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嘉靖 - 第648章 从太宗到成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册封大典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时,已是午时过后。
    嘉靖皇帝略有疲惫的看着朱载坖,又看着百官向朱载坖行礼完毕之后,他才稍稍松了口气。
    但但在众人面前,嘉靖皇帝仍强撑着帝王威仪,没让自己露出丝毫的疲惫之态。
    “礼毕!”
    随着礼官喊出礼毕之后,朱载坖的册封大典才算是正式完成。
    这时候,坐在龙椅上的嘉靖皇帝也终于可以活动一二。
    “太子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嘉靖皇帝挥了挥手,让百官离开,留下朱载坖陪他。
    百官再拜:“臣等告退!”
    接着他们就依次的退出了皇极殿。
    高拱和李春芳走在了最后,他俩在临出殿的时候,也都不由同时回头看了一眼站在殿中的朱载坖,两人的眼中满是期许。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大明将有新的希望了。
    在百官退去之后,朱载坖从一旁的丹陛上去,走到了嘉靖皇帝身边,伸手扶着嘉靖皇帝的手臂,“父亲可是乏了?”
    嘉靖皇帝被朱载坖扶着之后,也不由一笑,“朕哪里乏了?朕这是坐的时间太久,有些烦了。他们这些大臣就会折腾人,整天都在琢磨着各种各样的礼仪规矩束缚着咱们。好像咱们遵守他们弄出来的礼仪规矩,这天下就能大安。”
    朱载坖也笑道:“父亲这番见解,令儿耳目一新,也真是震耳发聩啊。”
    嘉靖皇帝听着朱载坖的笑声,又不由呵呵笑了起来,“是吗?”
    朱载坖笑道:“当然!”
    嘉靖皇帝又笑道:“呵呵,那朕早些时间也制定了很多礼仪,那朕是不是也很烦人?”
    朱载坖扶着嘉靖皇帝从龙椅上下来,两人一起往外面走着,然后又说道:“父亲要做的肯定是不一样的。父亲制定新的礼仪规矩,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进一步巩固君权,以免奸臣乱政。”
    嘉靖皇帝满意的点点头,“不错,朕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以后你都要好好学,好好利用起来,知道吗?”
    朱载坖嗯了一声,“儿谨记父亲教诲。”
    嘉靖皇帝看着朱载坖,又说道:“走吧,跟朕去奉先殿看看吧。”
    “是。”
    朱载坖扶着嘉靖皇帝,两人一路慢悠悠的从皇极殿走到了奉先殿,差不多穿过了半个紫禁城。
    但在这一路上,嘉靖皇帝愣是没喊一声累。
    可见,在这一路上,嘉靖皇帝不光是毅力惊人,就连心情也比原来好了不少。
    要不然,以他的身体状况,一下子走这么长,这么久的路,他肯定也是遭不住的。
    等到朱载坖和嘉靖皇帝走到奉先殿时,黄锦也快他俩几步,提前到了这里。
    黄锦早早的将奉先殿的殿门打开着,在那里等候着朱载坖和嘉靖皇帝的到来。
    嘉靖皇帝在被朱载坖扶着走到了奉天殿后,他停住脚步,调整了一下微微喘息的呼吸,又转头看着朱载坖,“知道朕带你过来做什么吗?”
    朱载坖抬头看着奉先殿上的竖匾,又回头看着嘉靖皇帝,适当的露出了一个疑问的神色,“儿不知。”
    但其实朱载坖心里门清至极,这个时候来奉先殿,还能干嘛?除了祭拜历代先帝之外,无非就是说一些关于语重心长,帝国传承的废话。
    当然朱载坖也不能为此事显得不耐烦,毕竟有一天,他的画像也可能会悬于此殿,若是自己都对此不耐烦了,还怎么指望后嗣之君能谨记教诲为国为民呢?
    嘉靖皇帝看着朱载坖道:“扶着朕进去就知道了。”
    朱载坖是了一声,又扶着嘉靖皇帝上了台阶,走到了奉先殿内。
    黄锦等人也懂事的守在了殿外,没有人继续再跟着进去。
    进到奉先殿内,首先映入朱载坖眼帘的就是当朝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御像,其次就是其他历代先帝的画像。
    嘉靖皇帝也看着这些历代先帝的画像,心中也不由感慨万千。
    按照道理讲,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的。
    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谁让他的堂兄朱厚照无嗣而崩呢?
