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彊养海鱼 - 第166章 大集的乐呵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 大集的乐呵劲
    顾宪伟扫了一眼,看著热热闹闹的大集感嘆的说道:“这年味一下子就有了!”
    让顾宪伟觉得特別舒服的是,从这些汉子们的脸上,顾宪伟感觉到了那种许久不曾感受过的因为过年而带来的快乐。
    顾宪伟一直以来都以为这是自己的错觉,他年青时候过年对於老百姓来说那种快乐,
    一直是他幻想出来的,並不存在的。
    但今天他明白了,那种发自內心的快乐时光是真的。
    不知道怎么了,顾宪伟发现大家的生活明明越来越好了,但是身上的快乐却是越来越少了,像他们年青的时候,虽然挣的少,但真的快乐,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排个队买肉,买肉的时候还要挑肥的买。
    物资匱乏的时候,反而比现在生活的更开心?
    顾宪伟心中有点想不太明白这是到底为什么。
    感受了大集上的气氛,內心却產生了新的疑惑,
    顾山可不知道爷爷想的什么,他此刻单纯的就是感慨今天这大集人多。
    “走吧,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说罢,顾山带看一眾长辈们向看大集走去。
    眾长辈也拉了拉自己的帽子,让自己的视线更舒服一些,带著大毛的帽子有点挡住了眾人的视线,所以拉一拉推一推,更好一些。
    集上可以说是各民族的都有,不论是逛的还是摆摊的都是这样,而且这边的少数民族讲起普通话来口音都很明显,不像是大城市少数民族同胞们说普通话已经十分字正腔圆和沿海的学生在一个水平线上,这里可不一样。
    所以进入大集的时候,耳边响著各种各样口音的询价声,报价声几乎不绝於耳,一下子让人有了一种身在异国的小感觉。
    当然,这是顾宪伟等人的感受,顾山自己已经渡过了这个阶段,习以为常了。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这么多少数民族?他们也过年么?”
    黄巧珍冲看孙子顾山低声的问道。
    顾山道:“很多都不过吧,不过就算是不过年凑凑热闹嘛。也不是只有咱们中国人,
    还有外国人。喏,那个就是了,中亚国家过来买货的”。
    有的时候大集上还会见到中亚过来人,只不过他们普通话就完全不会了,他们过来就是纯採购,看上了大集上东西的便宜,想低价买货再运回他们本国去出售。
    大体上相当於咱们以前边境倒爷,肩扛手提做生意的那种。
    在人边住了久了一些,便有了一点分辨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本事,也不一定准,但是十有八九吧,就算是咱们这边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人也是有区別的,哪怕都是同一个民族,你注意的话也能看出一点刚別出来。
    所以,和奶奶说话的时候,顾山便发现了一位国外的边境倒爷,正在摊子旁边和摊拉操著一口外国话交流。
    交流的挺顺畅,这边的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和中亚国家的语言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以交流並没什么太多障碍。
    “哎哟,这边还有对联卖,早知道咱们就不必从老家那边带过来了”李彩英看到了旁边专门卖对联的摊子衝著儿子感嘆了一句。
    李彩英这一句直接把摊主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当他看到顾山的时候,笑著打起了招呼。
    “顾山!你—这是你家的长辈们吧,这是顾大叔,这是顾老爷子?—”摊主笑呵呵的说道。
    顾山看到这位,异了一下:“吴三哥,你不是回老家去了么?”
    摆摊的这位姓吴,大號顾山给忘了,反正跟著人家叫吴三哥,並不是周玉顺四方村的村民,而是別的村子的,和周玉顺挺熟的,以前赶集的时候喜欢耗在周玉顺的煎饼摊子旁边吃煎饼。
    这位並不是胶东人,但是却长了一个胶东胃,特別喜欢吃煎饼卷菜,每次大集最少五个打底。
    而且这位吃著还不一样,自己买来边疆土生摊主的肉食之类的,自己卷著吃,主打一个就是每个煎饼卷都不一样。
    有些顾山觉得很美味,但有些就不习惯,比如说卷羊头肉带著羊羊眼睛的那种,但有些是又爱又恨,比如说煎饼卷辣椒炒小鱼乾,很好吃,但是每次吃完,靛眼子最少有两三天的时间都隱隱带著无法言语的酸爽。
    “老家也没什么意思,就带一家人回来了”。
    吴三哥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微微有点尷尬,只不过顾山並没有注意到。
    “来,来,带几副对联回去”。
    “不用,真不用,我们家都准备好了”顾山连忙说道。
    “你有的是你的,我这边给是我给的”吴三哥直接挑了几副好了,装在一起塞到了顾山的手中。
    顾山也没有办法,只得苦笑著说道:“您这齣了一趟摊子得赔钱吧?”
