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 第356章 未战先怯(五千字长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知洲无奈的声音传进林时的耳朵里,林时表示完全没所谓。
    他双手一摊,没好气道:“这是好事,他们有什么好爭论的,我大梁出了一个敢上战场,愿意上战场的皇帝,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顾知洲径直走到一处空位上坐下,对著付瞿吩咐道:“副將军,有劳上一份饭食。”
    话音落下,就见李晟与程名振眼巴巴的看著他。
    顾知洲一愣,下意识问道:“二位將军也还没吃?”
    两人对视一眼,程名振委委屈屈道:“刚挨完鞭子呢,哪来得及吃啊!”
    顾知洲抽抽嘴角,下意识看向林时。
    林时无语的翻了个白眼,淡淡道:“付瞿,传令设宴吧!”
    设宴,那就不单单是吃饭那么简单了,而是以谈事情为目的。
    付瞿怔了怔,赶忙转身小跑出门。
    顾知洲暗嘆口气,接过林时刚才的话题:“话是这么说,可御驾亲征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儿戏,陛下一声不吭的背著朝臣们跟著大帅您跑到战场上,万一有个什么意外,大臣们连应对的法子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大帅以后还是少做吧。”
    林时微微頷首,也知晓顾知洲忧心之事的核心在於哪里。
    沉默一瞬,他缓缓开口道:“陛下今日上了城楼观战一日,现在已经睡下了,你有什么话,明日再与陛下说吧!”
    顾知洲倒也没强求,点头道:“末將只要確定陛下是安全的就行。”
    几句话说完,厅內气氛忽然沉默下来。
    很快,宴席上桌,顾知洲也是真饿了,他一个文臣,跟在林时屁股后面追了这么久,也是真的累了,饭菜一上桌,便开始不顾形象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林时迟疑了一下,还是唤进来刘昱,让他去后院一趟,请三女过来。
    今日三女都吐得厉害,也都没有吃晚饭。
    不管他们吃不吃得下去,该问一声,还是要问一声的,不然就真显得他这个男人好像多不负责似的。
    李晟与程名振对视一眼,看著顾知洲的样子,不由得有些讶然。
    他们还以为陛下御驾亲征,是经过满朝文武同意的。
    现在听顾知洲这么一说,原来陛下来边疆的手续也是不合规的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就安心多了。
    至少,不用再担心隨时被陛下擼成一条光棍了。
    正所谓上樑不正下樑歪嘛!
    陛下都不太守规矩,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要是太守规矩了,岂不是不將陛下放在眼里?
    嗯,逻辑对上了!
    於是,两人也很开心的吃了起来。
    林时静静的看著三人吃东西,等候不过片刻,刘昱便去而復返。
    “大帅,大统领和夫人没有食慾,不欲前来,陛下听闻顾大人到了,正在洗漱,片刻就来!”
    刘昱话音落下,厅內正在狂吃的三人便齐齐放下了筷子。
    顾知洲起身道:“为人臣子,陛下亲临,我等自当出迎!”
    林时嘴角一抽,却也没有反对。
    他知道,其他人,和他註定是不一样的。
    他现在可以无视大多数人,也可以不对姬玲瓏以礼相待,那是因为两人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
    但这些將领,臣子,终究还是要在姬玲瓏这个帝王手下討生活的。
    沉吟一瞬,他缓缓起身:“那就去迎接一下吧!”
    言罢,便主动走下首位,带著三人朝后院而去。
    后院之中,姬玲瓏已经换上一身盛装,正在几名镇景司校尉的护卫下朝白虎节堂款款走来。
    两拨人马在院子中间相遇,顾知洲正了正衣冠,远远的朝姬玲瓏拜了下去:“臣顾知洲,参见陛下!”
