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1986 - 第349章 349. 仓頡文学奖
第349章 349. 仓頡文学奖
灯光明亮,能容纳五百人的宽敞大厅內,座无虚席。
十月四日晚,香江华语作家协会第一届仓頜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九龙丽晶酒店的大型宴会厅举办。
与会者,集合了香江本土大部分作家,台湾省、南洋地区、欧美海外国家等部分华语作家成员。
除此之外,国內也有十来个作家今晚也列席其中。
黄沾作为华语作家协会第一任会长,客串今晚的主持工作。
凤凰电视和无线电视,则各自派了数名艺人前来当司仪,给华语作家协会捧场。
仓頜文学奖颁奖典礼,將由两家电视台全程录影,择日播出。
林嘉身为华语作家协会理事之一,实际则是华语作家协会的创立者,他自然没有缺席。
二十名理事坐在主席台面前的第一排,
林嘉的座位,就在这一排的正中央。
他虽然年轻,却是在场作家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光是《侏罗纪公园》一书被翻译成十几个种语言在全球流行这一成就,就让其他同行望尘莫及。
此外,林嘉的《鬼吹灯》和《洪荒》,在华人世界的销量以及影响力,也是首屈一指。
就作品销量来讲,现在林嘉名下的三部作品,累积的总销量,已经超过了金鏞。
如果不是林嘉太年轻,他就任华语作家协会会长,绰绰有余。
当然啦,现在黄沾担任华语作家协会会长,跟林嘉本人就任会长区別不大,因为林嘉的意见黄沾基本不会拒绝。
“眨下眼,两年多过去,看到台下的你们,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主席台上,黄沾以他特有的风格开场。
“喵nnny
台下眾人发出善意的笑声。
黄沾举起手,止住眾人发笑:
“大家请不要笑,我没有开玩笑,想想这两年多时间,我们华语作家协会,从原先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接近上千人,成员遍布全世界,变化如此之大,我说一句恍如隔世,也不算夸张吧!”
听了黄沾的解释,台下不少人发出赞同的声音:
“这样说也没错。”
“確实不算夸张!”
“是啊,这两年多变化太大了。”
稍稍停顿,留给大家反应的时间后,黄沾又道:
“在开始颁奖之前,我先宣布一个消息,为公平起见,我们协会的首席理事林嘉林生,他的作品將不会参与到仓頜文学奖的评选当中。”
台下眾人全都是第一次得知这个消息,於是纷纷看向林嘉所在的方向。
林嘉顺势站起来,回身向后面的一眾同行微微頷首示意。
“啪啪啪啪啪—...”
在座的全体同行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好啦好啦!”台上黄沾举手按下眾人的掌声,理直气壮道:“林嘉先生不参加评选是对的,他不缺名也不缺利,不来和我们这些苦哈哈抢饭碗,是应该的。”
“哈哈哈n~~
台下眾人哄堂大笑,隨即,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
“啪啪啪~~”
在座所有人当中,也只有黄沾敢这样当面调侃林嘉了。
林嘉摇头笑了笑,拿黄沾没有办法。
黄沾总是能把正经的气氛,弄成詼谐风格,然而却又让人反感不起来。
他的才情与洒脱是公认的,大部分人都愿意去包容他。
等台下掌声稍歇,黄沾把话题拉回到原来的轨道:
“好了,閒话少说,让我们开始做正经事。”
“第一届仓頜文学奖,我们会选出十名银奖,以及一名金奖。”
“评选的规则以及奖励的內容,大家都是清楚的,在这里我就不囉嗦了,让我们现在先来揭晓银奖。”
“第一位银奖,由星加坡作家谭幼今获得,她的获奖作品是《沙漠中的小白屋》。”
“啪啪啪·—”
台下热烈掌声响起。
两个小时过去,仓頜文学奖十名银奖全部揭晓,
十名得奖者当中,香江本土有四人,台湾省两人,星加坡作家一人。
剩下三名得奖者,分別是来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加拿大的三名华人作家。
显而易见,华语作家协会的仓頜文学奖,从第一届开始就面向全球华人作家,展示了极大的气魄。
能够当作家的,大多不是蠢人,不少人从这个颁奖结果当中,看到了华语作家协会的野心。
台上,黄沾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语带兴奋的道:
“十名银奖已经全部揭晓,现在到了今晚的重头戏了,让我们看看,第一届仓頜文学奖金奖,会落谁家?”
这时候,一名司仪用托盘把一个信封从后台送到黄沾跟前。
黄沾接过信封,面向台下眾人,將信封拆开,揭开卡片宣布道:
“第一届仓頡文学奖,金奖得主就是·-郑渊洁,获奖作品《舒克和贝塔歷险记》,
这是一部精彩的童话故事。”
“恭喜郑渊洁,郑渊洁先生来自国內,让我们恭喜他!”
