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破產工厂,咋成了科技帝国? - 第140章 159160章:晶片!晶片!晶片!
第140章 159-160章:晶片!晶片!晶片!(第一和)
高瓴科技总部大楼,总裁办公室。
高怀钧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看来,想要短时间內布局完成电子科技行业,是不太可能的了。”他看著玻璃外已经颇有些萧瑟的背景,喃喃自语道。
本来高瓴科技的事儿就够多的了。
虽然他现在把70%左右的小事务交给了寧远,但是很多核心决策还是要他来做。
他的工作习惯,上午处理一些重要的流程,一些拿捏不准的工作,他会让相关负责人在下午召开专题会进行专项討论。
他开会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长篇大论,一个专题会,都必须讲乾货,在半个小时之內,必须讲完!
这就要求下面的高管,必须在前期准备好大量的工作,才能完成这样的专项会议。
同时,他不喜欢工作事项过夜。
不然,一个简单的事项拖拖拖,拖上那么几天,工作推进就会这么一件一件地落下来!
现在由於现在mate系列手机的影响力在扩大,已经有了很多中大型的手机厂商,看到了这种触屏式的手机优势,所以也在快速地高仿研发之中。
他对於这个世界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这导致了他的信息差优势,在迅速地减少。
並且,最关键的是,
所以,他必须抓紧时间,加快高瓴科技,对於核心赛道的布局!
他又思考一番之后,拿起了旁边的红色座机,拨通了『001』,商雅妍的专属电话號码,高怀钧言简意賅地將自己的命令进行下达。
“通知一下寧远,林云深,閔伟国等核心高管,今天下午2点,到小会议室,我们开个会!”
“好的老板!我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了,这两天没有紧急事情不要离开锡城!”商雅妍声音甜甜地回答道。
“嗯!”高怀钧淡淡点头。
总裁办公室的隔壁,电话掛断,商雅妍在贴满便签纸的桌围上又写上一张小纸条,把高怀钧今日的工作,进行一些细致的调整。
將电话放下,高怀钧摇了摇头。
这小秘书现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前置性考虑的能力非常强!
这其实是现代企业中,非常稀缺的一种技能。
像这样的人,如果是一个小老板,那肯定是如获至宝,不断地栽培她。
做一个老板娘,或者是一个副手,都是非常好的结果。
不过,她却是高瓴科技的老板秘书!
高怀钧什么人物?
从一个电风扇厂白手起家杀出来的超级富一代,杀伐决断可是完全不输任何人的。
这让高怀钧突然想起了三国时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杨修!
也是一个前置思维非常强的,绝顶聪明的人物!
“先看看商雅妍的表现吧!把我节约不少精力呢,还真捨不得她走!”高怀钧双手併拢著坐在桌子前,思忖道。
他將心中的一缕思绪按灭,高怀钧隨手从办公室抽屉里头抽出一个笔记本隨意地阅览一番。
这个东西,是他重生以来的最大秘密!
他为了防止自己对於前世的很多记忆遗忘,在这个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了很多自己记住的有用或者没用的技术,为自己后世的发展提供方向。
这个东西,就算是最亲的人,他都不会告诉的!
。。。。。。
当天下午,所有的高管,都聚集在了会议室。
不过和往常不一样,此次会议,李宗霖和几个晶片团队的核心成员也过来参加。
和平时喜欢穿著休閒装开会完全不同,今天这群人都是整整齐齐地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导。
因为,这次会议,是高瓴科技的老板——高怀钧,亲自主持!
