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 第484章 反攻!(求订阅)
第484章 反攻!(求订阅)
正当楚云飞试探着和林蔚背后的山城做合适的利益交换之时。
一名通讯参谋骑着摩托车卷着烟尘疾驰而来。
刺啦~!
他一个急刹停在不远处,近乎连滚带爬地冲到近前。
手里高举着一份电报译稿,声音因极度紧张而略变腔调:“报告钧座!联合指挥部,急电!十万火急!”
赵鹏程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跨前一步,迅速而冷静地从通讯参谋颤抖的手中接过电报,确认了加密等级和发报单位后,没有丝毫耽搁,立刻转身,双手将电报呈递给楚云飞,同时低声道:“钧座,联合指挥部特急电!”
楚云飞迅速接过电报,目光如鹰隼般迅速扫过。
短短几行字,却仿佛蕴含着千钧重压。
孙铭(在吴子强这边协助建设新编第十二军)和赵鹏程都注意到了楚云飞骤然绷紧的下颌线条和眼中一闪而逝的寒光。
心中同时咯噔一下,知道前线必是发生了惊天剧变。
楚云飞看完电报,猛地抬起头,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寺内寿一真不愧是日军名将,这么快就反应了过来。”
“云飞,发生什么事情了?”
“林主任。”
楚云飞没有继续电报而是直接对林蔚、孙铭、赵鹏程等人说道,语气急促而清晰:“日军主力至少两个师团,配有战车和优势航空兵力,于今日凌晨,向我第六军与第五军结合部发动了大规模强攻!刚刚收到的前线紧急报告。
警戒阵地在两个小时内全部被突破。
第五军、第六军结合部也被十八军突破。
第六军伤亡惨重,形势万分危急!甘丽初军长正在紧急求援!”
“什么?!”孙铭和赵鹏程同时失声,脸上血色瞬间褪去。
他们深知第六军的底细,也明白防线结合部被突破意味着什么。
那将可能导致整个远征军战线的连锁崩溃!
楚云飞此刻却异常冷静,大脑在高速运转,瞬间做出了决断。
他的目光如同利剑般扫向自己的副官:“鹏程!”
赵鹏程猛地挺直身体,如同上满了弦的弓:“到!”
“命令!立刻联系最近的军用机场!准备专机,用最快的速度!通知卫队,整理行装,除了必要文件和武器,其余一概从简!”
“四十分钟后,我们出发!我要马上返回联合指挥部!”楚云飞的语速极快,命令清晰无比。
“是!”赵鹏程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转身,当即爬上了通讯参谋开来的摩托车。
楚云飞又转向孙铭:“孙铭!”
“在!”孙铭同样神色严峻。
“你留在这里,帮子强完成新兵的整训工作,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尽快形成战斗力。”
“是!”
“李参谋。”
通讯参谋同样一个立正:“有!”
“记,内容:日寇已向我第六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前线战事紧急。
新十二军必须按原计划加紧整训,但同时,命令全军立刻提升警戒等级至最高!
严密监控驻地周边一切动静,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执行防御任务!
在接到联合指挥部或我本人新的命令前,不得擅自调动!完毕!”
他又补充了一句:“发电给后勤开发处及留守负责人,缅北基地的各项建设和物资接收工作,按原计划推进,但必须立刻将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确保后方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援助通道的安全,否则国内的战事同样也会受到影响。”
“明白了钧座!”
所有命令在极短时间内下达完毕。
“林主任,失陪了!”
“一路平安。”林蔚沉默着主动敬了个军礼。
楚云飞回礼。
随即转身离开。
大步走向疾驰而来的吉普车。
核心卫队成员紧随其后,动作迅速而有序。
飞机无法直接飞抵仰光。
只能够在曼德勒野战机场下机。
吉普车轰鸣,卷起一路烟尘,楚云飞坐在吉普车的后排,闭目养神。
“钧座,下雨了。”
“嗯。”
楚云飞微微点头。
下雨是好事,也是坏事。
缅甸已经到了雨季,泥泞的道路让他们的运输困难无比,同样也让日军的进攻效率更加低下。
一天一夜的时间,司机换了三个。
楚云飞等人终于赶到了仰光北的联合指挥部。
下车快步走向了作战室的方向。
赵鹏程紧随其后。
作战室内,史迪威将军正脸色铁青地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几名中美参谋人员围着他,神色焦虑地汇报着什么。
“楚长官到。”
听到楚云飞的到来。
史迪威猛地转过身,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不安急躁:“楚!你总算回来了!”
“第六军现在有被分割包围的风险,除了新编三十八军
楚云飞没有理会史迪威语气中的焦躁和不满,他扫了一眼作战地图,当即出声做了安排:“命令黄百韬所部全部投入到战斗之中,调新编第二十八师驻守仰光港。”
“新编第三十八师立即向瑞尊方向发起攻击。”
在路上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沉浸到三维立体作战地图之中搞清楚了战争形势。
第五军和第六军的结合部被十八师团击破,预料之中。
日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沿着这个突破口涌入。
其兵锋甚至已经开始威胁到第五军的侧翼安全!
这种梭哈式的打法,着实让楚云飞没有想到。
“楚,新编第三十八师还没有完成休整,这个时候抽调他们进行这样的作战任务”
楚云飞头也没抬,点了点头:“如果他们是普通的作战部队,我也不会下达这样的作战任务,瑞尊是日军当前战线唯一的薄弱点,也是我们唯一的侧击机会。”史迪威微微点头:“可是..一个师的兵力怎么可能打穿防线呢?”
楚云飞摆了摆手,拿起一旁的指挥棒在地图上:“他们是饵,真正的主力是第五军,时机成熟需要第五军为矛头发起相应的反击”
“反击?可现在不是日本人在进攻吗,他们甚至机会快要完成了相应的战场切割.”
