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 - 第129章 0126【一套爆款图书的诞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0126【一套爆款图书的诞生】
    麻了。
    陈贵良的手麻了!
    尤其是手腕和胳膊,又酸又痛。
    眼见排队人数过多,李寻欢示意请来的托儿,可以陆陆续续提前离开。佣金照付。
    后面那些路人,发现排队需要太久,也时不时有人脱离队伍。
    但偶尔又有路人补上来。
    陈贵良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机械性的飞快签名。
    还有个别粉丝,请他写上祝福语。
    这种一般属于真粉丝,必须满足其愿望。
    幸好,这年头有拍照功能的手机不多,也很少有人随身带着照相机。否则签名时被要求合影更麻烦。
    陈贵良签了五六百本之后,也只有四人提出合影请求。
    “我们走吧。”
    胡振宇瞅了瞅里面。
    他也让陈贵良写了祝福语,没好意思说自己是那天的曹操,但鬼使神差来一句:“陈总,来面杀不?”
    陈贵良说:“可以啊,看你能不能等到我签完。”
    于是,胡振宇就站外面等着。
    等个锤子!
    怕是要等到几个钟头。
    “走走走,我们找个地方面杀。”胸口碎大石同学说。
    三国杀吧有18人报名,结果7人放鸽子,今天只来了11个。
    那女白领倒是排得很起劲。
    准确来说,是跟身后的中年男人聊得很起劲。
    通过稍显刻意的闲聊得知,这男人是一家外企的中层干部。
    他们很有共同话题,探讨着当下颇为流行的高逼格书籍。比如:《狼图腾》、《我们仨》、《达芬奇密码》等等。
    至于纳兰性德、仓央嘉措什么的,还要过两年才被炒起来。
    “你排这么久的队,太太不打电话催你吗?”女白领说。
    中年男人笑道:“她有时候逛商场,逛得连午饭都忘了吃。今天又有闺蜜陪着,肯定还要去做美容,一时半会儿有我没我都一样。”
    女白领颇为羡慕那种生活:“那你还陪太太出来逛?”
    中年男人说:“我就陪一个开头,然后到休闲区看书喝咖啡。今天发现一本好书,所以过来凑凑热闹,没想到还能遇到张小姐。”
    女白领捂嘴笑道:“我也没想到,随便遇到个人,聊起来就有这么多共同话题。我那些同事,都不喜欢读书,平时跟她们没啥好聊的。”
    “人还是应该多看书的,工作之余可以换换脑子,还能提升思想境界,开阔我们的视野。”中年男人道。
    女白领仿佛遇到知己,欣喜掏出手机:“我也是这么想的。能留个电话吗?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找人分享读书心得。”
    中年男子也掏出手机说:“《the kite runner》,翻译过来就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写得特别好,你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这本书。哪里有卖的?”女白领问道。
    中年男子似乎刚反应过来:“哦,这书国内还没有译本,我看的是英文版本。”
    “哇,你好厉害!”
    “还行吧,去年到美国出差买的。在美国那边特别火,销量已经超过《达芬奇密码》。”
    这对狗男女勾搭上了!
    他们排在1200多位,前面有300个托儿,已经不拿签名分批离场,相当于两人排在900多位。
    不到两个小时,就轮到女白领。
    女白领近距离打量陈贵良,发现这位企业家好帅,而且还是北大在校生,今后肯定大有前途。
    可惜,自己年龄有点大。
    “陈总,我特别喜欢你的书,在网上已经看过一部分。”女白领张口就来,其实她是看到腰封宣传内容,才知道这本书的网络点击量很高。
    陈贵良礼节性微笑,刷刷签字说:“谢谢支持。”签名时补上一句祝福语:永远美丽,笑口常开。
    女白领大喜,这八个字比书值钱,可以拍照发在博客上。
    中年男人倒没说什么,拿上签名就走,跟那女白领一起找地方喝咖啡。
    大概中午时分,排队者猛然散去一大半,因为等不及而跑去吃饭。
    这些人,吃完饭之后,多数都没有再回来。
    但也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排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排到前面,中途离开等于在做无用功。于是饿肚子坚持熬着,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排队!
    下午一点左右,陈贵良感觉自己快完成任务了。
    可签着签着,排队者莫名其妙又开始变多……
    签到下午三点半,队伍终于消失,只偶尔过来一两个。
    边关月拿出面包和牛奶:“垫一下肚子吧,盒饭都已经凉了。”
    “我去,比我高三复习还累。”陈贵良甩着手腕子吐槽。
    李寻欢笑道:“明天飞到魔都,还有一场。”
    “我这手怕是要废了,”陈贵良问,“卖了多少?”
    李寻欢说:“签了大概3500本左右,不过没有统计在三联书店买来签名的。说实话,远超我的预期,这个地方有点邪门儿。”
    能不邪门儿吗?