台下,林嘉带头鼓掌。
掌声先是稀稀落落,很快匯成一片,最后响彻整个宴会大厅。
掌声中,从国內远道而来的郑渊洁,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上台领奖。
他说了一段真诚的感谢话语后,很快就回到下面的座位。
看得出,郑渊洁整个过程都是有些懵圈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郑渊洁的確不知道自己会获得第一届仓頜文学奖金奖,所以反应慢了半拍。
郑渊洁是在別人的推荐下,去年年中加入香江华语作家协会的。
事前他接到邀请他参加颁奖典礼的电话,只通知他的作品入围了评奖环节而已。
他今晚过来,只是想走下过场的。
其实在场不少人,今晚也是第一次知道郑渊洁这个人,毕竟大家的赛道不同。
金奖颁发之后,眾人纷纷交头接耳,相互打探郑渊洁的资料。
主席台上,黄沾深情的作了一番总结。
然后,他把刚刚得奖的十一人拉到台上,照了一张大合影。
隨即,第一届仓頜文学奖颁奖典礼宣布完满结束。
第二天,香江各大媒体报纸,以及台湾省、星加坡的报纸,都报导这一次的华语作家协会盛事。
仓頜文学奖正式在公眾面前亮相。
第一届金奖得主郑渊洁,被《大公报》、《文匯报》、《凤凰日报》几家报纸用了隆重的篇幅来介绍。
与此同时,由凤凰出版社再版的《舒克和贝塔歷险记》,摆上了香江和南洋地区各大书店销售。
其他十名银奖得主的作品,同样享受到了类似待遇。
仓頜文学奖,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利益。
凤凰文化公司,就是林嘉用来给这些得奖作品做利益托底的。
凡是获得仓頜文学奖的作品,接下来都会被凤凰文化公司大力宣传,会利用凤凰文化公司的发行渠道来铺货整个亚洲市场。
林嘉很清楚,光有虚名,没有实际的利益,是很难打动作家圈子的。
只有这种名与利结合的方式,才能让仓頜文学奖的含金量得到业界认可。
不单如此,除了宣传和销售得奖作品,得奖者还將获得更加实惠的现金奖励。
这些都是仓頜文学奖给他/她们带来的好处。
林嘉相信,有了第一届的榜样,下一届的仓頜文学奖,必將更加兴盛。
十月五號晚上,由国內上美厂製作的《舒克和贝塔》精美动画,在凤凰少儿频道播出。
再次给仓頜文学奖的金奖增加了一层含金量。
郑渊洁这个在香江默默无闻的童话大王,迅速被香江本土民眾了解。
《舒克和贝塔歷险记》的销量,开始节节攀升。
开播不到一个星期,《舒克和贝塔》动画剧集收视人数迅速飆升,很快挤进凤凰少儿频道收视节目的前五名。
毫无疑问,这一系列运作,都是林嘉的安排林嘉很清楚,文学奖和电影奖这些东西,奖项不过是一层表皮,奖项背后的利益才是它们的核心竞爭力。
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不能给获奖者带来巨大利益的话,它的含金量肯定不会这么高。
同理,当下的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所以会受到全球电影人的追捧,最根本原因是它们都拥有一个以电影节为名的交易平台。
许多独立电影人、独立电影、又或者是小电影公司,有机会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上面卖出他们的电影版权。
所以每到电影节举办期间,其他地区的电影人蜂拥而至。
如果没有对应的电影交易平台,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肯定不会受到如此追捧。
究其根本,不过是利益驱使罢了。
就像现在的亚洲金像奖,这几年它发展迅速,同样是利益所致。
如果没有凤凰传媒的南洋院线以及美加院线给获奖电影增加票房收益,如果没有凤凰传媒牵头给提名电影卖版权。
金像奖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光是凭著宣传,没有给参与者带来实际利益,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凤凰传媒在香江本土布局了院线之后,亚洲金像奖的含金量,还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仓頜文学奖,想要成为有说服力的权威奖项,同样需要背后利益的配合。
林嘉旗下的凤凰文化,在整个亚洲地区,都有著完善的图书发行渠道,这个渠道,
是仓頜文学奖的配套利益之一。
凤凰卫星电视,覆盖超过八十个国家,两亿以上的有效人群。
同样可以作为仓頜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利益托底方。
获奖作品改编电视剧,或者拍成动漫,都能给获奖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此外,还有凤凰影视公司的存在,仓頜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改编电影的渠道也不缺,
以上种种,才是林嘉打造仓頜文学奖的真正底气。
通过这些布置,林嘉也能把仓頜文学奖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第一届的仓頜文学奖,其实就是林嘉的意志体现。
这一次获奖的作品,基本都是林嘉属意的。
十部银奖和一部金奖作品,它们都有一共同点:
这些作品没有无病呻吟的伤痕文学存在,没有堆彻词藻的空洞文章,没有所谓挖掘人性黑暗的负面作品。
这一次获奖的十一部作品,全都是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
这就是林嘉给仓頡文学奖定下的基调。
这个文学奖项如果没有正面意义,林嘉又何必费心去打造它?
其他人不清楚,反正林嘉本人是瞧不上那些所谓伤痕文学的群体。
老百姓吃的苦,可比他们多多了,也没有像他们那样成为恨g党。
有时候,林嘉觉得种家在某些宣传方面,实在很一般。
以致助长了这些不好的东西存在。
对比一下,本世纪初,灯塔国在遭遇经济大危机的时期,就曾大力禁止这类伤痕文学出现,禁止宣传负面的电影上映。
那个时期,灯塔国做了大量的正向宣传,终於熬过了经济寒冬。
在宣传这个方面,人家確实有值得学习的一面。
当然,不是去学他们黑白顛倒的本事,而是学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从另一个层面讲,仓頜文学奖,就是林嘉用来验证他本人的学习效果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