日本人这次进攻选择的时机和地点都极为刁钻狠辣,正好打在了远征军兵力调整,新旧部队交替、美械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节点上。
而且日军方面集中了至少两个主力师团的兵力用于进攻第六军防线。
显然是蓄谋已久、志在必得!
十八师团的战斗力,确实比普通的师团要强上不少,牟田口廉也这个疯狗一般的指挥官在寺内寿一的手下确实被他用活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只有对攻才能够有一线生机,继续困守,除非我们后续有大量的援军支援,否则我们一定守不住。”
楚云飞目光看向了史迪威。
此时史迪威也回过了神来。
他明白了楚云飞眼神之中的意思。
留给他们机会并不多,而楚云飞选择冒险也是情有可原。
如果守不住仰光,那么已经在路上的美械支援将会化作泡影。
两人自然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钧座,山城方面来电。”
楚云飞转头并未接过电报,只是出声询问道:“什么事情?”
“统帅部要求我们弃守现有防线,向曼德勒方向撤退”
“嗯?”楚云飞一怔,略显疑惑的询问道:“是有什么新情况?”
——
远东英军总指挥部。
作为大英帝国在远东的重要指挥中枢,亚历山大和史密斯二人撤退之后,自然也就来到了这里。
他们面前的那副巨大的作战地图之上,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已经深入腹地,而代表盟军的蓝色标记稀疏而脆弱。
哈罗德·亚历山大望着地图,脸色阴沉。
他刚刚结束了与斯利姆上校(驻仁安羌的上校)的通讯,得到的最新的战争消息。
日军在短暂调整后,发动了猛烈攻势。
这次的目标直指中国远征军第六军,战况堪比惨烈。
“情况依然令人痛苦,约翰。”亚历山大叹了口气,用指挥棒轻轻敲击了地图上仰光东南方向的敏阁附近区域:“我们刚刚收到情报,日本人似乎集中了至少两个师团的兵力,突破了中国第六军的防线。”
“看样子,他们是想彻底打垮远征军的侧翼。”
史密斯的嘴角掠过一丝苦涩,带着几不加掩饰的嘲讽:“突破了中国人的防线?
我对此毫不意外。
说实话,他们除了人多,还有一名合格的统帅之外。
真正的中下层指挥效率并不高。
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与帝国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相比,差距还是太明显了。”
仰光一战。
英军被日军的疯狂所震撼。
在他看来,远征军能够有如此的表现,本身就不符合实际。
“他们在飙关打了个胜仗,似乎就忘记了自己是谁。”史密斯继续说道,语气中的讽刺意味更浓:“全歼第五十五师团?”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谁知道里面有多少水分?”
“现在日本人主力一反扑,他们立刻就抵挡不住了,不是吗?”
亚历山大没有直接反驳史密斯的刻薄评价。
某种程度上,他也认同其中的一部分观点。
他对中国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一直持保留态度。
虽然承认其中有少数精锐。
但对整体的指挥、后勤和作战能力评价并不高。
同样的,他也深知英缅、乃至英印军战斗力的不足。
亚历山大拿起上面的一份电报,脸上满是不屑:“更可笑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远东战区的总司令(常瑞元),居然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完全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一般的要求。”
“哦?他们又想要什么?”
“更多的石油?还是更多的英镑贷款?”史密斯挑起了眉头。
“不,”亚历山大将电报纸在指间捻了捻,似乎那是令人惊讶的东西:“这次他们胃口更大了。
请求我们移交所有在缅甸英军部队的指挥权。”
“什么?!”
史密斯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他的笑声里充满了嘲弄,“移交指挥权给山城方面?
让那群连自己内部派系都摆不平、命令常用朝令夕改的官僚?
让他们来指挥帝国的军队?
哈罗德,这是我今年听过最荒谬的电报!
他们以为凭着在飙关依靠幸运赢了一场战斗便有资格对女王下的军队指手画脚了吗?”
亚历山大将军也总是摇了摇头,将那份电报随手扔在桌角,不屑一顾:“语言不通,战术理念参数异,后勤系统完全不同,真要他们指挥,恐怕用不了三天,我们剩下的这一部队就得被折腾光了。这帮中国人,对自己的能力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想想也是,韦维尔将军绝不会同意他们的请求的。”
史密斯微微点头。
亚历山大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声音变得冷硬:“战争的局势,已经非常不乐观了。
我们现在最考虑的,就是如何保全现有的兵力,巩固印度东部的防线。
至于缅甸内部的战事,就让中国人和日本人自己去纠缠吧。”
史密斯表示:“确实如此,先生。我们不能再把帝国宝贵的士兵,浪费在这个注定失败的战场上,更不能交给不靠谱的山城方面来指挥。
即便是楚来指挥他们,我们都要担心他会不会将其当成弃子。”
“他们和美国人走的很近,很显然,对于史迪威这个参谋长而言,远征军的可利用价值更高一些,我们也需要他们守住缅甸。”
这两位英军将领达成了共识。
他们的目光中只有对自身利益和帝国安全的考量。
对于那些正在进行浴血奋战的中国远征军,以及来自山城的指挥权移交请求,全然不屑一顾.
“当然,他们很有可能已经守不住缅甸了,这对于一整个远东战局而言,实际上都称不上什么好消息!”
亚历山大摇了摇头:“不一定,不要忘记了,他们还有那位战帅,他最擅长的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史密斯语气笃定:“没有后续兵力,武器装备尚未完成换装,炮兵部队还在训练尚且不能够投入战斗,空中力量被全面压制,这样的战斗,即便是拿破仑前来指挥,结果也是一样!”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