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 第401章 返回太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的潼关城,人喧马嘶。
    使节团里,旌旗招展,迎风猎猎作响。
    潼关城下,將领们整整齐齐的站在城楼之前,相送林时。
    城楼上,將士们静静的俯视著下方那一道清风朗月般消瘦的身影,眼中饱含不舍。
    林时率领他们的时间不长,算来算去,也就一年而已。
    可这一年时间,他们找回了灵魂,找回了他们存在的意义。
    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是大梁失落百年,也未曾做到的梦幻之事。
    而林时率领他们这一年时间,他们从兵痞,从老油子,完成了到精锐的转变。
    他们从丘八,变成了兵。
    林时,就是他们的头脑,他们的灵魂。
    而今日,他们的灵魂要走了。
    儘管他们都知道,大帅是回去太安受赏,是去太安过好日子,可他们更知道,大帅这一去,下次再见,或许便是很久之后。
    甚至,可能直到他们退役返乡,也未必能再见到大帅。
    看著城下那道与將领们谈笑风生的身影,一些將士忍不住哽咽出声。
    大帅走了,他们將来,还能有现在这样的日子过吗?
    他们若是再立下战功,是否又会像大帅没来时那样,被上官贪墨九成?
    他们若是受了委屈,谁又能给他们当家作主?
    不舍,迷茫,对未来的恐惧,縈绕在將士们的心间。
    男人的感性总是这样,要么不来,一来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城楼下,林时正在对程名振和李晟做最后的交代。
    此次他回太安,除了以付瞿为首的百余名亲卫之外,不会带走潼关城的一兵一卒。
    因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內,潼关,都將成为大梁抵御北魏入侵的第一线。
    潼关城里这九万大军,也將成为应对北魏的第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一旦被攻破,那大梁的新首都太安城,便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所以,潼关城內的大军,不能动。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包括去执行秘密任务的刘远山与姜望麾下的两万轻骑,回归关中之后,也仍旧要赶赴潼关,为国戍边。
    不如此,太安城也不会安稳。
    林时与程名振和李晟交代完正事,柔和的目光扫视过眼前这一群曾与他生死与共的將领。
    在他们不舍,挽留,期待,各种复杂的目光之中,朝他们风轻云淡的摆摆手。
    “走了各位,后会有期!”
    林时没有什么別离的感伤,轻飘飘留下一句话,便转身从付瞿手里接过马韁,翻身上马。
    他始终认为,离別这种事情,不值得感伤,因为下一次再会,大家都会变得更好。
    程名振跟了他这么久,多多少少也练出来不少本事,潼关交给他,林时很放心。
    “大帅,保重!”
    看著林时远去的背影,將领们神色有些黯然,对著他的背影拱手抱拳,轻声祝福林时。
    城楼上,將士们远眺林时的背影,已是热泪盈眶。
    林时感受到了將士们的注视,但他並不在意。
    使节团里,传旨的大太监见林时上前,赶忙打马迎上去:“大帅,都交代好了吗?”
    “走吧!”林时微微頷首,打马簇拥到一架马车旁边。
    陆清掀起马车帘子,深深看了一眼窗外的林时,又將目光投向不远处高大的潼关城。
    最终,什么也没说。
    使节团缓缓动弹起来,潼关城逐渐被甩在身后。
    使团之人,隱约听见了潼关城中传出了震天的哭声。
    林时也听见了將士们的哭声,他终究还是没忍住,回头看了一眼这座他守了半年多的潼关。
    可惜,关城那好似巨兽匍匐一般的青砖城墙,已经消失。
    又是一年秋了。
    关中落叶飘黄。
    行行征雁南飞,飞向江南。
    陆清探出了马车帘子,望著天上南飞的鸿雁,不知道在想什么。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林时也在看南飞的雁,顺口念出了一首在他原来那个世界膾炙人口的诗词。
    跟隨在他身旁的大太监闻言,赶忙令隨从取来纸笔记录。
    “大帅文采斐然,果真不负诗仙之名!”
    大太监下笔极快的將林时念出的诗词记下,脸上顿时浮现一抹諂媚的笑容。
    林时微微一笑,也不觉得难为情。
    诗仙的牛逼,还是当初他陪同姜云梦玩耍时,硬吹出去的。
    倒是没料到,这个牛逼吹得,整个大梁的人都信了。
    这怎么不能算是一种另类的浪漫呢?
    车辕上,陆清並未加入这个话题,但一双眼睛已是眯成了月牙。
    江南人,最讲究诗书风流,自詡文华天宝。
    可江南,从没有出现过“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这般诗赋。
    或许,她的確嫁了个不错的夫君。
    陆清眉眼轻笑,剎那间,那南飞之徵雁带来的离別伤感,也消失不见了。
    车队朝著太安城缓缓前行,整个车队陷入了沉寂之中。
    一日时间,世界团队走出三十里路,傍晚时分,大太监命人在渭水畔安营扎寨。
    林时站在渭水南岸,远眺对岸平原。
    秋天,正是丰收之时。
    关中每年所种粮食,一为麦,一为糜。
    早麦五月便已收割,並且要用以交税,所以现在百姓们正在收割的,是糜子,也是他们这一年真正的口粮。
    陆清走到林时身旁,与他並肩而立。
    见林时目不转睛地盯著河岸上百姓们劳作的繁忙景象,不禁轻声开口道:“这个时节,江南也在丰收呢,不过江南人更喜欢吃稻米,不喜欢吃糜子,所以江南所耕所种,也几乎都是稻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气候温润,適宜种植稻米,而北方水土只能养育糜子,百姓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林时漫不经心地回应陆清一句,缓缓收回视线,转头看向一旁的陆清问道:“怎么,想家了?”
    陆清一愣,也没有隱瞒,轻轻頷首道:“江南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