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53章 御赐豪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 御赐豪宅
    【使用100点威望值,强行通过奏疏】
    【营造学社成立,审计制度建立,大明工程日益透明化。】
    【营造学社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数学工具陆续出现。】
    【营造学社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引进翻译了部分外国数学书籍,获得了不小的发展。】
    【但是小规模的传播,数学沦为上层的玩具。】
    【大明国祚+3】
    【剩余威望点:410点】
    果然,如果只是这个层次的研究,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社会。
    清代很多皇帝也都是数学爱好者,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落后封建的本质。
    但是路也要一步一走,有了营造学社这个苗子,苏泽就可以慢慢引导。
    再给数学套上实学的外壳,配合高拱传播实学的动作,逐渐将这些种子撒出去。
    任何学科,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的。
    当更多需要数学的地方出现,那数学自然就会被重视起来,营造学社也就能从一个临时补习机构,逐渐变成大学一类的专业教育机构。
    而将钦天监拉进来,也是了逐渐解除对天文学的封锁。
    对于头顶上这片神秘天空的探索,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轴。
    再也没有什么比天穹的奥秘更让人痴迷的了。
    而天文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研究天文也就是研究地球,天文学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导航学。
    如果要出海远航,仅仅靠着指南针是不行的。
    必须要有相应的天体定位导航技术,还需要能够在海上确认方位的船长。
    这些都是需要天文学发展的。
    数学——天文——导航——航海技术,在苏泽看来,这就是一道连续的科技树,必须要打破皇室对于天文学的垄断。
    营造学社只是第一步,苏泽也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营造学社的框架搭起来,然后再找机会实行下一步的计划。
    不过现在苏泽还有一件事要忙——结婚。
    还有十天就要结婚了,苏泽这几天都请假半天,回去处理结婚的事情。
    也亏着有申时行沈一贯等好友的帮忙,再加上徐渭这个结过两次婚的人处理各种事项,苏泽总算是忙过来了。
    但是当传旨太监和行人司官员来到史馆,宣读了皇帝的圣旨。
    除了在六科设立营造学社外,皇帝下旨赐予苏泽婚宅,同时又恩准他的婚嫁,营造学社的事情可以等他婚后再办,但是在婚礼前要参加九卿共议。
    至于九卿共议的内容,要等通政司抄录戚继光奏疏再下发,传旨的官员太监也不知道详细,只知道和西北战事有关。
    苏泽接了圣旨,又塞给传旨太监和行人司官员一人一枚银币,将两人送走之后,苏泽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烦恼。
    不得不说,隆庆皇帝作为老板还是不错的。
    肯放权,对手下也舍得奖励,知道事情轻重,还能体谅人。
    但这个时候赐宅,还是让苏泽有些头大。
    罗万化看到苏泽头大样子,忍不住向沈一贯问道:
    “肩吾兄,陛下赐宅如此隆恩,为何子霖兄还这样?”
    沈一贯解释道:
    “赐宅当然是喜事,但是时间太紧了。子霖兄大喜的日子将近,陛下现在赐宅,那婚礼就要在新宅里办。”
    “京师那几处能赐的宅子,基本上都是抄没的官产,总要修葺一下才能住人。”
    “工期这么紧,这都不是钱能解决的事情了。”
    原来如此,罗万化连连点头,原来苏泽头疼的不是皇帝赐宅,而是赐宅的时间。
    苏泽本来就是想在自己租的小院里成婚的。
    这年头京师年轻官员租房结婚也是正常的。
    官员俸禄就这么高,京师房价这么贵,指望都有自己的住宅也不现实。
    赵贞吉家是诗书传家的宦门,自然是理解年轻官员的难处,所以很痛快的答应下来。
    以苏泽的能力,还愁没地方住?
    赵家上下根本没人在意这件事。
    但是皇帝的好意,却给自己本来就忙乱的婚礼,又增添了一笔必须要做的事情。
    谁家结婚前十天装修的啊!
