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 第899章 神之一手!李光弼绝境反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李世民上演皇帝忿怒的期间内。
    新的天幕继续播放。
    因为刚刚播放了邺城之战的原因,所以新的天幕也是一段相关视频。
    【公元759年,邺城战场硝烟散尽。】
    【留下的是帝国难以愈合的创伤。】
    【二十万唐军精锐,在史思明五万叛军的凌厉攻势下土崩瓦解,仓皇退守黄河以南。】
    【震动朝野的惨败需要有人承担后果。】
    【监军宦官鱼朝恩一封密报,便将督战不利的老帅郭子仪推下神坛。】
    【风雨飘摇之际,唐肃宗的目光投向了在河东战场屡立战功的契丹族名将——李光弼。】
    【一纸诏书,李光弼以河东节度使身份兼领朔方军镇。】
    【成为帝国最后的柱石。】
    【此时的唐军因损失巨大,迫切需要时间进行修正与重组。】
    【邺城溃败如同雪崩,各镇节度使麾下精锐折损殆尽,建制混乱,士气低迷。】
    【李光弼临危受命,以洛阳为枢纽,以朔方、河东、河西三镇百战之师为骨架。】
    【陆续收拢着散落河南的残兵败将。】
    【肃宗之前大优局势下,对节度使们心怀忌惮。】
    【但此时局势恶劣,皇帝几乎倾尽所有信任,将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的重任相继交付于他。】
    【此刻,大唐帝国残存的主要野战力量。】
    【已尽数握于这位契丹族统帅掌中。】
    天幕外。
    东晋。
    恒温看到这里,不禁微微皱眉。
    “大唐,后世那么强盛的一个王朝。”
    “竟然把自己的主力,都交给一个异族之手?”
    “这是否有一点,不吸取我大晋的教训了?”
    但刚这样说了两句,桓温又觉得自己说的不对,有些纠结的说道:
    “但李光弼或许的确是一个忠臣?”
    “昔日段匹磾被石虎围攻,兵败之际穷途末路,按理说投降石虎也顺理成章。”
    “但他却怒斥想投降的人,说抓天子使者送去投降的事,我虽夷狄,所未闻也!”
    “在被人捆起来送给石虎后,面对石虎也丝毫不惧。”
    “对石虎这样残暴之人说:我世代受大晋恩惠,立志要灭你,如今不幸被你俘虏,但我也不会尊敬你。”
    “只能说,虽然是夷狄之辈,但亦然有忠勇之人啊。”
    “但不对……可刘琨又是被段匹磾所杀,足见蛮夷无义,但是……”
    桓温纠结的想着,也继续的看着天幕:
    【惊魂未定之际,更坏的消息传来。】
    【东都洛阳的东部门户——汴州,在守将许叔冀的率领下倒戈叛降史思明。】
    【他的投降,给史思明叛军送了一份厚礼。】
    【汴州的陷落,相当于在帝国命脉上狠狠扎下一刀!】
    【富庶的江淮税赋重地,被叛军兵锋直指。】
    【维系帝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生命线,被拦腰截断。】
    【洛阳的东面屏障,瞬间洞开。】
    【面对汹涌而来的史思明大军,李光弼做出了一个令朝野愕然的决定——主动弃守东都洛阳。】
    【撤退,绝非溃逃。】
    【这是一场组织严密、冷酷彻底的坚壁清野。】
    【城内的每一粒粮食、每一件军械、每一户百姓,都被强行迁走。】
    【当史思明志得意满地踏入这座千年帝都时,迎接他的只有一片冰冷的废墟。】
    【李光弼的撤退路线,更是一场精妙绝伦的战略欺诈。】
    【他佯装西撤,以疑兵迷惑史思明追兵主力。】
    【主力则悄然北渡黄河。】
    【以迅雷之势夺取了扼守黄河咽喉的要塞——河阳城。】
    【这座被安禄山精心加固过的堡垒,成为李光弼新的支点。】
    【他分兵固守黄河南岸的南城。】
    【又在两城之间湍急的黄河水道上,依托中潬、麟趾两座沙洲,架设起坚固的浮桥体系。】
    【使南北二城相连,互为犄角,互相支援。】
    【同时,以河阳为守护神,一条安全的补给线直通潼关后方。】
    ……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眼前一亮!
    “这一手战略转移,太漂亮了!”
    “神之一手!”
    “神之一手!”
    身为顶级军事家的李世民,内行看门道,瞬间就看出来了,李光弼在极端劣势情况下。
    放弃洛阳、悄渡黄河,扼守河阳这一系列战略转移,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本来李光弼几万残兵,面对士气正盛的逆贼,是很难挡得住。”
    “而现在李光弼让出了叛军的前路。”
    “却让叛军再难前进。”
    “让叛军不仅无法继续前进,反倒得退回来啃要塞,化被动为主动,调动叛军的战略方向!”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精彩绝伦的转移!”
    李世民看兴奋了,兴致勃勃的继续观看天幕。
    天幕也讲述道:
    【这一连串行云流水的战略转移,堪称神之一手。】
    【让李光弼手中有限的三万将士,瞬间化为史思明腹背的毒刺。】
    【史思明如芒刺在背。】
    【因为河阳的李光弼大军,太致命了!】
    【洛阳空城无法支撑叛军大军,汴州又粮草有限。】
    【李光弼却背靠黄河天险与稳固粮道,立于不败之地。】
    【他向北可断叛军连接范阳老巢的粮道,顺流东下可直捣叛军后方心脏,南下又能随时威胁洛阳。】
    【云集河南的史思明主力,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后勤断绝的致命寒意。】
    【史思明深知河阳这颗钉子的危险。】
    【他也深信,目前大唐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
    【陆续收拢集结重兵,南北夹击。】
    【亲率五万精锐,自洛阳扑向黄河南岸南城。】
    【并搜集数百船只,准备以火船焚毁维系唐军生命的浮桥。】
    【另遣三万劲旅作为偏师,强攻北岸的河阳城核心。】
    【又谨慎的分派轻骑警戒陕郡方向,提防潼关唐军增援。】
    【最初的交锋是试探性的攻防与劝降。】
    【史思明甚至在南岸耗费一月,筑起一座巨大的月牙形土城,摆出长期围困的架势。】
    【叛军骑兵在南岸驰骋放牧,让战马悉数亮相,营造兵强马壮,兵精粮足的景象。】
    【每日喧嚣挑战。】
    【史思明又名大将刘龙仙,单骑至唐军阵前耀武扬威。】
    【却被唐将白孝德策马突出,立斩马下。】
    【叛军气焰为之一挫。】
    【李光弼也展开反制。】
    【他命人在北岸放出五百匹正处哺乳期的母马。】
    【母马思恋幼驹的嘶鸣,瞬间穿透黄河水面。】
    【对岸叛军的千余匹雄壮战马闻声躁动,不顾一切挣脱束缚,纷纷渡河奔向母马群,尽数落入唐军之手。】
    【史思明精心设计的诱敌之策,反被李光弼利用,痛失千余宝贵战马。】(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