    李晟与程名振老老实实拱手,口称:“罪臣李晟,程名振,见过陛下。”
    林时想了想,也对著姬玲瓏拱手一礼,只是没有多说什么罢了。
    此刻,姬玲瓏的脸色已经恢復如常,看不出来半点不適应的感觉。
    她款款走到几人面前抬手虚扶,威严的声音传出:“诸位爱卿,免礼!”
    几人应声而起,顾知洲囁喏一下嘴唇,忍不住暗嘆一声:“陛下,大臣们为了寻陛下的踪跡,都快发疯了。”
    姬玲瓏一愣,威严的俏脸上浮现一抹难为情。
    有些赧顏地低声道:“这一次,是朕任性了,有劳顾卿手书一封传回太安,告诉诸位臣工,朕在潼关,一切都好。”
    顾知洲愕然抬头:“陛下不回太安?”
    姬玲瓏一愣,隨即微微皱起眉头:“如今战事未定,边疆未稳,朕自当坐镇边疆,稳定军心。”
    “陛下,这雍州民心亦需抚慰啊,如今潼关有林帅坐镇,关城亦是固若金汤,若陛下鑾驾长期驻留边疆,则太安註定空虚,还请陛下明鑑啊!”
    顾知洲躬身劝諫,苦口婆心的样子,像极了一个无奈的老妈子。
    姬玲瓏亦知晓顾知洲此言不虚,但她还是坚定摇头道:“顾卿不必多劝了,如今雍州初定,没有什么事情比守住雍州更重要,至於太安城,群臣既已接管太安,只需按制抚民即可,无需事事向朕稟报。”
    对於姬玲瓏的答案,顾知洲心中早有预料,因此,也不觉得奇怪,只是黯然一嘆,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一行人回到白虎节堂,姬玲瓏走到主位上坐下,轻声与顾知洲攀谈起来。
    林时陪坐次席,静静的听著二人交谈,也不搭话。
    对於朝政之事,他一向懒得插手,也不感兴趣。
    二人攀谈了有一会儿,姬玲瓏侧目看向林时,询问道:“林卿,可能预测此番北魏大军主力何时能兵临潼关之下?”
    “短则半月,多则一月吧!”
    林时给出了一个不算確切的答案,关於北魏大军何时能兵临潼关之下,他与诸將早已有过预测。
    大概就是在他测定的时间之內,不会少到哪里去,更不会多到哪里去。
    姬玲瓏闻言,不由沉吟片刻。
    隨即对著顾知洲吩咐道:“顾卿可朝太安去信,言明两月之內,朕必归太安。”
    顾知洲微微頷首,將姬玲瓏的吩咐应下,只是心中黯然,未曾减免半分。
    终究是没能將陛下请回去,只怕是他这个军司马,也要被满朝文武给记恨上咯。
    姬玲瓏言罢,便转头与林时,商议起了组建雍州兵之事。
    此事,是两人在赶来潼关的路上,便已经做出的决定。
    但一应细节,却是还需要边做方才能找出不足之处。
    雍州毕竟为新纳之土,想要组建雍州兵,肯定不是招纳三万人入军营就够的。
    如何训练,粮草輜重何来,如何保证將士归心,乃至於將士家眷如何安置,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问题。
    如今既然有时间,將这些事情商议一下,也是应有之义。
    ......
    ......
