡著点儿来吧,结果到了贾兴波的办公室,打算扫一下这里的陈设,结果陈设没有看完,看到冯向珊正端庄的坐在沙发上,看到自己过来后站起来衝著自己笑起来打招呼。
冯向珊道:“也没有来多久,也是刚到!”
贾兴波说道:“人家冯女士可比你早多了”
说到这里,衝著蒙伟伸出了手:“蒙政委,你好你好”。
“贾书记!”蒙伟立刻上前两步,伸出双手握住了贾兴波伸过来的手。
两人这关係说是上下级吧,好像能算,但是乡派出所又是垂管,也就是归县公安局管,这里面的关係,顾山暂时还没有闹太明白。
但不明白归不明白,现在顾山又不眼瞎,很明显无论是贾兴波还是蒙伟,两人都有交往的意思。
当然,这也不是顾山该关心的。顾山只是认为这两人都是初来乍到的,自然需要相互帮衬什么的。
寒喧了几步之后,大家围著沙发坐下来开始聊天,东拉西扯的也没说什么正事儿。
“顾山,冯女士这趟过来可算是乡里的贵客,你这边要照顾好”。
突然间,贾兴波笑眯眯的抽冷子给顾山来了一枪,把顾山扎的有点冒血,一时间有点憎圈,不知道贾兴波这话是什么意思。
冯向珊这时候开口了。
“是这样的,顾总,我们公司其实想您一起开个黄鱼苗的繁殖场,你们提供技术,我们这边出资金,以后的黄鱼苗由我们公司定向收购——.“”
明显,贾兴波现在对冯向珊的態度变了,以前是不懂事的冯情妇,现在就是投资商了,而且还是贾兴波上任后,由他接待的第一拨投资商。
事实证明,老贾变脸的速度也挺快的。
冯向珊把这次的来意和顾山了三分多钟说了一下。
“鱼苗繁殖场?“
顾山心中抽了一下牙子。
这个场子可以办,早就可以办了,至少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雷主任都提过两三次了,但顾山一直在犹豫,为什么犹豫,第一就是投入,第二就是顾山懒。
这第二条才是最重要的,此刻的顾山觉得自己的钱差不多够了,虽然现在还欠著外债,但是外债这疼不痒的,你没事干老琢磨它干什么。
过几年外债一还,一年就是小几百万纯收入入帐,小日子过的能飞起来,所以钱不钱的有点无所谓了。
再说这事吧,弄个养殖场子挣不挣钱的难说,光这盖厂房就得一大笔投入,按著雷主任说的没个五六百万的就別想了。
顾山觉得自己现在没钱,有钱也不是太乐意让自己忙的跟个孙子似的。
心中这么想,那顾山自然是一直拖著,顾山不在意,雷主任的性子怎么可能一直提,
他现在能忙活的事情太多了。
於是这事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怎么想起来弄这个?”
顾山衝著冯向珊问道。
冯向珊说道:“我们自己养殖场也需要不同的鱼苗来源,品种多样化是我们公司下一步的技术攻坚重点方向,所以,我们想在边疆这边建一个鱼苗场,或者说想和您合作建一个鱼苗场”。
这两年开始出现的大黄鱼病,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这是种群太过单一的原因,都是一个地方培育出来的,十几代下来基因高度重合,特別容易发生现在病害问题。
业界都在防这个问题,最先想到的自然是拓宽鱼种的来源。
现在什么南海的,东海的,林林散好几个地方都开始繁殖本地的黄鱼种苗,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找新鱼苗,冯向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顾山这里,因为她从顾山这里得过几条鱼的样本,这些大黄鱼已经和现在公司里的种群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甚至说都有点难以把大黄鱼这个名號扣上去了。
严格的来说,是属於大黄鱼种群,但和现在公司的大黄鱼属於並列的谱系,而不是归於现在冯向珊公司的大黄鱼种之下。
至於这事怎么发生的,没有人知道,连冯向珊公司的技术专家都弄不明白,他们普遍认为顾山家的湖里原本就有这种大黄鱼品种。
顾山?那就更不知道了。
什么能让一个仰著头的商人低头?
那肯定是利益,冯向珊这趟来乐意低头,就是这个原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