    但是皇帝赐宅总是好意,而且这些宅子都是靠近皇城的,这都是以后想要钱都买不到的好位置。
    放在后世,妥妥的一环豪宅。
    一想到这里,苏泽又带着沈一贯和罗万化去了工部。
    上次被雷礼抓住,苏泽实在不想要和工部这帮土木老哥打交道。
    但是没办法,这些抄没官产都是挂在工部名下的,日常维护也是工部管理的,想要挑选到一座好宅子,必须要去工部。
    比起苏泽去过的吏部、户部和兵部,工部是个超级大的衙门。
    别看工部是六部之末,但是管辖的职权是极大的。
    工部主管工程营造、器物制造、水利交通、屯田矿冶,下设四个清吏司。
    营缮司,掌管宫殿、陵寝、官署营造。
    虞衡司管理山林川泽,督造军器,京师著名的王恭厂就是这个司管理的。
    都水司负责治水漕运,长江黄河运河,全国水利工程都归这个司管理。
    屯田司管理全国九十万顷的官田与军屯,还要经营官办作坊。
    苏泽三人进了工部就迷路了,就在苏泽准备找人寻路的时候,听到了背后的叫声:
    “苏翰林!”
    苏泽回头一看,就见到上次被雷礼勒令罚抄的高壮工部主事傅顺,热情的向自己跑来。
    苏泽脸色微变,傅顺这样的热情,再加上他这幅样子,苏泽产生了不好的联想,连忙侧身让开。
    “傅主事!”
    傅顺兴奋过头,也觉得有些失礼,连忙稽首说道:“失礼了,苏翰林怎么有空来我们工部?难不成又记起什么古建?”
    苏泽扶着额头,自己说的这些还不够你们考古的吗?还要?
    沈一贯出面将来意说了一遍,傅顺立刻眼睛一亮说道:
    “就这事?好办!傅某恰好就是营缮司的主事,诸位随我来!”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正好认识负责的官员。
    想想也对,要用到《营造法式》的工部官员,可不就是营缮司吗?
    等到了傅顺的公房,他从公房后的一堆档案中,翻出了一个大册子。
    “苏翰林,这些都是抄没的官产!”
    苏泽翻了一下,这本册子竟然还挺厚,看来大明做官也是一件风险不小的事情。
    苏泽看了下,只觉得两眼昏,对着傅顺说道:
    “傅主事,麻烦您推荐个吧。”
    傅顺摸着脑袋说道:
    “我就是个粗人,也讲不出个好坏来。对了!诸位等等!”
    傅顺冲出了公房,不一会儿就拖着万敬走了进来。
    万敬被傅顺不由分说的拉过来,见到苏泽后他连忙行礼。
    等问清楚了苏泽的来意后,万顺思考了一下说道:
    “既然是陛下赐宅,那城东以外的那些宅子就不考虑了。”
    东贵西富,京师达官显贵的宅子都在城东区。
    万敬翻了翻,最后说道:
    “苏翰林,这座如何?”
    苏泽三人接过来一看,罪臣赵文华宅?
    赵文华?
    傅顺也凑过来一看说道:
    “这座宅子极好!我曾经去修葺过,宅子很豪华,维护的极好!”
    苏泽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万敬则开始介绍道:
    “这是世宗朝罪臣,前工部尚书赵文华的宅子。”
    苏泽这下子知道自己为啥耳熟了,原来是这个赵文华!
    赵文华可是严党核心骨干!
    万敬继续说道:
    “此宅在城东澄清坊内,占地三十亩,五进的院落,有东西跨院和后园。”
    “此宅最妙的还是后园。当年赵文华督修京师外城,虚报工料银,从江南漕运太湖石六百块,又私用工部大匠挖掘私宅,引玉泉山水挖掘人工湖,号‘小瀛洲’。”
    这下子沈一贯和罗万化都傻了。
    他们初入官场,对于嘉靖朝的贪官还是缺乏想象力,赵文华这个工部尚书竟然将宅子修成这个样子?
    苏泽连忙说道:
    “这不合适吧?”
    万敬则说道:
    “陛下谕旨赐宅,这有什么不合适的?”
    沈一贯怯怯的问道:
    “这宅子到底了多少钱啊?”
    万敬说道:
    “时人估算用银二十万两,这还只是材料费用。”
    沈一贯差点惊呼出来,这笔数字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罗万化又问道:
    “这宅子一直都空着吗?”
    万敬说道:
    “按理说,这样的官宅应该变卖了,但是这宅子有点特殊。”
    苏泽问道:“哪里特殊?”
