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91章 人情世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1章 人情世故
    香港那边的收尾工作处理得很快,第三天上午就从香港飞回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们一同带回来的《黑色通缉令》的胶片。
    这次拍摄赵坤有点放飞自我,足足拍了600分钟的素材,按照每盘標准长度500米,时长15分钟来计算,足足四十多盘胶片,装了八个大號的行李箱,还特別沉。
    为此,赵坤特意从学校借了一辆麵包车前往机场迎接。
    下午两点飞机降落,待取了行李出关时,已经是三点多了。
    每个人都推著行李车,上面满满两个大箱子。
    “辛苦!辛苦!”
    赵坤连忙上前,一边打招呼,一边赶紧接过陈虹手里的小推车。
    陈虹脸蛋红扑扑的,额头上还冒著汗。
    “怎么感觉京城比香港还热。”
    陈虹从包里拿出来餐幣纸,还不忘分给其他人,抹了一把头上的汗。
    “你又不是头一回来京城,去年这个时候就已经很热了。”
    每年六月初,长江以北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总会出现几天三十度以上的高温,极端的时候甚至会达到三十七度以上。
    不过这边乾热,湿度一般不会太高,早晚的温差比较大,不像香港,气温可能不高,但湿度很大,经常会达到八九十,房子里的抽湿机是必备的,要不然东西都得发霉。
    这次回来的除了陈虹,还有赵晓丁、刘红梅两口子,管琥、老刘、小陈等人。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把箱子抬上麵包车。
    由於箱子占据了太多的空间,人坐不下了,赵晓丁俩口子和老刘、小陈等人只能打车回去,赵坤和陈虹、管琥一起押车。
    今年马上就要毕业的管琥家就在北影厂家属区,这次回来正好能赶上毕业典礼,而且据说还是优秀毕业生代表,到时候还得上台发言。
    通过几次合作,赵坤对他还是非常满意的,干活认真卖力,有眼色,关键嘴巴很紧。上次被他撞破自己和盖丽亲密互动之后,赵坤自始至终没有在剧组听到任何风声。
    至於盖丽,最后还是选择和梦工厂签约。因为要在《霸王別姬》中出演菊仙一角,赵坤有意让她在香港多锻链一下,尤其是古装戏方面的。
    这不李锦文出马,很快就给她接了一部叫《审死官》的古装戏。
    这部电影的出品方是邵氏旗下的大都会电影製作公司。
    自从85年邵氏宣布停產之后,六叔的红顏知己方逸华便成立了这家公司。
    这部《审死官》是由粤剧经典曲目改编的,导演是杜琪峯,主演据说一开始定的是周闰发和梅艷芳。不知何故后来换了此时风头正劲的周星星和梅艷芳搭档。
    盖丽出演女二號,出演一个身负千古奇冤的寡妇。
    之前两次赵坤都用了大量的tvb的演员,这次方逸华能够同意让盖丽出演女二號明显是还人情。
    当然主要原因还在於《饮食男女》在香港和东南亚都卖得不错,尤其是湾湾地区卖得特別好,名列湾湾年度票房榜的前十。
    可惜这个票房和梦工厂影业没关係,当初放映版权是一次性买断。不得不说,当下湾湾的片商在购买港片方面出手都很大方。
    比如类似双周一成主演的电影,动輒都是上千万港幣。这等於差不多湾湾一地,就能收回电影的投资了。
    也难怪如今的港片和湾湾那边联繫很紧密,对於大陆往往都是可劲儿地黑。
    这点不得不说程龙的电影,一直以来对內地都相对比较友好,也算是在港片中独树一帜。
    扯的有点远了,言归正传。
    盖丽作为《饮食男女》的女一號,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气,关键片酬便宜,仅仅才十万港幣,小六方逸华自然非常欢迎。
    因为周星星现在的档期很紧,这部电影要下个月才能开机。盖丽想要在香港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语言关。
    想要掌握一门语言,环境很重要,顺便在公司打打杂,至於住嘛,当然是黄埔园的房子。那边靠海,尤为潮湿,免得没人住,房子里的东西发霉。
    其实赵坤刚刚说到去年也这么热时,让陈虹不由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同样很热,刚刚搬进铁二区·
    如今不知不觉两人在一起已经一年了。
    车里,赵坤和陈虹聊著房子的事儿。如今华侨公寓那边的房子已经晾的差不多了,剩下就是打扫,购置家具家电等软装部分。
    赵坤嫌麻烦,陈虹却要事事跟他商量。
    管琥坐在后排跟一透明人似的,一言不发。
    说实话,此时他內心是很羡慕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导演,不但作品出色,身边还有贤內助,更有红顏知己相伴。
    他虽然还未正式毕业,但工作单位已经落实了,追隨父辈的脚步,落实在了北影厂。只是可惜现在的北影厂早已不是过去的北影厂。
    而且就算北影厂还能延续过去的荣光,他作为新丁,想要按部就班独立执导,最起码得需要十年的磨练。
    可惜,他等不及了,他也想像赵坤那样早早地拿起导筒,瀟洒写意地施展自已的才华,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观眾的掌声。
    之前赵坤给邱里涛画大饼他都看在眼里,虽说是画大饼,但他不认为赵坤会说话不算数。这也令他看到机会了,相比在北影厂按部就班地熬资歷,还不如跟著赵坤干来得痛快。』
    更重要的是接下去还有一部投资三千万的大製作,此时的他和王睿一样,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只是看到此时赵坤和陈虹正聊的热闹,他一时不好开口。
    车子开进了北影厂,在洗印车间门口停下来,也打断了管琥的思绪。
    不等赵坤起身,他抢先一步打开侧门,接著又跑进车间去叫人。
    作为北影厂的子弟,他在这里再熟悉不过了,到处都是叔叔大爷、哥哥姐姐。
    赵坤也早就跟这边联繫好了,相比之前的抠抠索索,此时的他可谓財大气粗,这次足足留出了一百万港幣做后期。
    而且和北影厂都是用港幣结算,这可也是创匯啊!
    儘管此时北影厂早已积重难返,赵坤的这点钱无异於杯水车薪,但蚊子腿也是肉不是,北影厂的积极性很高。
    看著所有胶片卸下来,送入洗印车间的库房,赵坤这才把心放下。
    胶片时代,投资几百、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创作成果全都凝结在这一盘盘的黑色胶片中,稍有闪失,就意味著所有这些全都打水漂了。
    所以很多时候电影都是一边拍,一边冲印,除了拍摄本身的需要之外,也不失是保存成果的好办法。
    赵坤暗暗告诫自己下次绝不能这么干了。
    洗印车间的车间主任是老相识了,这次赵坤出手大方,特意过来打了招呼。
    洗印车间內部是严禁菸火,两人特意走到外面的路边,赵坤递上一根,问道:“主任,这次大概需要多久?”
    “这次你拿过来的胶片比上次多一倍都不止,起码得—呢,一个礼拜吧。
    ”
    “成,麻烦主任了。”
    赵坤道谢的同时,悄悄將一个信封塞进主任的口袋。
    主任没有哎声,待一支烟抽完,才淡淡地说道:“五天后你过来拿吧。”
    “ok!”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