隨著高瓴科技业务越做越大,再加上多了凌霄科技这样一个子品牌,现在高怀钧基本上不再管理基础性的运维事务,而是將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下放。
所以,他主持会议的机会越来越少,更不要说,让团队下经理级的员工参加会议了。
mate1以及mate 2手机的出现,让一眾的用户,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电子產品思路所带来的震惊。
不过高瓴科技也不是没有弱点,他们清楚地知道,高瓴科技现在的核心弱点之一就是晶片,高怀钧对晶片的研发寄予厚望。
在后世海思晶片还未问世前,在世界范围內,基本上是国外晶片的天下,德仪,高通等主流晶片,基本占据了电子科技的最高生態位,也占据了电子科技最丰厚的利润。
在后世的小米手机中,小米每卖一台普通的红米手机,平均毛利是140元,真的不如网际网路赚钱。
甚至可以说,赚的是血汗钱!
就算是售价5000华元以上的旗舰机,一台也就大几百,不到1000华元的利润。
而高通多少呢?
因为一个旗舰晶片成本800华元+,普通手机也要400华元+,做多了卖不动就会亏本。
小米一部普通手机赚一两百,就有600华元被高通赚走了。
这纯粹就是给高通打工!
而后世手机之皇水果机能赚多少呢?
平果一部手机利润除掉3000华元成本,纯赚2000-5000华元!
这就是为什么,平果沉淀了那么多的现金的核心原因!
每年手机都变化不大,无非就是屏幕换一下,再搞个噱头很小的东西,什么无线耳机,什么玫瑰金,土豪金的顏色,再加上晶片是自研的,直接给台及电直接製造,高通那部分要截留的利润全部留下来了。
你说它爽不爽!
你说高怀钧眼不眼馋!
然而晶片和消费者级的產品完全不同,晶片,尤其是大型集成晶片,核心的soc,研发的时间非常长,而且需要极长时间的稳定测试,才能达到量產的条件,现在高瓴晶片成立了有一定时间了,才有第一款soc的突破性进展!
如果在其他公司看来,这简直就是进步神速!
不过在这一年多,零零散散投入了將近一个亿华元的高瓴科技看来,却是速度比较慢的了。
毕竟,半年多出一款电子科技產品的高瓴科技,在电子科技界是有名的卷王。
【第x章】
高怀钧进入了会议室后就表情很严肃,在场六人听著,都不自觉直了直腰杆,双眼紧盯著高怀钧以及他身后的白写板,等著他进入正题。
“我经常说,高瓴科技是1+x的发展模式,1是手机,而x是核心產品群,但是,今天高瓴晶片的团队在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是,高瓴科技已经不再是1+x的发展模式了!现在变成了1+1+x,而第一个1,就是高瓴晶片!”
“高瓴晶片,在高瓴科技未来的规划之中,是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在我的眼中,你们的地位,不比高瓴研发中心地位差!”他习惯性地摸了摸衬衣边的蓝宝石袖扣,冷冷地说道。
在场的所有人,此时都是大眼瞪小眼,一付难以置信的表情。
高瓴科技的1是手机,出货量大,產值高,利润高,这是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信条。
但是,现在告诉他们,高瓴晶片,成为了第一个1!
是高瓴科技未来的规划之中,是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
开玩笑呢?!
现在李宗霖过来之后,一年多的时间了,陆陆续续烧了1个多亿,有將近300多的研发队伍,现在都没打出一个屁了,属於公司净亏损的项目。
伱和我说,这是高瓴科技的第一个1?
一行人,如果不是看到高怀钧一脸严肃的样子,他们都以为高怀是跟他们开玩笑呢!
要知道,现在从外面买晶片,价格其实都不贵,高通初代s1晶片,採用了65nm工艺製程,採用arm v7架构、单核心设计,搭载320mhz的hexagon qdsp5,报价也就1000多块华元的水平,並不贵!
更好的德仪的omap 1,创建了开放式移动应用处理器接口(omapi),价格也就比高通s1贵上个300-500块钱而已!
这可是比,高瓴科技,自己异想天开,搞自营晶片,强多了吧!
这样也就算了,但是高老板把高瓴晶片列为第一个1,岂不是把高瓴科技当儿戏吗?
