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195章 探口风
第195章 探口风
1990年,註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
国际局势波诡云,南非取消种族隔离、两德统一、乌克兰独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等,跟走马灯似的,令人目不暇接。
国內在经过上一年的风波之后,算是安定祥和,但也有重大事件发生,比如邓爷爷退休、浦东开发、上交所成立等等,当然还少不了盛况空前的京城亚运会。
说到上交所成立,不得不令人感嘆,大a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对於赵坤这种斗升小民来说,更关心的是不久前刚刚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举办日期以及评委会名单。
第41届柏林电影节將於2月15日至26日举行。
至於评委会嘛,主席是德国著名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这是一位获得过坎城金棕櫚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
另外十位评委清一色都是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导演、演员,以及电影製作人,
而且清一色的白,一点都不符合所谓多元化的政治正確。
赵坤看到开幕日期之后,不由哀嘆道:“得,这次得在德国过年了。”
因为2月15日,恰逢中国农历春节。
“香港那边有消息了吗?”陈虹有些担心道。
赵坤嘆了口气道:“后期还没做完呢,总得让他们看过以后再做决定。”
陈虹主要担心的是签证问题,《穆稜河畔》入围没问题,和上次《黑洞》参展一样,不过只能给两个名额,男主角王志闻肯定是要去的,剩下一个就是导演赵坤。
陈虹和盖丽想去柏林,只能以《饮食男女》主演的名义前往,那边是小堂叔赵二少出钱,没有名额的限制。
可是陈虹和盖丽都是內地的,不像香港人,包括德国在內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免签的国家和地区,拿上护照隨时隨地就可以走。
她俩不行,这年头別说签证了,就连办个护照都要层层审批、政审啥的,只有拿到电影节方面的邀请函才能一路绿灯。
好在她俩之前去过香港,护照都办好了,就差签证。
不过赵坤又马上安慰道:“放心吧,肯定来得及的。”
这年头出国对於国人来说,有无穷的吸引力,陈虹自然也是特別嚮往,而且还是去参加大名鼎鼎的柏林节,能够一睹欧美大明星的风采,想想都感到兴奋。
每当柏林电影节来临之际,是中影进出口公司负责对外联络工作的於玉熙大姐最为忙碌的时候。
上次《黑洞》能够顺利去柏林参展,於大姐出力不少,才成就了赵坤这个短片单元金熊奖的得主,如今更是获得了柏林组委会的官方邀请。
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又一届柏林电影节来临之际,赵坤於情於理都要亲自前往拜拜码头,聆(探)听(探)教(口)诲(风)。
这天上午,赵坤按照约好的时间提前十分钟来到了小西天的中影公司。
“啪啪啪!”
轻轻敲了几下於大姐办公室的门。
“请进!”
推开门,就见於大姐居然戴著副副老镜正在伏案工作。
咦,说起来她的岁数应该不大啊,顶多也就四十五吧。
於大姐一抬头看到赵坤,立马热情地起身道:“小赵啊,坐坐坐,快请坐。”
这架势特像重返天津的国fang部二厅特派员陆桥山看到余则成一般。
赵坤自然是陪著笑脸道:“於处,冒昧打扰!”
於大姐当即嗔道:“什么於处,叫大姐!”
“哎哎哎,大姐,您都戴著这个了?”
“別提了,这不岁数大了嘛,就前两个月突然间就觉得看不清了,於是就不得不戴上这个。”於大姐嘆了一口气。
说著,便张罗著泡茶,还一边抱歉道:“你这儿乱,你別介意啊!”
赵坤笑道:“这说明您日理方机啊!”
於大姐的办公室不大,也就十个平方左右,办公桌椅和一大排书架和文件柜就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连个接待的沙发茶几都没有,就在办公桌对面摆了两把椅子。
於大姐端著茶杯走过来,故作无奈道:“没办法,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最忙的,你瞧瞧,都是各大製片厂递过来的推荐资料,还有拷贝。”
,您后世接受採访时不是说始终隱瞒了柏林电影节中国大陆选片人的身份么?
算了,这种场面话听听就好。
“谢谢,大姐!”
赵坤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试探著问道:“那这次咱们一共推荐几部片子?”
多说一句,柏林电影节除了大家熟知主竞赛单元和论坛单元之外,各类展映单元还有很多,比如电影大观、青年影片展、儿童影展、回顾展、电影市场和录像展等等。
“除了你的《穆稜河畔》和吴子牛导演的《大磨坊》是受邀的之外,还有田壮的《大太监李莲英》和儿影厂的《哦,香雪》。不过《哦,香雪》是参加儿童影展。”
说著,於大姐又刻意压低声音道:“不过这次吴子牛导演的《大磨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据说目前审查的意见很大。”
说到吴子牛导演,確实挺悲催的,上上届他的《晚钟》斩获了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原本想著效仿张一谋的《红高梁》能够在国內掀起一股小小的观影热潮,毕竟拿奖了嘛,虽然比不上《红高梁》的金熊奖,那也是仅次於金熊奖的第二名。
结果国內发行居然是零拷贝·-哦不对,后来据说江苏的发行公司买了一个拷贝,理由是这部片子的主演陶泽如是南京人。
其实他之前的两部《欢乐英雄》和《阴阳界》卖的都不错。
至於说到这部《大磨坊》,赵坤的印象很深刻,与其说这是一部艺术片,倒不如说一部r级恐怖片。
试想一下,当古老的磨盘碾碎活人的“咯咯”声和流出的浓稠的血浆所带来的视听感受,想起来都觉得不寒而慄,恐怖和诡异感十足。
而且吴子牛导演可能意识到这类题材的审查难度,还很鸡贼地运用了回忆的手法,比如电影一开始就打出一行字幕“70多岁的青果老人,近来恍恍惚惚,总是看见50多年前的自己—”
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的是湘江战役后,失散红军青果回到家里,
而恋人已经嫁给了fandong乡长。
fandong乡长大肆残暴地杀害其他失散红军,血腥和暴力让青果以牙还牙。
他抓来一群凶手,扔进磨盘里活活碾死,又用恋人当年送给他的红腰带將far
dong乡长活活勒死。青果打算携恋人离开,但恋人却无法面对接踵而来的血腥和暴力,拒绝与之同行—
倒不是说吴子牛导演拍的不好,几年后他拍的《南京1937》不知道要甩陆小川的《南京南京》和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釵》多少条街,更是在96年创下了3000
多万的內地票房,更牛逼的是还能卖到日本去。
言归正传,赵坤只是对这部《大磨坊》的电影题材报以呵呵,就算当下审查再宽泛,但是这种用红军的身份来描绘所谓的人性,这是摆明了不想上映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