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070章 浑身都是病活到101岁,真太医(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0章 浑身都是病活到101岁,真太医(二合一章)
    巴金先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今年差几个月满74岁,原来历史上他活到了快101岁,是一个非常高寿的老人。
    不过从1965年开始,他的身体一直都是各种毛病不断。
    高血压,隐性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背部皮脂腺囊肿,骨折,帕金森氏症,恶性间皮细胞瘤……
    光是方言知道的病症就一堆,他小半辈子基本上是和疾病共存的状态。
    果然巴金听到方言的问题后,当即就说道:
    “我身上毛病挺多的,先和你说哪一个呢……”
    听到他这话,一旁的李正吉忍不住朝着方言看了一眼,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看吧,我刚才就说今天不太顺利,这不就来了……”
    方言表情淡定,对着他说道:
    “没事儿,您一样一样的说,今天我们过来就是解决问题的。”
    巴金说着就对着叶圣陶周建人他们说:
    “要不还是你们先来吧,我排第一个耽搁你们时间。”
    下一秒他就被重新按在了沙发上。
    “你别在这里东想西想的,赶紧给人家方大夫说情况。”叶圣陶对着他说道。
    巴金这会儿只好点头,然后从自己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在上面翻了翻才然后才清了清嗓子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您好,我跟您仔细说说我的情况。”
    方言点头,示意他继续。
    巴金说道:
    “我这个腹胀差有七八年了,是当年……”他欲言又止。
    然后顿了顿,说道:
    “反正就是当年生活和环境造成的,一两句话说不清,这个肚子涨吃完东西后更明显,胀得很难受。”
    他指着那小本儿上说道:
    “1973年的时候,我被朋友带医院去做过这个……胃肠钡餐检查,当时医生说是胃下垂,比两侧这个髂嵴……髂嵴连线低6厘米。”
    方言点了点头。
    胃大部分位于左上腹,下缘通常在髂嵴连线以上。
    现在检查他这个情况,就像一个原本挂在高处的袋子(胃),现在挂钩松了,袋子往下掉,甚至“掉出了正常范围”。
    巴金继续说道:
    “我想应该是72年那会儿我妻子去世后,我一个人生活后,就经常会胃痛,要是肚子受凉了,疼得更厉害。应该就是那会儿开始的,我这几年吃东西也越来越少,每天大概就吃半斤左右的饭量,然后这个人也就跟着慢慢消瘦了,经常觉得头晕乎乎的,整天没什么精神,特别容易累。”
    方言听到这里打断道:
    “等等,您说的半斤是熟的,还是没制作时候的生的食材?”
    巴金说道:
    “生的。”
    方言点了点头,心里有数了,然后对着老爷子说道:
    “您继续。”
    巴金被方言一打岔又拿着本子开始看了起来,他说道:
    “最近去医院,我又做了一次钡餐,结果显示胃小弯侧下垂,比髂嵴连线低7.8厘米。”
    说完他顿了顿放下手里的本子,推了推眼镜说道:
    “差不多一年多前开始,我这左边胸背老是连着疼,疼一阵停一阵的,每次差不多疼20分钟。”
    “一般要是生了气,或者天气突然变化的时候容易犯。”
    “不过我要是吃点冠心苏合丸,大概10分钟左右疼痛就能缓解。之前医院说我这是胃下垂,还有冠心病心绞痛,您看看现在我这个该怎么弄呢?”
    方言微微颔首,巴金的妻子萧珊与他在1936年相识,1944年结婚,两人相伴走过近30年。
    在风暴时期,萧珊因巴金的身份受到牵连,身心遭受巨大压力,1972年被确诊为乳腺癌,最终病逝。
    她的离世对巴金是沉重的打击,巴金在后来的《怀念萧珊》一文中,深情追忆了妻子的一生,字里行间充满了悲痛与怀念。
    这也是华夏现代文学中感人至深的散文名篇。
    方言定了定神,对着他问道:
    “您日常大小便是什么情况?大便成型不?有没有大便溏稀的情况?尿液是什么颜色?还有一天上多少次厕所?”
