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161章 肃然起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1章 肃然起敬
    “坤坤?”
    “嘖,佩吉姐,你这就没意思了。”
    “好啦,好啦,不开玩笑了。奚仲文和黄粤泰那边已经约好了,一点钟,楼下茶餐厅见面,唔问题?”
    “当然唔问题咯!”
    “呢,你最好准备稍微充分一点。”
    “好的,谢谢佩吉姐。”
    赵坤明白李锦文的意思,无非就是自己刚出道,年轻,还是从內地来的,难免被人轻视,如果自已没有顶著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金熊奖得主的头衔,可能人家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
    人性大抵如此,无可厚非。
    不管怎么说人家如今在香港电影圈也算是小有名气,不缺戏拍,估计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在李锦文的面子上。
    黄埔园旁边德丰街,戴著副黑框眼镜,一身白色运动服的奚仲文从一辆红鸡上落车,迎面正好遇上沿著人行道走来的黄粤泰。
    “泰哥!”
    “仲文!”
    同在香港电影圈,加之两人之前合作过柯星沛导演的武侠电影《金燕子》,
    很熟悉。
    “哇,泰哥,最近忙什么呢,这么黑!”
    黄粤泰一贯大金链子,衬衫,加之长相凶恶,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社团的大哥出行。而且他本来就长的黑,只不过今天看起来顏色又深了一號。
    黄粤泰叼著烟,上前和奚仲文握手,笑呵呵道:“刚从非洲撒哈拉回来,你知道的,那边的太阳特別厉害,晒了差不多两个月,就成这样了。”
    奚仲文心中一动,忙道:“你去拍嘉禾的《飞鹰计划》?”
    黄粤泰面露得色地点头道:“是啊,辗转亚非欧三大洲,光在撒哈拉就拍了两个多月。”
    《飞鹰计划》是程龙闯荡好莱坞失败后,决心再次打入国际市场的大製作,
    据说总投资高达1500万美元,折合港幣將近1.2亿,是香港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
    黄粤泰作为摄影师能够掌镜这样的大製作,也算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然一切还要靠票房说话。
    好在程龙一向是香港电影的票房保障,这部电影的成功机率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这都是面子上的事儿,像他这种手艺人,结束后还得继续找活干。
    “你也是来见大陆来的那位导演的?”
    “对,佩吉邀请的嘛,总得要给面子。”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听说这位导演很年轻,好像去年才从京城那个什么电影学院毕业。”
    “没错,不过人家的毕业短片拿了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的金熊奖。当时香港的报纸都有报导。”
    “这个佩吉也跟我说了,不过短片而已,和长片完全是两个概念,先看看再说吧。”
    奚仲文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看看再说,这样对佩吉也算有个交代。”
    说话间,两人走进茶餐厅,李锦文和赵坤已经在里面坐等了。
    “泰哥、仲文,这边。”
    看到两人进门,李锦文忙站起来招呼。
    赵坤也跟著站起来,笑吟吟地看著两位走过来。
    和三十年后相比,这两位就是年轻了一点,胖瘦、体形都没啥变化,而且两人的穿著风格似乎也是几十年不变。
    “我来介绍,这位是就是从內地来的赵坤导演。这位是黄粤泰,泰哥,这位是美术指导奚仲文。”
    “泰哥!”
    “仲文哥!”
    赵坤分別和两人握手打招呼。
    听到赵坤一口流利的广东话,黄粤泰略显异道:“赵导是广东人?”
    “不是,我是东北人,来自龙江。龙江,想必二位都知道吧?”
    “知道!”
    “这个当然知道,我的家在东北松江上——-,这是松江,不是龙江。
    我记得龙江是我们和老毛子的界河。”
    奚仲文居然还哼起了歌。
    “对,松江也在我们龙江省,从省会尔滨穿城而过,最后匯入龙江,是龙江最大的支流。”赵坤笑著解释道。
    不过黄粤泰却轻轻哼了一声道:“龙江一直是我们的,只不过清末的时候被老毛子占了很多土地,现在才会成为和老毛子的界河。”
    赵坤听到黄粤泰居然说起这个感觉挺意外的。
    结果奚仲文马上接道:“对,我记得中学歷史课上有过这一段。”
    香港人还学中国歷史?
    赵坤用疑问的目光看向李锦文。
    未等李锦文开口,觉察到他异样的奚仲文笑眯眯道:“看来赵坤对我们香港还缺乏了解,中国歷史在香港的学堂里可是必修课,和中文、英文和数学並列的。”
    “听唔好意思,我確实没想到。”赵坤只能不好意思地抱歉道。
    其实这事说起来確实挺弔诡的,大概从六十年代开始,中国歷史从原先的歷史课中分出来,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香港初中生的必修课。
    然而,回归后,中国歷史这门课程却被不断的弱化,成为了选修课目,而且因其背诵条目多,难度大,选修的学生人数远远低於其他科目。直到2019之后,
    中国歷史这门课程才又重新被列为初中必修课。
    见气氛有些尷尬,李锦文忙道:“先点东西吃吧。”
    茶餐厅是香港所独有的,不光有咖啡、奶茶、多士、三明治、通心粉等西式餐点,还有各种凉茶、炒饭、炒粉、炒麵、盖浇饭等中式快餐,甚至还有日料。
    虽然后世大陆也开了不少此类的茶餐厅,但就其品种的多样性还是远不及香港本地的茶餐厅。
    吃过饭之后,大家各要了一杯咖啡开始谈正事。
    赵坤也不废话,直接拿出剧本和已经画好差不多一半的分镜脚本。
    剧本当然是非常规范,但当两人看到分镜脚本时,不约而同地眼晴一亮。
    无他,画的太漂亮了。
    他们俩合作过的导演不在少数,但是能够画出如此漂亮分镜的,大概唯有《倩女幽魂》的导演徐克。
    香港电影製作周期一向紧凑,还不太重视编剧,很多时候都是现场飞纸,就更別提什么分镜脚本。
    惊艷之后,两人看赵坤的眼神就变的不一样了,这位从大陆来的年轻导演至少是有点东西的。
    接下来,奚仲文看剧本,黄粤泰则翻著手里数十张分镜画稿,几次抬头看向赵坤,欲言又止。
    直到他全部看完之后,赵坤才缓缓开口道:“泰哥,这部电影的运动镜头比较多,主要人物出场时,以物先入,人后入为原则,比如这一张,大姐出场,先拍大姐手里的隨身听,然后再摇到大姐身上;另外还有这一张,从远景到近景再到特写,用推镜头“
    后世黄粤泰被称为疯狂的运动镜头使用者。意思就是在他掌镜的作品中鲜有固定机位拍摄,採用大量的运动镜头,大量的变焦,各种摇镜头、推镜头玩的飞起。
    不过现在的他还没有形成这个独特的摄影风格,还处於炫技的阶段,大概要等到他拍完徐克的《新龙门客栈》和《黄飞鸿》之后,才会正式树立招牌。
    而此时赵坤根据分镜头脚本跟他分析的拍摄思路正好搔到了他的痒处,尤其还有不少运动镜头的运用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还有比如在情节转折处使用各种不同的空镜头,预示情节的发展,不但增强了情绪的铺垫,同时也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
    什么是电影艺术,这才是真正的电影艺术!
    这一刻,黄粤泰仿佛被赵坤带进了艺术的殿堂,不知不觉中使他对眼前这位年轻的导演肃然起敬。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