但是,高怀钧是高瓴科技的神,是高瓴科技的天,大家都压下心中的诸多疑惑,不敢多问。
看到眾人震惊的表情,高怀钧笑了笑,並没有解释。
就算是到后世的2017年,就算是手机製造行业內的人,都不觉得晶片技术是手机前的那个1,更不要说是07年这个技术落后的时代了!
在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大发展的时代,晶片这种全球竞爭的东西,怎么可能买不到呢?
怎么可能有人用它当做武器呢?
你们这是在杞人忧天吧!
很多事情,没发生前,真的所有人都不觉得它会发生,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它真的就发生了!
“李宗霖总,你来给我匯报一下具体情况!”还是高怀钧打破了寧静,说道。
不过,此时,李宗霖的心都不由得抽动一下。
这高老板说话也太夸张,画饼都不应该这样画吧。
本来其他高管对於高瓴晶片连续烧了一个多亿,还没有效益,本来就有意见。
他还想装装低调。
这好傢伙!
高老板是嫌他们不够,加把火烤是吧!
高瓴晶片,本来就很难。
现在进度如此之拖,核心原因,还是在於人才匱乏!
这並不是高瓴科技给的钱不够多,而是在於,在市场上,会说汉语,对晶片设计和製造有一定了解的人,非常少!
在华国,07年,虽然国家对於晶片已经相对重视,但是由於晶片產业在华国產业化程度较低,说白了就是不赚钱,晶片產业基本上就是赔钱货,在场的高管,大部分要不就是从那个岛来,要不就是从美丽国回国,甚至是从思密达国挖来的外籍员工,这就愣是找不到一个本土人才。
挖都没有挖到一个人。
华国晶片行业对比国外水平,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
从中可以看出本土晶片人才之匱乏。
在数字晶片设计领域的四大岗位(前端设计/验证/dft/后端),对於9+17所微电子示范学院,部分985,海龟硕士应届毕业,华国相关企业给出的毕业生平均年薪应该只有5万华元不到,有部分甚至只有3万块左右的水平。
说句不好听的,3万块就可以找到一个985毕业的集成电路设计的人才,这简直就是行业內部的耻辱!
就这点钱,行业要发展起来?
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17年,都是如此。
很多学习晶片相关专业的学生,除了去中为的海思以及少量的国有企业工作以外,大部分基本上都会在毕业后直接转岗,做晶片研发的几乎没有。
现在高瓴晶片在近一年內招兵买马,仅仅给出和高瓴研发中心相同的待遇,就可以找到的相当比例的新人,居然是清北和復交四个级別学校的学生加入,这在后世,没有40个w的起薪,想都不要想,而且人家根本就不会考虑你这个锡城这个小地方的新创公司。
所以,现在的高瓴晶片,即缺人,又缺技术,还缺时间,整一个难字了得!
“咱们现在的大型soc系统级晶片,已经初步设计完毕,但是,由於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现在晶片研发人才的匱乏,我们现在只能降频做出90nm的晶片。”
“现在流片了5次,但只成功了3次,也不算是完全流片成功。。。”
李宗霖是那种纯粹的技术性管理人员,他们这群人说话都是非常实在的,他大致將本次的90nm的晶片,青龙101大致的研髮结果,给说了一说。
高怀钧非常喜欢《山海经》这本书,他现在使用的作业系统叫做朱雀,晶片叫做青龙,都多多少少有这本书的影子在!
“青龙101,前前后后了差不多一个多亿!这笔钱,在华国任何的电子科技公司,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怎么研发了一年多的时间,还未流片成功,进入到封装测试阶段?”高怀钧皱了皱眉头,问道。
在他的印象里头,28nm是一个门槛,后期耗资越来越大,而现在不过是一个90nm级別的晶片而已。
设计和製造的门槛,其实不高。
在后世,就算是初代的智能车,都没有使用这个级別的晶片!
ps:双倍月票时间,求月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