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288章 合拍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8章 合拍片
    中午十二点,在经歷了三个半小时的飞行,飞机终於飞临京城上空。
    “赵先生,飞机马上就要降落了,请您系好安全带。”
    一路上都在呼呼大睡的赵坤被空姐叫醒。
    “哦,谢谢!”
    赵坤连忙坐起来,將盖著的毯子交给空姐,收起椅子,系好安全带。
    今天天气不错,透过窗能够清晰地看到西山、燕山和京城城区。
    这次小霍给他订的是直飞京城航班,而且还是头等舱。好岁也是身家过千方的大导演得要讲究排面。
    儘管头等舱机票比普通经济舱贵三倍都不止,但赵坤还是觉得物有所值,至少能给他一个非常好的休息环境,而且还能先下飞机,走贵宾通道,省去了等候的时间。
    记得上辈子小时候经常能够在类似一些《知音》这种杂誌上看到什么李黄瓜戴两百块的西铁城手錶,出行坐经济舱这种小文章,把身家千亿的大富豪描绘成艰苦朴素的形象。
    后来才知道这些不过都是扯淡,就算李黄瓜戴两百块的西铁城手錶,但你知道他收藏的价值几十方乃至几百方的瑞士手錶有多少吗?
    至於坐经济舱,那就更可笑了,人家老早就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
    私人飞机对赵坤来说目標太遥远,但头等舱还是能够享受的。
    至於说之前他每次都要辗转到上海乘坐航班飞香港是源自於那时京城没有直飞香港的航班,需要转机,忒麻烦!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香港的国泰航空曾开启过香港到京城的直飞航班,但因为效益太差而停飞。如今国泰航空將经营权转让给了港龙航空,这条直飞航线如今刚开通不久。
    这次只有他一个人提前飞回京城,陈虹、盖丽,包括其他人要参加完杀青宴,处理完收尾事宜,然后才会携带看《黑色通缉令》的胶片,返回京城。
    虽说后期在香港也能做,但无论是胶片的洗印还是拷贝的製作,內地要比香港便宜不少。省下来的费用足够乘坐头等舱往返京城和香港几十次了。
    话说梦工厂、兴隆影业和汤臣影业的合作事宜已达成,汤臣影业投资一千五百万,兴隆影业投资五百万,梦工厂的份额则是九百万,以保证汤臣的控股地位。
    梦工厂的九百万中还包括赵坤的编剧费用、导演费用以及所需胶片的费用,
    实际出资也就五百万左右。
    然后就是和北电青影厂这边的接洽。
    早在八十年代初,香港和大陆製片厂之间就开展了合拍片的模式。
    起初是引进香港的资金和技术,大陆製片厂不出钱只出人员和一部分设备。
    当时的初衷就是香港电影在技术和製作水准上明显优於大陆电影,通过合拍片,大陆製片厂可以利用香港的资金和技术,提升自身的製作水平。
    这种合作模式对於双方来说,一是掛靠在內地製片厂名下,这使得香港电影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大陆市场,同时也提升了大陆製片厂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爭力。
    其次,虽然大陆製片厂不出钱,但可以通过合拍片分得一部分票房收入,即使份额较小,也是一种经济收益。
    再一个,通过合拍片,大陆製片厂可以藉助香港的资金和资源,参与国际电影节和国际市场,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获奖机会。
    只不过到了后来,隨著合拍片越来越多,这种合作模式开始变味,主要是因为在內地上映必须要通过审查,而隨著审查力度越来越严格,让很多香港电影公司很不適应。
    慢慢地就演变为两个版本,就是在內地拍完后,內地版在大陆上映,而香港版会再补拍一部分在香港上映。
    比如香港片商和北影厂合作的,在大陆上映叫《无敌鸳鸯腿》,但在香港就变成了《邪僧》,又叫《採和尚》;
    还有和西影厂合作的《夜走鬼城》,大陆版是一部偽僵户片,片中的赶户解释是帮军阀大师偷运烟土。港版叫《湘西殭尸王》或《户王爭霸》,就是一部纯粹的殭尸电影。
