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198章 实力的体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8章 实力的体现
    紧接著第三个镜头,依旧是个俯拍镜头,但景別从老宅全景转换到了厨房內的特写。
    一口大水缸,几条鱼正在悠閒地游著。
    此时电影所展示的镜头都给人一种相对平缓的感觉,即使刚开场的车水马龙的热闹街头,也因为大全景和运动镜头並未让人感觉到急促感。
    但紧接著一双大手伸进水缸抓鱼,鱼的挣扎和盪起的水,一下子加快了电影的节奏,瞬间由“静”转向“动”。
    然后便是谷峰饰演的老朱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
    这里赵坤使用了正反打镜头,让观眾第一次看清谷峰那张脸。
    有赖於大量港台录像带的流入,尤其谷峰老爷子在各种三级片中的精彩演绎,使得放映室里的大部分男同学看到谷峰那张脸,不由暗呼一声:“原来是他呀。”
    没错,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那种港台三级片中,谷峰和曹查理算是老面孔了。
    言归正传,利用正反打镜头最大的优点就是压缩时间,杀鱼、刮鳞,两个镜头,六秒钟,一气呵成,简练明了。
    接著剖肚、切鱼肉,依旧是正反打镜头,手用力时切脸部用力的镜头,然后裹麵粉,下油锅炸。
    注意,这里一系列镜头全部採用特写,充满画面的特写镜头一方面让观眾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另一方面也使得节奏明快,毫不拖沓感。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录音师王韵华老爷子,这里的声效运用极为真实,刮鱼鳞声、刀剖开鱼腹的声音、刀具落桌的撞击声、裹麵粉时细微的噗噗声、以及最后鱼进热锅的滋油声都极为真实,身临其境。
    到鱼下锅为止,开场第一个小段落完成,鱼入锅时滋起油的画面和声音,算是一个小小的高潮。
    接著下一个小段落开始,大特写展示刀工,进音乐,同时字幕亮起。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片魷鱼,切鸡胗,切肉,正反打,很舒適的面部镜头,侧逆光,增加立体感。
    相似剪辑,同一块案板、同一个拍摄视角,从切肉无缝剪辑切换到切辣椒。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构图。
    看到这里郑老师不由会心一笑,因为这是他经常在课堂上强调的,拍静物类的镜头,这是最好的构图陈设。
    显然赵坤是听进去了,而且运用的十分巧妙。
    然后是微距镜头拍横向切肉,运动镜头,但马上又转到固定镜头,切萝下丝,隨著下刀的速度,平缓的音乐也隨之调整。
    这一个小段落短短一分多钟左右的场景,却由十几个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下方跳出一行字幕,先是演员,然后幕后主创。
    当谷峰將一碗东坡肉放进蒸笼,盖上蒸盖,这个小段落到此结束,与此同时,最后一行字幕显现一一“赵坤导演作品”。
    有別於国產片中“导演冒號某某某”不同,“赵坤导演作品”很新鲜,有范儿,特有逼格。
    同样的坐在底下的管琥当看到副导演一栏中自己的名字时,神情尤为激动,
    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出现在幕后主创一栏中。
    注意,不是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字都会出现片头的字幕里,得是主演和主创。
    那些跑龙套的演员和剧组的各种助理、牛马的名字只能出现在片尾。
    这一个小段落是上一个小段落的延续,但更为五八门,不光展示人物精湛的厨艺,同时通过正反打镜头,也在展示人物的性格。
    另外这个小段落通过以二胡和扬琴为主的中国乐器的配乐,使得这组镜头极富中国韵味。
    当然,好的电影要讲究节奏张弛有度,大量的特写镜头剪辑和大量的信息输入难免让观眾感到疲惫,赵坤这时在下一组做菜镜头中插入了一组外景镜头,给观眾一个喘息。
    镜头切到后院,全景长镜头,当谷峰入画换鞋时,音乐停止。
    这个镜头当初反覆拍了好几遍,就是拍谷峰走向鸡笼时那张愜意放鬆的走路姿势,以便进一步塑造人物的性格。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灯光的设置,模擬阳光洒向小院,人物有光,画面的层次感才会更加突出。
    这是王家卫惯用的手法,如今已然被赵坤“借鑑”了。
    鸡笼前景拍摄,当谷峰走过来时,镜头下摇,由全景变成了近景,隨著视线左摇,看到鸡。
    这个小段落只用了两个镜头,二十秒钟出头,谷峰从出门到蹲下看鸡的每一个动作都呈现在观眾眼前,且以全景展现。
    此时的节奏在这里进入一个相对舒缓的时间,让观眾从大量密集的信息中暂时得以释放。
    下一个镜头直接拎著鸡进屋,省去了抓鸡的过程,绝对是大师级的留白。
    视觉上,扑腾的鸡再次把画面带入了一个动作主导的紧凑节奏中,与、听觉上,鸡的扑腾声先声夺人,把观眾瞬间带入到厨房的快节奏中。
    节奏紧一松一紧。
    镜头下摇变焦,看到了案板上是牛蛙。
    在鸡从惨叫声中,谷峰揭开蒸盖,镜头下摇,端肉,跟摇,音乐起。
    第三段做菜的小段落开始,由方才上个段落的蒸肉开始。
    这一段的剪辑较之上一段舒缓了不少,主要依靠碗、盘、锅、蒸笼等圆形形状为剪辑点。
    跟著音乐的节拍,倒汁,跟摇到摆盘,锅里的酱汁翻炒,跟摇浇汁—
    从蒸笼取出蒸肉,到入锅翻炒,到下盘,一个镜头,一气呵成,圆形始终占据著画面中心。
    这一段摇镜头的运用炫得飞起,令人目不暇接,同样是王家卫的风格,可惜此时的小王还未成就自己的风格,很自然地便贴上了赵坤的標籤。
    镜头切换到满架的刀具,刀工是中国厨艺的基本功,满架的刀具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谷峰的大厨身份,这个画面配合音乐和谷峰剁肉的声音,极为契合。
    而且谷峰在剁肉时那种轻鬆得意的神情,同样是在塑造人物。
    这一段音乐一直延续到电话铃声响起,中景切近景,谷峰接电话,第一次有台词,
    在电话中,他十分耐心地教对面的人如何做鱼,电话结尾,他拋出一句话:
    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
    完成剧情建置,他有一件事要说,为后面的高潮戏埋下伏笔。
    至此,做菜的场景告一段落,之后便是朱家三个女儿各自登场的场景不得不说,这个开场的剧作、剪辑和场面调度,堪称教科书级別的,同时也是赵坤炫技的集大成者,不光学生看傻了,就连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嘆为观止。
    看向赵坤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
    再说一遍,大家都是懂行的,甚至是中国最懂电影的一批人。
    看著眼前的画面,再回想一下人家当初斩获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的金熊奖绝非偶然,那是实力的体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