    夜渐渐深了,但今夜,註定有许多人无眠。
    正如潼关之內,大梁君臣在商议如何守住潼关,如何组建雍州兵一样。
    大魏神都,金鑾殿上,大魏的年轻天子,亦在与一眾將领商议如何夺回潼关。
    这些日子,姜承一直在忙碌於调兵之事。
    与林时猜测的大差不差,姜承终究还是不敢动用神都周边戍卫的禁军,而是选择召回各地边军。
    禁军,乃是一国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底牌。
    对於一个国家而言,只要国都还在,国都周边的禁军还在,哪怕其他地方都已经陷落,这个国家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可一旦连禁军都已经战歿,那这个国家,便彻底没有任何希望了。
    哪怕还有皇室血脉留存,可没有禁军护卫的情况下,这些皇室血脉,连流亡的机会都不会有。
    所以,姜承选择召回了镇压辽东的六万边军,镇压草原的三万边军,以及乌蛮,室韦,海真等大魏的附属国凑出来的六万僕从军。
    至於威逼南齐的边军,他倒是没有动。
    一来是如今西梁已经与南齐结盟,他需要防备南齐北上,二来,其实也是因为他的心態有些悲观。
    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他对大魏能否夺回雍州,已经不抱希望了。
    至於原因,也很简单,有探子从两国战场上,寻到了一些梁军使用过,但没有爆炸的怪异武器送回国內。
    而他召集全国工匠,也没能破解敌军的武器是如何製造的。
    只要两国之间的武器差异还存在,大魏將士的血肉之躯,便不会是梁军那种怪异武器的对手。
    更別说如今梁军还占据了潼关这样一座天下雄关。
    作为大魏的皇帝,他曾不止一次登上潼关的城楼巡视自己的国家,他深知那是怎样一座关城。
    那不是几万大军,十几万大军就能攻下来的关城。
    除非,大魏能將举国之兵压上。
    但那是不可能的。
    大魏是一个国家,作为皇帝,他不能为了雍州,选择赌上整个国家的命运。
    因此,这一战,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为了夺回雍州,倒不如说是被大梁打得面子上掛不住,准备向天下示威。
    他召集二十万大军,就是要告诉四海诸国,哪怕如今大魏败於大梁之手,仍旧有能够隨时调动二十万大军的能力。
    你们最好识相点,別给我搞什么么蛾子。
    我灭不了西梁,还灭不了你们?
    姜承与將领们商议了许久,最后一脸疲惫地问道:“如今,草原上的三万边军已经过了太行山,最迟十日,便能回到神都,辽东稍远,但最迟月余,约莫也该到了,这三军主帅的位置,却还一直空悬著,诸位以为,此战,谁可为帅?”
    听见姜承的问题,一眾魏国將领顿时面面相覷。
    谁可为帅?
    这个问题,他们私底下不是没有討论过。
    只是以大梁和大魏如今的局势,不管是谁去做这个三军主帅,最后的结果,恐怕都不会很好。
    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没有拿下潼关,但也没有损兵折將,回到国中之后,被擼掉官职爵位以平民愤。
    而差的结果嘛,便是潼关没打下来,统率的大军亦是损兵折將,最后被陛下砍了以儆效尤。
    所以,这一次的三军主帅之位,那绝对是个苦差事。
    哪怕是世之名將,也难免要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见诸將面面相覷,就是无人应声,姜承顿时皱起了眉头:“我大魏的將领,难道俱是贪生怕死之辈不成?”
    诸將一愣,不由得囁喏了一下嘴唇。
    一名鬚髮白的老將嘆口气,轻声开口道:“陛下若是不嫌微臣老迈......”
    “陛下,臣愿毛遂自荐!”老將话音未落,便被一道鏗鏘有力的声音打断。
    眾人循声望去,只见开口之人,正是刚刚归国不久,並为大魏带来雍州陷落这个消息的三原县侯安仁修。
    安仁修满脸坚定地看著姜承,眼中带著视死如归的勇气。
    姜承只觉得他的目光滚烫,充满了仇恨的光芒,一时间,他这位帝王的胸膛之中,不由浮现些许愕然。
    “陛下,臣愿为安县侯副將!”