    这里今后会变成明星签售的首选场所!
    不管是卖书还是卖唱片,总有莫名其妙的路人来排队。
    “场地费多少?”陈贵良问。
    李寻欢说:“3万一天。这还是我讨价还价谈下来的,商场最开始喊价5万一天。”
    草。
    好贵!
    别看今天签售3000多本,但对于李寻欢来说,纯粹是赔本赚吆喝。
    但这是必须出去的宣传费。
    次日,陈贵良飞去魔都,签售签到手抽筋。
    两场签售会的盛况,都被记者拍下来,随即报纸开始(付费)宣传。
    李寻欢是真敢让记者往死里吹,京城签售3000多本,到报纸上就变成“首日签售八千册”。
    又整出“2005年开年爆火图书”、“全民知识盛宴”、“全国版税最高作家”、“最时尚高端读物”等噱头。
    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李寻欢也钱买了软文广告。
    一时间,《明朝那些事儿》被炒得大热。
    还有后续媒体跟风报道,这就不需要李寻欢钱了。
    势头造起来,总有媒体来蹭一下。
    尤其是此时的报刊杂志,很多都设有读书栏目,会定期推荐一些书籍。既然《明朝那些事儿》很火,他们就跟着推荐呗。
    ……
    光明路,新华书店。
    一对中年夫妇,带着读初中的孩子进来。
    孩子垂头丧气,并无任何快乐,因为今天是来买寒假学习资料的。
    “站直了,弓腰驼背成什么样子?”母亲呵斥。
    父亲说道:“不要愁眉苦脸的,今天再给你买一套课外书。”
    母亲立即补充:“买世界名著,正好提升作文能力。”
    孩子暗暗叹气。
    母亲找到店员:“学习资料和世界名著在哪边?”
    店员抬手指路。
    这一家子继续往里走,赫然发现一排《明朝那些事儿》,还有牌子标注着“热销专区”。
    父亲停下脚步,指着宣传海报对老婆说:“你看。”
    母亲仔细一瞧:“又是社科院又是北大的专家教授推荐,还有这么多作家推荐。这书小孩子读得懂吗?”
    父亲抽出一本,先看扉页和序。
    母亲继续看宣传海报,数落儿子说:“你看人家农村来的,多勤奋努力啊。都被北大特招了,还自己考过了北大的录取分。这才大一,又是开公司又是写书。你呢?你只知道打游戏!”
    孩子也随手翻开一本,见到里面的三国杀书签。
    好像是一款游戏,看起来很好玩的样子。
    “妈,就买这个吧,我要学习历史知识。”孩子说道。
    母亲阅读第一章,发现自己都能读懂:“这本书不错,适合初中生看,还能学到历史常识。”
    孩子大喜。
    不时有人在书架前停下,实在是这地方太显眼了。
    渐渐就聚集了七八个放寒假的学生,他们也不掏钱买,就站那儿慢慢看书,能站一整天甚至不吃午饭。
    还有人站累了,直接靠着书架坐地上。
    聚在那里的人越来越多,人气提升之下,就算是对此没兴趣的,也都忍不住过来看看。
    时不时就有顾客拿起一本去付费。
    这几年的图书市场很繁荣,愿意买书看的也多,连续出了好几本爆款。
    不仅新华书店的客流量很大,就连小县城专卖盗版书的店铺,一到节假日也经常变得非常拥挤。
    当然,这是中国图书行业最后的辉煌。
    不知从哪年开始,逛书店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一家又一家正版或盗版书店倒闭。那些艰难活下来的书店,主要靠幼儿读物和教辅资料撑着。
    陈贵良这个版本的《明朝那些事儿》,虽然在网络上的热度还不够,但架不住线下书店的顾客多啊。
    他身处一个图书市场繁荣的时代!
    一大清早,陈贵良还搂着边关月在睡觉,就接到李寻欢打来的电话:“路总,我刚回京城没两天,你别又找我搞签售啊。”
    李寻欢语气亢奋道:“卖爆了!我那些宣传活动一搞,你的书又没有阅读门槛,各大书店的销量节节看涨。一些热门书店,才卖两三天就让我补货!”
    “多亏了路总手段高明。”陈贵良恭维道。
    李寻欢说:“现在有大量媒体跟风报道,都是我没出钱的自发宣传。《萌芽》那边也在帮你造势,说你是他们捧出来的文坛新星。”
    “这个我知道,他们还邀请我暑假去参加活动。”陈贵良已经答应下来,毕竟得投桃报李。
    李寻欢继续说道:“还有几家电视台,主动联系我,请你去参加他们的节目。当然,不会给你出场费,算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免费宣传。”
    陈贵良说:“你帮我选两三个靠谱的吧,那种太low的咱就不去了。”
    李寻欢哈哈笑道:“你这是把我当经纪人使唤啊。”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