    巴金想了想说道:
    “小便我没怎么观察,应该是没啥问题的,大便这个就有些说不准了,有的时候感觉是完整的,有时候感觉又是稀碎不成形的,反正就是最主要还是肚子涨,一天吃过饭后就想去上厕所,大概一天至少去上三次厕所上大号,小号就没算了,大概也有好几次吧,上年龄后就没年轻人能憋尿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你舌头吐出来我看看,手也给我把下脉。”
    一旁的季羡林听到这话,对着巴金说道:
    “方言可厉害了,让他摸脉,看舌头,相当于在西医那边做了个全身检查了。”
    巴金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我知道,刚才来的时候你们已经说过了。”
    说着他就开始配合方言诊断了。
    方言看到他的舌头上舌苔稍微有些厚,并且看起来上面有些干,一般人舌头吐出来是带着口水的,但是他的舌头上是没有口水的,特别是舌头中间就像是砂纸一样,并且舌质看起来有点淡红。
    接着方言又摸了摸他左右手脉搏。
    脉象弦而小。
    接着方言对着巴金说道:
    “您自己按自己的肚脐眼左边看看。”
    “嗯?”巴金有些没搞懂方言要干什么疑惑的看着他。
    方言在自己的肚子上比划了一下按压的动作,巴金这才跟着照做。
    刚一按下去,突然大家就听到他“哎哟”一声。
    “嘶……”他抽了一口凉气,对着方言问道:
    “怎么这里这么痛?”
    方言对着他问道:
    “什么感觉的痛,是钝痛,刺痛,还是其他什么痛。”
    巴金说道:
    “就是普通的疼痛,就像是这里被打了有伤似的。”
    方言说道:
    “这个叫肚脐左边有压痛。”
    说完方言就开始写起了医案来,他身上随时都带着个小本,把钢笔拿出来就可以快速的记录。
    “他这个是什么问题?”一旁的季羡林,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对着方言询问了。
    其他人也都纷纷看向方言,想知道方言看出他到底是什么问题了。
    这个病其实是很典型的中期下陷,只不过巴金老先生这个病症属于是比较严重的状态。
    胃下垂时间有点长了,中气下陷严重。并且还有胸阳不振,心脉瘀滞。
    他之前就在吃带冠心苏合丸,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但是并没解决到根本的问题。
    方言说道:
    “腹胀食后加重、胃下垂、饮食减少、体渐消瘦、头昏神疲、大便溏稀不成形,这是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清阳不升。”
    “另外他左胸背引痛生气、气候异常时发作、服冠心苏合丸可缓解,是寒凝气滞血瘀。”
    “再看他舌淡红、苔厚干、脉象弦细,弦脉主痛,细脉主气血不足。”
    “受凉胃痛加重、舌苔厚干,这是脾虚湿困,兼郁热伤津。”
    “肚脐左侧压痛也是脾胃虚弱,气机阻滞的表现。”
    听到方言说了一串问题出来,众人感慨巴金这身体确实毛病还挺多。
    “那应该可以治吧?”巴金有些忐忑的问道。
    “当然了,说起来虽然有些复杂,但是只要捋清了就好治疗了,主要应该健脾益气升陷解决胃下垂根本问题,通阳活血止痛缓解心绞痛,然后兼调祛湿和胃,兼顾津液。”
    方言说完看到他们一脸茫然的样子,拍了拍他手背,语气轻松的说道:
    “老爷子您别担心,您这毛病,要形容一下,就好比是老家具,用久了零件有点松,线路有点堵,咱们慢慢修就能好。我给您打几个比方,您就明白了。”
    方言在自己身上比划:
    “胃下垂为啥会感觉到腹胀?因为这个胃就像个挂在房梁上的气球,正常位置在左上腹,现在挂气球的绳子,也就是韧带和肌肉松了,气球掉下来了。”
    “每次吃饭就像给气球灌水,水一多,气球在地板上压着,自然胀得难受。尤其是受凉时,气球遇冷收缩,挤得更疼。”
    接着他又在胸口比划起来:
    “您心脏周围的血管像冬天结冰的管道,一生气或天气变冷,血管就像被冻住的水管一样收缩,血流不通就会疼。冠心苏合丸像“管道解冻剂”,能暂时化开冰,但管道生锈的根本问题没解决,所以还会反复疼。”
    说罢他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解决办法,就是把气球的绳子往上面拽,把胃慢慢往上提,同时再加点东西,让胃动力变足,消化就顺了。”
    “另外心这块儿,我们把血管里的“冰”和“锈”化开,还要做好保养,让他不要在堵住,让血流通畅,只要通畅起来,就不会痛了,有句话您应该也听过,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听到方言话巴金点了点头,这下算是听懂了。
    其他人也算是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方言讲的还挺具体的。
    说完过后,方言对着巴金说道:
    “我给您开个药方,你自己煎药不方便的话,可以找大点的药铺,一般他们都可以代煎的。”
    “当然,您要是实在不放心,可以自己去协和,那边中医科是我在管,我给您签个条子,住进去一段时间,什么都不用操心,饮食,喝药都有人按时送到。”
    听到方言的话,巴金想了想说道:
    “可以,那就去协和吧,我家里也没人,我听老叶和老沈说过你们那边的条件,要不是知道那边是医院,我都以为他们说的是什么大酒店了。”
    叶圣陶在一旁纠正道:
    “诶,他们的那边的条件,比一般的大酒店都好。”