    再有比如跟河南製片厂合作的《阮氏三雄》,大陆版的主演是于荣光,但港版变成了陈观泰、谷峰和黄允財等香港演员,名字改成了《草莽威龙》或《绝世好汉》。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可到了八十年代末,內地製片厂面临改制,乾脆就变成了直接卖厂標。一个厂標从最开始的四五万,一下子涨到二十万,就是这帮子香港片商在哄抬物价。
    但这次和青影厂合作不同,郑老师、青影厂的厂长一听说《霸王別姬》是投资三千万的大製作,嚇了一跳,之前还在聊那部《甜蜜蜜》呢,怎么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大一个项目,这可是青影厂歷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製作,立马向沈院长做了匯报。
    沈院长不光非常重视,还乐开了。老头明年就要退休了,目前北电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就是他临退前为北电留下的最大一笔遗產,要是再有一部大製作,
    无疑又大大地添了一笔成绩。
    於是乎,要求赵坤拍完电影第一时间回来,商討合拍事宜。这已经不是卖厂標这么简单了,青影厂要深入参与合作,就是跟当初最早的合拍片模式一样,利用香港的资金和技术,提升自身的製作水平,特別是还能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这次非常难得的大製作的机会,就算在剧组打杂,有机会旁观学习,也比课堂上听讲管用。
    正因为如此,郑老师也不怕国际长途费钱,一个劲儿地打电话过来催,就是怕夜长梦多。
    赵坤只得在杀青的当天早上,都顾不得休息,就看急忙慌地赶回来。
    不过说老实话,真要选一家內地製片厂合作,北影厂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他们不光拥有完善的製片体系和设备,还拥有明清风情一条街,荣、寧二府,以及亚洲最大的摄影棚,这些都是拍摄时所需要的。
    但还是那句话,谁叫赵坤是北电的呢,自然要照顾自家青影厂,至於拍摄所需要的人员、设备、场景、摄影棚等等,只能学校去和北影厂扯皮,无非就是多点钱吧。
    以北影厂自前连工资都发不出的状况,只要有挣钱的机会,保准屁顛屁顛的赵坤没带啥行李,拉风的大哥大也没带,这玩意儿在香港能用,到了內地就是个摆设。他就背了个双肩包,里面搁著《霸王別姬》的剧本、原著小说,自己抽空画的一些故事板、笔记等等。
    下了飞机,走出机场贵宾通道,赵坤打了一辆计程车直奔学校。
    北电錶演系大三的学生蒋文丽很迷茫,一方面是大四的男友王安全回西影厂实习去了,一对处於热恋中的年轻情侣这一分开难免会很思念。
    一开始两人之间时常通电话或者鸿雁传书,以解相思之苦,可隨著时间的推移,电话和书信都少了,甚至她还听到一些关於王安全在西安的风言风语。
    另一方面上回跟许晴在陈大导饭局上认识的那位摄影师这段时间一直追的她挺紧的,说起来这位也算是北电的大师兄,摄影系78级毕业,和王安全一样都是陕西人,工作单位也在西影厂。
    只不过这两年隨著先后掌镜了陈大导的《孩子王》,张一谋的《红高粱》、
    《代號美洲豹》、《菊豆》等电影,在圈內逐渐名声鹊起,如今基本上常驻京城,没事帮人拍拍gg、mv啥的,收入不菲。
    更重要的是作为北电78级的一员,而且和78级的带头大哥田壮,陈大导和张一谋等大导演都交情莫逆,意味著和他交往將来的机会更多。
    相比风流瀟洒的王安全,这位长的实在不敢恭维,而且年龄也比她足足大了十岁。
    但爱情和事业总要有个选择,尤其她目睹了闺蜜许晴的种种,人家不但成了陈大导的女主角,还跟著去了趟坎城,如今更是片约不断。
    此时的她不再是那个从小地方刚刚出来自来水厂的女工,在北电这些年开了不少眼界,固然她对王安全付出了真感情,但是想要留在京城,想要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除非你愿意“付出”。
    而王安全在西安的边新闻进一步刺激了她,她给男朋友写了一封信,有委屈、有质问,需要解释,更有最后通的意思。
    今天吃过午饭,她拿著信投入校门口的邮筒,刚要转身离开,就见一辆计程车在路边停下来,当看清从车上下来的那个人时,她的眼晴顿时一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