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562章 刚开始就出现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2章 刚开始就出现问题
    暮色如纱,轻柔地笼罩着周家庄,为村庄披上一层朦胧的金辉。
    大饭堂前的空地上,二十几张八仙桌整齐摆放,桌上的煤油灯早已点亮,昏黄的光晕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天边的晚霞相互辉映。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村民们依然满心期待,这场钓鱼比赛的庆功宴,是对他们辛勤劳作的犒赏,也是村庄里难得的欢乐时刻。
    老支书精神矍铄地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乡亲们!今天这场钓鱼比赛,大伙都拿出了真本事,赛出了咱周家庄的精气神!不管有没有拿到名次,大家都是好样的!现在,我宣布,庆功宴正式开始!”
    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孩子们更是兴奋地跳了起来。
    最先上桌的是几大盘热气腾腾的清炒时蔬,翠绿的油麦菜、金黄的南瓜片、雪白的冬瓜块,在大铁锅里被炒得油亮油亮的,还撒上了一把把翠绿的葱和鲜红的辣椒,色彩鲜艳得让人垂涎欲滴。
    赵婶站在灶台旁,一边往锅里添柴火,一边大声吆喝着:“都敞开了吃啊!管够!”
    二柱作为钓鱼比赛的第一名,自然成了全场的焦点。
    他满脸得意地坐在主桌,肩膀上还搭着条擦汗的毛巾,时不时向邻桌的村民们展示自己获得的五斤肉。
    “要我说啊,这钓鱼讲究的就是个耐心和技巧,”二柱夹起一大筷子油麦菜,嚼得满嘴生香,
    “我往水里撒酒米的时候,就知道这片儿准有大鱼!”
    周围的村民们一边笑着,一边纷纷点头,嘴里还不停夸赞:“二柱,你可真是咱村的钓鱼状元!”
    秀兰坐在二柱身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时给丈夫夹菜。
    她转头对谢玉梅说:“谢老师,多亏了你平时教孩子们认字读书!”
    秀兰对于谢玉梅还是十分敬佩,而且还读过高中,果然知识能改变命运。
    谢玉梅抱着小宝,温柔地笑道:“孩子们都很聪明,只要肯学,以后肯定都有出息。”
    小宝听了,开心地咧开嘴,露出两颗还没长齐的门牙,模样可爱极了。
    周志明捧着第二名的奖状和五块钱,坐在另一张桌子上,正和几个年轻小伙聊得热火朝天。
    “我这次能拿到名次,纯属运气好!”
    周志明谦虚地说,“下次比赛,你们肯定都能超过我!”
    大伙却不乐意了,纷纷说道:“志明,你就别谦虚了,你那钓鱼技术,我们都看在眼里!”
    气氛热闹极了。
    角落里,周大柱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第十名的一块钱,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他身旁的几个村民打趣道:“大柱,这一块钱打算咋啊?”
    大柱憨厚地挠挠头,说:“我想给俺娘买块布,她好久都没添新衣裳了。”
    听到这话,周围的村民们都安静了片刻,眼神中满是感动。
    酒过三巡,不知谁起了个头,唱起了欢快的民谣:“太阳出来哟嘿,照四方……”
    熟悉的旋律响起,村民们纷纷跟着唱了起来,歌声在夜空中回荡。
    老支书也被这欢乐的氛围感染,打着拍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谢玉梅带着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随着歌声欢快地跳起舞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为这场庆功宴增添了更多的欢乐。
    在这个夜晚,周家庄的大饭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所有的疲惫和辛劳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畅谈着生活,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欢乐时光。
    不过快乐的时光过得就是快,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将近九点钟的样子。
    由于明天还要正常干活,所以大家都被老支书赶回家去,早点休息,明天又要投入到新一轮的农活当中去。
    次日清晨,公鸡的打鸣声撕破天际。周家庄的村民们如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却发现今日的空气里多了一丝紧张。
    由于小麦已经全部收割完成,而且饲料的库存并不多,要知道周家庄现在无论是养殖鸡或者是猪这些,全部都是使用饲料,导致饲料的消耗大大增加。
    还有另外几个村子,得知饲料的好处之后,村里养殖业全部都使用了饲料,导致本来一包能使用十几二天,连一个星期都撑不过。
    但是其中的好处,也是有的,虽然说养殖场的鸡,不是每天都变个样,但是隔几天过来瞧一下,就能发现鸡的确是大了不少,比单靠散养,快上不知道多少。
    所以饲料加工坊只能重新动工开行。
    众人很快就来到饲料加工厂这里,本应该烟囱本该升起袅袅白烟,此刻却寂静无声。
    几个工人用力扳动启动开关,机器却像沉睡的巨兽,没有丝毫动静。
    众人看见这一幕后,都被吓到,怎么跟平时不一样?
    “这可咋整!”二柱急得直跺脚,他知道饲料厂一旦停工,村里养殖场的牲畜就得挨饿。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全村。
    老支书拄着拐杖,三步并作两步赶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虑。他颤巍巍地说:“快把志明叫来!”
    周志明正在自家院子里修补农具,听到消息后,工具一扔就往外跑。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浸透了后背的衣衫。
    赶到加工厂时,他顾不上喘气,立刻投入检查。万用表在他手中飞快地测量着电压,螺丝刀熟练地拆卸着零件,目光在错综复杂的线路间来回扫视。
    “线路也没破损.”周志明喃喃自语,眉头越皱越紧。
    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不是得罪了河神,有人说可能是机器老化。
    这些声音像无数根细针,扎得周志明心里发慌。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滚落,滴在机器外壳上。
    老支书在一旁不停地踱步,烟袋锅在地上敲出急促的声响:“再仔细找找!”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的等待都像一把重锤,敲在众人的心上。
    十几分钟后,情况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老支书终于沉不住气,声音提高八度:“快去把益民找来!”
