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 第378章 G军太踏马适合我了
第378章 g军太踏马适合我了
“这是火箭炮?你们在自己研制火箭炮?”
谢尔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这个破环境,怎么研制生产火箭炮的?
闻英也没想到,这个老毛子的眼睛这么毒。
现在在角落里的那一堆,只是半成品零件而已。
唯一的成品就是一个炮弹的弹壳,那是今天打算用来实验的。
“我们的确是正在尝试,不过还没有成功。”闻英也没有否认。
“你们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一旁的伊万自信道:
“火箭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蘇俄有自己的火箭炮,因此伊万和谢尔盖只是表示了不可思议,并没有往深处想。
这个炮弹,也就是一百毫米左右,比他们手中的132毫米火箭炮差远了。
而且以中国目前的工业能力,火箭炮即使是发明出来,也没有搭载平台。
在兵工厂转了一圈后,谢尔盖再次提起了火箭筒图纸的事情。
“这样吧,两位先休息一下,我需要找武器研发者商量一下。”
“卫国,你帮我接待后两位友人。”陈成兴说道。
“是!”.
谢尔盖和伊万知道陈成兴可不能带他们去,因此也没有挣扎。
“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谢尔盖说道。
“请二位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陈成兴说道。
“谢谢!”.
看着离开的两人,陈成兴立刻带着张万和去了闻英的办公室。
而闻英现在正在车间,让工人把之前的废件重新收起来。
这些东西,都是专门摆出来给谢尔盖和伊万看的。
真正的生产,早在二郎洞的时候,就实施标准化、流水线化了。
“张部长,这是怎么回事?”陈成兴直接问道。
“唉,东北的事你也知道,咱们从蘇军手上捞了不少好处,首长他们不好开口啊。”张万和无奈道。
常凯申跟蘇俄签了协议,拿外蒙换来了东北。
按照协议,蘇军应该是要将东北交给果党,然后在去年12月1号撤出东北。
不过因为中g和蘇g的关系,加上米国无视警告,重返了华北沿海。
蘇军最终默许了g军进入东北。
为此,常凯申翻了脸,停止接收东北,这就导致蘇俄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动。
为了在国际上挽回颜面,蘇军要求g军从各大城市撤出。
不过因为常凯申执意要引米国入场东北,触及到了蘇俄的根本利益。
蘇军选择拨给g军不少日军的军火仓库,足有几十万条枪和几千门火炮。
虽说蘇俄有自己的算盘,但是g军占了大便宜却是真的。
“东北的事我听说了。”陈成兴点了点头。
“不过上级是怎么想的?”陈成兴问道。
“给肯定是要给的,但是不能白给。”张万和先定下了基调。
蘇俄和老美在欧洲搞得越僵越好,他们的关系越紧张,就越不会将目光放在中国。
陈成兴想了想,说道:“既然要给,我觉得可以拿来换一些无缝钢管。”
“无缝钢管?”张万和没想到陈成兴会说这个。
“咱们现在是以轻步兵为主,有了无缝钢管,就能简便生产迫击炮和火箭筒。”
“这对我们的战斗力提升非常明显。”
“而且闻英正在研发的火箭炮,也需要无缝钢管。”陈成兴说道。
无缝钢管,是一种非常牛b的东西。
中国的第一家无缝钢管厂,甚至在历史上单开了一页。
如果能获得无缝钢管,哪怕需要钱买,对g军也是重大利好。
迫击炮和火箭筒能迅速补充到各部队。
不管是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我明白了,我会将你的想法上报的。”张万和点了点头。
虽然他是后勤部部长,但是在武器方面,还真没有陈成兴两口子专业。
第二天,张万和找到了谢尔盖和伊万。
“两位,这是对方提的要求。”张万和将一张纸递给了谢尔盖。
谢尔盖打开一看,直接就是连连摇头。
“我方绝不可能答应,这么多的东西,都够开一家新的兵工厂了!”
谢尔盖当然知道这里面有中g的私货,但是他没想到私货这么多。
蘇俄虽然急需这个火箭筒,但也不是冤大头。
说着,谢尔盖拿出笔,在清单上不断的划叉。
两分钟后,谢尔盖将清单重新递给了张万和。
“这是我的底线。”
张万和接过来一看,好嘛,百分之八十都被划掉了。
“你这也太狠了,我怎么跟人家交代?”