    这附近不认识的开荒人家还真不多,还是那句话,这边两眼一睁也见不到几个陌生人,见到了那自然得热情的问一问,这么一交流起来,哪还会有不认识的。
    这么说吧,大家居然住的远,但心却近的很,要不然顾山这点破事能传百十里外的村子去?
    这和沿海那边区別正好相反,沿海是住的近,满眼都是陌生人,但交流的少,这边?
    就算是陌生人见两次也是熟人了,宽广的天地养不出小心眼的人来,这话大部分的时候还是挺对的。
    拿著对联,顾山站在摊子前面和吴三哥聊了一会儿,带著一家人继续往前逛。
    “要不要尝尝这家的羊头和羊蹄?挺有名气的,手艺也好”顾山衝著长辈们说道。
    老集客了(老逛集的客人,这是顾山、蔡瀚文等人发明的称呼)大集上哪家的东西地道,哪家用料讲究,做的乾净都是门清,所以看到摊子,顾山便对长辈们建议了起来。
    “尝尝?”
    顾宪伟有点跃跃欲试,对於真正的边疆风味,他挺想尝一尝。
    听到爷爷这么说,顾山便带著大家坐了下来。
    “老板,一个羊头四个羊蹄!”
    坐下来后,顾山衝著老板喊了一嗓子。
    很快老板就把顾山要的给送来了,同时操著疆味的普通话和顾山閒聊了起来,一看面相就知道顾山和这些人什么关係,老板自然就少不了拿这个当开场白。
    一边吃一边聊,等著吃完了,结帐起身走路,到了下一家的时候,几乎就是这一家的翻版,每一次坐下来点东西,只要不是摊子上客人太多,摊主都会问一问聊上几句。
    这种气氛让顾宪伟几个觉得特別亲切,尤其是顾宪伟和黄巧珍,像是这样子的情况真的让他们感受到了真正大集的感觉。
    以前他们年青的时候也是,十里八乡的几乎都认识,赶大集不光是买东西,也成了一种人与人交际的手段。
    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一次赶大集都是从早到晚,而现在,农村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
    赶大集也没什么兴趣了,反而是很多县城人开始流行起来了,但越是这样,对於不做生意的村民们来说,没有必要实在是提不起赶大集的兴致来。
    几个摊子过后,长辈们的肚子就饱了,就这样顾山还是挑著少量买的,主打就是一个让长辈们尝尝味,爭取多尝几家。
    “这才哪对哪儿啊,两成好吃的摊子还没有吃完呢”。
    听到奶奶说吃饱了,再也吃不下的时候,顾山笑呵呵说道。
    大集上的美食那真是数也数不完,可不光是汉族小吃,你把它想像成一个几乎涵盖各族美食的嘉年华,就明白你到了这里要是还能挨上饿,那绝对是厌食症没跑了,都不用去医院看,自己就能诊断。
    “那歇一歇?”
    看到长辈们都揉著肚子,顾山抬头发现不远处,周玉顺老哥的煎饼摊子,现在摊子上的人不是太多,两张桌子稀稀拉拉的,过去並不影响人家生意,所以顾山想带著长辈们过去歇歇脚,等歇好了,消化了肚子里的存货之后,再继续逛。
    “快点坐,快点坐!我说怎么还没有看到你们呢———”
    看到顾山一家人过来了,周玉顺两口子那叫一个热情,连忙招呼著顾山一家子坐下来:“媳妇,给叔和婶子几位弄点煎饼,现烙的”。
    “吃饱了真的吃饱了”
    听到周玉顺的话,几个长辈连忙摆手说道,他们是真的吃不下去了,这一路下来肚子里吃的九成都是肉啊,哪里还能吃的下煎饼卷菜。
    別说是吃了,光看就把老几位给嚇住了,摊子上坐著的几位食客,每一个手中的煎饼最少看著也得有一斤重,原本就饱的他们哪能吃的下这么个玩意儿。
    顾山也说道:“真是一路尝著过来的,吃了—”
    听到顾山报了几家,周玉顺笑著说道:“那真是饱了,不过你也是就不能少买一点么,多尝尝才对啊”。
    “少一点也是肉啊,长辈们吃的少”顾山说道。
    “也对,媳妇,给弄几杯消食的茶水”周玉顺又衝著媳妇说道。
    听说是消食茶,眾长辈这才不再言语。
    消食茶端上来的时候,顾山喝了一口发现其中有一料是山楂,这东西酸酸的开胃那是肯定开胃的。
    几位长辈喝了之后也是讚不绝口。
    周玉顺听后笑著说道:“老家一个老中医给的方子,喝的都不错我这边就准备了一些,这东西不收钱的,就是给大家尝尝”。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