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73章 长孙国舅的大恩
第473章 长孙国舅的大恩
数日之后,李吉来报,长安仓储存的粮食与户部记录一致。
李治当即传令薛仁贵,让他领五万羽林卫,挺进安西。
李治的工作到此也差不多做完了。
前线指挥上的事,他从不插手,让将军们自行决断就是,他只等消息就行了。
虽然这次的敌人更强大,但与之前高句丽之战相比,李治心态要放松很多。
高句丽之战,大唐原本就打赢了,若是因为他的到来,导致战败,那就成为千古笑话了。
大食人的这一战就不同了,就算打输了,至多跟唐玄宗半斤八两,对大唐影响也有限。
当然,他相信薛仁贵和裴行俭联手,不致落败。
迈步离开甘露殿,行走在后宫宫道之中。
天空依然阴沉沉的,李治逛了一会后,便没了兴致,琢磨着去哪座宫殿消遣一番。
思索间,他忽然注意到一件事。
最近武媚娘似乎发生很大的变化。
当初高句丽之战时,她至少还会询问一两句,对整个战事进展,也颇为了解,能跟李治讨论局势。
然而这次跟大食人打仗,她一点兴趣都没有,从未跟李治提过此事。
仔细一想,武媚娘对朝政的兴趣,似乎也在不断衰退,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皇后。
这原本就是李治刻意引导的情况,然而真变成这样,他又觉得别扭,仿佛武媚娘变得不像武媚娘了。
唉,人心就是这么矛盾。
李治摇头失笑一声,迈步朝着立政殿而去,想瞧瞧武媚娘最近在忙什么。
来到立政殿后,武媚娘却不在殿内,原来她今天又在紫云阁设了一场宫宴,邀请宫外命妇。
李治便在立政殿内坐着等候。
凤案上铺着一张纸,上面有武媚娘练习过的几张书法。
榻几上则放着几本棋谱,其中有三本是武媚娘的,还有一本小棋谱,是太平公主的。
李治躺在榻上,拿起一本棋谱,随手翻看,没一会,一阵困倦袭来,倒头就睡。
刚睡下不久,一阵“哒哒哒”的声音从屋外传来,却是太平公主跑了进来。
她刚才去公主院找高安公主玩,听婢女来报,说李治来了,就急匆匆赶回来了。
太平公主进屋之后,王伏胜朝她打了个手势,又指了指李治,示意圣人在休息,让她不要吵醒李治。
太平公主比划着手势,表示不会吵醒父亲,脱下秀履,爬到榻上,安安静静坐在李治旁边,翻看她的小棋谱。
不一会,外面进来一名内侍。
也不知那人跟王伏胜说了什么,王伏胜脸色大变,看了李治和太平公主一眼,犹豫半晌,转身离开了屋子。
太平公主见他离开,便将小脑袋躺在李治肚子上,想压醒李治,让他陪自己说话。
李治却并不见醒。
太平公主站起身,便要坐在李治肚子上。
然而望着李治安详的睡脸,心想耶耶肯定是处理公务太累,才睡这么沉,还是不打扰为好。
于是又枕着李治的肚子,拿起那本属于她的小棋谱,继续翻看。
看了好一会,她都看倦了,李治却仍不苏醒。
太平公主跳下宽榻,奔到里室,等她出来时,手中多了一本黄色的小册子。
这册子是武媚娘练习养生功法的一本秘典,里面有很多人物图,摆成各种姿势。
在太平公主看来,那些人物图的姿势很是好笑,被她当作小人书,每次翻看,都觉得颇有意思。
她又爬回榻上,枕着李治翻看“小人书”,看到其中一幅图半倒立的古怪姿势时,忍不住咯咯直笑。
笑了一阵,侧头去看李治,发现父亲还不醒,顿时嘟起小嘴,故意在床榻上走来走去,邦邦直响,还在李治肚子上踩了一脚。
结果李治还是不醒。
太平公主望着李治一动不动的模样,没由来的,忽然感到一阵害怕,伸出小手,拍打着李治的脸。
“耶耶,耶耶!快醒过来!”她几乎是哭喊着出声。
这小丫头出手没轻没重,打得“啪啪”直响,李治终于被打醒了,感觉眼睛酸酸涩涩,望着太平公主,皱眉道:“月儿,怎么了?”
太平公主顿时不哭了,笑道:“耶耶,快起来陪我下棋!”
李治坐了起来,打了个哈欠,不知为何,有种睡迷的感觉,脑袋昏昏沉沉,仿佛脑门上压着一团云。
“月儿,什么时辰了?”
太平公主瞄了一眼水漏,说:“已经过正午啦!”
“你娘还没回来吗?”
太平公主嘟囔道:“她最近忙着给五兄挑太子妃,又要给六兄和七兄物色王妃,每隔两日,就在紫云阁邀请那些命妇,酉时之前,都不会回来。”
太子妃的事,李治听武媚娘提过,好像是挑选了四个候选人,到时选一个。
如今李弘已经十三岁了,李治当初就是十三岁娶的王妃,也难怪武媚娘开始张罗此事。
不过李贤才十一岁,李显只有九岁,武媚娘连他们的婚事也操心起来,未免太早了些。
李治出神时,太平公主又摇了摇他,说:“耶耶,咱们下棋吧,孩儿最近又学了一个新招。”
李治笑道:“也好,不过都正午了,也该传膳了。”抬头一看,却不见王伏胜身影,不由暗暗奇怪。
“月儿,你看到伏胜没有?”
太平公主道:“王大监刚才还在呢,后来来了一个内侍,和他说了什么话,他就出去了。”
李治点了点头,命其他内侍去传膳食过来,父女俩一边用膳,一边下棋。
另一边,山池院内,王伏胜望着奄奄一息的秦少监,叹道:“秦翁,我还是帮您传御医过来吧?”