    这时,又是一道清朗的声音传进了姜承的耳朵里。
    这一次开口的,同样是一位年轻的將领,他叫苏寧,只是一位伯爵。
    此时此刻,在一群国公,郡公,老一辈名將都不敢主动请缨的情况下,两位年轻的將领主动开口,仿佛带给了姜承无限的勇气。
    他很想拍板说一句“好,就你们俩了。”
    但想到两人的年纪,再想想两人的领兵经歷,又不由得有些犹豫。
    安仁修,苏寧,的確是大魏国中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履歷也是非常出彩,成人之后,便曾前往边疆,立下赫赫战功。
    但关键是,两人从未有过统率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歷。
    再者,这一次大魏的对手,是林时那样的盖代人杰,他们俩固然优秀,可在林时面前,他们那点战功就不太够看了。
    诸將看出了姜承的犹豫,也是忍不住在心里嘆了口气,顺便感慨安仁修和苏寧的自不量力。
    不是他们看不起安仁修与苏寧这两个年轻人,而是林时太变態。
    他们相信,假以时日,安仁修和苏寧一定会成长为一代名將,但名將,也不过是林时的踏脚石。
    就拿王征,杜青来说,他们俩分別是大魏老一辈和中青代这两辈人之中,统帅型將领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整个大魏国中,用兵之能比他们更强的人,也找不出来几个了。
    但他们俩对上林时,什么下场就不用多说了吧。
    一人身死道消,一人乾脆被林时打到投降。
    所以,真不是他们唱衰,是真的敌人不可战胜。
    就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两人之时,大殿屏风后面,忽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女声:
    “皇兄,既然那梁国女帝都有魄力启用林时那样的年轻人,我大魏为何就不能用年轻一代的將领,作为三军统帅呢?”
    清朗的女声传进眾人耳朵,顿时让姜承与一眾將领都愣在了当场。
    姜云梦一身戎装,缓步自大殿之后走出,一身小了一號,但尤其贴身的战甲將她衬托得英姿颯爽,一柄君子短剑悬掛腰间,更是为她增添了几分英武之气。
    姜承的脸色沉了下来,怒声呵斥道:“云梦,不许胡闹,朕在与诸位將军商议军国大事,这里不是你能来的地方。”
    姜云梦对姜承的呵斥充耳不闻,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环视过殿中诸將,沉声开口道:
    “依本公主看来,在座诸將,枉有名將之称,却皆是名不副实之辈,如今那梁国蛮子都已经打到了家门口,竟无一人敢站出来迎敌。”
    “最后敢战之人,反倒是两个论资歷,论名气,论履歷皆不如诸將的年轻將领,这对我大魏来说,何其悲哀,何其无能?”
    诸將一愣,尽皆羞愧掩面。
    姜云梦此言,无疑是撕开了他们身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姜承眉头皱得更紧,再度呵斥道:“云梦,不得无礼!”
    姜云梦回过头,正正看著姜承,沉声道:“皇兄,我大魏的將领,都已经老迈,不堪驱用了,不过是闻林时之名,便已未战先怯,若是让他们领兵上战场,那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送死。”
    姜云梦此言一出,姜承顿时愣在了原地。
    安仁修与苏寧亦是满脸惊愕,不敢相信这是姜云梦能说出来的话。
    姜承脸色有些阴晴不定起来,他不得不承认,姜云梦此言有理。
    这些將领,只是听闻林时之名,便已经认为自己无法战胜林时,若是真让他们上战场,怕是还不等林时来打,便已经道心崩溃。
    而他此次召集的十五万大军,已经是大魏眼下能够灵活调用的所有兵力。
    若是再將这十五万大军尽数葬送在潼关之下,那大魏可就真的元气大伤了。
    所以,这一战,要打,但打的前提,还需要以保存实力为先。
    沉默一瞬,他语气低沉地询问道:“那依皇妹所言,朕该如何做呢?”
    看著皇兄认真的样子,姜云梦忍不住暗嘆口气,隨即轻声道:“让怕林时的人,去打林时,显然是送死行为,与其如此,倒不如大胆启用年轻人,至少,还能为我大魏培养一些中坚力量,皇兄以为呢?”
    姜承若有所思,正欲再次询问,耳边忽地传来安仁修与苏寧的请战声。
    “陛下,臣愿请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