“这样吧,子弹生产线,你们加两条,反正都是缴获的。”张万和指着清单说道。
清单里面有大量的东西是他乱写上的,目的就是给谢尔盖划。
不过7.92毫米的子弹生产线,却是现在急需的。
太原兵工厂有鬼子留下的子弹生产线,但是只能产6.5毫米跟7.7毫米的子弹。
但是各部队有大量武器需要7.92毫米的子弹。
蘇俄既然攻入了德国,他们手上肯定有很多7.92毫米的子弹生产线。
“子弹生产线?没那么简单。”谢尔盖摇了摇头。
常凯申签的协议中,明确写明不能资助中g。
东北让他们自己搬东西,蘇军还能装不知道。
可要是从蘇俄起运生产线,却是赤裸裸的违规。
“那给两条铜板冲压生产线总行吧?再给点模具。”张万和改口说道。
“有什么区别吗?”谢尔盖摇了摇头笑道。
“当然,我这是用在民用上的。”
“我党发明了一种排管乐器,这种乐器可以愉悦身心。”“所以我们决定大量生产,给每个百姓都配一个。”张万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呵呵.”谢尔盖被逗笑了。
“我会把你们的要求报上去的,不过能不能成就不是我能做决定的。”
“不过这些无缝钢管应该不成问题。”谢尔盖说道。
虽然这些无缝钢管的口径,一看就不正经,但是这并不在军用品序列。
“无缝钢管我们还要再买一些,这是清单,希望贵方可以尽量便宜点。”
张万和再次递了一张纸。
谢尔盖打开看了一眼,随后便答应下来。
“没问题。”
蘇俄现在百废待兴,能赚点是点,上级是不会拒绝的。
两个月后,看着兵工厂正在安装的生产线,陈成兴有些诧异。
“蘇俄怎么会给7.62毫米的子弹生产线?而且还是中间威力弹?”
之前张万和跟他说的,好像是只有一些精度较高机床,和两条7.92毫米的子弹生产线。
现在怎么还多出一条m43中间威力弹的生产线?
“听说是谢尔盖争取的,他应该是看到我们的七一式半自动步枪的子弹了。”张万和解释道。
张万和之前并不知道,蘇俄有一款子弹和闻英研发的子弹一样。
因此在见到生产线的时候,也是很吃惊。
“蘇俄还是有真正的信仰者的。”陈成兴说道。
一句达瓦里氏,就愿意出手帮助。
这与蘇俄的老大可是不一样。
有了这条生产线,七一式半自动步枪算是神功大成了。
m43弹用的是钢芯,不但造价低,重量比铅芯也要低。
因此子弹的出膛速度、弹道、穿透力等,都比g军现在自产的子弹要好。
而之前兵工厂生产之所以用铅芯,就是因为没有专门的冲压设备。
如果硬用钢芯,只可能是把弹头给挤坏。
“谢尔盖是个好同志。”张万和认同的点了点头。
“有了这条生产线,半自动步枪终于能给各精锐部队分配一些了。”张万和感叹道。
他是见过半自动步枪的实力的,而且他也知道,二分厂现在就有库存。
只不过因为弹药的原因,没法往下分配。
现在有了这条生产线,只要原材料充足,月产量能有三五十万发。
虽然不够全军使用,但是供应精锐部队却是够了。
“先说好,二分厂的库存你不能动,那是新二团的老家底。”
陈成兴都没等张万和继续开口,直接便把他的路给堵死了。
太原之前和之后得分清楚。
“你看看你,我话还没说呢。”张万和尴尬道。
“能不说最好不说,当初可是给后勤部图纸了,你们没生产怨谁?”
陈成兴现在是一点都不提,他手上的子弹模具是从哪来。
而没有模具,张万和又怎么会生产呢。
“我呀,不给你说了,我得去跟上级说一下这个子弹生产线的事。”
张万和放弃了从陈成兴手里扣东西出来的打算,他知道基本没有可能。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从二分厂调点成熟工人,重新组织一条生产线呢。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各兵工厂算是上满了发条。
有了无缝钢管和从平汉线上搞到的大量废弃车轴。
那些容易生产的迫击炮和火箭筒,产量不断的上升。
铸铁的迫击炮炮弹,黄灿灿的子弹,哗啦啦的往外送。
解放区的各部队,虽然兵力有些削减,但是装备水平却是不断提升。
五月底,太原外围。
陈成兴几人正在看各团之间的对抗演习。
独二支队的各部队,除了工兵团和骑兵团外。
其余单位早已补完编制,人数达到了三万。
而在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后,成果初显。
因此陈成兴便从每个团随即抽掉了一个连的兵力,组织了一场演习。
在演习中,各连互有胜负。
陈成兴看着从补充团抽调出来的部队表现,对楚云飞说道:
“老楚,有两把刷子,补充营的单兵战斗力虽然比不上主力,但是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了。”
“要是再给你两个月,然后挑场硬仗打打,怕是不比主力部队差多少。”
虽说训练这方面,有特性训练专家的辅助。
但是能这么快就可以与主力部队对抗,楚云飞起的作用很大。
“我现在算是知道,当初八路为什么能打赢鬼子了。”楚云飞也是一脸的感慨。
明明是同样一个人,在果军和在g军中,却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尤其是晋绥军的士兵,之前明明的混子,现在却是敢带头冲锋了。
“只有明白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战士们才能爆发出真正的战斗力。”罗平正色道。
这段时间,独二支队除了训练,政治思想也在进行强化。
“是啊,为什么打仗,一个问题,就能改变战士的思想。”楚云飞点了点头。
他是具有家国情怀的,而且跟徐武又到延安学习了三个月。
现在只感觉,g军太踏马适合他了。
六月的一天,罗平和徐武一脸严肃的从外面走进指挥部。
“老陈,收到最新情报,中原解放区的部队突围了。”罗平说道。
“看来常凯申已经忍不住。”陈成兴正色道。
从这一刻开始,内战就算是全面爆发了。
“命令所有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