秦少监摇了摇头,沙哑着声音,道:“已经看过啦,没用的,我这把年纪,也该入土了,只是……”
说到这,一阵剧烈咳嗽。
旁边伺候的小内侍用手帕给他接着,秦少监咳完之后,手帕一片殷红。
王伏胜见此,长声一叹,知道秦少监命不久矣,低头不语。
秦少监睁着昏黄的眼睛,紧紧盯着他,道:“王大监,老奴有一事相求。”
王伏胜道:“秦翁尽管吩咐。”
“你们都出去。”秦少监挥了挥手,伺候的小内侍全都离开了屋子。
秦少监趴在榻上,有气无力的道:“想我秦业,一生谨慎,兢兢业业伺候过三代圣人,自认不负皇家恩情,却不想,临死之际,竟犯下一个大错!”
王伏胜微微一惊,问:“您犯什么大错了?”
秦少监盯着他,过了好半晌,才道:“王大监,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我曾受过长孙国舅大恩。”
王伏胜脸色骤变,失声道:“你是国舅的人?”
秦少监苦笑一声,布满皱纹的脸颊,仿佛失水的橘子皮一样,幽幽一叹。
“先帝时期,我在宫中并不如意,是长孙国舅帮了我一把,我才从一众内侍中脱颖而出,有了今日地位。”
“当时我也把自己当国舅的人,可国舅只跟我见过一面,就让我再不要去找他,说等将来需要我时,自会派人来找我。”
“我这一等就是三十多年,国舅却一次都没有派人找我,所以我刚才才说,并未做出任何对不起皇家之事!”
王伏胜听得后背直发凉。
长孙无忌竟然在宫中藏了这么一个人,如果他真的要谋害皇帝,后果不堪设想。
秦少监叹道:“也怪我老糊涂,想临死之前,了结生前之事,派了名亲信,带上一封信,让他拿去给长孙国舅。”
王伏胜问:“什么信?”
秦少监喘着气,道:“我自觉欠他一份恩情,命人在城外买了间大宅,这些年来,将积攒多年的钱财,大半转移过去。那封信中便附带着地契和房契,我希望借此,略作报答。”
王伏胜叹道:“秦翁这么做,虽不能算对,毕竟也是知恩图报,在下能够理解。”
秦少监一拍榻板,嘶声道:“可我没想到,我派去的那名亲信,竟是……竟是……”
“什么?”
“那小兔崽子,竟投靠了皇后!”
王伏胜变色道:“如此说来,那封信落到武皇后手中了?”
秦少监点了点头,面如死灰。
“国舅如此待我,我却在临死之前,害苦了他,我死了也无法闭眼呐!”
武皇后与长孙无忌的恩怨,长安无人不知,如果武媚娘利用这封信,在皇帝面前挑拨,长孙无忌只怕万劫不复。
王伏胜皱眉沉思了一会,问:“秦翁,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上个月中旬。”
王伏胜道:“都过这么久,武皇后却并无动作,也许事情还有转机!”
秦少监抬头望着他,道:“王大监,你该知道武皇后的手段,她凝而不发,很可能是为等待时机,一口气致国舅于死地!”
“也不一定。”
王伏胜抬手道:“据我所知,皇后与国舅之间,已缓和许多,皇后未必就会发难。”
秦少监摇头道:“皇后殿下善于隐忍,你怎知她是真的缓和,还是故意做样子给陛下看?”
王伏胜道:“那您希望我怎么做?”
秦少监挣扎着要起身见礼。
王伏胜赶忙上前扶住他:“您是我尊敬的前辈,有什么吩咐,尽管直言,只要我能做到,绝不推辞!”
秦少监望着他,道:“那可多谢你啦。在这宫中,除圣人外,只有你能让皇后忌惮几分,我希望你能居中调和,让她将那封信交给国舅,她若开出什么条件,你能做到,那就拜托。若是不能,你也算尽力,我绝不怪你。”
王伏胜深吸一口气,道:“好,我尽力一试!”
秦少监自嘲一笑,道:“临死之前,还给你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真是不像话,唉,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王伏胜忙道:“您千万别这么说。”
秦少监眯眼望着他,嘴角多了一丝微笑。
“宫中有你在,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也不知人死之后,还有没有下辈子,若是有的话,希望来生……不用再做……阉人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脑袋一歪,咽下最后一口气。
秦少监早已提前把后事交代好,不用王伏胜多费心,自有人收拾剩下的事。
王伏胜自知离开太久,皇帝只怕已经醒了,迈着飞快的步伐,朝立政殿返回。
回到殿内,李治正在与太平公主对弈,武媚娘也回来了,坐在李治旁边观棋。
武媚娘原本是在紫云阁设宴,听说李治来了,便提前结束宴席,飞快赶回。
李治下棋很投入,并未注意到王伏胜。
一般情况下,王伏胜会静静侍立一旁,并不打扰,今天他却并不打算这么做,而是上前两步,低声道:“陛下,臣回来了。”
李治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刚才去哪了?”
王伏胜低声道:“臣去了山池院,秦少监死了。”
李治微微一惊,道:“怎么突然就死了?”
王伏胜道:“秦少监年纪大了,又一直有肺痨,御医也给他看过了,还是没能挺过去。”
李治叹息道:“既是如此,就好生厚葬了吧。”
王伏胜应诺一声,朝武媚娘瞟了一眼,恰好武媚娘一双凤眸,也正朝他看了过来,眼中大有深意。
从这一眼中,王伏胜确认了那封信确实在武媚娘手中。
王伏胜眼下并未想好怎么劝武皇后交出那封信,故而低下头,一如往常,不露异色。
武媚娘见此,也收回目光,继续观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