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 第210章 身负重任的第一才子
第210章 身负重任的第一才子
马寻的人设一直在变,更准確的来说是对於他的评价现在也会因人而异。
最初给人的印象就是马寻这个国舅谨小慎微、老实本分,勉强算是读了点书。
那时候的马寻在別人眼里,除了仗著帝后的恩宠,就一无是处了。
就算是他会些医术,那也不算什么,这是一些人眼里的小道。
只是慢慢的就变了,这个谦逊本分的国舅有些跋扈了,以前许多人都觉得他识大体、不愿掺和朝堂的事情。
可是现在再看看,只要涉及到亲族,这人根本就是不讲理的。而且极擅诡辩,更是擅长將外戚的身份发挥到极致,胡搅蛮缠起来就是个无赖。
至於什么大明第一词人,那都是小事了。
现在可能又要多一个评价了,那就是这位国舅爷其实还是个风流才子,对於风雪月的事情还是比较喜欢。
因人而异,各种评价確实都有,但是马寻不在乎。
朱元璋和马秀英也不在乎那些议论,他们眼里的马寻其实没多少变化,还是那么的本分。只是现在越看越觉得还真是自家人,护短起来就不讲理了。
另一方面来说,那就是这也是个“情种”。
马寻洗漱好躺在床上,无奈的说道,“蛾子,你是不是该避著些?”
马寻不喜欢有人守夜,这个事情从他最初被接到京城就如此,有些时候就是习性改变不了。別的大户人家如何管不著,反正马寻的臥室不需要人守夜。
徐蛾就说道,“老爷,其他时候也就算了,我自然是听你的。只是殿下可是说了,无论如何都得守在这。”
鬱闷的马寻只能拉下蚊帐、帘幕,隨即立刻小心翼翼的將耳朵贴在刘姝寧的肚皮上。
小別胜新婚,徐蛾现在守在这里的意图就是非常明显,就是怕马寻胡来。
还真不是整个孕期都不能做那事,但是这时候就是需要小心一些。
为了马家的香火,马秀英可是下了命令。
要不是马寻一走就是好几个月,这都得不准马寻歇在刘姝寧的臥室。
刘姝寧轻轻的摸著马寻的头,“宫里有好些个接生婆,我觉得用不著如此。”
马寻仔细听著动静,隨口说道,“准备著就准备著,我到底是国舅,总不能让我和普通百姓一样吧?你生產的时候,肯定是要仔细些。”
刘姝寧有些好笑,也有些担心,“姐就盼著我肚子里是个男孩。”
“男孩女孩都一样,只要咱们能生就行。”马寻就说道,“我们还这么年轻,肯定不会只是一个子嗣。”
这小两口现在也算是有些进步了,虽然是隔著帘布,但是徐蛾到底是在屋子里。要是以前,这两人肯定浑身不自在,都躺的笔直、不说一句话。
刘姝寧真的不担心失宠,自家夫君作诗也不值得奇怪。闺阁情趣之类的事情,她也时常被马寻逗的面红耳赤。
摸著刘姝寧的肚皮,马寻小声问道,“我逗她玩呢?要不要也给你写首词?”
端水大师,有些技能就是这么无师自通。
虽然以马寻的身份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可是有些性格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刘姝寧心中甜蜜,不过还是强调,“那可不能写些不正经的诗词,要不然我可不敢见人。”
听到刘姝寧答应下来,马寻顿时抓耳挠腮了。就是最快哄一下、端端茶而已,可是现在好了,这要是不作首诗还是难以交差。
自家的媳妇,肯定得疼著,更何况这还是孕妇呢,为了她肚中的孩子,那也要哄著她。
有些时候这些『才女”还真的是难哄,送些珠宝首饰自然值得开心。可是如果送首诗词,那才是真正的可以让他们倾心。
马寻仔细琢磨了一下,国初第一词手。
不过这说的是清朝的那位,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歷史,现在也顾不上了。
马寻小心的说道,“这词没其他的意思啊,就是觉得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閒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驪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这首词其实真的不適合给刘姝寧,因为这是在感慨著只是最初的美好。
更何况这首词,本来是“擬古决绝词,柬友”,这是写给朋友的。
刘姝寧感动不已,小孕妇其实这时候容易动情。
徐蛾忽然咳嗽两声,小声说道,“老爷、夫人,该歇著了。”
马寻吐槽说道,“说话呢,这都不行?”
“老爷,我愚笨不太知诗书。”徐蛾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这词听著就美,老爷能再吟诵一遍吗?”
刘姝寧就开口说道,“蛾姐,明天我自会將词送到姐姐案头。”
徐蛾立刻开心了,自家老爷作的词,皇后殿下可都是喜欢著呢。什么叫书香门第,马家就是书香门第!