    所以,这帝位也就顺移到了他的身上。
    现在嘉靖皇帝带着自己的儿子进到奉先殿内,看着这些往常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进入祭拜的历代先帝画像,又忍不住的说道:“朕得天之助,得天之幸,才承继大统,肩负大明。如今四十有五年矣。但在这个四十五年间,朕却鲜少来此。”
    “如今不知是怎么了,朕总是时常想起此处,就带着你一起过来看看。来,去给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上一炷香。”
    朱载坖又应了一声是,将嘉靖皇帝扶着站稳之后,他才去敬香的供案上抽取三根高高的龙纹檀香,在朱元璋的画像前的长明灯处点燃了手中的香,接着恭敬一拜,才将香插在画像前的小鼎之内。
    待到朱载坖做完这些之后,他又起身回去重新搀扶着嘉靖皇帝。
    毕竟这里是祭拜历代先帝的供殿,里面除了历代先帝的画像和祭祀用品,以及用来磕头的蒲团之外,没有其他摆设了。
    所以,在这座殿里,即便是皇帝都没有位子可坐,只能站着。
    嘉靖皇帝被朱载坖重新扶着之后,又对着朱载坖说道:“去给你皇祖考也上一炷香。”
    嘉靖皇帝说的“皇祖考”,正是被嘉靖皇帝强行拔高为帝的亲爹“兴献王”。
    虽然后世的网络历史学家总喷“兴献王”的帝位来的有水份,甚至都不能被承认。
    但是他们忽略了古代政治之中的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孝”!
    历代以来不管是皇帝,还是王侯将相,但凡位置做到了极致,或是功劳荣宠到了一定的程度。
    追封先人的事情,可是不分皇帝与常人的。
    有很多大臣在位极人臣之后,皇帝没啥可封赏的时候,就会下旨追封此官员三代为官,而且追封的官职差不多也都是此官员所能做到的官职极致,比如历史上的高拱,他的三代祖先就被追封为了吏部尚书。
    但实际上,他的祖宗三代也是一天官都没做。
    可这也并不妨碍这种荣誉的追封,也不妨碍世人对此事的认可。
    所以,嘉靖皇帝做了皇帝之后,不管是出于对政治的需要,还是父母的孝道,他追封兴献王为帝的事情,那也是天经地义的!
    而惟一能让人起争执的,无非就是掰扯嘉靖皇帝的帝统到底是承袭何人?
    百官认为嘉靖皇帝的帝统应该承袭于弘治皇帝,但嘉靖皇帝不认。
    因为他一旦认了这个,到时不仅爹得换,娘也得换!
    而且当时正德皇帝的亲妈可还在活着呢。
    万一,他被眼前的皇帝宝座迷失了心智,真的跪了弘治皇帝当爹。
    那么弘治皇帝的老婆,也就是正德皇帝的太后亲妈,可就有一万种理由插手政事,轻则嘉靖皇帝给人当几年孙子,夹着尾巴做人。
    重则,人家看他不顺眼了,一纸诏书就能废了他!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还是为了自己的小命。
    嘉靖皇帝都不能在认爹这件事上认了怂。
    他必须要争,而且还要一争到底!
    只要他争,那么就会有大臣跳出来支持他,只要有大臣支撑他,那么胜利天平迟早就会向他倾斜,那些想用“认爹”手段来控制的大臣,也会投鼠忌器,不敢对他怎样!
    所以,嘉靖皇帝就一直死咬只认亲爹!
    这样一来他的帝统承继不仅可以更加的稳固,而且还能更加的名正言顺,谁也质疑不了半分。
    因此后世那些天天拿太宗变“成祖”的冷笑话讽刺嘉靖皇帝的人,他们的想法和说辞,简直就是低级到和海昏侯刘贺一样的政治白痴!
    而且退一万步讲,以朱棣的政治手段,他为了自己帝位的来路正统,都能干出洪武三十五年顺位继承帝位的说法。
    嘉靖皇帝比葫芦画瓢,给他升格一个“成祖”之号,换一个亲爹入庙的名额,又有什么问题?
    况且,朱棣的贡献对于他以及他以后的皇帝而言,就跟开创之君,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嘉靖这一代或者下一代,谁又敢真的将朱棣祧出太庙?
