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洪灾,打捞绝美村花 - 第260章 带娘进城生孩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天后。
    县大礼堂里人头攒动,红旗招展。
    主席台上方悬掛著“热烈表彰特等功臣陈兴平同志“的鲜红横幅,台下坐满了机关干部、工人代表和学生。
    陈兴平穿著崭新的军装,胸前的红在阳光下格外鲜艷。
    “同志们!”县委书记王振国声音洪亮,“在这次粉碎敌人破坏军工厂的阴谋中,陈兴平同志临危不惧,凭藉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拆除了日本特务安置的定时炸弹,保护了国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陈兴平站起身,向全场敬了个標准的军礼。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接受表彰了。
    陈兴平本来想著不用召开表彰大会的,但是上级领导说了,他这次立下了大功,是全城人民的英雄,必须得接受表彰才行。
    “经县委研究决定,授予陈兴平同志'特等功臣'称號!”王书记高声宣布,“並记一等功一次!”
    掌声再次如潮水般涌来。
    陈兴平走上台,从王书记手中接过奖状和奖章。
    闪光灯咔嚓作响,县报社的记者们爭相记录这一时刻。
    “陈兴平同志,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王书记笑著问。
    陈兴平清了清嗓子,面对话筒:“首先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这次能成功拆除炸弹,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指战员和工人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保卫国家財產,保护人民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的声音鏗鏘有力,迴荡在整个礼堂。
    表彰会结束后,陈兴平被热情的群眾围住。
    工人们爭相与他握手,学生们仰著崇拜的小脸要他签名。
    “陈同志,您真是太厉害了!”一个扎著麻辫的女学生激动地说,“我以后也要参军,像您一样保卫国家!”
    这个年代的信仰是纯粹的。
    大傢伙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保家卫国。
    陈兴平笑著回答,“好好学习,国家需要你们这样的好青年。”
    表彰大会结束,陈兴平这下成了全城的英雄。
    一周后,陈兴平开好了介绍信,带著父母和妻子进了城。
    王秀兰的预產期还有几天,但是听医生说,生孩子不一定是具体哪天,所以陈兴平就提前带她进城住著了。
    这是王秀兰和陈明德第一次进城住,两人哪哪都有些不习惯。
    而陈兴平和林允棠,则將屋里的宝贵东西也一併带来藏在了城里的房子里。
    那个地下室正好能派上用场,藏东西在那,再好不过了。
    在城里住了两天,王秀兰和陈明德就觉得浑身不得劲,想回乡下。
    但是又不好意思再儿子面前表现出来,於是两人只能在家来回踱步。
    陈兴平见状,和爹娘说道,“爹娘,家里酱油没了,我们一块去打点回来吧。“
    “好啊,我在这都快憋坏了,正好就去走走。”
    “对对对,在这屋子里难受得慌,还是村里更舒服。”
    林允棠和陈兴平听爹娘的抱怨,相视一笑,爹娘在乡下住久了,突然进城,不习惯也正常。
    金猴儿和糰子在家看家。
    一家四口热闹的出了门。
    县城热闹非凡。
    “哎哟,这不是陈英雄吗?”一个大娘认出了他,“来来来,拿块豆腐回去!”
    “这怎么行...…”陈兴平连忙推辞。
    “拿著拿著!”大娘不由分说地把豆腐塞进他手里,“要不是你,我家男人可就被炸死在军工厂了……”她说著抹起了眼泪。
    陈兴平只好道谢收下。
    一路上,不断有人认出他,送鸡蛋的、送点心的、送布料的,不一会儿他手里就提满了东西。
    “看来我儿子比县长还受欢迎。”陈明德见状乐呵呵地说。
    供销社门口围了一大群人,吵吵嚷嚷的。
    陈兴平本不想凑热闹,但隱约听到有人喊抓特务,他立刻警觉起来。
    “爹,你们在这等著,我去看看。“他把东西交给父亲,快步走向人群。
    “特务!这个人是特务,快把他抓起来,交给公安,让他吃枪子!”
    “打死特务!打死特务!”
    挤进人群中央,陈兴平看到一个高大的外国人被团团围住。
    那人约莫四十岁左右,金髮碧眼,穿著不合时宜的西装,正用带著浓重口音的汉语解释:“我不是特务!我是专家,来帮助你们的!”
    “放屁!”一个戴红袖標的中年男子厉声喝道,“我们中国人不需要外国佬帮助!说,你是不是美帝派来的间谍?”
    “不是!我是苏联人!”外国人急得满头大汗,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介绍信!”
    “谁看得懂这洋文?”红袖標一把打掉他手中的纸,“同志们,这特务还想矇混过关!”
    人群激愤起来,有人开始推搡那个外国人。
    “住手!”陈兴平大喝一声,挤到最前面。
    “陈同志!”有人认出了他,“这有个外国特务!”
    陈兴平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问道:“你能告诉我你是谁,在这里做什么吗?”
    外国人眼睛一亮,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快速回答:“i am ivan ivanov, a soviet engineer sent here to assist with the machinery factory. i was supposed to meet my contact at the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 but they didn't show up.“(我是伊万·伊万诺夫,苏联派来协助机械厂的工程师。我本应在供销社与联繫人会面,但他们没出现。)
    外国人为了快点解释清楚自己的身份,说得是英文。
    在场的大傢伙都听不懂这人嘰里咕嚕的话,只觉得他的口音很刺耳,更认定他是特务了。
    陈兴平听懂了他的话,冲外国人点点头后,转向人群:“这位是苏联专家伊万诺夫同志,是来帮助我们建设机械厂的。”
    “陈同志,你可別被他骗了!”红袖標不服气地说,“现在敌特分子样百出...…”
    陈兴平弯腰捡起地上的纸,仔细查看。
    那是一封用中俄双语写的介绍信,盖著省工业厅的公章。
    “这介绍信是真的。”陈兴平展示给大家看,“上面有省厅的印章。伊万诺夫同志確实是苏联派来援助我们的专家。”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