看看马寻这个国舅爷就知道了,虽然自幼孤苦,可是依然出口成章、才情大明第一。
再看看皇后,虽然是女子身,可是史书经义都非常精通。
这就是家风、这就是耕读传家的底气,祖上可是北宋时的进士,还是宋仁宗时期的。这大明朝的读书人想要和马家比才情,还需要再练练。
所以让马寻管国子学绝对没问题,哪怕诗词之道不代表治国之道。看似管理国子学的也应该是大儒,这样更加名正言顺。
不过马寻这个国舅临时兼著国子学的差事也没任何问题,尤其是开国初年民心思变、很多人尚未归心,那就更加需要一个才学斐然的人来管著国子学。
小两口似乎是有看说不完的话,徐蛾只能是干看急。
对於不少官员们来说,看到早朝时站在班首的是曹国公李文忠,一时间也忍不住浮想联翻。
马寻回京了,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可是这位国舅爷自从太子大婚之后,就没有在一些正式的场合露面了。
说是皇帝对马寻有了厌恶好像可以这么理解,毕竟这都过去几个月了,马寻似乎在朝堂没有半点存在感。
但是仔细一想肯定不对,弹劾马寻管教朱楼等人太过严格的奏章在中书省就积压了好几份。而且徐国公夫人隔三差五的被接进宫,马寻回京也是住在皇宫。
只能是现在的马寻暂时不参与朝堂大事了,可是依然是帝后最为偏心喜爱的弟弟。
马秀英有些酸溜溜的说道,“常言道娶了媳妇忘了娘,我看你是好不到哪去了。你啊,没忘了娘,只是不记得我对你的好。给你侧室写诗,给姝寧作诗也是应该。我这么疼你,也没说给我写首词。”
看著装聋作哑的马寻,常婉就跟著同仇敌气,“母后有所不知,舅舅一向如此。在我们跟前说只读了几本书,生怕教我们读书。舅舅藏拙的本事厉害著,想要让他题词太难。”
马寻继续装作听不懂,“这是春茶?”
“陈茶!”马秀英没好气的说道,“你现在也只配喝陈茶,不给我题词也就罢了。你外甥、外甥媳妇,你这个当舅舅的总该勉励一番吧?”
马寻立刻摇头,“现在没那心思,以后想到了再说。我还是觉得这是春茶,
喝著清香。”
马秀英是真的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啊,和你姐夫一个德行,喝不出好赖。”
“姐,我是知好岁的。”马寻认真说道,“这一趟我回京,准备陪著姝寧待產,我们马家的香火得重视。”
这话说到了马秀英的心坎上,这就是真正的大事。
在马寻没有回宿州之前,马秀英一直都是惦记著家里的香火。
那时候的朱元璋甚至出了主意,是想要让马秀英表舅家的伍堪去承袭马太公的爵位!
也就是马秀英拒绝的乾脆,以及马寻回来的及时,要不然香火的问题就要成马秀英的心病了。
马秀英笑著问道,“除了等著姝寧產子,还有什么打算?”
“既然我训练出来的那些医官、医士有用,肯定是再培训一批。”马寻就说道,“正好这一次打了仗,也知道还有哪些不足,正好抓紧时间再补充、提升一下。”
这就是朱元璋和马秀英最喜欢马寻的地方之一了,这小子虽然有些时候让人无奈,甚至是生气,可是一些事情上也从不含糊。
还好马寻的一些兴趣爱好是对社稷有帮助,他要是真的打算当个风流才子,
那就只能干瞪眼了。
马秀英点头说道,“一会儿去標儿那,大都督府的事情你本来就该管管,惩治一些勛贵得你出面才好。”
马寻立刻头疼,“哪个?”
“朱亮祖。”马秀英不高兴的说道,“这位永嘉侯是死性不改,这一次又擅杀军校了。”
马寻也头大了,这些骄兵悍將有些时候就是屡教不改。
朱亮祖是负责增援入川的大军,结果他又闹出事情了。
这人也算是前科累累,元末乱世曾召聚乡兵保御乡里,因此被元廷授为义兵元帅。他后来因形势所迫,率军南下江东,驻守於寧国府。
他曾经多次打败朱元璋的军队,还打伤过常遇春。兵败被俘就投了降,结果玩了出降而復叛,然后再次被活捉,一直效力到现在。
马秀英继续说道,“迟早是要和元廷再战,那些骄兵悍將也得管管。要不然的话,以后肯定要惹出大祸。”
马寻深以为然,这些骄兵悍將就没几个省油的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