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 第135章 赵季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 赵季平
    没有数字文档,没有电脑,电影剪辑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
    剪辑操作首先要找到精准的剪辑点,剪断胶片和同期声的磁带之后,需要用透明胶带將连接的胶片和磁带粘合起来,
    而且每次被剪断的余片都要非常认真详细地做好標记。因为如果剪多了,就要在余片中重新找回一些画面和声音添加回去。
    所以需要在剪辑前对剪辑的不同画面非常熟悉,並且有构造剪辑节奏非常强的时空想像力。
    否则像后世电脑中剪辑那样来回尝试改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不夸张地讲,如果按照后世剪辑软体那样,用手工操作,可能三个月都剪不了一部电影。
    傅正义老爷子虽然早已年过六旬,但眼不、手不抖,对空间和时间的敏感度极高,每一刀的剪辑不是在机器上而是在他的脑海里,所以极少出现在余片里反覆倒腾,需要返工的场面。
    电影剪辑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粗剪、精剪、作曲选曲、特效录入製作和配音合成。《穆稜河畔》几乎没有特效镜头,特效录入製作这个流程可以忽略不计。
    自前赵坤和傅老爷子已经进行到了精简阶段的尾声。
    和傅老爷子合作的过程中,赵坤不但学到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包括后世通过电脑剪辑无法涉及到的知识。
    这么说吧,通过这次合作,让他大开眼界的同时,不敢小这个时代的电影人,或者说充分领略了当今电影人的工匠精神。
    以前他一直觉得原版已经足够优秀了,虽然剧本上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编,但镜头语言和后期製作只要照葫芦画瓢就行。
    但通过傅老爷子手中的剪刀,他恍然发现原来是可以更好的。
    除了保留原版中大量的闪回剪辑特点之外,在细节上做了很多处理,使得部分画面变的更加紧凑。
    比如片中有两场打架的戏,前者在省城,“你瞅啥”,“瞅你咋地”,“你有病吧”,要经过好几个回合的言语拉扯之后才扭扭捏捏地打了起来。
    而后者在鸡西的小酒馆里非常乾脆,一言不合就动手。
    其实两场戏拍的时候都差不多,但通过剪辑后,你就会发现高启盛不能原谅自己,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干架才能让自己好受一点,只可惜在大城市实在不能痛快的打仗,只有回到那个最初让他跌倒的地方,乡亲们的铁拳才能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猛烈撞击。
    这两次完全不同的干架,几乎就把高启盛这个人讲明白了,第一次干架只是让观眾认识高启盛这个人,而当你看到第二次干架后拖著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家里的高启盛,你才会明白生活对於这个人来说有多么的绝望和操蛋。
    至於说之前赵坤通过张燕的反馈,发现自已忽略了普罗大眾的感受,但经过这段时间不断的擼片,他也想明白了,这註定就是一部精英电影,诉说的就是一个精英所津津乐道的悲剧。
    有一位浙江周树人,原名鲁达字绍兴的作家曾经说过:悲剧是將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实还有后半句:喜剧是將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和喜剧就如同两块面对面的镜子,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就是普罗大眾都能接受的喜剧,但如果你沉溺於喜剧,那就是悲剧。
    电影中的高启盛没有再选择自杀,原版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1con’tbeat
    it”,最好的中文翻译就是高启盛常说的那句台词“我迈不过去这个坎儿”。
    说白了他就是站在悲喜之间弥留,静静地等待,等待看自己慢慢变老。
    “哈,大功告成!”
    终於完成了精简,赵坤顿觉神清气爽,一脸兴奋地对傅老爷子道:“老爷子,明天咱们一起看看效果。”
    傅正义也是长舒了一口气,自从退休后已经好几年没有没有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神情疲惫,但精神却很好。
    他摆摆手道:“效果我就不看了,不过这作曲和配音你得抓紧了。”
    作为一名资深的剪辑师,当剪辑完成之后,电影的画面已经牢牢地刻在他的脑海中,看不看无所谓了。
    此时老头的心情多少有点复杂,一个人忙惯了退休后总会有一种落差感,而且他不爱说话,交往的朋友几乎没有,平时总是闷在家里。
    这次答应帮忙剪辑,一方面是看在谢飞的面子上,另一方面也是赵坤给出的报酬诱人。
    本来是想挣外快的,没想到重操旧业,激情依旧,甚至更胜往昔。而且他发现赵坤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难怪年纪轻轻就拿了大奖,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虽然在剪辑工作中难免有分歧,他却发现自己居然很享受这种业务层面上的爭论。关键这小伙子孜孜不倦,且一点就通,颇有种找到衣钵传人的感觉。
    此时赵坤听老爷子提起作曲的事儿,忙打蛇隨棍上道:“老爷子,正有事麻烦您呢,您认识赵季平吗?”
    谁是最伟大的中国电影作曲家,那么非赵季平莫属,从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次为初出茅庐的陈大导执导的《黄土地》作曲开始,到2012年最后一次王安全执导的电影《白鹿原》作曲,在这长达近三十年的影视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了无数膾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佳作。
    “认识。”老爷子点点头。
    赵坤顿时一喜,未等开口,却又看见老爷子摇摇头道:“但不熟。”
    嘿,这老头,这不是逗你玩嘛!
    正当赵坤琢磨著是不是还得请郑老师帮忙的时候,老头这时却又笑眯睬道:“不过,既然你想请他作曲的话,我可以找人帮你问问。”
    三句话,把赵坤的心態搞的跟过山车似的,他忙问道:“老爷子,没问题吧?”
    老头想了想道:“只要他手头没活,应该问题不大,我让小吴帮你问问。”
    “谁是小吴?”赵坤问道。
    “西影厂的吴天明啊,没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赵坤忙连连点头道。
    你说这事闹的,吴天明可是西影厂的厂长,更號称是第五代导演的伯乐,陈大导、张一谋都受过他的提携,更关键的是陈大导的《黄土地》和张一谋的《红高梁》这两部电影的配乐都是赵季平做的。
    而且赵季平本身就是在西安歌舞剧院工作,和西影厂就是一个系统的兄弟单位。
    “行,那就这么著吧,回头我联繫好之后给你回音。”
    老头从剪辑台上下来,拿著他那个泡茶专用的雀巢咖啡瓶子,悠哉悠哉地往外走。
    这段时间,他还是头一回这么早下班。
    “老爷子,这事拜託了!”
    只要赵季平出手,配乐的事就问题不大了。
    此时的赵季平除了给陈大导的《黄土地》和张一谋的《红高梁》作曲配乐之外,今年还刚刚完成了张一谋执导的第三部作品《菊豆》的配乐。
    赵坤之所以觉得只要赵季平出马,就万事大吉,只要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除了上述三部作品之外,未来还有《霸王別姬》、《活著》、《大话西游》、《天宅门》、《天龙八部》、《大明王朝1566》、《一九四二》等等,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影视剧,无一不是精品。
    如果有可能的话,赵坤甚至想跟他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
    现在这位赵老师的收费应该不贵,大概到九四年左右,星爷为了请他为《大话西游》配乐,居然开出了八十方的高价,简直就是哄抬物价。
    传闻这位赵老师本来非常看不起星爷这种无厘头的电影,最后答应帮著做配乐,只是败在钞能力之下,但他却拒绝署名。
    不想,后来隨著《大话西游》的爆火,尤其那首炙人口的《一生所爱》,
    让他白白损失了上千万的版权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