    万敬说道:“赵文华逾制使用歇山顶厅堂,梁柱皆用金丝楠木,后来抄家的时候,世宗皇帝十分愤怒,下令拆除楠木梁柱拆运重修太庙。”
    “赵文华总督浙直军务时,截留抗倭军饷八万两铸金砖铺地,所以正房的地砖也都没有了。”
    这下子连苏泽都傻眼了,赵文华你真敢贪啊!
    苏泽一想到这重建费用,连忙说道:“万主事,我还是重选一套吧!”
    万敬却说道:
    “苏翰林且慢!”
    “既然是陛下赐宅,修葺的费用是我们工部出,这事情就是傅兄的专业领域了。”
    傅顺笑嘻嘻的看向苏泽问道:“苏翰林,你婚期还有多久?”
    苏泽老老实实说道:
    “还有十日。”
    傅顺掐算了一下道:
    “除了正堂屋和厅堂,其他地方只要简单修葺就行,七天!七天就给重修完毕!”
    苏泽连忙说道:
    “我还是重新换一个吧。”
    万敬和傅顺同声说道:
    “不行!”
    傅顺恶狠狠的说道:
    “苏翰林是怕我学艺不精,误了佳期?放心,七天就能修完,修不完我傅顺就辞官!”
    万敬也说道:
    “若是这点事情办不好,雷司空定要重责我二人,苏翰林帮我们工部这么大的忙,不就是一座宅子吗!”
    万敬接着说道:
    “我等这就禀报雷司空,正好让苏翰林见一见我们新学的营造法式!”
    就这样,苏泽被稀里糊涂塞了一套豪宅,等他从工部回到家中的时候,却见到家中已经有了访客。
    徐渭正在小院子中和这个人交谈。
    此人四十多岁,身穿普通的衣衫,但是身材魁梧,眉脚的刀疤可见杀伐之气。
    徐渭连忙介绍道:
    “东翁,这位是戚继光总兵麾下吴惟忠参将,是奉了戚总兵之命来拜见东翁的。”
    吴惟忠?
    苏泽看向这个中年人,想起这是戚继光麾下猛将。
    吴惟忠是浙江金华人,戚继光收编金化矿工的时候编入军中,在抗倭战争中立功升迁。
    历史上,在万历年的抗倭援朝战争中,吴惟忠在平壤之战中左胁中弹受伤,还带伤先登破城!
    苏泽立刻热情的说道:
    “快快上茶,不,青藤先生,去巷口打些酒菜来!”
    吴惟忠小心翼翼的看着苏泽,他出发前戚继光千叮万嘱,让他在京师一定要小心办差,切不可莽撞。
    吴惟忠到了京师以后也是小心翼翼,没办法,大明武将地位本来就不高,京师又是达官显贵云集,他这样的参将一杆子都能打上几个。
    吴惟忠先是拿着宣达总督王崇古的拜帖,去高拱府上拜见了高拱。
    在王崇古的面子上,高拱见了吴惟忠,但是对于他说的事情不置可否。
    吴惟忠又去拜见兵部尚书霍冀,霍冀也没有表态,对他也不甚热情。
    今天来苏泽府上,吴惟忠更是不安,因为在来之前,戚继光就叮嘱,如果高阁老不鼎力支持,事情要办成,那就要靠这位苏翰林了。
    翰林清贵,何况苏泽这样的当朝红人?
    却没想到苏泽对他态度十分亲善,也不嫌弃他武将的的身份。
    吴惟忠还没开口,苏泽就拉着他问东问西。
    从抗倭战法,到戚继光的鸳鸯阵。
    苏泽又问鸟铳的性能,再询问吴惟忠明军中鸟铳用法。
    吴惟忠也是从基层出身,而戚继光带的兵也尤其重视火器使用,所以苏泽从吴惟忠这边听到了很多明军火器使用的具体情况。
    苏泽一边喝酒一边和吴惟忠畅谈,等到了天快黑了,吴惟忠才想起自己的任务。
    他插手对苏泽说道:
    “苏翰林,这次末将是奉了戚总兵之令来京,是想要诸公支持戚总兵接羔搜套的奏疏!”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