    肯定也得生造个说法将朱棣永远留在太庙,将他与朱元璋并列,成为大明的万世不祧之君。
    所以,像嘉靖皇帝给朱棣换庙号升级为祖的这种事情,即便是嘉靖皇帝不干,他的下一代之君也得干。
    这都是跑不了的政治责任。
    至于“太宗变成祖”的这种冷笑话,也就只能当做一个茶余饭后的乐子听听就是,真要是到了相应的位置和相应的时机,不这么才是脑子有病!
    而这个道理,也是朱载坖在监国日久之后,真切的体验到了权力的合法重要性之后,他才渐渐领悟出来的。
    以前的时候,在他没有到达这么高的位置,没有掌握那么大的权力之前,他也曾和那些网络历史学家一样口嗨调侃过“太宗变成祖”的事情。
    现在再去想想,当真是可笑又无知。
    不过现在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算太晚。
    至少在政治觉悟上,朱载坖还是跟上了。
    到了“兴献王”的画像前,朱载坖抬头看着这张根据原兴献王画像“ps”出来的皇帝龙袍画像,他也恭敬的在这幅画像之前行礼上香。
    在上完这一炷香后,嘉靖皇帝又道:“再去给宪宗皇帝上一炷香。”
    宪宗皇帝就是成化皇帝朱见深,也就是嘉靖皇帝亲爷爷,也是嘉靖皇帝坚持法统帝系来源的根本。
    所以在这次祭拜顺序上,嘉靖皇帝也自然是要先跳过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的。
    朱载坖又到了成化皇帝朱见深的画像前上了一炷香拜了拜,他抬头看着圆脸微胖的朱见深御像,心里也是无限感慨。
    当然朱载坖感慨的可不是朱见深与万阿姨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是成化皇帝在位期间为了巩固边防做出的突出贡献!
    若是没有成化皇帝力挽狂澜收拾南北,平定了英宗后期闹出的各种乱子,大明朝可能在英宗之后,就要后期了。
    所以,这位被历史严重低估的皇帝,朱载坖还是很崇敬的!
    现在朱载坖虽然不能效仿朱见深成化犁庭的壮举,但有了朱见深成化犁庭的壮举之前,现在的朱载坖想要经营辽东,打造东北,相对也比原来容易了很多。
    毕竟现在的大明已经没有了北方边患,在加上辽东女真至今还记得当年成化犁庭带来的疼,这也使得朱载坖可以更有信心和能力收拾辽东,并重设奴儿干都司,设置黑龙江将军,沈阳将军和辽东将军三个大分区来管理辽东。
    待到这些地方汉人的比例进一步拉升,开荒的条件进一步的变好。
    到时候,朱载坖就可以顺势将此三大分区换成黑龙江布政使司,沈阳布政使司和辽东布政使司了。
    奴儿干都司也可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重新的变成一个历史名词,让后世之人怀念它曾经做出的贡献。
    拜完了宪宗皇帝之后,嘉靖皇帝沉默了一会儿,又说道:“给你皇伯祖和皇伯,也上一炷香吧。”
    嘉靖皇帝终究还是有些人情味的,没把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给忘了。
    朱载坖又应了一声是,也给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分别上了一炷香。
    这俩皇帝在大明皇帝之中,也算是另类。
    因为除了他俩是尖脸之外,剩下的大明皇帝,无一不是方脸圆脸。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别,也是因为弘治皇帝的母亲。
    弘治皇帝的母亲是蛮族土官的女儿,成化年间,宪宗皇帝征讨蛮族,纪氏被俘虏之后,才入了宫廷,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成化皇帝临幸,才诞下了弘治皇帝。
    所以,弘治皇帝这一脉里,除了老朱家原本传承的汉人血脉之外,也混合到了蛮族血脉。
    因此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这两代皇帝的长相,就有些明显于其他明朝皇帝了。
    可以说,如果正德皇帝不绝嗣,大明皇帝想要再变成方面圆脸的样子,至少也得再有几代人混血才有可能。
    但尴尬的是拥有纪氏蛮族血脉的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就是这么的挫,两代而绝,又将大明帝统交到纯汉人血脉的嘉靖皇帝这边。
    这不得不说,也算是历史开的一个命运玩笑。
    要不然,以弘治,正德这一脉兼容多族血脉为帝的帝统,说不定也能提前整个民族大团结的超前格局出来。
    但可惜,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没有如果了,现在的历史该由朱载坖去创造改变了。
    朱载坖拜完了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心里也不由充满了豪气这样想着!
    ——————
    求月票~~~(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