    站在叶圣陶的立场上,他这话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当时他们是在春节前住了一段时间,春节之后就走了,那会儿的医院条件只能说是一般。
    现在住了这么多的侨商后,里面的情况已经改变很多了。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住的舒服一点,所以在里面住的时候,多少都会想着添加一点东西,他们加东西又不好意思只加自己一间病房的,一加就是把所有人的病房里都加上。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当然了这样做他们也不亏,甚至还能因为这个举动认识一些不认识的人,出去过后说不定就能做起生意来。
    所以形成了个正循环之后,大家就开始众筹中医住院部了。
    现在的住院部,豪华程度属实有点过分。
    方言这段时间没有接诊,那边也没有新的人进去,现在“装修”属于是暂停状态,不过现在国内的人进去,依旧还是会被吓一跳。
    接下来就是方言开药了。
    他用的是比较稳妥的方案,用补中益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升阳举陷、通阳散结。
    黄芪30g(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君药)。
    党参15g(补气健脾)。
    白术12g(燥湿健脾)。
    炙甘草6g(调和诸药)。
    升麻6g、柴胡6g(升提中气,助黄芪升阳)。
    当归10g(养血和血,配补气药以“气能生血”)。
    瓜蒌15g(宽胸散结,化痰浊)。
    薤白12g(通阳散结,缓解胸痹疼痛)。
    法半夏9g(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丹参15g、川芎10g(活血化瘀止痛)。
    檀香6g(理气止痛,增强冠心苏合丸功效)。
    木香9g、砂仁6g(后下,理气和胃消胀)。
    茯苓15g、炒薏苡仁30g(健脾渗湿)。
    麦冬12g、石斛10g(养阴生津,防温燥伤津)。
    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温服,因为他这个时间有点久了,方言直接写了个连服2周后复诊调整。
    写好过后,方言对他说道:
    “冠心苏合丸可以在胸背痛发作时含服1丸,缓解后配合汤药调理,逐步减少这方面的依赖。”
    说完后方言又在他的身上指了指:
    “遇到腹胀时,除了吃药,还可以按压穴位,第一个穴位叫内关穴,就是在这里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还有个穴位叫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至酸胀感明显,你就会感觉好多了。”
    说话间方言已经开始给他按压起来,巴金老先生感觉随着方言的揉按,确实身体上感觉好多了。
    接着方言又对着他说道:
    “这个人生病很大程度上和心情有关系,您啊最好是多和朋友们交流交流,别一个人闷着,这样容易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容易出现这些毛病。”
    “我也知道你们作家是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待着,这样脑子里的灵感才会出现后不会被打断,但是适当的社会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是现在这种场合,多参加参加,这么多朋友在一起,心情变好了,身体状态也会好起来。”
    一旁正在让李正吉看病的胡校长说道:
    “方言同志说的对,咱们这人就是要往前看,这里大多数人前些年过得都不好,但是黑暗只是暂时的,光明已经要来了,这个大会就是个开端。”
    其他人纷纷点头。
    巴金老先生应了话,说自己会考虑的,接着就过方言写好的方子,准备到时候自己去协和住院。
    然后他站起身对着一旁的周建人说道:
    “行了,老周同志该你了。”
    周建人别看这会儿看起来年龄也就是七十多,但是这位真实年龄已经快九十了。
    他是1888年11月12日出生的。
    老周家三兄弟的年龄,全都加点加到他身上了。
    原来历史上,他也快活到近百岁。
    他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
    嗯,没错他字乔峰。
    方言上辈子就对他的字印象很深刻。
    就光记着这个点了。
    这位身份也不光是简单的文人,他还是生物方面的专家,而且还有一些职位。
    可以说社会地位绝对不低,甚至比这里大多数人都要高。
    不过他表现的相当随和,一个九十多的老头子混在七八十岁,甚至是五六十岁的人群里,依旧还是不显得突兀。
    这位心态上和巴金先生就是两个极端了。
    方言让他坐下,然后对着他问道:
    “您是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
    周建人刚坐下,这时候民族饭店的电梯门就打开了。
    众人朝着那边看去,就见到焦树德为首,好几个白大褂从里面走了出来。
    胸口上别着红色的党徽,党徽下面的白大褂上是红色的“中央医疗保健组”几个字。
    方言对着一旁的李正吉说道:
    “正规军来了。”
    李正吉这会儿刚好在给胡校长开药方,看到焦树德来了,赶紧三下五除二的写完,然后站起身招呼:
    “师父!”