    一名年轻小伙像离弦之箭,朝着周益民家飞奔而去。
    生怕跑慢一点就会被老支书骂一样,众人都不敢这时候出声,生怕被老支书抓住臭骂一顿,连大气都不敢喘。
    周益民正在后院躺在椅子上,旁边还摆放着一些生和水果,突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
    周益民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敢耽搁,跟着来人匆匆赶往饲料加工厂。
    远远地,他就看见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以及老支书焦急的身影。
    “益民,就靠你了!”老支书一见到周益民,立刻抓住他的胳膊,眼中满是期待。
    周益民拍了拍老支书的手,轻声说:“老支书,我只能尽力尝试一下。”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大意。
    走进加工厂,周益民立刻进入状态。
    他先绕着机器转了一圈,仔细观察各个部件,耳朵贴在机器外壳上,试图听出异常声响。
    周志明紧跟在他身后,眼神里满是期待与焦虑。
    “志明哥,把电路图拿来。”周益民冷静地说。
    接过图纸后,他对照着机器上的线路,一条一条地排查。
    突然,他的目光被电源指示灯吸引。
    本该亮起的绿灯此刻一片漆黑,这个细微的异常让他心中警铃大作。
    他快步走到电箱前,小心地打开箱门。
    箱内各种线路错综复杂,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他的目光在各个开关间扫视,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主电源开关不知何时被打了下来。
    “找到了!”周益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他伸手握住开关手柄,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向上推去。
    几乎就在同时,机器发出“嗡”的一声,沉寂许久的轰鸣声再次响起。
    传送带开始缓缓转动,粉碎机也重新发出熟悉的声响。
    “好了!好了!”围观的村民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老支书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他重重地拍了拍周益民的肩膀:“好小子!你可真是咱们村的救星!”
    周志明却满脸疑惑,他凑到周益民身边,急切地问:“益民,这机器到底是啥问题?我咋就没发现?”
    周益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耐心解释道:“只是跳闸了。你看,这个开关一旦过载或者短路,就会自动断开,这是为了保护机器和人员安全。”
    周志明挠了挠头,还是有些不解:“可我检查了电压和线路,都没问题啊?”
    周益民笑着说:“跳闸不一定是线路故障,也可能是瞬间电流过大,或者是有人不小心碰到了开关。以后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检查电源,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听了周益民的讲解,周志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益民,多亏有你!我又学了一招!”
    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周益民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现场俨然变成了一个临时课堂。
    老支书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周家庄能有今天,离不开周益民这样的能人。
    更让他高兴的是,周志明这样的年轻人也在不断成长。“好了好了!”
    老支书大声说,“机器修好了,大家赶紧干活!可别耽误了饲料生产!”
    随着机器重新发出轰鸣声,饲料加工厂内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消散。
    老支书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挥了挥手中的烟袋锅,大声喊道:“都别愣着了,赶紧各就各位,加把劲把落下的产量补回来!”
    周志明主动站出来指挥,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声音洪亮地安排着:“二柱、大柱,你们负责把新运来的麦麸搬到粉碎机旁,秀兰、赵婶,检查一下传送带的卡扣,别再出岔子,其他人准备调配饲料配方!”
    众人纷纷应和,迅速行动起来,原本寂静的厂房里顿时充满了忙碌的脚步声和工具碰撞声。
    二柱和大柱两人憋足了劲,肩膀上扛着百来斤重的麦麸袋,脚步稳健地朝着粉碎机走去。
    麦麸袋摩擦着他们的肩膀,发出“沙沙”的声响,细碎的麦麸从袋口洒落,在他们身后留下一道淡淡的痕迹。
    “大柱,加把劲!”
    二柱咬着牙说道,“要是今天完不成任务,晚上可没脸去大饭堂吃饭!”
    大柱涨红着脸,瓮声瓮气地回应:“放心吧!我能行!”
    秀兰和赵婶蹲在传送带旁,手中的扳手不停地拧紧卡扣。
    秀兰一边检查,一边念叨着:“可别再出问题了,这机器一停,我的心都跟着悬起来了。”
    赵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别怕,有益民和志明在,咱啥困难都能克服。这次检查仔细点,以后咱自己也得多留意。”
    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就将整条传送带的卡扣都加固了一遍。
    周益民没有马上离开,他站在调配饲料的操作台旁,指导着村民们调整配方。
    “玉米粉和豆粕的比例再微调一下,”
    他拿起量杯,耐心地解释道:“现在牲畜正是长膘的时候,营养得跟上。”
    众人虽然不懂,但是他们知道周益民懂,所以周益民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这样总不会出错。
    机器的轰鸣声中,粉碎机开始欢快地“咀嚼”着麦麸,金黄的麦麸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被传送带送往调配区。
    混合着玉米粉、豆粕和骨粉的饲料原料在巨大的搅拌桶里翻滚、融合,散发出阵阵谷物的清香。
    随着搅拌完成,饲料从出料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村民们推着小车,将饲料分装到编织袋中,整齐地堆放在仓库里。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到了晌午。
    老支书再次来到加工厂,看着仓库里渐渐堆高的饲料袋,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大伙先歇一歇,喝点绿豆汤!”他招呼着,后勤组的妇女们立刻端着装满绿豆汤的木桶走进厂房。
    绿豆汤还冒着热气,清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驱散了些许疲惫。
    二柱接过一碗绿豆汤,一饮而尽,抹了把嘴说道:“这绿豆汤下肚,浑身又有使不完的劲了!”
    其他人也纷纷笑着附和,稍作休息后,又投入到紧张的生产中。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