    方言也跟着同样站了起来,招呼到:
    “师父!”
    焦树德大概也是没想到这一群老头子里面,居然藏着两个自己的徒弟,看到方言和李正吉后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说道:
    “你们这是已经看上病了?”
    方言和李正吉点了点头。
    胡校长对着他说道:
    “刚一个人看了一个,这会儿他们都该看第二个了。”
    “哟,胡校长!”焦树德赶忙招呼。
    这里好多人他还是都认识的,走过来就开始一个个的打招呼。
    等到招呼完毕后,又询问了下刚才方言他们看的两位病人。
    方言直接把医案递给了焦树德。
    其实也不是焦树德信不过他们,主要是他才是医疗组的组长,现在方言和李正吉是他征招过来的,他们开的方子就必须要经过他的审查,这些人的身份好多都不单纯是一个作家,他们身上也是有一些国家职位的。
    这样就更是要负责了,绝对不能出事情,按照道理来说,方言他们开的处方甚至要经过他的签字才可以。
    但是刚才也没给方言他们说规矩,他们就被临时叫过来看诊了,这也怪不到他们身上。
    “挺好,方大夫把我这毛病看了后还给我按了一两下,感觉肚子都没那么涨了。”巴金对着焦树德夸奖到。
    焦树德看了看方言的整个医案,写的相当的清晰,思路也非常清楚,甚至用的方子都是经方,光是着点就看的出来,方言在开方子的时候绝对是考虑到审查处方的。
    但凡要是方言自己写了一个方子,找不到对照的,那么审处方就一定要麻烦的多。
    看了方言的整个医案和处方后,焦树德点了点头。
    不过他还是说道:
    “就是这个协和医院住院有点不好,我们这次有自己定点的疗养院。”
    这时候巴金老先生站了出来,说道:
    “那个协和医院是我选的,就想着离我家近嘛,而且条件也不错,老叶和老沈都说好!”
    害怕方言被责怪,老爷子打算自己站出来把锅背了。
    焦树德哭笑不得,说道:
    “我也没说不行,您要想去协和也没问题,我们尊重您的选择。”
    说完他转过头对着另外一个徒弟问道:
    “对了,正吉你的医案呢?”
    李正吉有些尴尬的说道:
    “我还没写……”
    他其实是带了笔和小本子的,不过他虽然和方言看病的速度差不多,但是却没有方言的这种随手记的习惯,都是看完过后才回忆复盘来写医案。
    他可不敢保证自己第一遍写的想法就是正确的,只有方言才这么逆天,刷刷的写,写完过后很难的看他修改。
    而且他是看过方言的医案的,目前没有发现错误的地方。
    李正吉当时就知道,这人的脑子和他们普通人不一样。
    曾经他自诩天才,但是遇到方言后也认为方言才是那个天才,他还是更靠近普通人一点。
    听到李正吉没写,焦树德也没怪他,对着他说道:
    “那你口述一下。”
    李正吉赶忙就回忆然后口述了起来。
    方言这边则是在盯着几个中央医疗保健组的其他医生看,这里面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太医啊,除了师父这个组长,方言还认出两个出现在上辈子课本上的人物。
    一个是燕京医院副院长,吴蔚然。
    另外一个是师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方和谦。
    当初师父陆东华第一次见面,就以为方言是方和谦家里什么人。(见14章)
    至于其他人,方言就不认识了。
    不过这些人里也有不少在打量方言,刚才的那个医案,他们就看出方言的不一般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